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
持续质量改进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413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52篇、会议论文80篇、专利文献237408篇;相关期刊529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卫生产业、护理实践与研究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华护理学会护理学术年会、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持续质量改进的相关文献由705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敏、李静、谌永毅等。
持续质量改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7408篇
占比:98.29%
总计:241540篇
持续质量改进
-研究学者
- 张敏
- 李静
- 谌永毅
- 张玲
- 张莉
- 王玲
- 李娟
- 李萍
- 梁业梅
- 王芳
- 张红梅
- 李敏
- 汪涛
- 冯锦芳
- 刘丽
- 刘艳
- 刘静
- 卿利敏
- 张琳
- 张静
- 成守珍
- 王丽
- 王佳
- 王敏
- 王梅
- 王英
- 陈燕
- 陈静
- 何桢
- 刘芳
- 刘迎春
- 张婷
- 张艳
- 李丽
- 李晶
- 李玲
- 李颖
- 王娟
- 王燕
- 肖雪莲
- 谭秋华
- 陈玲
- 黄天雯
- 冯婉娜
- 刘佳
- 刘英
- 刘霞
- 吴丹
- 周权
- 周霞
-
-
曾娅娜
-
-
摘要:
《静脉治疗专科护理手册基础篇》是一本遵循循证护理思维为主要方向,从静脉输液基础知识着手,拓展到临床实践知识,并精心选择了一系列关于静脉治疗输液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以及案例。该书旨在培养护士在临床上的思维,处理各种静脉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临床实际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精准性的、高质量的、安全的临床专科护理服务。
-
-
蔡小芳
-
-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于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 患儿诊治时间介于2018年11月—2020年10月,共计儿科患者142例。以随机法为准,A组计入患儿例数73例,予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B组计入患儿例数69例,予以常规护理方法。对比护理整体性效果。结果 A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计算值为6.85%,B组计算值为1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各个意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B组,且意外事件总发生率计为1.37%,B组总发生率计为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较B组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是97.26%,B组是8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加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护理安全性,且能优化护理质量,获得家属的高度满意。
-
-
周霞
-
-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参与日常临床查房的实施流程和效果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感染隐患问题,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6月开展院感专职人员参与的日常临床查房,由院感专职人员于查房前收集被查科室近3日内的手术及危重患者、发热患者、带管患者等,设定查房的重点目标,对重点患者、重点环节质量进行查、看、问、指导及记录,并多向沟通,最后整合成该患者的查房意见,现场反馈给管床医师和责任护士,同时对各病区总的查房情况形成限期整改报告,跟踪整改效果。结果 通过院感专职人员开展日常临床查房,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执行力和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率及报告率明显下降;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标本送检率明显提高;患者抗菌药物连续使用日数明显缩短;手卫生依从性较前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参与日常临床查房是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升院感专职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管理人员与临床医护关系融洽,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
杜文婷
-
-
摘要:
目的:探索慢阻肺患者持续质量改进在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20年2月~2021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干预3个月之后,用呼吸困难问卷(mMRC)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用圣乔治问卷(SGRQ)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PEF、FEV1、FEVI/FVC等肺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圣乔治问卷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肺康复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强临床实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
-
陈卉;
丁洁;
陈倩倩;
张金燕
-
-
摘要:
目的:探究并明确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日间手术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妇科进行日间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在妇科进行日间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和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的SAS与SDS评分均有了显著性的减少(P<0.05),且观察组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持续质量改进后的观察组的入院登记资料、手术日核对、健康宣教落实、护理文书书写、出院48h内回访完整率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日间手术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总体质量。
-
-
李辉
-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工作中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21年9月期间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每个工作环节,并抽取4600件静脉输液药品,将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配置工作纳入对照组(n=2100),将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配置工作纳入研究组(n=2500),重点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前后操作规范落实情况、管理指标评价结果、药品配置速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审方、排药、贴签核对、混合调配以及包装运送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药品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及表格文书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临时医嘱、长期医嘱配药速度方面均较对照组要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摆药贴签错误、不合理医嘱漏审、药物配置错误等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静脉调配中心管理工作中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
-
曾宇
-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及质量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ICU收治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ICU收治的5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ICU常规治疗与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目标性检测和持续性质量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导尿管留置时间,不同导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9.14±2.79)d短于对照组的(18.25±4.5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导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根据导尿管留置适应证进行严格把控导尿管留置时间是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措施。此外,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也可以有效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风险,降低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
