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2篇、会议论文84篇、专利文献66645篇;相关期刊589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成立大会、第一届全国中西医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暨第六届长城国际中西医心脏病学论坛、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第三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等;动脉导管未闭的相关文献由547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智伟、朱鲜阳、侯传举等。

动脉导管未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2 占比:3.40%

会议论文>

论文:84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66645 占比:96.47%

总计:69081篇

动脉导管未闭—发文趋势图

动脉导管未闭

-研究学者

  • 张智伟
  • 朱鲜阳
  • 侯传举
  • 张玉顺
  • 韩秀敏
  • 蒋世良
  • 李渝芬
  • 钱明阳
  • 邓东安
  • 张端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玲玲
    • 摘要: 目的:探究布洛芬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极低出生体重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5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口服治疗;试验组给予布洛芬悬液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尿素氮、肌酐、胱抑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但总有效率相对更高,比较差异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采用口服布洛芬悬液治疗不仅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陈艳华; 向平
    • 摘要: 动脉导管未闭在儿童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较为常见,随着介入技术及相关器械的迅速发展,目前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已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因其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势,已逐渐成为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方案。本文总结了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适应证、封堵器的选择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包敏; 刘媛媛; 张明明; 刘波; 郭婧慧; 曹爱梅; 王利军; 石琳; 郑春华
    • 摘要: 目的:探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导管室进行PDA经皮介入封堵术的患儿共102例,术前均常规行TTE检查明确诊断,在胸骨旁和胸骨上窝切面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图像中显示PDA全貌,并精确测量PDA大小。本研究分为两组,超声组患儿依据经胸超声心动测量PDA的结果选择封堵器型号;造影组患儿依据术中造影评估PDA选择封堵器型号。结果:造影组患儿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PDA内径术中造影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显著相关性(r=0.96,P <0.001),并且超声组动脉导管内径与封堵器型号间显著相关性(r=0.89,P <0.001)。经ROC曲线分析得出根据超声评估PDA选择封堵器的准确度为84.8%,且封堵器释放后腰部与裙边的差值在13.4mm内为封堵器最为合适。结论:在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超声心动图对PDA大小的判定以及对封堵器的选择均有较好的准确性。
    • 江君生; 卢红艳; 朱少轩; 金杰; 张瑜
    •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新生儿内科收治的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及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质量指数,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和血小板参数的差异,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患儿血小板参数与BPD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质量指数对BP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24例早产儿,BPD患儿48例,非BPD患儿176例;BPD患儿出生后第1天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质量指数较非BPD患儿低,调整胎龄、出生体重、动脉导管未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等因素后,出生后第1天血小板质量指数(OR=0.91,95%CI:0.850~0.945),血小板计数(OR=0.96,95%CI:0.924~0.986)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后第1天血小板质量指数和血小板计数值可预测BPD的发生,其中血小板质量指数(AUC=0.766,95%CI:0.681~0.855,P<0.01),血小板计数(AUC=0.668,95%CI:0.566~0.770,P<0.01)。结论:早产儿血小板质量指数及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与BPD发生有关,出生后血小板质量指数及血小板计数值对于预测BPD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 张大海; 黄晓碧; 杨贵明; 郑丽云; 赵胜
    • 摘要: 目的 应用Tei指数联合动脉导管肺动脉端内径(PDADpa)评估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心功能。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介入治疗的PDA患儿50例,术前根据改良ROSS评分,分为心功能正常组(32例)与心功能不全组(18例),比较两组Tei指数、PDADpa、血浆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可能影响心功能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Tei指数、PDADpa及2者联合预测PDA患儿心功能的价值。结果 心功能不全组PDADpa、BNP、LVDD均高于心功能正常组,Tei指数低于心功能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PDADpa是PDA患儿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P<0.05);Tei指数联合PDADpa预测PDA患儿心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89.66%。结论 Tei指数联合PDADpa可作为预测PDA患儿心功能不全的早期重要指标。
    • 程峰; 光雪峰; 戴海龙
    • 摘要: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指的是不能自行闭合的动脉导管。先天性心脏疾病中所占比例大小为15%左右。低体重婴儿发病率达到80%。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患者[1,2]。对于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而言,肺动脉压力的高低都应该接受手术或是介入封堵术治疗[3]。现阶段,对于动脉未闭合的诊断以及术前和术中评估来说,彩色多普勒超声都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检查方法[4]。
    • 刘太祥; 马晓路; 陈正; 施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手术结扎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行经胸PDA手术结扎治疗的VLBWI临床资料。根据结扎时日龄分为早期结扎组(日龄≤21 d)和晚期结扎组(日龄>21 d),比较2组间围术期临床特征、并发症及病死率,并分析早期手术结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2例VLBWI,早期结扎组19例(26%),晚期结扎组53例(74%)。2组间出生体重、胎龄、手术时体重、手术时日龄、术前有创机械通气率、术前无创机械通气率、肺出血及低血压发生率、术前72 h PDA内径/体重、术中PDA外径/体重、手术结扎后心脏综合征发生率及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VLBWI生后出现肺出血并经心脏超声证实存在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时,可早期行手术结扎治疗,但应警惕手术结扎后心脏综合征的发生。另外,PDA的早期结扎并未增加手术本身、远期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 唐健; 高燕; 王伟丽; 马桂巧
    • 摘要: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由多种原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PDA发生率越高。PDA通过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对各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早产儿病死率和远期预后。以往对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早产本身因素,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宫内感染是早产儿PDA的高危因素,尤其是炎性介质。现就炎性介质在早产儿PDA的发生机制进行阐述。
    • 高含; 马勇; 于海迪
    • 摘要: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分析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左室扭转并探讨其运动同步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6月PD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5例PDA患者分为单纯PDA组和合并肺动脉高压组(PAH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室短轴观心底部及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及达峰时间,计算左室扭转角度峰值及达峰时间、主动脉瓣关闭时间点扭转角度及时间。并与37例正常对照组获取的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PAH组患者左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左室扭转角度峰值及主动脉瓣关闭时间点(AVC)的扭转角度均低于单纯PD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PAH组患者左室心底部旋转角度达峰时间早于主动脉瓣关闭时间,而心尖部旋转角度达峰时间及左室扭转角度达峰时间均迟于主动脉瓣关闭时间(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无创地评价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左室扭转运动特征及左室运动的同步性。PAH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且左室运动不同步。
    • 翁育娟; 彭纪龙; 陈晓敏; 林国钦
    • 摘要: 经皮介入封堵术是大部分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治疗的首选术式。但是对于一些特别的病例,如妊娠合并先心病,射线与对比剂对母婴身心健康的影响仍然不可忽略。本文报道1例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单纯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封堵术治疗妊娠25周合并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成功,无并发症发生。“0”辐射治疗,呵护母婴身心健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