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胸

气胸

气胸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3年内共计430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23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427篇;相关期刊838种,包括临床肺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等;气胸的相关文献由8639位作者贡献,包括金普乐、李月川、胡文霞等。

气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23 占比:88.74%

会议论文>

论文:58 占比:1.35%

专利文献>

论文:427 占比:9.91%

总计:4308篇

气胸—发文趋势图

气胸

-研究学者

  • 金普乐
  • 李月川
  • 胡文霞
  • 王艳
  • 李文全
  • 赵亮
  • 赵静
  • 刘萍
  • 刘阳
  • 张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林丹舒; 王雅雯; 李敏
    • 摘要: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从早期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单腔起搏器,发展到模拟生理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治疗严重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三腔起搏器及预防心源性猝死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1]。但是关于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恶心呕吐的报道较少。盛琴慧等[2]的研究显示,起搏器植入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仅为1.91%,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占起搏器植入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1.91%)的71.42%。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而常规的恶心呕吐护理与常规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相冲突,给护理带来了挑战;加之患者焦虑且频繁恶心呕吐,与其沟通困难,这是导致术后未能及时发现患者气胸的原因之一;胸片检查间隔时间长,导致无法明确患者气胸发生的原因,而严重的恶心呕吐也可能加重患者气胸情况。
    • 李婧
    •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气胸患者,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R)]。结果观察组住院、监护及留置引流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24 h、护理结束后,观察组VA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VC、FEV1、PEF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结论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同时辅以优质护理,可促进其术后身体恢复,减轻疼痛,还可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陈翠兰; 王芬
    • 摘要: 总结1例反复多次发生气胸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包括通过精准的整体性和个性化护理,使患者好转出院,缩短再次住院时间,降低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予以正确的康复指导,提高患者满意度。
    • 唐雯; 张行; 阮浪平
    • 摘要: 自发性气胸(SP)是临床常见急症胸部疾病,其病程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控制将会引发血气胸继而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1-2])。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采用内科保守或外科手术治疗,随着现代外科微创技术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发展,外科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3-4]),如电视胸腔镜(VATS)技术。随着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兴起,临床对于术后康复也愈发重视,但目前临床术后康复优化方案尚未明确,常规临床护理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5-6])。呼吸训练法在胸外科术后患者恢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SP术后疗效研究报道较少^([7])。基于此,本文探讨呼吸训练法结合临床护理对SP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卢瑞琦; 孙燕川; 郭昌; 杨泽西; 徐海亮; 宋建民
    •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胸腔积液病人穿刺引流后并发气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胸腔积液治疗的病人478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生气胸病人50例。对气胸组以及非气胸组病人的临床资料以及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老年胸腔积液病人穿刺引流后并发气胸的危险因素。结果气胸组的年龄高于非气胸组,BMI低于非气胸组(P30 min、穿刺角度>30°、穿刺次数>3次、病灶大小5 cm的病人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0 min(OR=14.089,95%CI2.002~67.065)、穿刺角度>30°(OR=13.020,95%CI2.006~56.930)、穿刺次数>3次(OR=10.320,95%CI2.223~53.987)、病灶大小5 cm(OR=10.564,95%CI2.335~55.974)均是造成病人气胸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穿刺时间>30 min、穿刺角度>30°、穿刺次数>3次、病灶大小5 cm均是造成老年胸腔积液病人穿刺引流后并发气胸的危险因素,建议临床通过技术革新以及对以上病人的早期干预,减少气胸的发生。