-
李芝慧;
朱昆龙;
袁恵;
白静蓉
-
-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科患者艾灸相关性烫伤的影响因素,通过持续质量管理、改进,评价这些措施对预防患者发生艾灸相关烫伤是否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我科接受灸法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灸法使用情况及艾灸相关烫伤的发生率,并分析导致患者烫伤的相关因素,并将2019年、2020年的数据与2015~2018年的数据比较,比较经过质量管控、改进后,患者出现艾灸相关烫伤的发生率、烫伤病种的变化情况。结果:2015~2018年我科发生艾灸相关烫伤110例,发生艾灸相关烫伤前五位的病种为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糖尿病、痴呆。2019年艾灸相关烫伤的发生13例,2020年艾灸相关烫伤的发生8例,烫伤发生率持续下降(P<0.05)。发生烫伤前五位病种变化不大,但发生烫伤的次数也有显著下降。结论:认知功能下降、感觉减退是导致艾灸相关烫伤的主要原因,患者个人的认知,家属的陪护对艾灸相关烫伤也有一定影响;同时,使用安全的艾灸器具,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加强治疗过程中的巡回监管,也是预防并降低艾灸相关烫伤的重要组成部分。
-
-
倪燕芳;
林育臻;
黄洁英
-
-
摘要: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CSSD)在外科复用器械清洁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CSSD消毒的64890个外科器械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6月—2019年9月CSSD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消毒的32456个外科器械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期间CSSD消毒的32434个外科器械包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工作质量、清洁管理质量及器械使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境状态、设备管理、包装质量及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清洗、杀菌、包装、发放合格率分别为99.26%,99.51%,98.77%,99.02%,均高于对照组的95.00%,97.75%,94.75%,9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使用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提高CSSD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与工作质量,提升外科复用器械清洁管理质量,且医护人员器械使用满意度较高。
-
-
张思梦;
盘婧婧
-
-
摘要: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脑卒中鼻饲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该院1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时间节点所开展的管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于2020年8月—2021年2月对医护人员实施常规管理(参考组);于2021年3—9月对医护人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研究组)。比较两组管理效果评分、管理质量评分、管理办法评分及管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参考组管理效果、管理质量及管理办法各项评分较研究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管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脑卒中鼻饲患者管理中,有助于全面提升科室管理效果以及医护人员管理质量,促进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提升,降低科室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同时有着较高的管理办法评分及患者满意度。
-
-
李琳;
於建根;
朱华
-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8年肾病分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降低血透导管比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有在医院血透中心行常规血液透析病人,计算运用PDCA前后长期导管例数及比率,观察PDCA管理模式在降低血透患者长期导管数比率中的作用.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前长期血透导管比率为22.4%(46/250),运用PDCA管理模式后长期导管比率逐年下降,2018年1月长期导管比例降至11.2%(34/302).结论:PDCA方法在持续降低血透导管比率中切实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
张潇潇;
张建;
崔振珠;
宋兰娜;
赵娜;
张鋆;
李珊;
解文君
- 《2018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18年
-
摘要:
耐高压PICC (Power PICC)以其生物相容性、高流速、耐高压、多通路叠加给药、可多次抽血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我院白血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白血病甚至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长期治疗提供了理想的静脉通路.但导管异常返折是PICC置管中常见问题之一,异常返折一旦出现,将大大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加重患者的痛苦;同时增加患者X线暴露及反复调整导管所产生的费用.依据循证护理,搜索国内外文献,解丽娟、朱玉萍等对于耐高压导管异常返折(以下简称'返折')现象均有提及,但未发现预防返折的具体方法.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和精髓,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注重各环节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理论,近年来,国内外机构不断地将其应用于医院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收获.PDCA循环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已经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2017年3月20日-6月30日,我科置入92例Power PICC,导管异常返折率达9.78%.2017年7月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运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改进,有效预防了返折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
赵娜;
张建;
李珊;
张潇潇
- 《2018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18年
-
摘要: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和精髓,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注重各环节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理论,在国内外医院管理工作中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并将导管尖端置人上腔静脉的方法,为患者提供中期或长期的静脉输液或化疗用药等.因带管时间长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表明,穿刺点处出血与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而静脉炎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减少置管出血对提高留置PICC导管质量至关重要.我院为天津市护理学会指定的PICC资质认证护士实习基地,负责全市各二三级医院PICC资质认证学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我科承担全院PICC置管工作,年置管量达1500例以上,带教老师均为5年以上PICC资质护士,有着丰富的置管经验及带教经验.力求在PICC置管教学及静脉治疗持续质量改进方面不断提升水平,为了减少PICC资质认证学员置管出血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教学质量,我科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减少PICC资质认证学员置管出血量,取得了较好效果.
