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2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建筑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63368篇;相关期刊221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四川省公路学会工程施工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等;导管堵塞的相关文献由889位作者贡献,包括田原铁也、刘为红、刘婷婷等。
导管堵塞—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3368篇
占比:99.38%
总计:63765篇
导管堵塞
-研究学者
- 田原铁也
- 刘为红
- 刘婷婷
- 张业玲
- 成芳
- 易小青
- 桂琳君
- 闻曲
- 陈志玲
- 鲍爱琴
- 乔爱珍
- 于静
- 冯蓓
- 刘杰琼
- 刘立成
- 刘贵英
- 吕帅岚
- 吴丽妮
- 吴利娟
- 周丽
- 周兰
- 周彦
- 商临萍
- 孙榕
- 孙雅丽
- 孟效红
- 安丰英
- 宫地宣夫
- 封小莲
- 崔映琴
- 崔玉珍
- 张京慧
- 张华
- 张文渊
- 张晓芬
- 张燕
- 张英
- 徐丹丹
- 徐海岸
- 徐锦风
- 时亚平
- 曲永利
- 朱高峰
- 李玉华
- 李育玲
- 杨举红
- 杨佳
- 杨洁
- 林真珠
- 桥诘匠
-
-
李桂花
-
-
摘要:
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并进行护理干预。选取100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2018年1月不实施护理,2018年2月2019年3月实施护理,对比分析常见的导管堵塞原因和护理前后效果。常见原因:20.0%封管技术不正确;0.4%输注液体选择不合适、0.2%导管选择不合适;0.5%血液黏度过高;0.3%咳嗽、呕吐,0.2%冲管不彻底。经过护理干预后,导管堵塞、护理失败均显著低于护理前,护理成功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及时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逐条进行护理干预,以减少导管堵塞情况。
-
-
杨慧;
葛高琪;
孙伟涛;
田丽露;
胡玉娜;
陈瑞云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型的阶梯式气道管理方案在人工气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月—2018年6月的人工气道病人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的人工气道病人为干预组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人工气道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的阶梯式气道管理方案。根据病人情况将病人分为红灯、黄灯、绿灯3类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人工气道堵管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人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日及干预组干预前、干预后第2天及干预后第5天阶梯式组别人数的分布差异。结果:干预组干预前与干预后第2天阶梯式人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干预前与干预后第5天、干预后第2天与干预后第5天阶梯式人数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干预组病人人工气道堵管率低于对照组,病人ICU住院日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型的阶梯式气道管理方案能够降低人工气道病人人工气道堵塞发生率及病人ICU住院日,改善人工气道病人的气道状态,提高病人的住院满意度,对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
-
李素芳;
王晓霞;
胡娟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350例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计划置管时间为12个月,术后随访,记录所有患者术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情况。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表,调查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因素纳入,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行PICC置管化疗白血病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期间,350例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拔管41例,占比11.71%(41/350)。发生组患者并发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并发过敏性皮炎与未发生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并发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并发过敏性皮炎是行PICC置管化疗白血病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行PICC置管化疗白血病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可能为并发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并发过敏性皮炎。
-
-
贺金薇;
何金爱;
王鹤锦;
李晓玲;
周娥
-
-
摘要:
概述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堵塞的现状及临床表现,分析引起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操作者因素、患儿因素、导管因素,总结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后在护理治疗中的预防措施,提出今后需解决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旨在为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
-
孙传阳
-
-
摘要: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RRT-CVVH)模式治疗是一种通过中心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借助泵驱动进行持续、缓慢清除水、溶质、炎症介质、毒素的体外血液循环净化治疗方式,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稳定血流动力学,为急性肾损伤患者救治提供极其重要的内稳态平衡,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1-2]。由于CRRT-CVVH模式治疗持续时间长,受患者体位、疾病特点、导管是否贴壁、导管扭曲等诸多因素影响。
-
-
