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1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53679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护士进修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第19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6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2010年联合会议、第二届中青年医师急危重症论坛等;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文献由591位作者贡献,包括俞森洋、唐闽、崔岭等。

导管相关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3679 占比:99.86%

总计:153894篇

导管相关感染—发文趋势图

导管相关感染

-研究学者

  • 俞森洋
  • 唐闽
  • 崔岭
  • 王娟
  • 谢正福
  • 闫萍
  • 倪凤霞
  • 傅小芳
  • 刘娟
  • 刘淑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林爱; 徐月红; 张慧兰; 万晓芳; 徐月圆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型中线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需要输注刺激血管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组(25例)、中心静脉导管(CVC)组(25例)、外周留置针(PVC)组(37例)、中线导管(MC)组(38例)四组。比较MC组与其他三组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血栓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MC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ICC、CVC、P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药物外渗发生率低于P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低于P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PICC组、CVC组、P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中线导管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熊自超; 郭庚秀; 朱建龙; 冯秋女; 陈锦峰; 刘秋妹
    • 摘要: 目的:构建导管相关感染(CAI)风险评估模型,筛选CAI重点科室、环节及高危患者。方法:采用德尔菲法识别CAI风险因素并建立评估模型,对不同风险等级科室及环节进行干预,分别抽取两组科室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评价,同时验证患者CAI风险评估模型。结果:VAP低、中低、中、中高、高风险科室分别8、11、11、10、9个,CAUTI低、中低、中、中高、高风险科室分别10、10、10、10、9个,CLABSI低、中低、中、中高、高风险科室分别10、11、9、10、9个;CAI低、中低、中、中高、高风险环节分别2、3、3、3、3个。干预后手卫生、每日评估插管必要、VAP、CAUTI及CLABSI集束化预防措施依从率分别比干预前上升9.08%、27.84%、29.25%、26.16%、30.73%,回顾性干预组及前瞻性试验组的合计CAI发病率分别比未干预组、对照组下降5.26‰、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评估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728,灵敏度66.32%,特异度78.67%。结论:CAI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效度,能有效筛选高风险科室、环节及高危患者。
    • 胡长青; 李彬; 王立红; 张蕾; 贺平; 甄娜
    • 摘要: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导管相关感染(CRI)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12月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成年患者4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PICC后CRI(局部感染27例,血流感染5例)的32例患者设为CRI组,另筛选年龄匹配的96例未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使用院内自制的PICC导管维护记录册记录患者相关诊疗信息,包括性别、体质量、年龄、PICC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穿刺次数等。运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导致CRI的各项相关风险因素。结果CRI组与对照组在肺癌分期、营养状况、PICC导管留置时间、PICC导管重复穿刺数、穿刺侧肢体运动幅度、化疗给药频数和合并糖尿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RI的风险因素为化疗给药频数(OR=6.386)、PICC导管位移(OR=2.512)、伴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OR=3.362)。结论周围型肺癌化疗患者PICC后CRI有诸多风险因素,例如导管重复穿刺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位移、化疗给药频数和合并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临床护理时需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降低CRI发生率,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
    • 马灵红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肺癌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肺癌行PICC的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0例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就两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应激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PICC的肺癌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程度,增强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防范导管相关感染率。
    • 田雪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钠预防儿科危重症患儿肠外营养时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管的效果及其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内细菌定植发生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0例PICC置管并进行肠外营养的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营养液持续静脉输注。观察组患儿在配置好的营养液中加入肝素钠注射液0.5 U/ml,对照组在营养液中加入等量0.9%NaCl注射液,进行持续24 h静脉输注。观察置管期间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导管内细菌定植发生率,第2天及第7天检测凝血功能指标。结果:置管期间,观察组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导管内细菌定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危重症患儿进行肠外营养时,在静脉营养液中加入小剂量的肝素钠,可降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导管内细菌定植的发生,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楚子杨
