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温治疗

低温治疗

低温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4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02388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全科护理、护理学报、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等;低温治疗的相关文献由540位作者贡献,包括常兆华、张晓平、吉训明等。

低温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2388 占比:99.96%

总计:402546篇

低温治疗—发文趋势图

低温治疗

-研究学者

  • 常兆华
  • 张晓平
  • 吉训明
  • 张成刚
  • 戈洪松
  • 李香迎
  • 章忠敏
  • 耿艳玲
  • 丁玉川
  • 乔恩·柏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锐; 赵年; 闵朋
    • 摘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有文献报道,全世界HIE的平均发生率约为1.5/1000,在发达国家,HIE的发病率为0.1%~0.8%,在部分发展中国家甚至高达2.6%[1-2]。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新生儿死于该病[3],占全球新生儿死亡总数的20%[4]。及早准确掌握HIE患儿的病情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尽早实施干预,使病死率与致残率尽可能降低,对于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和减轻家庭负担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周毅峰; 杨继平; 彭瑶丽; 袁浩; 石泽亚
    • 摘要: 目的通过应用前期研究制定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体温管理证据,以规范术中体温管理操作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采用JBI循证实践证据应用程序,按照基线审查、临床实践变革、证据应用后质量审查3个阶段实施循证实践。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证据制订临床审查指标进行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制订行动策略将证据在临床应用,然后实施证据应用后审查。结果证据应用前后,术中鼻咽温、氧合器动脉出口温度、氧合器静脉入口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膀胱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鼻咽温、膀胱温、氧合器动脉出口温度、氧合器静脉入口温度与证据应用前后交互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低体温、寒颤、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6.7%、6.7%、13.3%,对比基线审查时分别为36.7%、26.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心脏专科小组护士及体外循环师相关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76.25±9.62)分,(91.25±6.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线审查时手术室护士对审查指标1、2、3的执行率分别为63%、27%、100%,其余审查指标执行率均在20%以下,证据应用后,审查指标2、4-15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证据的体温管理策略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可规范临床操作行为,提高护士术中体温管理的科学性与执行依从性,有效保护术中心肌、大脑细胞及神经组织,降低相关并发症,确保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中安全。
    • 封晓燕; 董月娇; 焦薇; 陈军辉; 史亚琴; 王玉海
    •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态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温治疗期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无锡太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5例行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78例,女性87例;年龄11~83岁,平均46.2岁。其中112例单纯行颅内压监测(ICP组),153例行ICP监测+脑电双频监测(BIS)+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多模态监测(多模态组)。比较两组患者30d全因病死率、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同时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差异。结果随访6~40个月,多模态组患者30d全因病死率显著优于ICP组(16.0%vs.26.7%,P=0.039),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3),多模态组肺部感染率(67.8%vs.48.6%)、钠离子异常发生率(76.2%vs.56.9%)及脱水药使用剂量均优于ICP组(P0.05)。结论多模态监测有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温治疗的疗效,降低30d全因病死率、低温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脱水药物的使用,值得推广。
    • 王春来; 宁勇; 尚景瑞
    • 摘要: 目的探讨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山东总队医院神经重症单元2015-06至2020-06收治的52例神经外科重症(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常规治疗的26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结合低温治疗的2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内皮素-1及颅内压监测数值,比较同一时期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第3、5、7、14天血浆内皮素-1值[(124.6±10.2)、(91.7±8.4)、(66.2±5.5)、(45.4±4.6)ng/L],均低于对照组[(130.4±8.7)、(99.6±10.6)、(72.8±9.8)、(52.0±6.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3、5、7、14天颅内压[(18.0±3.2)、(15.5±4.3)、(14.5±3.2)、(13.0±3.5)mmHg],均低于对照组[(19.8±4.0)、(18.4±4.6)、(17.5±3.7)、(16.2±3.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个月GOS评分,观察组为(4.12±0.99)分,对照组为(3.54±1.07)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1,P<0.01);伤后3个月ADL评分观察组为(80.19±32.91)分,对照组为(63.85±36.78)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8,P<0.01)。结论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改善预后。
    • 王娜; 蒋丽丹; 徐跃峤; 杨昆; 崔丽; 俞洁; 王军
    • 摘要: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神经外科ICU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8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院内感染组和对照组。以回顾性病案信息调查方式,采用自制表格收集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入院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daily living,ADL)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术中失血、低温治疗、人工气道、留置尿管、静脉置管等情况。结果院内感染组168例,对照组685例,神经外科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9.69%。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ADL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入院GCS≤14分、术中失血≥1000ml、低温治疗、人工气道、留置尿管、静脉置管是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66,95%CI0.44~0.98)、ICU住院时间(OR=1.00,95%CI1.00~1.002)、机械通气(OR=2.61,95%CI 1.64~4.17)、低温治疗(OR=3.45,95%CI 1.87~6.36)、静脉置管(OR=4.55,95%CI 2.54~8.17)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院内感染预防重于治疗,根据院内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可减少神经外科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 周毅峰; 杨继平; 袁浩; 吴娟
    • 摘要: 目的 检索并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体温管理相关证据,为临床进行规范化的术中低温治疗及复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PICO程式结构化临床问题,确定"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体温管理"为研究问题,检索中国指南网,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国际指南图书馆,英格兰学院间指南网,Up To Date,BMJ-Best Practice,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医脉通指南网.采用AGREEⅡ、AMSTAR 2、GRADE评价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指南3篇,证据汇总2篇,系统评价7篇,最终提取17条证据,总结出15条审查指标,包括术前评估,预保温,体温监测,浅/中/深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的降温和复温速率、目标值、温度梯度,复苏时的体温管理等具体内容.结论 建议医务人员结合自身经验、临床情景及患者的意愿应用证据,并及时对证据进行更新,以期临床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体温管理,确保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安全.
    • 荀静; 祁静; 周梦良; 薛阳阳; 王珂; 孙琳
    • 摘要: 目的 评价与总结对颅脑创伤患者行目标温度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颅脑创伤患者目标温度管理的所有文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指南3篇、系统评价6篇、专家共识2篇,最终总结出包括评估、目标温度的选择、干预时间、干预措施、监测技术、并发症预防等6个方面的20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对颅脑创伤患者目标温度管理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可指导临床实践,充分考虑患者现实情况,或可降低颅脑创伤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 程玮涛; 王宁; 徐跃峤; 蒋丽丹
    • 摘要: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Ⅳ~Ⅴ级)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为控制颅内高压改善患者预后,多采用强化治疗策略,包括脑室外引流、去骨瓣减压、低温治疗、高渗治疗、镇痛、镇静等.但在强化治疗改善颅内压的同时,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作者介绍1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强化治疗致肠穿孔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助于对并发症治疗的认识,进而挽救生命.
    • 严安平
    • 摘要: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与此同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却进一步加重心肌损害,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濒临坏死的心肌及心脏功能,近年来一些探索性临床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低温治疗对心肌梗死的心脏有保护作用.以下结合临床经验和业内相关报道作一综述.
    • 张宇
    • 摘要: cqvip: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致残率,积极、迅速、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新定义为[1],持续性临床癫痫发作大于5 min或期间反复发作,但意识水平不能恢复基线。常规抗癫痫药物对大部分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有效,但仍有部分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成为难治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1],即癫痫发作通常大于60 min,对二线药物治疗无效,需全身麻醉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