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89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70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721953篇;相关期刊647种,包括心肺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等;心脏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由768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等。

心脏外科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70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21953 占比:99.47%

总计:725765篇

心脏外科手术—发文趋势图

心脏外科手术

-研究学者

  • 徐志伟
  • 苏肇伉
  • 丁文祥
  • 刘迎龙
  • 胡盛寿
  • 李守军
  • 庄建
  • 汪曾炜
  • 刘锦纷
  • 孟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方震威
    • 摘要: 目的探究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患者60例进行观察,按照手术先后顺序自然排序,奇数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0),偶数为研究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n=30),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临床手术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T2时刻的SBP、DBP、MAP、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刻水平;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道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手术指标情况,利于患者的预后。
    • 蔡成惠; 赵芳; 裴馨; 何琛; 车昊; 赵丽云
    • 摘要: 目的:对比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APP)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技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预计体外循环时间<2h的心脏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APP组在麻醉诱导后采集自体血进行血液分离,分离后的红细胞和贫血小板血浆按需回输,富血小板血浆于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及外科无活动性出血时输注。ANH组于麻醉诱导后采集自体血并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血于体外循环结束后回输。于麻醉诱导后(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5min(T2)、自体血回输后(T3)三个时间点进行血气分析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并于术前(T0)、术后1d(T4)两个时间点进行凝血指标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术后2h胸腔引流量及总胸腔引流量、异体血液制品输注量,同时对比两组凝血相关指标、止血药物使用情况、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APP组术后总胸腔引流量大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76±399) vs.(1539±619)mL,P=0.003],围术期红细胞的输注率APP组大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vs 20.9%,P=0.036)。两组术后2h胸腔引流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率、止血药物的使用等临床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H组的R值在T3时间点较APP组低[4.8(4.2,5.6)vs. 6.3(4.8,7.8), P<0.001]。T4时间点,APP组APTT值延长较ANH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7±2.5) vs.(33.0±5.5),P<0.001],其余各项指标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体外循环时间相对较短的心脏手术,APP技术未显示其优越性,ANH较APP技术具有更好的血液保护作用,确切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来证实。
    • 赵佳玮
    • 摘要: 目的探究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诊治的4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为受试对象,依据"计算机表法"分组,对照组(n=20)患者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20)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改善术后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水平,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借鉴.
    • 王晓玥; 张杰; 郎海波; 高峰; 孙亚梅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脏外科术后30d内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特征,以优化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术后30d内,经胃镜诊断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30例患者为心脏外科术后组,匹配3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和内镜特征、治疗方法和止血效果。结果 :心脏外科术后组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Blatchford评分高于对照组[(15.5±3.2)vs.(11.8±3.2)分, P<0.001],应激性溃疡(36.7%vs.3.3%, P=0.002)和胃或十二指肠畸形动脉出血(30.0%vs.6.7%, P=0.042)多于对照组,且有更多患者存在食管贲门病变(43.3%vs.16.7%;P=0.024)。心脏外科术后组更多患者接受了输血治疗(93.3%vs.33.3%, P<0.001)和质子泵抑制剂泵入(96.6%vs.33.3%, P=0.026)。两组内镜高出血风险(Forrest Ia, Ib, IIa和IIb)接受内镜下治疗为(90.0%vs.80.0%, P=0.470),内镜治疗失败的追加介入栓塞治疗(20.0%vs.6.7%,P=0.255),所有患者均止血成功。结论:心脏外科术后30d内的患者出血更加危重,出血原因除应激性溃疡外,应考虑胃或十二指肠动脉畸形和食管贲门病变出血。积极的质子泵抑制剂泵入、针对病因的内镜下止血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止血效果较好。
    • 徐志伟; 钱龙; 吴发福; 黄苏
    • 摘要: 目的:比较在成人心脏手术中应用微创切口与常规切口的价值。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微创组。将该组患者分为胸骨径路组(做胸骨上半段、下半段、胸骨旁切口及小切口搭桥,使用常规手术器械)和胸腔镜组(使用胸腔镜及微创手术器械)。采用倾向性匹配法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33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对比各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1)微创组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的患者。常规组患者及微创组患者中均无死亡的患者。2)微创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其术后引流量少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切口相比,微创切口在成人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杜新建; 杨家庭; 孙山川; 支洪敏
