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76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18篇、会议论文145篇、专利文献14653篇;相关期刊722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2012年十一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等;室间隔缺损的相关文献由761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智伟、秦永文、徐志伟等。

室间隔缺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18 占比:19.21%

会议论文>

论文:145 占比:0.79%

专利文献>

论文:14653 占比:80.00%

总计:18316篇

室间隔缺损—发文趋势图

室间隔缺损

-研究学者

  • 张智伟
  • 秦永文
  • 徐志伟
  • 李军
  • 王震
  • 张军
  • 张密林
  • 苏肇伉
  • 钱明阳
  • 张玉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本刊
    • 摘要: 用于室间隔缺损治疗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系统,是乐普心泰医疗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具有自膨胀性和形状记忆功能封堵器,它呈紫色、双盘状结构,封堵器腰呈圆柱体,连接着左、右房盘。植入心脏后,可降解被人体组织安全吸收。近日该产品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 洪蕾; 曾子珊; 张丹; 郭良云
    • 摘要: 患者女,60岁,胸闷、气短10天;3个月前因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于右冠状动脉中段植入Firehawk 2.25 mm×23 mm、Firebird22.75 mm×21 mm支架各1枚,术后接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治疗。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 郇利莉; 欧阳川; 谢思远; 马骏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诱导方法下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婴儿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电SEF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90例婴儿分为静脉麻醉组(SM组)和吸入麻醉组(S组)。SM组依次给予咪达唑仑、哌库溴铵、舒芬太尼。S组吸入七氟烷(1.5~2.0Mac)、哌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调整呼吸参数使PetCO_(2)依次维持在30mmHg(1mmHg=0.133 kPa,T1)、35mmHg(T2)、40mmHg(T3)、45mmHg(T4),分别记录SEF、rScO_(2)、CBFV、HR、SBP、DBP、CI等。结果:T1~T4过程中,两组rScO_(2)、CBFV收缩、CBFV舒张、CBFV平均升高(P<0.01)。S组rScO_(2)、SEF高于SM组(P<0.01);S组脑血流速度高于SM组(CBFV平均:T2、T3、T4,P<0.01;CBFV舒张:T4,P<0.05)。S组各点SBP、DBP、CI均低于SM组(P<0.01),HR均高于SM组(P<0.01)。相关性:两组SEF左、SEF右与CBFV呈正相关(P<0.01);S组SEF左、SEF右与rScO_(2)均呈正相关(P<0.01),SM组SEF右与rScO_(2)呈正相关。结论:室间隔缺损婴儿在麻醉诱导期间,脑灌注随PetCO_(2)升高而增加,这一作用在七氟烷吸入麻醉下更明显。与静脉复合麻醉相比,七氟烷吸入麻醉婴儿的脑血流动力学更优,脑电SEF更活跃。
    • 何潇一; 叶卫华
    • 摘要: 背景法洛四联症是常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混合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医学学科,但在心脏病围术期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索混合现实技术在法洛四联症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临床应用证据。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经胸心脏超声诊断为法洛四联症的连续病例。术前行心脏CT血管造影后重建心脏三维(3D)模型,并使用Hololens(Microsoft,USA)混合现实设备获取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将混合现实技术及超声测量的室间隔缺损大小分别与术中探查所得实际室间隔缺损大小进行比较。结果共有32例连续病例纳入研究。心脏超声、混合现实3D模型测得室间隔缺损长径与实际室间隔缺损长径依次为(13.44±3.25)mm,(17.19±2.29)mm和(18.75±3.82)m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单个混合现实图像平均用时38.6 min。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可以准确提供法洛四联症中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心内外结构,为法洛四联症的术前评估提供了新方法。
    • 高建朝; 李利利; 高致柄
    • 摘要: 目的比较经胸微创封堵术与改良修补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膜周型VSD患儿106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微创封堵术组、改良修补术组,各53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浆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封堵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改良修补术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1%与16.98%,P>0.05)。结论对于小儿VSD,微创封堵术与改良修补术治疗均可获得明显疗效,但微创封堵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BNP水平低于改良修补术组。
    • 付静; 余旻虹; 王阳阳; 何叶; 吴楠; 邓海波
    • 摘要: 总结了1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致艾森曼格综合征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经过内外科接力联合治疗的护理经验。本例病人护理重点包括围术期管理肺动脉高压、警惕再发缺血性脑卒中、评估心肺功能、重视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重视药物不良反应、营养支持和容量管理及心理护理。经过内外科近2个月的治疗和护理,病人顺利出院。
    • 高海超; 李舒承; 孔凡强; 李东阳; 王青松; 王喜冰; 王珠秀
