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置管
静脉置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06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8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44591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护理与康复、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5第七届全国重症血液净化大会、第五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静脉置管的相关文献由2665位作者贡献,包括苏东东、赵育新、车华等。
静脉置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591篇
占比:99.03%
总计:45030篇
静脉置管
-研究学者
- 苏东东
- 赵育新
- 车华
- 郭赤
- 张静
- 刘春梅
- 叶毅
- 吴静
- 孙文瑞
- 封斌
- 李娜
- 王刚
- 王德清
- 蔡慧梁
- 钟海星
- 高宏
- 丁艳妮
- 于军
- 何征宇
- 刘宏
- 刘莉
- 史祥平
- 孙丽娟
- 张小明
- 张敏
- 张磊
- 张红
- 徐苗
- 曾丽
- 李双双
- 李莉
- 李雯
- 杭燕南
- 柏基香
- 王丹
- 王丽
- 王丽娟
- 王若雨
- 王莉
- 王蕾
- 王静
- 皋源
- 赵贤元
- 过嘉明
- 邓羽霄
- 邢顺鹏
- 陈芳
- 陈英
- 陈颖
- 高文斌
-
-
伍潇丽;
封凤;
徐红霞;
胥喆
-
-
摘要:
总结1例高龄呼吸衰竭合并帕金森病四肢肌强直的患者,上腔静脉系统反复静脉置管后再次建立下肢静脉通路的风险管理。置管风险管理要点包括置管前行风险评估和药物使用管理,置管时优化流程,置管后预防并发症。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导管已使用110 d,无并发症发生。
-
-
王娜;
蒋丽丹;
徐跃峤;
杨昆;
崔丽;
俞洁;
王军
-
-
摘要: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神经外科ICU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8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院内感染组和对照组。以回顾性病案信息调查方式,采用自制表格收集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入院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daily living,ADL)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术中失血、低温治疗、人工气道、留置尿管、静脉置管等情况。结果院内感染组168例,对照组685例,神经外科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9.69%。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ADL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入院GCS≤14分、术中失血≥1000ml、低温治疗、人工气道、留置尿管、静脉置管是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66,95%CI0.44~0.98)、ICU住院时间(OR=1.00,95%CI1.00~1.002)、机械通气(OR=2.61,95%CI 1.64~4.17)、低温治疗(OR=3.45,95%CI 1.87~6.36)、静脉置管(OR=4.55,95%CI 2.54~8.17)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院内感染预防重于治疗,根据院内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可减少神经外科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
-
周晓瑜;
潘政雯;
杨青;
章建丽;
庞卫林;
蒋莉;
丁淑怡;
王诸丹;
蔡丽清;
俞芳;
金爱云
-
-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敷料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PICC渗血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置PICC后穿刺部位渗血的10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使用葡萄糖氯己定凝胶敷料无张力粘贴;对照组使用明胶海绵加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比较两组在血痂形成、穿刺部位菌落数、经皮水分流失值、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更换敷料次数及护士在更换敷料耗时方面的差异,并对护士使用两种敷料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入组14 d穿刺部位血痂形成率1.85%、静脉炎发生率5.56%,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5.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更换敷料耗时(31.34±9.08)min,短于对照组的(45.36±12.23)min,P<0.05;观察组敷料更换次数3.00(3.00,3.00)次,少于对照组的4.00(4.00,500)次,P<0.05。护士使用葡萄糖氯己定凝胶敷料除移除敷料的容易程度外其他方面满意度优于明胶海绵敷料,P均<0.05。结论葡萄糖氯己定凝胶敷料用于PICC渗血处在减少穿刺部位血痂的形成、静脉炎及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上优于明胶海绵敷料,护士更偏好于使用葡萄糖氯己定凝胶敷料。
-
-
张书兰;
刘心阳;
房晓艳;
朱守俊
-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技术在ICU患者困难外周静脉置管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ICU病房收治的219例外周静脉置管困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0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中心静脉穿刺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穿刺进行治疗。统计两种方式穿刺所需操作时间、静脉留置时间、并发症、费用以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所需时间、费用及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解决了ICU患者困难静脉置管的困扰,提高了临床上用药及抢救的效率,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
-
刘慈花;
庄荔荔;
陈晓彤
-
-
摘要:
目的探讨互联网+及标准化病人(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应用于静疗专科护士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静脉专科治疗培训的5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静脉专科护士培训,观察组26例接受互联网+及标准化病人(SP)培训,对比两组护士考核成绩、满意度、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维护(15.34±2.47)分、输液港维护(16.94±2.78)分、无菌技术(16.91±1.24)分、外周静脉导管置入与维护(17.94±1.01)分、健康教育(16.02±2.94)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5.94±3.67)、PICC置入以及维护(16.44±1.51)分、理论知识(23.31±1.24)分、专业知识(23.57±0.87)分、案例分析(47.65±1.52)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2.69±1.84)分、(14.28±2.57)分、(14.64±2.94)分、(15.78±3.54)分、(13.94±3.27)分、(13.51±2.86)分、(13.78±3.10)分、(20.01±1.57)分、(20.57±1.25)分、(45.91±2.67)分(P<0.05);观察组满意度(85.32±8.24)分高于对照组(81.43±2.15)分(P<0.05);观察组培训期间穿刺部位淤血、穿刺部位渗出、穿刺部位红肿、静脉炎以及血液残留的发生率(2.25%)低于对照组(7.84%)(P<0.05)。结论将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应用于静疗专科护士教学中,可以提高护士培训护士考核成绩,降低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且护士满意度更高。
