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999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79篇、会议论文585篇、专利文献3516篇;相关期刊1306种,包括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246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院前急救学术大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等;心肺复苏的相关文献由1672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立祥、李春盛、沈洪等。

心肺复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79 占比:66.05%

会议论文>

论文:585 占比:4.84%

专利文献>

论文:3516 占比:29.11%

总计:12080篇

心肺复苏—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欣; 马锦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RP)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D二聚体(D-D)水平与预后相关性.方法 以60例心脏骤停CRP成功患者为对象,按照患者6个月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31)和生存组(n=29).检测患者血浆BNP、D-D水平,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BNP、D-D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BNP(OR=12.639)、D-D(OR=4.138)与CRP后患者死亡关系密切(P<0.05).BNP预测CRP患者预后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28、83.87%、79.31%;D-D预测CRP患者预后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4、80.65%、86.21%;联合检测预测CRP患者预后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22、87.10%、93.10%.联合检测预测CRP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BNP、D-D单独检测(P<0.05).结论 BNP、D-D与CRP成功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二者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早期预测患者预后.
    • 干金文; 金刚; 贾昭; 张建梅; 李娜; 袁晶; 田国欣; 张连英; 刘晓曼
    • 摘要: 目的 探讨复苏后患者脑氧代谢率(cerebral oxygen metabolism rate,CMRO2)、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动脉—静脉氧含量差(cerebral artery venous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a-vDO2)、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in oxygen saturation,SjvO2)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在西安航天总医院治疗的心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患者60例,给予常规治疗,随访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比较神经功能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临床资料、脑血流指标.结果 60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患者15例,预后不良患者45例;神经功能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性别、年龄、心肺复苏时间、进入ICU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心搏骤停发生地点、血pH、血乳酸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患者CMRO2、CBF和a-vDO2分别为(236.11±56.65)mol/(100g·min)、(6.61±1.10)ml/min和(42.13±13.03)ml/L,明显低于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患者(P<0.05),而SjvO2为(77.52±12.80)%,明显高于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患者(P<0.05);CMRO2、CBF、a-vDO2与CPC评分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63、-0.320、-0.313,P<0.05),而SjvO2与CPC评分呈正相关(rs=0.335,P<0.05);CMRO2、SjvO2及a-vDO2评估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0.742、0.701、0.694,P<0.05,截断值分别为200.50mol/(100g·min)、5.95ml/min、72.50%和37.50ml/L,灵敏性分别为92.00%、82.50%、78.00%和77.40%,特异性分别为75.00%、64.50%、62.00%和58.00%.结论 CMRO2、CBF、a-vDO2、SjvO2与神经功能恢复存在相关性,在预后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 岳阳; 刘作良; 龙燕琼; 左钰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索了一种需求导向、以教促学的心肺复苏培训新模式,通过比较其与传统的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在近、远期培训效果上的差异以确定其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教师授课与心肺复苏模型实践练习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的授课教师根据问卷结果可在覆盖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授课内容的侧重点进行调整,随后在心肺复苏模型实践练习。两组受训者均在培训后即时、培训后3个月以及6个月时评价CPR操作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果在培训后的即时评价中,两组学生在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心肺复苏的基本理论知识成绩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对心肺复苏模型的心肺复苏操作上试验组的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受训后3个月以及6个月后的评价中,两组学生在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在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上优于对照组;在心肺复苏模型上的心肺复苏操作评分两组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需求导向、以教促学的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可较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医学生在较长时期内对心肺复苏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
    • 杨露; 李斌; 曾艳; 蔡少青; 周明; 张华
    • 摘要: 目的探索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体验。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安静、自然的场景中对10名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通过Nvivo11软件将录音转化为书面文字,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心肺复苏第一目击者体验呈现出的5个主题:第一目击者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同理心;第一目击者急救素养有待提高;欠缺急救知识专业;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时心理压力负荷重,难以调节;心肺复苏结局对第一目击者的职业成就影响深远。结论完善急救体系,建立规范化、统一的培训模式;制定和完善急救法律法规和制度,减轻施救者的心理压力,增加安全感;关注第一目击者心肺复苏后的工作状态,协助其改善与调整,从而提高施救者的急救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殳儆
