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置管时间

置管时间

置管时间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1717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医疗装备、基层医学论坛、护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江西省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一届赣鄱国际康复论坛、甘肃省第五届护理学术年会等;置管时间的相关文献由507位作者贡献,包括S·布莱杰帕里、A·L·克拉索夫斯基、U·奥诺哈等。

置管时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1717 占比:99.74%

总计:81931篇

置管时间—发文趋势图

置管时间

-研究学者

  • S·布莱杰帕里
  • A·L·克拉索夫斯基
  • U·奥诺哈
  • 丁丽艳
  • 丁雷
  • 万虹
  • 付文霞
  • 何兴道
  • 何莺娟
  • 刘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Thopaz高级胸腔引流在肺叶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胸外科2020年8月—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病人按住院号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水封式胸腔引流系统,观察组采用Thopaz高级胸腔引流系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率及胸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更换胸管、更换耗时、更换胸瓶等方面的护理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hopaz高级胸腔引流系统应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术后可缩短肺叶切除术病人术后的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而且能提高护理效率。
    • 郭明; 焦明月; 尚志忠; 姜彦彪; 马彬; 张雪峰
    • 摘要: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UVC)时长对危重症新生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180例出生体质量7 d,n=106),比较感染相关指标(撤管3 d内感染指标异常、置管7 d后使用抗生素、血培养阳性)、管端培养阳性情况以及胃潴留、腹胀、呕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reocolitis,NEC)、脐炎、血栓形成、肝脏并发症、胸腹腔及心包积液、静脉营养时间、达到全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撤管3 d内感染指标异常26例(24.5%),对照组13例(1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3,P>0.05);观察组患儿置管7 d后使用抗生素30例(28.3%),对照组18例(2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05)。观察组患儿血培养阳性3例(2.8%),对照组2例(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05)。两组患儿的管端均未培养出细菌。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血栓形成、肝脏并发症、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其他并发症如胃潴留、腹胀、呕吐、新生儿NEC、脐炎、静脉营养时间、达到全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短期使用UVC相比,延长UVC达7 d以上不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可适当延长UVC时长为危重症新生儿提供营养支持与治疗。
    • 黄素珍; 伍丽霞; 冯翠红; 谭锦屏
    •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两组均干预至出科。比较两组ICU治疗时间及置管时间、置管部位及导管感染发生率、血清血小板(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CU治疗时间及置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置管及ICU治疗时间,护理效果满意。
    • 董海燕; 周洪梅; 沈学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改良CE操作手法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在本院儿科就诊的3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将本院儿科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9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双手穿刺手法;将本院儿科2019年2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9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采用新型改良CE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手法。对比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置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32%,家属置管满意度为97.37%,均高于对照组的89.47%、9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84%,低于对照组的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改良CE婴幼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操作手法的应用能够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属置管满意度。
    • 蒋玲玲; 张小凤; 梁少敏; 陈文静; 戴丽
    • 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操在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功能锻炼操。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置管时间明显延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PICC置管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叶旭强; 顾昕玥; 王延辰; 杨童玲; 胡晓静; 曹云; 周文浩; Shoo K Lee; 戴怡蘅; 蒋思远