-
-
嵇鹏
-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床旁B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法对感染性休克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患者行静脉置管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2例,采取随机抽签法,按数字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体表定位法行静脉置管,观察组予床旁B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法行静脉置管。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为(46.9±5.2)s,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5.6±9.1)s;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16%;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置管失败/穿刺失败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床旁B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法对感染性休克ICU患者实施静脉置管能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静脉置管失败率。
-
-
任蕾
-
-
摘要:
目的:比较护理干预对高原地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传统深静脉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进行传统深静脉置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500例,为A组(采取传统深静脉置管,CVC)、B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第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A、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0.71%、13.64%,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统深静脉置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总成功率接近,但是不同置管方式穿刺精准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别.
-
-
衡静
-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在静脉置管门诊院感防控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我院接受静脉置管的患者中抽选2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接受精细化管理,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门诊院感防控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门诊院内感染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置管门诊院感防控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门诊院内感染,调节患者情绪状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孟凡媛
-
-
摘要:
目的 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静脉置管的并发症与护理对策.方法 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院收治的60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性护理干预,研究分析两组普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性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提高护理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
-
钱立芳;
程婷婷;
鲍晨晨;
王圆圆;
程慧;
荣小庆
-
-
摘要:
目的总结ICU危重症患者应用中等长度静脉置管治疗的专项管理经验。方法对入住ICU的33例危重症患者,行中等长度静脉置管,实施置管评估、部位选择、置管维护和并发症预防处置等专项管理措施。结果 33例患者均穿刺成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7.88%;发生动脉损伤1例,导管堵塞3例,均经积极处置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对行中等长度静脉治疗的ICU危重患者,实施专项管理,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满足患者静脉治疗需要。
-
-
舒姣洁
- 《2015第七届全国重症血液净化大会》
| 2015年
-
摘要:
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过程(CRRT)中,初始和额外应用股静脉较非股静脉双腔静脉导管(DLVCs)相比,导管相关感染或菌血症的风险还不明确.rn 研究设计: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rn 设置&参与者: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接受CRRT治疗的危重病人.rn 因素:股静脉置管与非股静脉静脉双腔静脉导管置管对比.rn 结果:导管相关病原菌定植(CRCOL)和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测量指标:CRCOL/CRBSI发生率以每1000导管日表示.rn 结果:研究纳入了458名患者(平均年龄65岁;60%男性)和647个双腔静脉导管.在405例采用单一位置双腔静脉导管的患者中,419次股静脉置管和82项颈内静脉或锁骨下双腔导管置入的比例分别为82%和18%.DLVC留置时间分别为6±4vs.7±5天(P=0.03);CRCOL和CRBSI发病率(每1000导管日)分别为9.7和8.8(P=0.8)和1.2和3.5(P=0.3).总体而言,96名长期CRRT治疗患者首先接受了股静脉处置管伴随后续部位改变,包括53例股静脉导丝更换,53例新的股静脉穿刺,以及47例新的颈内静脉/锁骨部位置管.所有这些方法的CRCOL和CRBS发病率是相似的(分别为P=0.7,P=0.9).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5岁和体重高于90公斤的患者的CRCOL风险更高(比值比分别为2.1和2.2;P<0.05).对于股静脉DLVCs,更高的体重和更大的CRCOL风险之间的这种关联是显著的,但是不适于非股静脉部位.其他协变量并没有显著影响CRCOL发病率,包括初始或特定DLVC部位、导丝更换vs新的静脉穿刺以及首次vs二次DLVC置管.rn 局限:非随机回顾性设计和单中心评价.rn 结论:CRRT治疗中患者的CRCOL和CRBS发病率较低,并且不受采用导丝更换或新静脉穿刺的初始和后续股静脉置管显著影响.年龄较大和体重较高的患者,患CRCOL的风险更高,采用股静脉部位的高体重患者尤其如此.
