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导尿管

一种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导尿管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导尿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解决了现有导尿管易造成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管体,管体前部设有端部开口或/和侧孔,管体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为圆角。本发明将管体设计为三角管,三角管的三条棱对尿道有极好的支撑作用。三角管的设计,可自行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一方面,尿道粘膜与该导尿管接触面积最小化,非接触面积最大化,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导管对尿道粘膜的刺激及细菌在载体表面的粘附聚集,有利地减少了细菌生物膜及尿道分泌物的形成;另一方面,尿道与导管体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成为引流空间,而管体的外壁则成为引流轨道,利于尿道手术后局部渗出物及分泌物的排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075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柴文玲;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30361.5

  • 发明设计人 安永寿;柴文玲;安永录;

    申请日2021-03-02

  • 分类号A61M25/00(20060101);A61M25/10(20130101);

  • 代理机构62100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梦娜

  • 地址 735000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环北路21号楼24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3:4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导尿管。

背景技术

留置导尿管是临床诊疗中常用的基础技术,广泛应用于尿潴留、排尿困难、手术后引流尿液等,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观察手段之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也是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国外曾经报道,大约35%-40%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为尿道感染,而其中的90%与导尿管有关。国内也有相近报道,因留置导尿管引发的尿路感染在我国医院感染中的比例为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在增加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增加患者痛苦延误病情,甚至有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是评估一个医院医疗质量、护理管理、院内感染的管理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多方面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据文献报道,即使严格消毒尿管,导尿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2%,留置导尿管1 天感染率为50%,超过3 天者感染发生率可达90%以上。

目前,医疗市场上所使用的单通道、双通道或三通道导尿管,导尿管与尿道粘膜接触面积达100%,尿道分泌物增多且无法引流至尿道外口,极易导致导尿管相关性行感染,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尽管现有技术中的一次性的尿管种类很多,但结构相同,均为圆管状,从而给患者造成导尿管相关性感染,使院内感染及导尿管相关性感染难以控制,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解决问题非常棘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导尿管,以解决现有导尿管易造成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导尿管,包括管体,管体前部设有端部开口或/和侧孔,管体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为圆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管体的横截面呈正三角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管体的横截面三角形的三条边向三角形内侧弯曲呈抛物线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管体内设有可拆卸的导丝。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管体上设有气囊,管体内设有气囊管道,气囊管道与气囊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管体内设有流出通道和流入通道,开口和侧孔与流出通道相连通,管体前部侧部设有流入孔,流入孔与流入通道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流出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流入通道的横截面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发明将管体设计为三角管,其横截面为三角形,三点成面,三角管的三条棱对尿道有极好的支撑作用。三角管的设计,可自行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一方面,尿道粘膜与该导尿管接触面积最小化,非接触面积最大化,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导管对尿道粘膜的刺激及细菌在载体表面的粘附聚集,有利地减少了细菌生物膜及尿道分泌物的形成,达到了减少细菌生物集聚和解聚细菌脱落的作用;另一方面,尿道与导管体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成为引流空间,而管体的外壁则成为引流轨道,利于尿道手术后局部渗出物及分泌物的排出,当人体站立时,尿道内的分泌物顺引流轨道自动流出尿道外口,解决了分泌物无法流出或逆流的缺点,达到了抗感染的目的。

2. 本发明将管体的横截面设计为正三角形,有利于管体与尿道的均匀支撑。横截面三角形的三条边向三角形内侧弯曲呈抛物线状,从而形成更大的引流空间,而圆滑的抛物线状引流轨道也可带来更好的聚集、引流的效果。另外,更大的引流空间也有利于通过引流轨道置入其他导管进行局部给药或造影、冲洗等其他的诊断治疗手段。

3. 管体可设计为单通道(仅具有流出通道)、双通道(具有气囊管道和流出通道)和三通道(具有气囊管道、流出通道和流入通道),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4. 本发明外形大方美观、结构简单,生产制做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管体的横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管体的横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管体的横截面图。

图中:1-前部管体;2-导丝;3-侧孔;4-气囊;41-气囊管道;5-管体;51-流出通道;52-流入通道;6-端部开口;7-流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单通道设计。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导尿管,包括管体5,管体前部1设有端部开口6或/和侧孔3,管体5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为圆角。管体5的横截面呈正三角形。管体5的横截面三角形的三条边向三角形内侧弯曲呈抛物线状。

管体5内设有可拆卸的导丝2。

实施例2:双通道设计。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管体5上设有气囊4,管体5内设有气囊管道41,气囊管道41与气囊4相连通。

实施例3:三通道设计。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是:管体5内设有流出通道51和流入通道52,开口6和侧孔3与流出通道51相连通,管体前部1侧部设有流入孔7,流入孔7与流入通道52相连通。流出通道51的横截面积大于流入通道52的横截面积。

本发明使用时,将管体5直接置入人体尿道内,对置入困难者可通过固有导丝2将管体5置入患者体内,调整位置适当后拔除导丝2,对于具有气囊4的导尿管,向气囊4注入生理盐水盐水,对导尿管适当固定。当人体站立时,尿道内的分泌物顺管体5外壁形成的引流轨道自动流出尿道外口,克服了目前所有导尿管分泌物无法自行流出的缺点,达到了预防感染的目的,解决了临床上的难题,特别是大型号导尿管的置入,由于导尿管与尿道壁之间接触紧密,细菌生物膜易于形成,且导尿管与尿道粘膜接触面积最大化,使尿道分泌物也达到最大化且难以排出,感染率也随之增加,而本发明三角管状的管体5不仅达到了充分支撑起尿道的作用,而且达到了导尿管与尿道粘膜接触面积最小化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达到了减少细菌生物集聚和增加解聚细菌脱落的作用,从而克服了目前导尿管载体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解决了传统导尿管全面积接触的缺陷以及形成的大量分泌物无法流出或逆流的缺点,达到了抗感染的目的,有效预防了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医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使用气囊4,这时,当患者排尿时由于膀胱逼尿肌收缩,部分尿液会顺引流轨道自行溢出,起到冲刷尿道分泌物的作用。

本发明中管体5的抛物线状外壁设计,使得尿道与导尿管之间的引流空间最大化、导尿管引流轨道面积最大化,且该设计极利于尿道手术后局部渗出物及分泌物的排出,真正意义上达到了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目的,解决了临床上棘手的难题。同时,该设计也有利于通过鼻翼状抛物轨道间隙空间置入其他导管进行局部给药或造影、冲洗等其他的诊断治疗手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自动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自行抗逆行感染的一次性使用单通道、双通道或三通道导尿管,达到了预防局部感染和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且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引流,不易出现梗阻现象。

本发明能制作为各种型号的导尿管,如Fr4、Fr6、Fr8、Fr10、Fr12、Fr14、Fr16、Fr18、Fr20、Fr22、Fr24、Fr2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