    • 摘要: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193例外科手术需深静脉置管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有患者资料,将可能影响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术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3例外科手术深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32例;格兰阴性菌11例,格兰阳性杆菌17例,真菌4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置管时间、白细胞数目为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发生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置管时间、白细胞数目会提升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感染的风险,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影响因素积极制定应对防治措施,以预防感染,提高置管安全性。
    • 杨晋如; 谈宜斌; 邬闻文; 胡芬; 王莹
    • 摘要: 目的 揭示重症医学科(ICU)内不同种类置管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时间规律及风险因素,为ICU内置管患者MDRO预防与控制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时间风险点,对现有防控措施补充合理的防控时间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综合ICU中三种不同置管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生存分析对比揭示不同置管患者感染的生存时间差异及风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5 138例患者信息,年龄,是否手术,是否使用呼吸机、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为MDRO感染的高危险因素(P<0.05).使用呼吸机、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感染时间)分别为:1.0(0,5.0) d、1.0(0,4.0) d、1.0(0,6.0) d.使用呼吸机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理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天数是有效降低ICU内MDRO感染的重要措施.
    • 郭怡雪; 郭普; 李雪儿; 王美懿; 张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无针输液接头留置时间.方法 选取2019年4—10月在某三甲医院进行PICC维护的肿瘤化学治疗患者,根据使用PICC无针输液接头的种类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使用不透明金属弹簧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A输液接头),B组使用透明硅胶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B输液接头),收集患者更换的无针输液接头进行细菌定性及定量培养,比较两组患者PICC留置4~、8~、15~、>21 d时输液接头培养阳性率.结果 共纳入174例患者,11例患者PICC无针输液接头定量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32%,其中A组阳性率为8.70%(8/92),B组阳性率为3.66%(3/82).不同留置时间无针输液接头定量培养阳性率比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留置时间输液接头定性培养阳性率比较,A、B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留置时间A、B两组输液接头定量、定性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输液接头留置8~14 d、B组留置15~21 d时,其培养阳性率为0.共分离出5种11株细菌,其中最常见的细菌种类蜡样芽孢杆菌(4株).结论 A输液接头不同留置时间定量细菌培养存在差异,A、B两种输液接头留置相同时间其细菌培养阳性率未见差异.
    • 潘妍君; 谭碧月; 何仙莲; 谢杏渝; 谢小炼; 梁嘉欣; 林月园
    • 摘要: 目的:观察自制透析管路固定夹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胶布固定导管,观察组应用自制透析管路固定夹固定导管(专利号:ZL 201921991830.X),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物品损坏率、穿刺口疼痛评分、导管穿刺点渗血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导管移动距离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气垫损坏率、床垫损坏率、床单损坏率、管道损坏率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50.00%、66.67%、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口疼痛评分、导管穿刺点渗血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导管移动距离分别为(3.72±1.02)分、6.67%、3.33%、(0.39±0.17)cm,分别优于对照组的(5.17±1.78)分、30.00%、20.00%、(0.82±0.2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透析管路固定夹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固定中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医疗物品损坏率及导管相关感染率,缓解疼痛,增加导管稳定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刘洁; 孙灵利; 王改先; 张海军
    • 摘要: 目的 研究创伤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样本的病原谱和耐药现状,为今后急诊抢救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导管相关感染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创伤重症患者导管涂抹、导管腔内血液及导管创口分泌物培养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673名患者分离到1191株病原菌,520株分离自246名导管相关血行感染者,671株分离自427名患者,为导管分离或出口部位感染分离菌株.分离的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68.77%,优势菌株为葡萄球菌属细菌;革兰阴性菌29.30%,优势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真菌1.93%.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株中的葡萄球菌属,除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利奈唑胺外,对其它种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57.38%、78.72%、72.99%和78.26%,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1.42%和61.75%、79.43%和63.83%、89.86%和66.67%.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利奈唑胺敏感性较好(<10%),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有较高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除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以外抗菌药物保持了良好的敏感性.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比较不同分离株的药敏结果,可以发现导管/出口部位分离菌株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与导管血行感染分离菌株相比略低.结论 为了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除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和敷料外,还需要在导管使用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消毒护理.同时应加强病原菌的药敏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合理用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