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3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35篇、会议论文681篇、专利文献12435篇;相关期刊1039种,包括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204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院前急救学术大会、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院前急救的相关文献由1396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志刚、张军根、吴敏等。

院前急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35 占比:42.85%

会议论文>

论文:681 占比:2.97%

专利文献>

论文:12435 占比:54.18%

总计:22951篇

院前急救—发文趋势图

院前急救

-研究学者

  • 陈志刚
  • 张军根
  • 吴敏
  • 潘鑫
  • 阮海林
  • 冯庚
  • 邹圣强
  • 武秀昆
  • 陶秀萍
  • 张建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 摘要: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创刊于1981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报道内容主要包括各有关学科(急诊、内、外、妇、儿、神经、ICU等)疾病导致的急危重病单一脏器或多个脏器、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的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诊断、救治方法研究及教学研究等,急危重病的临床救治是重点内容。栏目主要有论著、综述、述评、个案报道、灾难医学、院前急救、脓毒症专栏等。
    • 王云霞; 韩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施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120例AMI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院前急救联合护理)与对照组(未接受院前急救).比较两组预后.结果 观察组急诊科、球囊扩张、开始溶栓、住院、下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33%、18.33%,低于对照组(51.67%、41.67%,P<0.05).结论 院前急救及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AMI患者的急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赵华; 常玉霞; 杜丽霞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风险因素管理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74例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院前急救。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采取基于风险因素管理的院前急救。统计两组抢救效率、院内确诊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抢救总有效率89.19%高于对照组(67.57%,P<0.05)。研究组院内确诊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24.32%,P<0.05)。结论:基于风险因素管理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改善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院内确诊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效率。
    • 郑伟; 叶子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指数(TI)结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应用于基层医院对多发伤患者现场急救与转运救治的体会。方法对福州市第八医院急诊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共接诊的136例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中,84例多发伤MEWS﹤4分(相当于TI 11~17分)的患者接回本院医治;35例多发伤MEWS﹤4分(相当于TI 11~17分)的患者因家属认为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限,要求转送上级医院治疗;17例多发伤MEWS≥4分(相当于TI≥18分)的患者因病情危重,拨打电话到救治时间(16.41±3.15)min,现场处理时间(5.68±1.52)min,运送时间(13.54±1.68)min,院内反应时间(2.35±0.27)min,但由于该院是一所基层医院,受医疗条件限制,需要转送上级医院治疗。结论基层医院在伤后“黄金一小时”院前急救中,做好呼吸和循环支持,使患者能耐受运送的创伤负担,同时应用创伤指数(TI)结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进行快速伤情评估,根据具体病情安全转运到合适医院进行救治,从而提高创伤救治质量。
    • 郑永先; 张珊; 王加充
