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专利文献170058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医疗装备、内蒙古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剑、刘彦美、刚晓光等。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70058 占比:99.94%

总计:170167篇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发文趋势图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研究学者

  • 于剑
  • 刘彦美
  • 刚晓光
  • 卢振和
  • 唐娟
  • 季勇
  • 张丹
  • 张小艳
  • 张洁
  • 徐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春生
    • 摘要: 目的分析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行超声定位引导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7例)、对照组(47例)。试验组行超声定位引导术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解剖标志点盲探穿刺置管术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两组锁骨下静脉置管后均观察2周,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穿刺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 min的占比低于对照组,穿刺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0~60 d、>60~90 d、>90 d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平均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锁骨下静脉置管2周内局部感染、局部血肿、臂丛神经异感、静脉血栓及血气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行超声定位引导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所需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且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刘彦美
    • 摘要: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急诊科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治疗患者分为两组,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 B组CRBSI发生率(3.33%)低于A组(15.00%),且CRBSI发生时间发生时间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急诊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刘彦美
    • 摘要: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急诊科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治疗患者分为两组,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 B组CRBSI发生率(3.33%)低于A组(15.00%),且CRBSI发生时间发生时间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急诊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张洁
    • 摘要: 目的 观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肿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生活质量、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要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6.39±12.97),要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效人数为3例,有效人数为4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无效人数为8例,有效人数37例,有效率为82.22%,相比来讲,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数据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化疗中,对患者给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护理,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反复周围静脉穿刺导致的感染、疼痛、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渗,进而降低传统周围静脉输注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 杨汉清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CVC)2种置管方法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来某院就诊并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3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PICC组和CVC组,每组各160例.PICC组患者采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CVC组采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种方法置管后发现,PICC组置管后渗液和堵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VC组,而CVC组置管后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ICC组,其他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置管方式要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可以最高质量的发挥静脉置管输液治疗的作用,从而降低置管后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
    • 王猛
    • 摘要: 目的:分析及探索乳腺癌TA方案化疗中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科室接收的行乳腺癌根治术后需行化疗的70例患者,根据手术根治位置与中心静脉状况将其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4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采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30例患者分成参考组.观察2组的置管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的静脉血栓形成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而导管相关感染率、导管堵塞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TA方案化疗中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值得借鉴.
    • 李蔚波; 薄志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在失能患者中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方法 通过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挑选出的215例老年失能患者进行右或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手术操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经验总结和回顾分析.结果 通过针对老年失能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长期实践操作的经验总结,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成功率达84.1%.结论 对老年失能患者采用特定方式和成功经验应用能降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难度和风险.
    • 王一飞; 邹博
    • 摘要: 目的:探讨EV1000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议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危重患者200例,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特危重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EV1000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两组在临床抢救中的效果.结果:危重患者连续监测CVP下抢救显著改变患者的存活和预后,而特危重患者进入MODS阶段在更先进EV1000全方位监测血流动力学抢救下也具有较为理想的抢救成功率,并且能够针对锁骨下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结论:EV1000解决了传统监测CVP局限性和有创Swan-Ganz监测损伤大的难题,更符合县级医院ICU医生的需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