    • 摘要: 本研究探讨320排CT血管造影(CTA)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采用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儿接受TTE、CTA检查,并对比TTE、CTA检测的VSD、ASD的缺损直径测定值之间的差异。经手术治疗及手术中所见,共计发现ASD、VSD等先心病118处;CTA对118处先心病类型中的正确检出率为78.81%,显著高于TTE的64.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联合TTE对118处先心病类型中的正确检出率为94.07%,显著高于单用CTA方式的78.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联合TTE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较二者单用时能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吕志刚; 马树峰; 刘丽娟; 潘曙明
    • 摘要: 目的分析室间隔缺损(VSD)患儿血清脑钠肽(BNP)、胱抑素-C(Cys-C)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与肺动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VSD患儿作为VSD组,以及同期收治的38例VSD合并PH患儿作为VSD合并PH组。根据肺动脉压将VSD合并PH组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比较两组以及不同肺动脉压分级患儿BNP、Cys-C及CGRP水平,分析BNP、Cys-C及CGRP与肺动脉压分级相关性以及导致VSD合并PH的危险因素。结果VSD合并PH组BNP、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VSD组,CGRP明显低于V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17例,中重度组21例,中重度组BNP、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CGRP明显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可知,BNP、Cys-C与肺动脉压分级呈正相关,CGRP与肺动脉压分级呈负相关(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BNP升高、Cys-C升高、CGRP降低、年龄<6岁是导致VSD合并P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VSD合并PH者血清BNP升高、Cys-C升高、CGRP下降,BNP、Cys-C及CGRP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PH发生。
    • 吕蓓; 陈瑞; 任悦义; 侯可峰; 段书华; 纪志娴; 曹倩; 邸勇; 武钦; 邢泉生
    • 摘要: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儿童先心病的临床经验及随访结果,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2月,随访内容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临床症状、并发症处理、预后情况。将室间隔缺损病例按照年龄、体重及封堵器类型进行分组,对常见并发症(如新发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52例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727例,封堵成功691例(95.05%);房间隔缺损19例及联合畸形6例均封堵成功。684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7%,随访时间3~13年,期间无一例死亡。室间隔缺损患儿随访结果:53例残余分流中,48例自愈;8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微或轻度反流中,2例好转;1例迟发性心包积液;新发三尖瓣轻度反流或由轻度进展至中度反流的34例患儿中,13例恢复正常,2例由轻度反流进展至中度反流;1例新发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仍在随访中,2例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已恢复;2例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儿中,1例恢复;38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儿中,5例恢复正常。偏心型及鞍型封堵器更易出现主动脉瓣反流(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体重组中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畸形中,1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并在1年后恢复正常。结论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技术结合了体外循环手术和导管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远期随访提示安全、有效,但需进行全生命周期随访和健康管理。
    • 陈晓博; 何少茹; 郑曼利; 孙新; 刘玉梅; 孙云霞; 陈寄梅; 庄建
    • 摘要: 目的评估小婴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术后左心室肌力指数(Smith-Madigan inotropy index,SMII)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的变化特点,为出院后患儿的随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已成功接受VSD修补术的VSD小婴儿36例。所有研究对象在术后7~10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使用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行血流动力学检查。采用SPSS软件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法分析术后左心室SMII和SVRI的变化特点。结果VSD修补术后小婴儿36例,男24例,女12例;月龄3(1~5)个月,体质量(4.32±0.87)kg。术后3个月随访率为89%(32/36),术后6个月随访率为81%(29/36)。VSD婴儿的左心室SMII在术后3个月较术后7~10 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2)W·m^(2)vs.(1.4±0.5)W·m^(2),P0.05]。SVRI在术后3个月较术后7~10 d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3±1431)ds·cm^(-5)·m^(2)vs.(1055±268)ds·cm^(-5)·m^(2),P=0.072];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1±122)ds·cm^(-5)·m^(2)vs.(973±1431)ds·cm^(-5)·m^(2),P<0.01]。结论小婴儿VSD修补术后3个月内,左心室SMII、SVRI分别从术后早期的偏高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过程;继续随访至术后6个月,左心室SMII维持不变,SVRI出现生理性升高。使用USCOM实时快速随访VSD修补术后小婴儿的心血管功能,为术后用药提供准确个体化指导,对提高临床预后意义重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