心室停搏
心室停搏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116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国心血管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等;心室停搏的相关文献由24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方田、陈铭、倪凤英等。
心室停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116篇
占比:99.15%
总计:12220篇
心室停搏
-研究学者
- 何方田
- 陈铭
- 倪凤英
- 刘仁光
- 刘军
- 屈宝泽
- 曹雪滨
- 毛继康
- 沐贤友
- 花海明
- 郭涛
- Tommy
- 丁永广
- 于志泉
- 于春华
- 于树君
- 于桂英
- 仇俊华
- 伦增瑞
- 何叶军
- 何青
- 余宏伟
- 余瑶璟
- 余莉芳
- 关秀兰
- 刘国贤
- 刘士珍
- 刘尚武
- 刘志宏
- 刘成仁
- 刘文霞
- 刘朝阳
- 刘玮
- 刘金萍
- 刘霞
- 刘青
- 华伟
- 单沙林
- 单素梅
- 卞继芳
- 卢海燕
- 史有松
- 叶青岚
- 吕东岭
- 吕钽
- 吴中伟
- 吴刚勇
- 吴开霞
- 吴志丽
- 吴祥
-
-
王云
-
-
摘要:
4相传导阻滞是1995年公布的医学名词,是指心率减慢、心动周期延长时出现的阻滞现象,又称慢频率依赖性阻滞分为4相性束支传导阻滞和4相性房室传导阻滞[1].本例患者男性,18岁,既往无明显性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诊断为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伴4相传导阻滞,本文就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4相阻滞绝大多数为病理性,尤其是原有束支阻滞或双束支阻滞基础上出现4相传导阻滞者,易发生心室停搏,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
-
-
柳诗浩;
苏鸣
-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心电图已从终端记录转变为长程实时监测,主要应用于大规模人群的实时监测,如心性症状、眩晕鉴别监测,心血管疾病康复期随访监测,起搏器随访监测,心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等.此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更精准的临床数据,能够明显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介绍1例用心脏远程实时监测技术监测的病例资料.
-
-
-
耿学军
-
-
摘要:
三分支阻滞由于阻滞程度、同步与否及传导比例的不同,可出现多种复杂的心电图表现,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影响预后.无论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其预后都不好,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安装心脏起搏器.本文介绍三分支阻滞致短暂心室停搏一例.
-
-
-
-
魏晚雨
-
-
摘要:
目的 总结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中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的应用体会.方法 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172例,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并发症及时给予处理,术后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结果 17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发现11例并发症,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后,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中密切监测,给予护理干预,术后给了出院指导,患者预后良好.
-
-
-
陈铭;
花海明
- 《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回顾比较分析院前三种复苏方法对心室停搏患者的初期复苏效果,探讨院前心室停搏患者复苏的最佳方式.rn 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1月-2011年12月现场抢救心室停搏患者224例,随机采取标准CPR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及单纯胸外按压结合开放气道放置口咽通气管法三种复苏方式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及平均恢复时间.rn 结果:经统计分析,气囊-面罩通气法组及单纯胸外按压结合开放气道放置口咽通气管法组的ROSC明显高于标准CPR气管插管通气法组(P<0.05),并且平均恢复时间也明显少于标准CPR气管插管通气法组(P<0.05).rn 结论:在院前环境、设备及人员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抢救心室停搏患者时,采取气囊-面罩通气法及单纯胸外按压结合开放气道放置口咽通气管法更加适合,因试图气管插管等呼吸主持措施而中止心脏体外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有害无益.
-
-
陈铭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回顾比较分析院前三种复苏方法对心室停搏患者的初期复苏效果,探讨院前心室停搏患者复苏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6-11至2011-12现场抢救心室停搏患者224例,随机采取标准CPR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及单纯胸外按压结合开放气道放置口咽通气管法三种复苏方式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及平均恢复时间。结果:经统计分析,气囊-面罩通气法组及单纯胸外按压结合开放气道放置口咽通气管法组的ROSC明显高于标准CPR气管插管通气法组,并且平均恢复时间也明显少于标准CPR气管插管通气法组。讨论:在院前环境、设备及人员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抢救心室停搏患者时,采取气囊-面罩通气法及单纯胸外按压结合开放气道放置口咽通气管法更加适合,因试图气管插管等呼吸主持措施而中止心脏体外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有害无益。
-
-
-
-
-
-
-
-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6-28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配制Del Nido心脏停搏液的输液袋。本发明包括环形药仓,环形药仓内中心设置有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左右两侧分别环绕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外侧分别设置有第四内腔和第五内腔,第四内腔和第五内腔外侧设置有第六内腔,第一内腔下方设置有第一内腔开口,第二内腔上端封闭,下端设置有第二内腔开口,第三内腔上端封闭,下端设置有第三内腔开口,第四内腔上端封闭,下端设置有第四内腔开口,第五内腔上端封闭,下端设置有第五内腔开口,第六内腔下方设置有输注接头输出端,输注接头输出端内设置有分隔装置,分隔装置伸于第一内腔开口、第二内腔开口、第三内腔开口、第四内腔开口和第五内腔开口之间。本发明将停搏液配方中各组分设计为一个整体包装,使用分隔装置将配方组分分别置于不同的药仓内腔,同时可在紧急使用时打开分隔装置快速配制停搏液,大大缩短配制时间,并且能够精准计量,避免污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