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穿刺成功率

穿刺成功率

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0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174671篇;相关期刊381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国际烧伤创疡学术会议、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文献由228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芳、吕艳、张海燕等。

穿刺成功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0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74671 占比:99.28%

总计:175943篇

穿刺成功率—发文趋势图

穿刺成功率

-研究学者

  • 王芳
  • 吕艳
  • 张海燕
  • 刘燕
  • 周芬
  • 宴晓莉
  • 岳树锦
  • 李颖
  • 王向茹
  • 苏晓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索绪缘; 黄满九; 张凡; 刘洋
    • 摘要: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大多应用在各个科室的重症患者中,其中包括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以及因其他原因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以及给药的新生儿。但长期留置因维护管理不当等因素也会引发并发症,增加原发病治疗难度;且由于使用对象的特殊性,即配合度几乎为零、血管娇嫩且细等[1],需要操作者熟练掌握置管技能,一次性穿刺并置管成功,减轻新生儿的痛苦以及减少并发症,同时在置管前后还需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2]。
    • 马克; 张春然; 董天舒; 张铮
    • 摘要: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颈椎病中占比最高的一种类型, 初诊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疗效不佳者也可进行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能够起到快速镇痛、减轻上肢麻木等治疗效果 [1] 。但既往经皮穿刺主要通过体表定位法进行,依据术者解剖知识、手感、经验等盲视进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2] 。本院近年将超声引导用于CSR患者的经皮椎间孔注射治疗中,获得了一定的运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 王钰梅; 黄英凤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科门诊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21500例患儿,按照静脉穿刺成功情况将患儿分为失败组(2812例)和成功组(18688例)。两组的穿刺手法相同,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型、疾病类型、穿刺部位、护士的从业时间及家属文化程度的差异,对穿刺失败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21500例患儿中,18688例患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成功率为86.92%(18688/21500),失败率为13.08%(2812/21500)。两组体型、年龄、穿刺部位、护士的从业时间、家属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护士从业时间为3年以上、家属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患儿年龄7~9岁、穿刺部位为四肢浅静脉(P<0.05)。结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护士从业时间为3年以上、家属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患儿年龄7~9岁、穿刺部位为四肢浅静脉。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认真做好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应加强护士的培训,不断提升静脉穿刺技术水平。
    • 童嘉乐; 张伟; 高永莉
    • 摘要: 目的评价血管可视化技术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先后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抢救区的10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血管可视化技术引导穿刺组(研究组,50例)和传统静脉穿刺组(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P=0.001)。研究组中位穿刺时间为4 min(95%CI:3.42~4.58),显著短于对照组(5 min,95%CI:3.57~6.43)(P=0.012)。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血管可见或可触摸到的患者中,两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血管不可见或不可触摸的患者中,研究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此外,两组穿刺时间的显著性差异也只见于血管不可见、不可触摸、水肿或穿刺部位为非手臂的患者。76%的研究组患者表示接受并支持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应用血管可视化技术。结论血管可视化技术引导可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并有效缩短穿刺时间,此效果在穿刺困难患者中尤为突出。可视化技术可有效提高危重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 洪成波; 许勤亚; 江瑞; 江伟忠
    • 摘要: 目的观察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在新内瘘患者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新启用内瘘患者108例,按首次内瘘启用时间对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随访12个月期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及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零压力改良穿刺法能有效提高新内瘘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疼痛,并减少新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彭颖帼; 张占超; 王彬; 史广超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肺肿块粗针活检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96例NSCLC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肺肿块粗针活检,分析穿刺成功率及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结果96例患者均采用16G粗针活检,并顺利完成穿刺活检,取材满意率100.00%;96例患者病理均确诊为NSCLC,其中腺癌、鳞癌、腺鳞癌、肉瘤样癌各有77例、6例、8例、5例。穿刺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咯血,采用止血药物治疗后缓解;2例患者出现针道少许渗血,但未做特殊处理,观察1~2 h后无不适反应。96例NSCLC患者中检测EGFR基因突变有44例,突变率为45.83%(44/96),其中20例为外显子19突变;16例为外显子21突变,4例为外显子20突变,4例为外显子20、21均突变。结论超声引导下肺肿块粗针活检有利于准确诊断NSCLC并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取材手段,具有临床应用安全、简便且易于推广等优势,可为临床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 吴春生
    • 摘要: 目的分析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行超声定位引导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7例)、对照组(47例)。试验组行超声定位引导术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解剖标志点盲探穿刺置管术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两组锁骨下静脉置管后均观察2周,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穿刺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 min的占比低于对照组,穿刺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0~60 d、>60~90 d、>90 d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平均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锁骨下静脉置管2周内局部感染、局部血肿、臂丛神经异感、静脉血栓及血气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行超声定位引导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所需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且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佟剑虹; 刘佳美; 吴晓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穿刺注射在CT增强扫描中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80例,在增强扫描前均给予颈外静脉穿刺注射对比剂的方式,观察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对比剂输注通畅率100%、穿刺部位肿胀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75%,平均穿刺耗费时间(4.05±1.15) min;布鲁格曼舒适度量表(BCS)平均分为(3.00±0.99)分。80例患者穿刺后收缩压(119.04±11.23) mm Hg、舒张压(76.23±6.55) mm Hg、心率(94.58±5.33)次/min,分别与穿刺前(118.32±10.87) mm Hg、(75.96±6.42) mm Hg和(93.64±5.27)次/min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穿刺注射对比剂的方式具有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 王珏; 孙春娟; 朱鹏飞; 陈秋怡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实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肺周围型病变患者90例(90个病灶),其中48例行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常规超声组),42例行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造影组)。比较两组穿刺次数、穿刺病理明确率、坏死区和血管显示情况;比较两组介入穿刺路径和穿刺针尖显示情况评分;比较超声造影组中良恶性病变的增强时相特征。结果:48例行常规超声引导肺穿刺的患者中,40例(83.33%)穿刺病理明确(其中恶性31例,良性9例),8例(16.67%)病理未明确;42例行超声造影引导肺穿刺的患者中,41例(97.62%)穿刺病理明确(其中恶性34例,良性7例)。超声造影组穿刺病理明确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组(P0.05)。超声造影组肿块内坏死区显示率和毗邻大血管显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组(均P0.05)。常规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超声造影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应用于周围型肺实变穿刺活检中相比常规超声优势明显,能够明显提高穿刺病理明确率,并有助于减少穿刺并发症风险。
    • 吴桃峰; 陈静芳; 方晓兰; 顾勤
    • 摘要: 目的探讨以血透护士为核心的多学科团队协作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苏州市立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中每周一、三、五行血液透析的6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中每周二、四、六行血液透析的6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常规使用及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以血透护士为核心的多学科团队协作,血透护士在接受超声操作培训后实施优化后的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及维护方案。比较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例数、因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住院次数及患者满意度、透析完成率、透析充分性等。结果观察组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并发症例数、因内瘘并发症问题年住院次数、透析充分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经过超声操作培训的血透护士为核心的多学科团队协作,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降低了内瘘使用并发症,减少了患者因血管通路问题的住院次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