    • 摘要: 目的 调查海南省非医学类大学生院前急救教育现状及需求,了解大学生对相关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 于2019年10月1日至11月1日随机选取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琼台师范学院共4所非医学类大学生为对象,使用问卷调查分析法、走访调查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分析海南省非医学类学生的院前急救行为、态度、行为等。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76份,有效率为99.31%。其中65.21%的海南省非医学类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体获取院前急救知识,仅25.17%参加过相关急救培训,急救培训普及率较低,主要原因为无免费培训,占51.64%;院前急救行为调查发现约55.24%的大学生能通过症状判断出心脏骤停,47.20%能准确了解CPR按压深度,32.52%的大学生熟知CPR按压频率,10.31%的大学生知道胸外按压正确部位;急救态度调查结果显示,82.69%的大学生表示遇到需要紧急救护的事件不敢进行救助,但仍有76.57%的大学生愿意进行紧急救护,23.43%的大学生不愿意进行紧急救护,其主要原因为担心自己急救能力不够、怕被别人误会等;受访学生约98.78%认为有必要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如学校开设该项急救课程,98.21%的受访学生均表示愿意参加相关课程。结论 海南非医学类大学生具有院前急救知识普及率低、急救知识存在明显误区、社会及学校重视程度低、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等情况,需大力加强对在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培训以提高海南大学生心肺复苏普及率。
    • 刘学芳; 李海艳; 韩自华; 乔毅; 魏凤霞
    • 摘要: 目的对银川地区2015—2020年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特征及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银川120调度指挥系统2015年1月1日0时至2020年12月31日24时受理呼叫事件进行疾病谱统计,根据ICD-10标准对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5—2020年总疾病谱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中毒。2020年1—3月份的疾病谱排在前4位发生了变化,从4月份开始各个月份疾病谱排在前4位与的2015—2019年同期相同。2015—2019年各个月份发热患者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2020年1—3月份发热患者比例与2015—2019年同期相比较明显增多(P0.05);2020年1—3月份创伤患者和酒精中毒患者比例与2015—2019年同期相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120调度指挥数据库中建立院前急救症状监测系统,可能有助于在早期发现传染病疫情并监测其发展趋势;根据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完善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救治流程。
    • 高桂芳; 高自然; 韩丹; 赵玺龙
    • 摘要: 目的:设计一种防脱持续减压胸腔穿刺留置针(以下简称“新式胸腔穿刺留置针”),以实现张力性气胸的战现场穿刺通气急救。方法:在普通胸腔穿刺留置针的基础上创新设置可旋调限位片、穿刺深度标识、单向通气活瓣、环形固定胶贴等功能组件。培训医院实习学员在模拟人上分别使用新式胸腔穿刺留置针和普通胸腔穿刺留置针进行胸腔穿刺操作测评,并对穿刺操作时间、防脱落力进行比较。结果:使用新式胸腔穿刺留置针可保证合适的穿刺深度,且较普通胸腔穿刺针显著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增强防脱落力。结论:该胸腔穿刺留置针穿刺套管固定牢靠,穿刺深度易于掌握,可快捷实现持续通气,适合战时、灾害救援或常规胸腹部外伤所致张力性气胸的救治。
    • 蒙健华
    • 摘要: 护理标识通过图案和文字的结合,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广泛应用,对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操作进行规范警醒,有针对性起到警示作用,并得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护理标识的应用是院前急救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护理标识在院前急救的风险管理应用研究进展。
    • 姜红
    • 摘要: 目的分析针对创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间沈阳急救中心收治的患者2592例,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探讨分析其年龄、性别、院前急救时间、致伤原因、病种及院前急救护理结局。结果2592例创伤患者中以男性为主,年龄以15~60岁多见,15~40岁占比38.00%,41~60岁占比29.01%;院前急救时间20 min占比41.09%;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伤占比65.01%,高空坠落伤占比14.85%;病种构成方面器官、肢体、颅脑多处伤占比33.72%,四肢、骨盆、脊椎多发骨折占比25.92%;抢救成功率为98.38%。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使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升。
    • 冉飘; 林爱进; 王秀玲; 展琳琳; 盛学岐
    • 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调派志愿者参与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急救的青岛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方法运用“互联急救”APP,构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电子地图和急救志愿者组建培训方案,制定基于急救志愿者和AED的OHCA院前急救流程,打造社区急救志愿服务单元、移动AED急救志愿服务车,当OHCA事件时,120调度在电话指导急救与派车的同时,调派1~1.5 km范围内志愿者携AED先行急救。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岛市急救中心成功调派志愿者67人次到达现场,其中7人次携AED到达。志愿者反应半径1.0(0.8,1.5)km比紧急医疗服务(EMS)反应半径1.8(1.3,2.6)km明显缩短,志愿者响应时间10(7,13)min较EMS响应时间9(7,12)min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用“互联急救”APP调派志愿者携AED参与OHCA急救,构建了“智慧急救”“志愿急救”与EMS相融合的新型急救模式,能有效缩短急救半径和急救开始时间,是未来急救发展的必然方向。急救志愿者的响应率、响应时间及AED的配置覆盖率是影响模式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