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导管相关性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57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54886篇;相关期刊258种,包括护理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2014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 、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文献由1428位作者贡献,包括亢宏山、吉金芳、孟燕等。

导管相关性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3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4886 占比:99.63%

总计:155459篇

导管相关性感染—发文趋势图

导管相关性感染

-研究学者

  • 亢宏山
  • 吉金芳
  • 孟燕
  • 崔朝勃
  • 李静
  • 杨萍
  • 湛三成
  • 王晶
  • 王金荣
  • 何佩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罗泳诗; 黄芸; 张莉; 谢日华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氯己定敷料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氯己定敷料对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21年2月28日。2名研究者通过Covidence平台独立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ochrane手册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和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研究和95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RR=0.17,95%CI(0.06,0.43),P=0.0002]、维护次数少[MD=-2.01,95%CI(-2.93,-1.08),P<0.0001],愈合时间短[MD=-1.97,95%CI(-3.85,-0.09),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MARSI[RR=0.44,95%CI(0.16,1.19),P=0.10]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己定敷料能有效降低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减少维护次数和缩短穿刺口愈合时间,且不增加MARSI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 林兰梅; 艾世辉; 张芳芳
    •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透析导管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福州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采用带Cuff长期透析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69例,观察时间为1年,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22例与非感染组47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列出与感染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年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月数、导管内血栓形成、透析导管血流量、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D-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透析月数、透析血流量、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D-D二聚体是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透析月龄长、导管功能不良、微炎症状态、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及高凝状态均可能增加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导管发生感染风险。尽早拔除长期导管、做好导管护理、控制微炎症、管理好血糖、抗凝预防血栓是预防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重要措施。
    • 尚新芳; 薛蓉; 任丽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300例,分析其病历及临床资料,对可能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间、单次置管穿刺次数、导管移动、合并糖尿病、白细胞计数以及置管部位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间≥60 d、导管移动以及合并糖尿病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升高和置管部位则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以及合并糖尿病,临床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对症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其感染发生率。
    • 卫建华; 桑明; 张萍; 孙春蓉; 李旭芳; 何玲英; 翁峰霞; 杨苏; 王华芬
    • 摘要: 目的评价综合安全项目(comprehensive unit-based safety program,CUSP)协同行动策略对降低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通过明确ICU发生CLABSI的现存问题,制订以降低CLABSI发生率为目标的CUSP协同行动策略干预方案,于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应用并动态调整该方案。比较干预前(2017年7月-2019年6月)、干预后(2019年7月-2021年6月)CLABSI发生率、护士CLABSI知信行得分、中心静脉导管维护项目执行率及手卫生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干预前共14681导管日CLABSI发生率为0.82‰,干预后共15055导管日发生率为0.27‰(χ^(2)=4.202,P<0.05);干预前ICU护士CLABSI知信行得分为(96.84±8.00)分,干预后得分为(99.35±7.96)分(t=-2.016,P<0.05);干预前ICU护士中心静脉导管维护项目执行率为82.73%,干预后为92.74%(χ^(2)=4.735,P<0.05);干预前ICU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为51.21%,干预后为85.33%(χ^(2)=26.563,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USP协同行动策略有助于降低ICU患者CLABSI发生率,同时提高ICU护士CLABSI知信行水平、中心静脉导管维护项目执行率及手卫生依从性。
    • 徐丽娜; 李静
    • 摘要: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和皮肤护理对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2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和试验组(100例,深静脉置管和皮肤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往往需接受深静脉置管以便接受治疗。做好导管以及皮肤护理有助于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预后,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 黄素珍; 伍丽霞; 冯翠红; 谭锦屏
    •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两组均干预至出科。比较两组ICU治疗时间及置管时间、置管部位及导管感染发生率、血清血小板(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CU治疗时间及置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置管及ICU治疗时间,护理效果满意。