    • 摘要: 我是一个ICU医生,半辈子从事一个艰苦的医学专业,我的结论是:性别对职业前景的影响有限得很。重症医学这个行业体力活多、操作多,最有典型意义的体力活就是胸外心脏按压了,值班的时候半夜里跳起来做心肺复苏,好比“发动机”从0突然转到3000转,内源性肾上腺素狂飙,那个味道,不是普通人能够有机会体会的。
    • 刘晓伟; 霍志浩; 陈洁莹; 曾奕云; 周建仪; 李淑芳; 袁康; 吴智鑫
    •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培训模式对护士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进行轮科实习的护士10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观察组采取集束化培训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比较2组培训前后按压深度、按压频率、胸廓回弹率,比较2组发现患者无意识到判断无脉的时间、出现室颤至启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时间、操作AED的时间、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统计触摸颈动脉、打开气道、人工吹气、胸外按压、操作AED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理论和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胸廓回弹率均较培训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观察组发现患者无意识到判断无脉的时间、出现室颤至启动AED的时间、操作AED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触摸颈动脉、打开气道、人工吹气、胸外按压、操作AED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护士心肺复苏培训质量。
    • 杨爽; 王进国
    • 摘要: 目的探讨鞣酸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急诊·医学康复科收治的8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救治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鞣酸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抢救效果、心脏与循环指标、脑氧代谢指标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肺复苏循环次数少于对照组,心脏指数、实时心输出量高于对照组,脉压变异率低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24 h,两组的SjvO_(2)、Ca-jvO_(2)、CERO_(2)均较发病后12 h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2、24 h,观察组的SjvO_(2)、Ca-jvO_(2)、CER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4 h后,两组的GCS评分均较复苏12 h后升高,CPC评分均较复苏后12 h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2、24 h后,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CP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鞣酸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中可提高抢救效果,改善心脏与循环指标、脑氧代谢指标,促进意识状态及脑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曾容; 马彬钰; 姜怡; 金晓晴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公众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参加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举行的心肺复苏培训公众学员72例,随机分在“翻转课堂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36例。“翻转课堂教学组”采取基于微信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传统教学组”采用理论授课、老师示范及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比较首次考核时心肺复苏按压质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操作情况以及首次通过率、完成学习目标的时间。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接受不同培训方法后的按压质量和AED操作的差别。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翻转课堂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进行比较:两组学员的按压深度分别为(5.0±0.6)cm vs.(4.5±0.7)cm,按压频率分别为(117±15)次/min vs.(108±16)次/min,AED使用步骤正确比例(%)81.4 vs.60.2,AED到达至除颤时间(s)43.7±1.9 vs.41.4±2.1,除颤前确认“离开”比例(%)94.4 vs.81.9;翻转课堂教学组通过率高于传统教学组通过率;翻转课堂教学组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成教学目标的现场培训时间分别为2 h和3.5 h,翻转课堂教学组比传统教学组短。结论在公众心肺复苏培训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优于传统培训,也缩短了现场培训时间。
    • 凌传仁; 武健; 曾瑞峰; 朱晶; 房海辉; 陈维生; 邬志雄; 李芳; 丁邦晗; 邓秋迎
    • 摘要: 目的:比较跪式和站式两种心肺复苏姿势对胸外按压和球囊通气质量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心肺复苏按压姿势。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22名护士,采用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实施双人心肺复苏操作,分别进行跪式和站式两种按压和通气姿势测试,中间间隔30 min,通过Palm CPR反馈装置和QCPR自带电子显示器采集胸外按压的多项客观数据,比较两种姿势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心脏按压指数(CCF)、按压分数、按压合格率和通气合格率,并进行按压疲劳自评。结果:两组姿势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按压合格率、通气合格率、按压分数、疲劳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站式较跪式按压深度更深,跪式较站式按压频率更快,站式较跪式按压球囊通气质量更高,建议增加站式心肺复苏培训。
    • 薛丽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用于心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心搏骤停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使用人工除颤联合心肺复苏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除颤成功率、除颤总体成功率、院内存活率、心搏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除颤成功率、除颤总体成功率、院内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心搏恢复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除颤仪结合心肺复苏能提高心搏骤停急救患者的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