刘纬华;
白文辉;
杜晓宁;
赵文利;
申丽香;
路俊英;
朱荣文;
郑美琼;
张红梅
-
-
摘要:
目的检索成人中线导管堵塞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护士实施中线导管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JBI、Cochrane Library、NICE、GIN、SIGN、NGC、RNAO、INS、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SinoMed、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由2名研究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和汇总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包括5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从导管堵塞识别、风险评估、导管置入、导管及附件、尖端位置、导管固定、冲管和封管、患者教育、组织政策9个方面汇总48条最佳证据。结论基于证据构建成人中线导管堵塞预防策略,可为护理人员规范中线导管的使用提供循证依据。在应用证据时需综合考虑证据级别、临床情境及患者意愿等,降低中线导管堵塞的发生风险。
-
-
童翠玲;
耿敬;
胡红;
王宗文;
周红
-
-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冲管方法对血管的影响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脉冲式冲管、直接推注式冲管及不做任何处理.在干预过程中进行肉眼观察,72 h后对3组的耳缘静脉进行标本取材及病理观察,比较3组堵管、静脉炎、水肿的发生情况以及组织形态学、病理分级、炎症细胞计数.结果:通过肉眼观察发现,实验A组的堵管、水肿及静脉炎的情况较实验B组严重(P<0.05);病理分级显示,在静脉内皮细胞丢失、水肿形成、炎症细胞浸润、表皮细胞和软骨细胞变性方面,实验A组较实验B组严重(P<0.05);实验B组血栓形成比实验A组严重(P<0.05);实验A组炎症细胞计数高于实验B组(P<0.05).结论:相较于脉冲式冲管法,直接推注式冲管法不容易引起静脉血管内皮及其周围组织损伤,但容易引起血栓形成.
-
-
陈巧燕;
张巍
-
-
摘要: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腹膜透析不仅能够保护残肾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操作也相对简单易学,再加之价格低廉,近年来已在我国ESRD患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腹膜透析相关的并发症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失败、拔管或者转向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腹膜透析并发症,规避相关危险因素,不但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相关治疗费用以及延长透析年限,还可以提升了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命.因此本篇综述通过对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相关腹膜透析的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的进行分析总结,希望为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
-
李亚丽;
任丽丽;
吴艳玲;
牛宝英;
王虎娥
-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肿瘤内科患者经外周静脉所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受到堵塞的原因及其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抽取的临床资料195例为本院内科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收诊的需行治疗的肿瘤患者,所选患者均行经外周静脉所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针对发生导管堵塞情况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回顾性分析,所选195例患者接通受经外周静脉所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后,有17例患者出现PICC导管堵塞情况,其发生率为8.72%;就导管堵塞致因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15例PICC导管堵塞情况得以改善,2例导管拔除.结论 导致肿瘤内科患者PICC导管堵塞主要是由于PICC导管所处位置、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患者自身病情等因素所致,由此可见,予患者置PICC导管后,需采取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因导管堵塞而引发的各类病发症,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
-
-
李芃
-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港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以及效果.方法:对5例静脉输液港导管堵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管堵塞发生的原因、护理措施及预防对策.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在使用和日常维护过程中注意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发症,对输液障碍有准确地判断及处理能力.结果:该组中3名患者经采取对症处理输液港导管通畅,功能良好,正常使用;其余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无效,停止使用输液港,改为其他通路进行治疗.结论:本研究措施有效,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
-
裴如
- 《2015苏浙皖赣肿瘤内科治疗进展高峰论坛暨江苏省第七次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对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对策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间41例PICC导管堵塞患者,同时选择导管未堵塞的41例患者,对患者导管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对策进行讨论.结果:41例患者中有12例为完全堵塞,占比例的29.3%;有29例为部分堵塞,占比例的70.7%.封管操作不当、封管液使用不当、血管炎性反应、输注高浓度脂溶性液体、导管冲洗不及时、导管反折均是导致导管阻塞的主要原因.结论:导致PICC导管阻滞的原因非常多,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相应的预防,降低导管阻塞的发生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