    • 洪全秀; 王梅香
    • 摘要: 目的:探究急诊重症监护室老年病人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据此开展风险预警管理。方法:选择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老年CVC置管病人2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病人例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诊重症监护室老年病人CV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回归分析预测法构建风险预警模型,据此开展风险预警管理。结果:经统计得到,导管相关性感染病人共36例,感染率为18.00%;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重症监护室老年病人CV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有年龄、合并糖尿病、置管部位、CVC置管时间、导管移动、单次置管穿刺次数、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外周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P70岁、合并糖尿病、股静脉置管、CVC置管时间≥7 d、单次置管穿刺次数≥2次、Alb70岁-1.371×合并糖尿病-1.667×股静脉置管-1.139×CVC置管时间≥7 d-1.952×单次置管穿刺次数≥2次-1.892×Alb<35 g/L)],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模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95.12%、88.89%、94.00%。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老年病人CVC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较高,且危险因素复杂,临床应加强对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的预警评估,并采取相应管理策略。
    • 朱茜; 陈刚; 陈琴; 赵曦; 陈桂菊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炎性蛋白(hs-CRP)、前肾上腺髓质素(pro-ADM)表达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预后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Cvc-Ri病人112例作为对象,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70例)、死亡组(42例)。比较两组血清HBP、hs-CRP、pro-ADM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系统(SOFA)评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血清指标与APACHEⅡ、SOFA评分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P、hs-CRP、pro-ADM对Cvc-Ri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对比不同血清因子水平病人生存状况,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关系。结果 确诊第5天生存组血清HBP水平(27.32±11.37)μg/L、hs-CRP水平(75.13±28.09)mg/L、pro-ADM水平(2.40±0.80)nmol/L、APACHEⅡ评分(13.50±3.06)分、SOFA评分(5.10±1.14)分低于死亡组(41.54±14.06)μg/L、(112.08±31.42)mg/L、(4.19±1.09)nmol/L、(17.29±3.84)分、(7.02±1.43)分(P<0.05);血清HBP、hs-CRP、pro-ADM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确诊第5天pro-ADM预测Cvc-Ri预后的AUC值最大,为0.805;血清HBP、hs-CRP、pro-ADM高危者生存率低于低危者,死亡率高于低危者(P<0.05);随访28 d,不同血清HBP、hs-CRP、pro-ADM水平的生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显示:确诊第5天的HBP、hs-CRP、pro-ADM水平,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vc-Ri病人血清HBP、hs-CRP、pro-ADM表达与APACHEⅡ、SOFA评分关系密切,死亡病人存在血清因子异常高表达情况,临床通过监测上述因子表达可有效评估预后,并积极予以对症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 裴飞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特点与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霍林郭勒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行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与非感染组(90例)。分析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构成,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筛选影响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占比为62.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中,感染组年龄≥60岁、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留置导管时间≥4 d、透析时间≥1年、住院时间≥4 d的患者占比与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留置导管时间≥4 d、透析时间≥1年、住院时间≥4 d、血清HBP、全血WBC水平较高均是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2.354、2.573、2.206、2.077、3.074、2.380、2.514、1.988、1.906,均P<0.05)。结论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且年龄≥60岁、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留置导管时间≥4 d、透析时间≥1年、住院时间≥4 d、血清HBP、全血WBC水平较高均为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可针对上述情况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防治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以改善患者预后。
    • 黄淑莉; 李秀镇; 王小美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出血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0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的9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脑出血PICC置管患者发生CR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98例脑出血PICC置管患者中有84例(85.71%)出现CRI。年龄、昏迷时间、感染史、糖尿病史、单次置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血肿累及脑室均与脑出血PICC置管患者发生CRI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昏迷时间≥1周、糖尿病史、单次置管次数≥2次、导管留置时间≥60 d均为脑出血PICC置管患者发生CRI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脑出血PICC置管患者发生CRI与年龄、昏迷时间、糖尿病史、单次置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针对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CRI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