    •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缩短复合手术室手术准备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复合手术室开展心外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对照组。2019年7-9月本院进行PDCA整改,找出在复合手术室遇到临床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对在复合手术室工作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形成规范化工作流程,进行PDCA循环管理后,2019年10月-2020年6月在复合手术室开展心外手术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复合手术室手术准备时间。结果:对照组心脏外科在复合手术间的手术准备总时间为(74.80±13.94)min,长于观察组的(49.93±6.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缩短复合手术室手术准备时间,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 李沪生; 黄凤; 高玉婷; 王一焱; 王佳琪; 吴静
    • 摘要: 背景对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对成人心脏手术预后所造成的影响,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各研究参考标准不同,导致对HbA_(1c)分界值的划定也不尽相同。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术前不同HbA_(1c)水平对成人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搜集有关术前HbA_(1c)水平对成人心脏手术预后影响的病例-对照、前瞻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10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5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共计35826例患者。根据血糖控制程度将研究分层,相同HbA_(1c)分界值的归入同一亚组合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bA_(1c)<5.5%组患者成人心脏术后早期死亡率低于HbA_(1c)≥5.5%组〔相对危险度(RR)=0.39,95%CI(0.18,0.84),P=0.02〕。术前HbA_(1c)<6.0%、6.5%、7.0%、7.5%、8.0%组患者成人心脏术后胸骨感染率分别低于HbA_(1c)≥6.0%、6.5%、7.0%、7.5%、8.0%组〔RR=0.47,95%CI(0.24,0.91),P=0.02;RR=0.48,95%CI(0.34,0.69),P<0.0001;RR=0.37,95%CI(0.26,0.52),P<0.00001;RR=0.22,95%CI(0.13,0.35),P<0.00001;RR=0.23,95%CI(0.14,0.38),P<0.00001〕。术前HbA_(1c)<6.5%、7.0%、7.5%、8.0%组患者成人心脏术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低于HbA_(1c)≥6.5%、7.0%、7.5%、8.0%组〔RR=0.70,95%CI(0.52,0.94),P=0.02;RR=0.52,95%CI(0.39,0.69),P<0.00001;RR=0.50,95%CI(0.32,0.80),P=0.003;RR=0.47,95%CI(0.29,0.75),P=0.002〕。术前HbA_(1c)<6.0%、6.5%、7.0%、7.5%、8.0%组患者成人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低于HbA_(1c)≥6.0%、6.5%、≥7.0%、≥7.5%、≥8.0%组〔RR=0.40,95%CI(0.18,0.92),P=0.03;RR=0.78,95%CI(0.71,0.84),P<0.00001;RR=0.66,95%CI(0.55,0.78),P<0.00001;RR=0.73,95%CI(0.65,0.82),P<0.001;RR=0.75,95%CI(0.67,0.84),P<0.00001〕。术前HbA_(1c)<6.0%、6.5%、7.0%组患者成人心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短于HbA_(1c)≥6.0%、6.5%、7.0%组〔均数差(MD)=-0.61,95%CI(-1.23,0.00),P=0.05;MD=-0.93,95%CI(-1.58,-0.29),P=0.005;MD=-0.81,95%CI(-1.11,-0.51),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术前HbA_(1c)<5.5%能有效降低成人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率,患者术前血糖控制越好,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越小、预后越好。因此,成人心脏手术前应关注患者HbA_(1c),对处于高值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脏器功能,对是否需要进行术前血糖优化干预进行权衡。
    • 袁美玲; 魏丽丽; 谷如婷; 张丛丛; 吴淑芳; 刘翠
    • 摘要: 从多学科管理团队建设、吞咽功能评估、吞咽障碍管理3个方面对心脏术后患者吞咽管理进行综述,提出有必要针对此类患者制订方法流程,开发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吞咽障碍的筛查和评估工具,为其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改善心脏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的经口饮水进食营养支持。
    • 胡伟; 管玉珍
    • 摘要: 目的探讨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心脏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老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78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心外科手术患者常规围术期管理,试验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管理。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体力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6MWD)、Barthel指数、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缩短老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且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 周毅峰; 杨继平; 彭瑶丽; 袁浩; 石泽亚
    • 摘要: 目的通过应用前期研究制定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体温管理证据,以规范术中体温管理操作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采用JBI循证实践证据应用程序,按照基线审查、临床实践变革、证据应用后质量审查3个阶段实施循证实践。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证据制订临床审查指标进行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制订行动策略将证据在临床应用,然后实施证据应用后审查。结果证据应用前后,术中鼻咽温、氧合器动脉出口温度、氧合器静脉入口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膀胱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鼻咽温、膀胱温、氧合器动脉出口温度、氧合器静脉入口温度与证据应用前后交互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低体温、寒颤、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6.7%、6.7%、13.3%,对比基线审查时分别为36.7%、26.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心脏专科小组护士及体外循环师相关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76.25±9.62)分,(91.25±6.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线审查时手术室护士对审查指标1、2、3的执行率分别为63%、27%、100%,其余审查指标执行率均在20%以下,证据应用后,审查指标2、4-15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证据的体温管理策略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可规范临床操作行为,提高护士术中体温管理的科学性与执行依从性,有效保护术中心肌、大脑细胞及神经组织,降低相关并发症,确保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中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