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持续质量改进

持续质量改进

持续质量改进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413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52篇、会议论文80篇、专利文献237408篇;相关期刊529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卫生产业、护理实践与研究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华护理学会护理学术年会、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持续质量改进的相关文献由705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敏、李静、谌永毅等。

持续质量改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52 占比:1.68%

会议论文>

论文:8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37408 占比:98.29%

总计:241540篇

持续质量改进—发文趋势图

持续质量改进

-研究学者

  • 张敏
  • 李静
  • 谌永毅
  • 张玲
  • 张莉
  • 王玲
  • 李娟
  • 李萍
  • 梁业梅
  • 王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曾娅娜
    • 摘要: 《静脉治疗专科护理手册基础篇》是一本遵循循证护理思维为主要方向,从静脉输液基础知识着手,拓展到临床实践知识,并精心选择了一系列关于静脉治疗输液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以及案例。该书旨在培养护士在临床上的思维,处理各种静脉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临床实际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精准性的、高质量的、安全的临床专科护理服务。
    • 蔡小芳
    •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于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 患儿诊治时间介于2018年11月—2020年10月,共计儿科患者142例。以随机法为准,A组计入患儿例数73例,予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B组计入患儿例数69例,予以常规护理方法。对比护理整体性效果。结果 A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计算值为6.85%,B组计算值为1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各个意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B组,且意外事件总发生率计为1.37%,B组总发生率计为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较B组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是97.26%,B组是8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加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护理安全性,且能优化护理质量,获得家属的高度满意。
    • 周霞
    •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参与日常临床查房的实施流程和效果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感染隐患问题,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6月开展院感专职人员参与的日常临床查房,由院感专职人员于查房前收集被查科室近3日内的手术及危重患者、发热患者、带管患者等,设定查房的重点目标,对重点患者、重点环节质量进行查、看、问、指导及记录,并多向沟通,最后整合成该患者的查房意见,现场反馈给管床医师和责任护士,同时对各病区总的查房情况形成限期整改报告,跟踪整改效果。结果 通过院感专职人员开展日常临床查房,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执行力和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率及报告率明显下降;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标本送检率明显提高;患者抗菌药物连续使用日数明显缩短;手卫生依从性较前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参与日常临床查房是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升院感专职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管理人员与临床医护关系融洽,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杜文婷
    • 摘要: 目的:探索慢阻肺患者持续质量改进在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20年2月~2021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干预3个月之后,用呼吸困难问卷(mMRC)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用圣乔治问卷(SGRQ)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PEF、FEV1、FEVI/FVC等肺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圣乔治问卷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肺康复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强临床实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 陈卉; 丁洁; 陈倩倩; 张金燕
    • 摘要: 目的:探究并明确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日间手术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妇科进行日间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在妇科进行日间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和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的SAS与SDS评分均有了显著性的减少(P<0.05),且观察组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持续质量改进后的观察组的入院登记资料、手术日核对、健康宣教落实、护理文书书写、出院48h内回访完整率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日间手术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总体质量。
    • 李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工作中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21年9月期间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每个工作环节,并抽取4600件静脉输液药品,将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配置工作纳入对照组(n=2100),将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配置工作纳入研究组(n=2500),重点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前后操作规范落实情况、管理指标评价结果、药品配置速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审方、排药、贴签核对、混合调配以及包装运送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药品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及表格文书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临时医嘱、长期医嘱配药速度方面均较对照组要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摆药贴签错误、不合理医嘱漏审、药物配置错误等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静脉调配中心管理工作中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 曾宇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及质量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ICU收治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ICU收治的5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ICU常规治疗与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目标性检测和持续性质量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导尿管留置时间,不同导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9.14±2.79)d短于对照组的(18.25±4.5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导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根据导尿管留置适应证进行严格把控导尿管留置时间是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措施。此外,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也可以有效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风险,降低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 李芝慧; 朱昆龙; 袁恵; 白静蓉
    •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科患者艾灸相关性烫伤的影响因素,通过持续质量管理、改进,评价这些措施对预防患者发生艾灸相关烫伤是否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我科接受灸法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灸法使用情况及艾灸相关烫伤的发生率,并分析导致患者烫伤的相关因素,并将2019年、2020年的数据与2015~2018年的数据比较,比较经过质量管控、改进后,患者出现艾灸相关烫伤的发生率、烫伤病种的变化情况。结果:2015~2018年我科发生艾灸相关烫伤110例,发生艾灸相关烫伤前五位的病种为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糖尿病、痴呆。2019年艾灸相关烫伤的发生13例,2020年艾灸相关烫伤的发生8例,烫伤发生率持续下降(P<0.05)。发生烫伤前五位病种变化不大,但发生烫伤的次数也有显著下降。结论:认知功能下降、感觉减退是导致艾灸相关烫伤的主要原因,患者个人的认知,家属的陪护对艾灸相关烫伤也有一定影响;同时,使用安全的艾灸器具,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加强治疗过程中的巡回监管,也是预防并降低艾灸相关烫伤的重要组成部分。
    • 倪燕芳; 林育臻; 黄洁英
    • 摘要: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CSSD)在外科复用器械清洁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CSSD消毒的64890个外科器械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6月—2019年9月CSSD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消毒的32456个外科器械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期间CSSD消毒的32434个外科器械包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工作质量、清洁管理质量及器械使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境状态、设备管理、包装质量及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清洗、杀菌、包装、发放合格率分别为99.26%,99.51%,98.77%,99.02%,均高于对照组的95.00%,97.75%,94.75%,9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使用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提高CSSD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与工作质量,提升外科复用器械清洁管理质量,且医护人员器械使用满意度较高。
    • 张思梦; 盘婧婧
    • 摘要: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脑卒中鼻饲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该院1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时间节点所开展的管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于2020年8月—2021年2月对医护人员实施常规管理(参考组);于2021年3—9月对医护人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研究组)。比较两组管理效果评分、管理质量评分、管理办法评分及管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参考组管理效果、管理质量及管理办法各项评分较研究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管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脑卒中鼻饲患者管理中,有助于全面提升科室管理效果以及医护人员管理质量,促进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提升,降低科室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同时有着较高的管理办法评分及患者满意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