    • 摘要: 背景近年来中国极早产儿救治数量显著增加,中心血管导管已成为国内NICU的常用技术,极早产儿救治中可能存在中心血管导管的不合理使用,但目前尚缺乏其使用现况数据。目的通过回顾采集和分析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数据库正式运行第1年极早产儿中心血管置管现况,并对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发现当前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质量改进提供基线数据。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基于2019年CHNN成员医院登记的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数据,描述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使用状况(置管率、留置时间),问卷调查CHNN成员医院中心血管导管病房规范及管理、置管指征、拔除指征、维护实践和并发症情况。纳入CHNN数据库中入院日期在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生后24 h内收入NICU、出生胎龄24^(+0)~31^(+6)周的极早产儿连续病例;排除存在严重先天性畸形者,治疗未结束时转至非CHNN医院者,未达到医生建议的出院标准家长主动选择终止维持生命支持的治疗并出院者;剔除病例纳入不完整或数据质量不合格的成员医院的数据。根据胎龄分为24~28周和~31周亚组。根据医院类型分为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病房规范及管理、留置及拔除指征、中心血管导管维护、中心血管导管相关并发症现况,由NICU主任或经主任授权的高年资新生儿专科医生填写问卷。主要结局指标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类型、置管率和留置时间。结果(1)CHNN成员57家三级医院NICU 6532例极早产儿进入本文分析,留置中心血管导管4563例(69.9%),其中脐动脉导管(UAC)368例(5.6%)、脐静脉导管(UVC)2532例(38.8%)、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3895例(59.6%)和外科中心静脉置管(SCVC)55例(0.8%)。相对于未留置中心血管导管患儿,留置中心血管导管患儿的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小于胎龄儿比例高、多胎比例高、本院出生比例低及5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高(P均<0.01),同时其母亲妊娠高血压、产前激素使用以及剖宫产比例均较高(P均<0.01)。留置与未留置中心血管导管极早产儿相比,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各项并发症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任意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率总体呈现随胎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胎龄24~28周亚组和~31周亚组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率分别为87.8%和63.1%。UAC和UVC置管率随胎龄增加而下降。PICC置管率随胎龄呈哑铃状,胎龄25~28周置管率最高(75.2%~85.5%),但仍有52.8%的胎龄~31周亚组患儿留置。留置≥2类中心静脉置管(UVC以及PICC或SCVC)占29.0%,随胎龄增加而下降,胎龄~31周亚组占21.8%。(3)UAC、UVC和PICC中位留置时间分别为6(4~8)d、7(4~9)d和22(15~31)d。不同类型医院CHNN成员医院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率及留置时间差别显著。(4)共发放问卷57份,回收52份(91.2%),50%CHNN成员医院对中心血管导管管理有病房规范文件。在各类导管的留置指征、拔除指征、最长留置天数上存在单位间差异。62%和23%的CHNN成员医院在近1年内发生过中心血管导管相关的渗漏和血栓并发症。结论国内NICU中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留置较为普及,存在过度置管和置管不足共存、PICC置管时间过长、CHNN成员医院差异大等主要问题。亟需建立统一指南和规范,并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促进更加合理、规范的中心血管导管使用。
    • 吴桂凤; 徐瑶瑶; 方丽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心电定位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术在早产儿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置管,观察组采用心电定位下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儿的置管成功率、置管及住院时长、体质量增长幅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单次置管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且总置管时间及总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体质量增长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静脉置管,心电定位下PICC置管术可有效提升置管成功率,保证患儿静脉营养供应,加快其康复进程,且单次置管可保留较长时间,减少多次置管对患儿机体造成的损伤,同时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 楚子杨
    • 摘要: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193例外科手术需深静脉置管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有患者资料,将可能影响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术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3例外科手术深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32例;格兰阴性菌11例,格兰阳性杆菌17例,真菌4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置管时间、白细胞数目为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发生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置管时间、白细胞数目会提升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感染的风险,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影响因素积极制定应对防治措施,以预防感染,提高置管安全性。
    • 周绍福; 侯建金; 卢荣加; 伊鹏; 陈韶平; 龚进; 王建华; 莫教彬
    • 摘要: 目的:分析本院行腰大池引流患者的一系列临床指标,明确腰大池引流所诱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腰大池置管引流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GCS评分、引流方式、置管时间、引流量、有无脑室内积血,分析引流所诱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腰大池引流所致脑积水的发生率为16.00%.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GCS评分、引流方式的脑积水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置管时间、日均引流量、有无脑室内积血的脑积水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周、日均引流量>250 mL、存在脑室内积血均为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时间延长、引流量过大均会导致脑积水的发生风险增加,建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具体病况合理控制置管时间及日均引流量.
    • 马丽超
    • 摘要: 目的 评价肿瘤疾病患者PICC置管期间配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以促进肿瘤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肿瘤行PICC置管的患者,总计80例.予以患者随机分组护理,对照组以及研究组40例肿瘤疾病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PICC置管依从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绪评分.结果 研究组肿瘤患者PICC置管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P<0.05.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置管依从性、延长置管时间、稳定情绪并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