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5篇、会议论文80篇、专利文献461876篇;相关期刊542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相关文献由396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伟、苗齐、朱光发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5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8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61876 占比:99.65%

总计:463521篇

感染性心内膜炎—发文趋势图

感染性心内膜炎

-研究学者

  • 张伟
  • 苗齐
  • 朱光发
  • 李军
  • 石应康
  • 郭颖
  • 刘廷亮
  • 周云芳
  • 张尔永
  • 方理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琳; 张显敏
    • 摘要: 目的: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多切面扫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IE患者147例,先天性心脏病(CHD)95例,风湿性心脏病(RHD)52例,均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TEE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TE和TEE对IE患者赘生物瓣膜累及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TTE和TEE对CHD、RHD患者不同瓣膜累及部位赘生物的检出率。比较TTE和TEE对IE患者并发症的检出率。结果:TEE对IE合并RHD诊断灵敏度、准确率,以及对IE总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EE对IE合并RHD患者二尖瓣赘生物的检出率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E对IE患者瓣周脓肿、瓣膜穿孔、瓣膜脱垂、瓣周漏的检出率均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TTE相比,TEE多切面扫查在IE患者赘生物、并发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RHD患者,可以为手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陈媛媛; 柯春海; 吴军华
    • 摘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是儿童临床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由于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CSSmec)中携带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子A(mecA),导致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产生[1]。目前,MRSA已成为儿童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中耳炎、骨髓炎、坏死性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多种疾病,导致患儿发病率、病死率的升高。自英国的JEVONS首次发现MRSA以来,MRSA感染几乎遍及全球,并且不同地区的MRSA感染分布存在差异,毒力流行特征也有所不同。本文就儿童MRSA的分布、毒力流行特征及预防作一综述。
    • 张玉睿; 张斌; 郭昕卉; 张维福; 郭强
    • 摘要: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致病菌感染谱,为控制该病的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17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按有无心脏基础性疾病分成A组无心脏基础性疾病83例,B组有心脏基础性疾病88例,分别进行静脉血培养,分离菌株,分析病原微生物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情况。结果:A组83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10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氏阳性菌株(57.28%)占比远高于革兰氏阴性菌株(33.01%)与真菌(9.71%)。B组88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9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氏阳性菌株(79.80%)占比远高于革兰氏阴性菌株(19.19%)与真菌(1.01%)。两组患者主要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显著高于B组,革兰阳性菌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细菌病原学的分布、掌握细菌耐药的最新动态变迁、了解有无心脏基础性疾病,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王司允; 梁丹丹; 马九龙; 翟丽杰; 柴劲; 付秀娟; 李馨
    • 摘要: 目的:探讨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伴骨髓炎儿童患者的治疗药物应用决策及基于血药浓度监测的万古霉素剂量调整,分析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伴骨髓炎患儿实施药学监护和药学会诊,同时根据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个体化给药调整。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药物相关性超敏反应、病情反复和血药浓度异常等情况,在临床药师多次参与会诊和全程监护下,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方案优化、药物不良反应评估处理、血药浓度监测和个体化给药调整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在儿童严重感染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的职业价值。
    • 胡源; 倪金荣; 宋兵
    • 摘要: 1例患者因胸痛、胸闷胸痛1月余,行心脏彩超诊断为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BAV)并关闭不全。术中探查发现主动脉瓣呈BAV,并发现1cm×2cm赘生物,行赘生物清除并送检,人工机械瓣置换。赘生物送检培养回报马耳他布鲁氏菌。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血培养为阴,治疗痊愈后出院。BAV合并布鲁氏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罕见,以期提供临床借鉴。
    • 胡坤; 徐舒欣; 何浩强; 朱爽; 冯岚岚
    • 摘要: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程演变规律与中医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理论体系极为相似,故其辨证分期可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以发热、脉象、斑疹的辨别为目。临证时若疾病处于卫分证期,则在卫汗之可也,可予辛凉平剂银翘散;若处于气分证期,则到气方可清气,可予小陷胸汤或泻心汤;若处于营分证期,则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可予清营汤加人参、黄芪;若处于血分证期,则入血直须凉血散血,可予犀角地黄汤;若久病及肾,则应注重扶正祛邪,须在补阴的同时注重活血。
    • 吴娜; 顾艳婷; 赵金龙; 焦琼; 路喆鑫; 陈小华; 奚敏; 江红; 汤正好; 臧国庆; 张毅; 余永胜
    • 摘要: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及预后并进行分析。结果122例IE患者男女比为2.59∶1,平均年龄为(48.74±19.81)岁。83例(68.03%)患者存在基础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CHD)最多(26例,21.31%),风湿性心脏病(RHD)4例(3.28%);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79.51%)、贫血(68.03%)和心脏病理性杂音(52.46%);左心较右心更易受累。血培养阳性率为57.38%,共培养出病原菌71株,其中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共29株(40.85%),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16.90%)。52例血培养阴性患者中,4例(7.69%)行赘生物病原体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 NGS),均检测出致病菌。116例(95.08%)患者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发现赘生物。手术治疗106例(86.89%),死亡4例(3.77%)。保守治疗16例(13.11%),死亡2例(12.50%)。结论IE好发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CHD已取代RHD成为最主要的易感因素,致病菌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心脏超声较血培养有更高的阳性率,m NGS是血培养的重要补充,对IE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于博; 赵扬玉; 张喆; 王永清
    • 摘要: 1病例资料患者,31岁,因孕30^(+5)周,间断胸闷、憋气2个月,发热10 d而就诊。患者末次月经2019年10月19日,预产期2020年7月26日。孕20^(+)周出现胸闷、憋气,平卧入睡有明显不适,未就诊;孕24^(+)周起胸闷、憋气较前加重,爬二层楼梯需要休息,于建档医院查血红蛋白波动于84~85 g/L,考虑与妊娠及贫血有关,建议观察;此后胸闷、憋气症状逐渐加重。
    • 张静; 陈先祥; 姚玲玲
    • 摘要: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发生于心内膜表面的感染性疾病,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直接感染心内膜或心脏瓣膜而引起的炎症,可累及心脏的瓣膜、室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室壁内膜,其人群发病率约为3~10人/10万人[1~2]。IE的典型表现为赘生物的形成,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甚至菌栓脱落引起一系列症状及合并症。现报道1例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IE。
    • 安素; 蒋芸璐; 王华英; 黄国鹏
    • 摘要: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后,根据患者的预后状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63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实验室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PNI、NLR值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心功能分级为Ⅳ级、PITT评分≥2分、PNI降低、NLR升高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NI、NLR及两项联合检测预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0.803和0.910。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PNI降低、NLR升高,二者值的变化与患者预后状况有关,且对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