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留置针

留置针

留置针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739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62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72703篇;相关期刊518种,包括当代护士(学术版)、当代护士(专科版)、护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国际烧伤创疡学术会议、2015现代护理论坛、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留置针的相关文献由1192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永曦、吴林元、张德海等。

留置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62 占比:3.91%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2703 占比:96.04%

总计:75698篇

留置针—发文趋势图

留置针

-研究学者

  • 陈永曦
  • 吴林元
  • 张德海
  • 谢世庚
  • 周伟
  • 陈伟权
  • 杭永林
  • 孙军
  • 俞云龙
  • 王书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刘兰英; 常荟君; 姚舒彩
    • 摘要: 目的:分析风险评估模式在血液透析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实施针对性管理。对比两组留置针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管理方案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评估模式在血液透析留置针管理中的实施效应较高,除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外,还能提升患者对管理方案的满意程度,推广价值显著。
    • 肖智; 孙玉红; 张海荣; 戴平湖; 王丽; 胡新星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输注高渗液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简单随机选取该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100例给予高渗液20%甘露醇和/或甘油果糖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成留置针组(intravenous catheter for single use,IVC)和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组(midline catheters,MC),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显示中等长度导管组(MC组)的静脉炎、渗出的发生率分别为0.00%、4.00%,较留置针组(IVC组)的18.00%、16.00%的发生率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4、4.000,P<0.05);此外,留置针组(IVC组)还出现4例非计划拔管,中等长度导管组还出现1例导管断裂/移位、1例非计划拔管、1例其他堵管。其他静脉血栓、CRBSI并发症两组均未发生。结论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较留置针用于神经内外科患者输注高渗药物有明显的优势,留置时间基本能满足患者的输液要求,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保证了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桂芳; 高自然; 韩丹; 赵玺龙
    • 摘要: 目的:设计一种防脱持续减压胸腔穿刺留置针(以下简称“新式胸腔穿刺留置针”),以实现张力性气胸的战现场穿刺通气急救。方法:在普通胸腔穿刺留置针的基础上创新设置可旋调限位片、穿刺深度标识、单向通气活瓣、环形固定胶贴等功能组件。培训医院实习学员在模拟人上分别使用新式胸腔穿刺留置针和普通胸腔穿刺留置针进行胸腔穿刺操作测评,并对穿刺操作时间、防脱落力进行比较。结果:使用新式胸腔穿刺留置针可保证合适的穿刺深度,且较普通胸腔穿刺针显著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增强防脱落力。结论:该胸腔穿刺留置针穿刺套管固定牢靠,穿刺深度易于掌握,可快捷实现持续通气,适合战时、灾害救援或常规胸腹部外伤所致张力性气胸的救治。
    • 林玉凤; 缪晶; 蔡志云; 韩秋英
    • 摘要: 对比剂高渗、高黏的特性及瞬时高速的注射方式导致外渗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比剂渗漏可导致检查失败,造成患者局部组织肿胀、剧烈疼痛,甚至会引起皮下组织坏死、关节功能障碍[1].耐高压留置针的使用可降低外渗的发生率,但对于肥胖、水肿的患者,穿刺困难程度增加.注射对比剂之前,应对血管进行评估,并对穿刺困难的患者使用可视化辅助工具[2].笔者应用血管分级评估方法及血管超声辅助设备,优化行增强CT检查患者的高压注射碘对比剂外周静脉穿刺流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赵晓宇; 王会; 肖合存; 高宗芳
    • 摘要: 目的:探讨留置针辅助扣眼穿刺隧道形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锐针“三同”穿刺建立隧道,实验组采用留置针辅助扣眼穿刺隧道形成,比较两组皮下隧道形成时间、疼痛评分及假隧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皮下隧道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疼痛评分及假隧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留置针辅助扣眼穿刺隧道形成安全有效,可缩短隧道建立时间,减轻疼痛。
    • 张悦; 张子贤; 骆文慧; 徐晓春; 张娴; 董萍培; 冯莺
    • 摘要: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国内外关于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的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数据库、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美国输液护理学会网站、医脉通、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等关于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的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由3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4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总结的最佳证据涵盖评估记录、拔管指征、拔管时机的选择、正常拔管的方法、出现并发症后拔管的方法、最佳留置时间、拔管后监测7个方面,共21条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应运用以循证护理为依据的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杨芳; 郑思琳; 蒋丽; 易子涵; 刘纪汝; 张艳; 陶莉; 彭红
    • 摘要: 目的 探索小丑照护对学龄前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采取整群随机法,分别将入住儿科三楼、四楼的学龄前患儿纳入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入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小丑照护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疼痛、啼哭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儿主观疼痛与客观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家长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丑照护能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降低啼哭发生率,提升家长对静脉留置针置入操作的满意度。
    • 郑昌蔚; 陈正德; 陈晓敏; 郑婉婷; 谢丽君; 陈伟杰; 张智
    • 摘要: 目的探究中长导管对减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静脉输液通路分为中长导管组(70例)和静脉留置针组(70例),观察不同组间患者静脉补液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静脉留置针组与中长导管组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中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此类影响静脉血栓形成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静脉血栓以及液体渗出在两组患者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留置针组患者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以及液体渗出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长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后选用静脉输液通路时使用中长导管优于静脉留置针,中长导管能有效减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
    • 杨玲玲; 陆殿霞; 张倩
    •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儿科留置针堵管风险及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1日~12月31日就诊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尾号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知识掌握程度、留置时间、留管适应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肿胀、静脉炎、非计划性拔管等)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知识掌握度高、留置时间、留管适应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知识、学习和调整性,有效降低堵管风险和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李凯红
    • 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5月赤峰市医院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300例的病历资料,依据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57)和未发生组(n=243),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置管位置、一次置管穿刺成功情况等基本资料,整理并归纳,评估医院感染因素过程中严格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要求。对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菌株进行鉴定时采用VITEK-32鉴定系统。分析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对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相关性感染57例,发生率为19.00%。共检出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杆菌34株,革兰阴性杆菌17株,真菌6株,分别为59.65%、29.82%、10.53%。年龄≥60岁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高于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5 d、一次性置管未成功(P<0.05)。结论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原因为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5 d、一次性置管未成功,临床需予以充分重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