-
-
-
刘婷
- 《2018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第三届亚太地区透析通路会议2017年河南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两种消毒方法对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维护在临床运用的效果比较,以探究血液透析患者的最佳导管维护方式.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60例中心静脉导管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消毒方法不同将入选病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碘伏棉球消毒穿刺处及周围皮肤,共2次,待干,再选择IV3000透明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中心静脉导管接头同样采取碘伏棉球消毒方式;实验组先用碘伏棉球消毒穿刺处及周围皮肤,然后使用酒精棉球消毒,再使用碘伏棉球消毒,分别待干,最后使用IV3000透明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中心静脉导管接头同样采取此种消毒方式,酒精棉球更换为酒精棉片.
-
-
严婷婷;
范琍;
于雯
- 《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在保证病人输液安全的前提下,探讨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或间断持续泵入药物的患者其泵前管路的更换时间,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安贞医院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心血管外科共50例经外周静脉置管持续使用或间断持续使用微量泵的患者其泵前管路更换时间的临床资料进行资料分析与研究。结论:在保证病人输液安全的前提下,即无静脉炎和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的前提下,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将患者的微量泵泵前管路的更换时间最长延至96小时。
-
-
-
-
-
-
常艳美;
郑粤吟;
刘惠丽;
王金赞;
于培;
王丽娟;
童笑梅
- 《第五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NICU内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时采用万古霉素间断封管的方法预防院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败血症的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12月期间在NICU住院并进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按照置管时间的次序将病人依次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封管)、实验1组(高浓度万古霉素封管,浓度为25μg/ml)、实验2组(低浓度万古霉素封管,浓度为10μg/ml);PICC置管后7天开始应用万古霉素封管直至拔管.排除置管时间≤7天或因低血糖等原因而未能进行万古霉素间断封管的病例。结果对照组发生院内CONS败血症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而实验1组和实验2组间进行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万古霉素间断对PICC置管进行封管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院内ColVS败血症的发生,且低浓度的万古霉素即有效。
-
-
常艳美;
郑粤吟;
刘惠丽;
王金赞;
于培;
王丽娟;
童笑梅
- 《第五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NICU内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时采用万古霉素间断封管的方法预防院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败血症的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12月期间在NICU住院并进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按照置管时间的次序将病人依次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封管)、实验1组(高浓度万古霉素封管,浓度为25μg/ml)、实验2组(低浓度万古霉素封管,浓度为10μg/ml);PICC置管后7天开始应用万古霉素封管直至拔管.排除置管时间≤7天或因低血糖等原因而未能进行万古霉素间断封管的病例。结果对照组发生院内CONS败血症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而实验1组和实验2组间进行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万古霉素间断对PICC置管进行封管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院内ColVS败血症的发生,且低浓度的万古霉素即有效。
-
-
-
-
-
-
-
-
-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1-12-21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中心静脉置管颈静脉按压器,包括凹型框,所述凹型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凹型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正面的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背面贯穿弧形板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第一螺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弧形板、转柄、第一螺杆和安装板,可以带动按压垫向后移动,对患者的颈静脉进行按压,通过设置安装槽、通孔、限位杆、限位孔和拉块,可以方便拆卸按压垫,对按压垫进行更换,避免患者通过按压垫交叉感染,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对颈静脉进行按压效果好的优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