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22937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大家健康(中旬版)、家庭医药、护理与康复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河南省护理学会2015重症监护新进展学术会议、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等;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文献由564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华琴、谷小燕、刘芬等。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2937 占比:99.90%

总计:223156篇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文趋势图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研究学者

  • 谢华琴
  • 谷小燕
  • 刘芬
  • 张加乐
  • 张莉莉
  • 江榕
  • 王洁
  • 钱克俭
  • 陈连带
  • 严加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立秋; 牛婷婷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剂量尿激酶在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血栓性堵管再通中的效果.方法 以60例PICC置管血栓性堵塞的血液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大剂量尿激酶(50000 U/mL))与对照组(小剂量尿激酶(5000 U/ml)).对比两组溶栓效果.结果 观察组溶栓再通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P0.05).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50000 U/mL)用于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血栓性堵管的再通率高,溶栓时间明显缩短,并且对机体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黎剑霞; 张园园; 曹晶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床旁彩超引导定位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治疗的8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盲穿肘下置管法进行置管,试验组则在经床旁彩超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耗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置管耗时为(63.07±8.63)s,短于对照组的(86.45±10.6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穿刺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应用经床旁彩超引导定位下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定位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耗时,减少反复穿刺或置管不当带来的相关穿刺置管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李茸; 郭蓉; 雷蕾; 许瑞家; 李春华; 韦洁洁; 韩阳; 靳爱莉; 姚晚侠
    • 摘要: 目的:探讨75%乙醇加维生素B_(12)外敷联合特定电磁波(TDP)照射预防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PICC置管后血栓风险评估≥19分的肿瘤病人1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75%乙醇加维生素B12外敷置管静脉,同时给予特定电磁波照射,连续14 d,每日2次,比较两组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静脉血栓发生率、发生时间、不良反应、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置管后14 d FIB、D-D、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后移。结论:75%乙醇加维生素B12外敷联合TDP照射有助于预防肿瘤病人PICC相关静脉血栓。
    • 朱翊君; 钟慧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住院且接受PICC置管的3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式观察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396例早产儿中并发机械性静脉炎45例(11.36%);静脉炎分级为Ⅰ级18例(40.00%),Ⅱ级7例(15.56%),Ⅲ级20例(44.44%);患儿通过安普贴外敷、喜辽妥外涂后痊愈41例(91.11%),因静脉炎严重而拔管4例(8.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体重、穿刺次数、置管途径、导管末端位置、置管时日龄的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机械性静脉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体重、置管途径、穿刺次数是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ICC置管早产儿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有多因素综合作用,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提升早产儿PICC置管护理质量,警惕机械性静脉炎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 符燕萍; 方莲莲; 刘慧君; 韦迎娜
    • 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及肿瘤内科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CCU及肿瘤内科行PICC患者188例,其中发生PICC相关血栓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另152例未发生PICC相关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PICC后患者导管相关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结果PICC带管患者血栓发生率为19.14%(36/188),其中无症状血栓发生率为77.78%(28/36),有症状血栓发生率为22.23%(8/36)。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恶性肿瘤、共存大于或等于2种以上慢性病、置管前D-二聚体大于或等于5 mg/L、静脉营养均是发生PICC相关血栓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恶性肿瘤、共存大于或等于2种以上慢性病、置管前D-二聚体大于或等于5 mg/L、静脉营养均是发生PICC相关血栓形成高危因素,且大多患者为无症状血栓,需要对高危患者提前干预以降低血栓事件发生率。
    • 胡萍萍; 雷新云
    • 摘要: 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置入的最佳位置及电磁导航尖端确认系统的组成、定位准确率、临床应用效益、并发症、优势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陈芸梅; 周雪梅; 莫英蕾; 李云; 叶扬; 陈利芬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尖端追踪及定位辅助装置即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sherlock 3CG tip confirmation system)与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至5月在本院住院采用腔内心电图进行PICC尖端定位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6月至8月在本院住院采用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进行PICC尖端定位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的差异及误入动脉、损伤神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7.62%(41/42)和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97.62%(41/42)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5.71%(36/42)和69.05%(29/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56、13.915,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发生误入动脉、损伤神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可提高PICC尖端定位的准确性,并且是安全的。
    • 高芳; 陈胜东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临床防控措施,为临床降低PICC相关性感染风险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宜兴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0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现况,按照其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32例)与未感染组(36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对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感染组年龄>4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化疗次数>4次、敷料更换频率>3 d/次、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发生导管移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占比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4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化疗次数>4次、敷料更换频率>3 d/次、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导管移动,以及外周血WBC水平高均为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2.401、2.358、2.264、2.232、2.273、2.171、2.098、2.186,均P4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化疗次数>4次、敷料更换频率>3 d/次、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导管移动,以及外周血WBC水平高均为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各项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 陈牡花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专科护士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决策中的认识及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对12名新生儿PICC专科护士实施关于新生儿临床护理决策的认识及体验的半结构化访谈,利用主题分析法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针对临床护理决策得出2个主题,即感知护理决策地位以及护士对决策具体概念与过程不明;针对临床护理决策体验,得出5个主题,即多角色冲突会影响决策、期待有力的专科合作和支持、决策阶段个体存在较大差异、挑战困难决策和担心后果的复杂内心、决策后归纳总结并自我反思.结论:新生儿PICC专科护士尚不能对临床护理决策产生全面、深入的认识,并存在各种正负性体验.后续在开展护理教育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提高专科护士的临床护理决策认识与能力,降低决策压力,不断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 王玲; 曹慧丽; 李智瑞
    • 摘要: 目的:探讨红外血管显影仪用于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四肢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需要进行PICC穿刺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显影仪引导为患儿进行PICC静脉穿刺,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为患儿进行PICC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操作耗时、留置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送管困难、导管异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耗时少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送管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新生儿进行PICC静脉穿刺时使用静脉显影仪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