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留置时间
导管留置时间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7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专利文献97127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母婴世界、医疗装备、齐鲁护理杂志等;
导管留置时间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敏、施燕选、王耀昌等。
导管留置时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7127篇
占比:99.93%
总计:97197篇
导管留置时间
-研究学者
- 周敏
- 施燕选
- 王耀昌
- 许丽莎
- 谢素友
- 郑瑞
- 黄慧卿
- 黄进利
- 丁振梅
- 买买提热夏提
- 何敏
- 何欣
- 何淑梅
- 何碧英
- 何青竹
- 余水全
- 余纪岚
- 俞素琴
- 刁永书
- 刘士甫
- 刘玉君
- 刘秩硕
- 刘霞
- 占影芳
- 卢月珍
- 吕广梅
- 吴春生
- 吴永岚
- 吴琳
- 吴红霞
- 吴赛花
- 吴静
- 周芹
- 唐厚美
- 姚英
- 姚雪英
- 姜孝娣
- 孟爱凤
- 孟爱凤2
- 季勇
- 安志洁
- 宋冬凤
- 宋妮
- 封晓芳
- 尚辉
- 尹敏
- 常静静
- 庞晓璐
- 庞艳
- 康书慧
-
-
陈银
-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等渗盐水冲管纠正新生儿PICC异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接收的78例发生PICC异位的新生儿,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导管复位操作)与观察组(给予不同体位等渗盐水冲管复位操作),各3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异位纠正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异位纠正成功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且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8.02±2.17)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2.74±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异位的新生儿采用不同体位等渗盐水冲管,能够有效纠正PICC异位,降低置管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
-
姚雪英;
谌朝辉;
何欣
-
-
摘要:
目的:探讨三联制度护理模式在儿童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儿内科收治的500例采取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269例和对照组2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置管护理,干预组给予三联制度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FRS-R)]、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医疗费用及堵管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1、2周,两组FRS-R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家属对病房环境、护理内容、医护专业性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联制度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童外周静脉置管中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治疗成本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还能改善患儿疼痛程度,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蒋莉
-
-
摘要:
目的探究外周静脉输液治疗肿瘤患者过程中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87例给予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情况、护理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一次穿刺成功率、计划拔管率较对照组高,而2次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感染、导管脱出、液体渗漏、静脉炎、导管阻塞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护理质量评分5个维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静脉输液治疗肿瘤患者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积极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
焦亚彬;
郝颖翠;
邢继颖;
韩析言;
刘秩硕;
曲杨;
裴晓东;
袁克芳;
王建军
-
-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疗效及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诊治的5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遵从“乱数表法”的分配原则将5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双J管溶栓治疗)和研究组(给予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尿激酶总量、导管留置时间、溶栓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尿激酶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J管溶栓治疗相比,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可以减少下肢DVT患者的尿激酶总量,缩短溶栓时间及导管留置时间,保证临床疗效。
-
-
吴春生
-
-
摘要:
目的分析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行超声定位引导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7例)、对照组(47例)。试验组行超声定位引导术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解剖标志点盲探穿刺置管术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两组锁骨下静脉置管后均观察2周,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穿刺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 min的占比低于对照组,穿刺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0~60 d、>60~90 d、>90 d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平均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锁骨下静脉置管2周内局部感染、局部血肿、臂丛神经异感、静脉血栓及血气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行超声定位引导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所需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且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
吴赛花;
占影芳;
祝晶莹;
宋冬凤;
余纪岚;
许继涛
-
-
摘要:
目的 探讨导尿管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留置导尿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参照组(59例,常规护理及感控监测)和研究组(59例,集束化护理及感控监测).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的感染总发生率为5.08%,低于参照组的22.03%;研究组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精神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导尿管集束化护理措施临床应用优势显著,能明显降低临床感染率,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
何淑梅
-
-
摘要:
目的:观察在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时应用呼吸功能训练能够产生何种效果.方法: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正常治疗及护理之外,帮助观察组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记录两组患者呼吸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长,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对呼吸训练法、自身呼吸改善情况、护理质量三项指标进行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长均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②观察组患者对三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时,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降低呼吸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长,护理质量较高.
-
-
钱颖;
郦杰芬;
王莉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癌术后导管留置时间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抽取2019年2月1日~2020年9月30日收治的130例行全麻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单因素方程模型Logistic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导管留置时间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采取Hosmer Lemeshow检验对成立的预测模型进行研究,以ROC曲线面积为检验模型结果.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乳腺癌手术方式、腋窝淋巴结手术操作方式、负压引流操作形式、基础疾病、不同并发症均为影响患者术后导管留置的危险因素.通过上述提出的检验方式提示预测模型拟合优度为(χ2=10.538,P=0.228);ROC曲线面积为0.84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14、0.749,Youden指数最大数值为0.564.结论:BMI、乳腺癌手术方式、腋窝淋巴结手术方式、负压引流方式、基础病症、并发症均为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导管留置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较好,能为乳腺癌术后导管留置时间的管理做好数据保存,为患者日后康复过程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
-
许丽莎;
谢素友;
施燕选
-
-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水平、PICC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33.45±2.74)分、运动管理(18.28±1.22)分、日常导管观察(32.48±2.20)分、维护依从性(22.75±1.43)分、信息获取(13.25±0.94)分、异常情况处理(17.39±1.61)分、导管管理信心(23.92±1.1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68.95±6.84)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
-
许丽莎;
谢素友;
施燕选
-
-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水平、PICC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33.45±2.74)分、运动管理(18.28±1.22)分、日常导管观察(32.48±2.20)分、维护依从性(22.75±1.43)分、信息获取(13.25±0.94)分、异常情况处理(17.39±1.61)分、导管管理信心(23.92±1.1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68.95±6.84)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