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机械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63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54590篇;相关期刊232种,包括当代护士(学术版)、当代护士(专科版)、国际护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2010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五)(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等;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文献由1339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全娣、张红、张金桃等。

机械性静脉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1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54590 占比:99.92%

总计:755217篇

机械性静脉炎—发文趋势图

机械性静脉炎

-研究学者

  • 赵全娣
  • 张红
  • 张金桃
  • 李静
  • 谢华琴
  • 谷小燕
  • 韩玉芳
  • 黄朝芳
  • 丁东珅
  • 于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翊君; 钟慧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住院且接受PICC置管的3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式观察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396例早产儿中并发机械性静脉炎45例(11.36%);静脉炎分级为Ⅰ级18例(40.00%),Ⅱ级7例(15.56%),Ⅲ级20例(44.44%);患儿通过安普贴外敷、喜辽妥外涂后痊愈41例(91.11%),因静脉炎严重而拔管4例(8.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体重、穿刺次数、置管途径、导管末端位置、置管时日龄的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机械性静脉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体重、置管途径、穿刺次数是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ICC置管早产儿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有多因素综合作用,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提升早产儿PICC置管护理质量,警惕机械性静脉炎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 胡林爱; 徐月红; 张慧兰; 万晓芳; 徐月圆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型中线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需要输注刺激血管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组(25例)、中心静脉导管(CVC)组(25例)、外周留置针(PVC)组(37例)、中线导管(MC)组(38例)四组。比较MC组与其他三组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血栓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MC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ICC、CVC、P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药物外渗发生率低于P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低于P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PICC组、CVC组、P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中线导管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耀虹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为血液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血液科恶性肿瘤的第2位[1]。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通过周围静脉置入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有效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具有安全、痛苦小、便捷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2]。然而,在临床实践中PICC的留置时间长,加之患者血管脆弱、送管速度、操作技术娴熟度、导管材质等原因,易引起静脉炎以及其他多种并发症[3]。艾盐包热敷是一种中药外治法,其结合了艾绒、海盐以及中药的协同效应,发挥了化瘀消肿、通络止痛等作用,是临床预防治疗静脉炎的有效疗法[4]。笔者2018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艾盐包热敷预防MM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获效显著。
    • 李宁涛; 李永静; 张婧晶; 孙彩霞
    •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护理干预在NICU早产儿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早产儿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NICU符合纳入条件的78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20年1—6月符合纳入条件的73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早产儿PICC置管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PICC置管前、中、后实施主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早产儿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带管时间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平均带管时间为25.03±4.39 d,对照组平均带管时间为17.81±4.08 d,观察组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85%,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9.2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早产儿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增加PICC导管带管时间,提升家长满意度。
    • 刘怡
    •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热敷包对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行PICC置管的112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自制中药热敷包护理,持续5 d,并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凝血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程度轻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中药热敷包用于肿瘤PICC置管中,能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置管处疼痛,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石玥; 王红; 吴中叶
    • 摘要: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PICC的200例妇科肿瘤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是否出现静脉炎分为静脉炎组(23例)和无静脉炎组(177例)。分析患者行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200例行PICC的妇科肿瘤患者中,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1.50%(23/200)。2组在年龄、置管次数、置管时机、静脉选择、导管尖端位置、置管后每天活动时间和送管困难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次数(≥2次)、静脉选择(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上腔静脉下1/3)和置管后活动时间(3 d内)均是影响妇科肿瘤患者行PICC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置管次数(≥2次)、静脉选择(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上腔静脉下1/3)和置管后活动时间(3 d内)均是影响妇科肿瘤患者行PICC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视。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宣教和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行PICC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 向萍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所致静脉炎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TDP干预,两组持续干预5 d,比较两组机械静脉炎严重程度、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红肿、灼热、静脉条索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P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在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患者中的运用价值较高,可有效减轻病情,加快症状消退,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向俐
    •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导引下标准化改良塞丁格技术结合心电图(ECG)进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接受上臂PICC置管的病人,按置管方式分为:超声引导下标准化改良塞丁格技术结合ECG置入上臂PICC的观察组与超声引导下标准化改良塞丁格技术不结合ECG置入上臂PICC的对照组,在置管7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穿刺点异常、手指肿胀、机械性静脉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7天后,观察组穿刺部位渗血、穿刺点异常、手指肿胀、机械性静脉炎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优(P<0.05)。结论:超声导引下标准化改良塞丁格技术结合ECG进行上臂PICC置管的成功率更高,能降低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
    • 张娟
    • 摘要: 目的:观察金黄散外敷在预防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3月至2020年09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4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金黄散行预防性外敷、参照组不给予预防处理,比较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并给予不同处理比较两组的好转时间.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好转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较高,以金黄色外敷能够起到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也能够缩短机械性静脉炎治疗时间,应用疗效显著.
    • 曾延燕
    •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进展.PICC在穿刺、置管过程中,因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性摩擦刺激、激惹静脉壁可导致血管壁发生机械性静脉炎,降低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