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脉置管

静脉置管

静脉置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06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8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44591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护理与康复、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5第七届全国重症血液净化大会、第五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静脉置管的相关文献由2665位作者贡献,包括苏东东、赵育新、车华等。

静脉置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8 占比:0.91%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44591 占比:99.03%

总计:45030篇

静脉置管—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伍潇丽; 封凤; 徐红霞; 胥喆
    • 摘要: 总结1例高龄呼吸衰竭合并帕金森病四肢肌强直的患者,上腔静脉系统反复静脉置管后再次建立下肢静脉通路的风险管理。置管风险管理要点包括置管前行风险评估和药物使用管理,置管时优化流程,置管后预防并发症。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导管已使用110 d,无并发症发生。
    • 王娜; 蒋丽丹; 徐跃峤; 杨昆; 崔丽; 俞洁; 王军
    • 摘要: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神经外科ICU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8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院内感染组和对照组。以回顾性病案信息调查方式,采用自制表格收集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入院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daily living,ADL)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术中失血、低温治疗、人工气道、留置尿管、静脉置管等情况。结果院内感染组168例,对照组685例,神经外科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9.69%。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ADL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入院GCS≤14分、术中失血≥1000ml、低温治疗、人工气道、留置尿管、静脉置管是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66,95%CI0.44~0.98)、ICU住院时间(OR=1.00,95%CI1.00~1.002)、机械通气(OR=2.61,95%CI 1.64~4.17)、低温治疗(OR=3.45,95%CI 1.87~6.36)、静脉置管(OR=4.55,95%CI 2.54~8.17)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院内感染预防重于治疗,根据院内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可减少神经外科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 周晓瑜; 潘政雯; 杨青; 章建丽; 庞卫林; 蒋莉; 丁淑怡; 王诸丹; 蔡丽清; 俞芳; 金爱云
    •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敷料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PICC渗血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置PICC后穿刺部位渗血的10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使用葡萄糖氯己定凝胶敷料无张力粘贴;对照组使用明胶海绵加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比较两组在血痂形成、穿刺部位菌落数、经皮水分流失值、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更换敷料次数及护士在更换敷料耗时方面的差异,并对护士使用两种敷料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入组14 d穿刺部位血痂形成率1.85%、静脉炎发生率5.56%,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5.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更换敷料耗时(31.34±9.08)min,短于对照组的(45.36±12.23)min,P<0.05;观察组敷料更换次数3.00(3.00,3.00)次,少于对照组的4.00(4.00,500)次,P<0.05。护士使用葡萄糖氯己定凝胶敷料除移除敷料的容易程度外其他方面满意度优于明胶海绵敷料,P均<0.05。结论葡萄糖氯己定凝胶敷料用于PICC渗血处在减少穿刺部位血痂的形成、静脉炎及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上优于明胶海绵敷料,护士更偏好于使用葡萄糖氯己定凝胶敷料。
    • 张书兰; 刘心阳; 房晓艳; 朱守俊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技术在ICU患者困难外周静脉置管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ICU病房收治的219例外周静脉置管困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0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中心静脉穿刺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穿刺进行治疗。统计两种方式穿刺所需操作时间、静脉留置时间、并发症、费用以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所需时间、费用及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解决了ICU患者困难静脉置管的困扰,提高了临床上用药及抢救的效率,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 刘慈花; 庄荔荔; 陈晓彤
    • 摘要: 目的探讨互联网+及标准化病人(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应用于静疗专科护士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静脉专科治疗培训的5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静脉专科护士培训,观察组26例接受互联网+及标准化病人(SP)培训,对比两组护士考核成绩、满意度、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维护(15.34±2.47)分、输液港维护(16.94±2.78)分、无菌技术(16.91±1.24)分、外周静脉导管置入与维护(17.94±1.01)分、健康教育(16.02±2.94)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5.94±3.67)、PICC置入以及维护(16.44±1.51)分、理论知识(23.31±1.24)分、专业知识(23.57±0.87)分、案例分析(47.65±1.52)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2.69±1.84)分、(14.28±2.57)分、(14.64±2.94)分、(15.78±3.54)分、(13.94±3.27)分、(13.51±2.86)分、(13.78±3.10)分、(20.01±1.57)分、(20.57±1.25)分、(45.91±2.67)分(P<0.05);观察组满意度(85.32±8.24)分高于对照组(81.43±2.15)分(P<0.05);观察组培训期间穿刺部位淤血、穿刺部位渗出、穿刺部位红肿、静脉炎以及血液残留的发生率(2.25%)低于对照组(7.84%)(P<0.05)。结论将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应用于静疗专科护士教学中,可以提高护士培训护士考核成绩,降低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且护士满意度更高。
    • 嵇鹏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床旁B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法对感染性休克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患者行静脉置管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2例,采取随机抽签法,按数字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体表定位法行静脉置管,观察组予床旁B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法行静脉置管。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为(46.9±5.2)s,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5.6±9.1)s;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16%;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置管失败/穿刺失败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床旁B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法对感染性休克ICU患者实施静脉置管能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静脉置管失败率。
    • 任蕾
    • 摘要: 目的:比较护理干预对高原地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传统深静脉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进行传统深静脉置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500例,为A组(采取传统深静脉置管,CVC)、B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第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A、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0.71%、13.64%,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统深静脉置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总成功率接近,但是不同置管方式穿刺精准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别.
    • 衡静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在静脉置管门诊院感防控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我院接受静脉置管的患者中抽选2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接受精细化管理,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门诊院感防控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门诊院内感染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置管门诊院感防控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门诊院内感染,调节患者情绪状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孟凡媛
    • 摘要: 目的 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静脉置管的并发症与护理对策.方法 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院收治的60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性护理干预,研究分析两组普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性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提高护理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 钱立芳; 程婷婷; 鲍晨晨; 王圆圆; 程慧; 荣小庆
    • 摘要: 目的总结ICU危重症患者应用中等长度静脉置管治疗的专项管理经验。方法对入住ICU的33例危重症患者,行中等长度静脉置管,实施置管评估、部位选择、置管维护和并发症预防处置等专项管理措施。结果 33例患者均穿刺成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7.88%;发生动脉损伤1例,导管堵塞3例,均经积极处置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对行中等长度静脉治疗的ICU危重患者,实施专项管理,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满足患者静脉治疗需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