-
-
郝楠;
李娜;
康小云;
夏鹏;
辛霞
- 《2018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18年
-
摘要:
植入性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VPA可减轻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能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甚至可终身携带,且日常生活不受限制,是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常用的输液方式之一.我院于2013年下半年开始使用VPA,年总置港量逐年呈上升趋势.2015年12月我院肿瘤相关某科室收治1例肺癌患者,行VPA置管并给与化学药物治疗.患者置管后输注化疗药物后出现了严重的化疗药物外渗,并由此引发了从该肿瘤科室到全院对VPA置管相关流程的重新修订、再培训及效果跟踪等一系列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
-
-
郭玉梅;
宋亚平;
陈来秀
- 《甘肃省第五届护理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医院应用传统方法管理健康教育设为对照组,2017年医院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设为观察组,同时用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实施两种管理方法后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情况.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促进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提高,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促进护患双方的和谐相处,使医院的信誉度得到提升.
-
-
孙静华;
王丽燕;
由美迪
- 《中国医院协会二十八届全国儿童医院院长会》
| 2018年
-
摘要:
在新时代,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是所有医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议题.2017年我院门诊量突破210万,作为半岛区域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和门急诊量最大的单体医院,我院服务辐射半径不断扩大,疑难重症比例逐年增加,医疗质量安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我院质控部遵循医院“以人为本,情系妇儿”的宗旨,以“关爱妇女健康,呵护儿童成长”为使命,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在全方位的视角下,积极开展质量控制和管理活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运用领先的管理思路与信息化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全方位、全员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为医院质量与安全保驾护航.
-
-
刘华;
蒋红利
- 《第九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暨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血液透析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肾病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透析管理的重点逐渐过渡到透析患者治疗质量提高.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具体代表P为计划(plan)、D为执行(do)、C为检查(check)、A为行动(act),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是顺序进行质量管理。本研究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管理中的作用及临床效果.结果证实,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和促进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并发症如贫血等,在对这类患者长期随访管理中继续进行人员培训、技术标准化、质量管理方面尚需要继续努力。
-
-
贾晔芳
- 《甘肃省第五届护理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层级质控的办法,在手术室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对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实施改进措施.结果: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层级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
-
王珍;
沈波;
陆晨
- 《中国医院协会二十八届全国儿童医院院长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结合目前我院保洁现状,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运用PDCA循环管理来提升医院保洁质量.方法:通过对保洁员的知识培训和反复督查的方法来达到可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保洁员在消毒液配制、区域分色毛巾擦拭、一床一巾、手卫生执行情况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够促进和提升医院保洁的质量,行之有效.
-
-
-
-
-
-
-
-
-
-
-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3-27
-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改进语音质量尤其是VoIP呼叫的语音质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发信机和速率调整单元(TRAU),在所述TRAU中将来自移动台的编码语音信号译码以减少必要的编码/解码,因而避免语音质量的降低以及带宽的减小。根据本发明,所述装置包括使TRAU处于透明方式或将TRAU完全旁路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