    • 杨金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人工气胸下微创手术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1月至2017年06月收治行人工气胸下微创手术老年食管癌患者共273例临床资料,其中出现手术相关血管不良事件共21例设为A组,未出现手术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共252例设为B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价患者手术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273例患者中出现手术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共21例,发生率为7.69%。A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II级、临床危险因素>3个、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基础值30%、气道压>30 cmH_(2)O及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20 cmH_(2)O比例均显著高于B组(PIII级、临床危险因素>3个、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基础值30%及CVP>20 cmH_(2)O均是患者手术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人工气胸下微创手术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与ASA分级、临床危险因素、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及CVP水平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良好预警指标并加以应用。
    • 秦亚萍; 徐新运; 樊祥山; 王景美; 余慧萍; 史炯
    • 摘要: 目的:总结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ulmonary 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PLCH)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减少不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9年间南京某医院经病理确诊的PLCH 7例,讨论其组织起源、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年龄18~61岁(平均33岁),男∶女为5∶2。6例以咳嗽、胸闷为首发症状,1例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体检发现双肺肺大泡就诊。胸部CT 3例示两肺弥漫性病变,4例示单侧气胸改变。组织学见团块状聚集的朗格汉斯细胞,伴不等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肺组织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及肺气肿、肺大泡形成。免疫组化染色朗格汉斯细胞表达Langerin、S-100、CD1a。本组病例多数(4/7例)无吸烟史。随访6例原发性PLCH均存活,病情平稳无进展;1例多系统PLCH(累及肺、骨骼),18个月后死于呼吸衰竭。结论:PLCH罕见,中青年男性患者居多,以呼吸道症状起病,特别是非吸烟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气胸或弥漫性病变时,应警惕PLCH的发生可能。胸腔镜下肺活检或部分肺叶切除送病检可明确诊断。老年人、肺部弥漫性结节性病变及多系统PLCH患者预后差。
    • 徐媛; 吴岑岑; 赵梦林; 祖凌云
    • 摘要: 2011年Littmann将一种特殊类型的ST段抬高命名为尖顶军盔征。目前尖顶军盔征主要分为表皮机械牵拉及QT间期明显延长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此外,尖顶军盔征出现在不同的导联时提示不同的疾病。本文汇总了2011年至今国内外报道的共计25例尖顶军盔征病例,发现尖顶军盔征在危重症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刘显勇; 裴延斌; 仇永辉; 赵明; 田庆
    • 摘要: 背景支气管活瓣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肺减容、持续性漏气、支气管胸膜瘘、复发性咯血和耐药性肺结核等的治疗,国内目前无同类替代上市。目的联合国内厂家生产一款支气管活瓣并通过其消除支气管胸膜瘘引发的气胸动物实验初步验证其有效性。方法6只巴马小型猪在全麻下右侧开胸,破坏右肺中叶支气管远端造成支气管胸膜瘘,产生气胸后留置1根胸腔闭式引流管,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后关闭胸腔。通过支气管镜在右肺中叶支气管开口放置1枚国产支气管活瓣,漏气消除后拔除胸管。结果气胸构建成功,在右肺中叶支气管开口放置支气管活瓣后漏气平均持续时间为4.2 min。术后无手术并发症,1.5个月后复查支气管镜,2只巴马小型猪的支气管活瓣脱落,4只巴马小型猪的支气管活瓣仍正确在位工作。结论国产支气管活瓣可及时有效地消除支气管胸膜瘘产生的气胸,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欧阳志成; 李小玲; 董利民
    • 摘要: 目的:探究肺穿刺活检术后患者发生气胸、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萍乡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1月收治的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气胸、出血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00例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术患者中,28例(28.00%)发生出血,19例(19.00%)发生气胸;病变大小、穿刺深度、穿刺次数、慢性肺部病变、距胸膜距离均为患者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气胸的相关因素(P5 cm、穿刺次数>3次、有慢性肺部疾病、距胸膜距离>20 mm均为肺穿刺活检术后患者并发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P60岁、病变≤3 cm、穿刺深度>5 cm、穿刺次数>3次、距胸膜距离>20 mm均为肺穿刺活检术后患者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气胸、出血为肺穿刺活检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病变大小、穿刺深度、穿刺次数、距胸膜距离均为患者术后并发气胸、出血的影响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