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婴儿

小婴儿

小婴儿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03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3586篇;相关期刊281种,包括父母必读、人人健康(医学导刊)、健康博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七届全国小儿肝胆、肛肠及新生儿外科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小儿心胸外科学术会议等;小婴儿的相关文献由831位作者贡献,包括施萍、吴书豪、孝华等。

小婴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2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3586 占比:99.35%

总计:74070篇

小婴儿—发文趋势图

小婴儿

-研究学者

  • 施萍
  • 吴书豪
  • 孝华
  • 张晓明
  • 王江涛
  • 谷兴琳
  • 周翊
  • 张儒舫
  • 徐卫芹
  • 易容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一帆; 杨琨; 高贺云; 张文; 黄光彬; 余山桢; 余方; 卢丹; 宋学敏; 赵国艳
    • 摘要: 本文报道2021年1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小儿外科应用达芬奇Xi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出生53d左肾积水并右侧睾丸鞘膜积液的小婴儿1例.手术方法采用经脐单孔入路,同时完成左肾盂成形术及右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手术进展顺利,总手术时间148min,术中出血量约5ml,术后8h通气、32h通便、65h拔除腹膜后引流管,并于术后第6d拔除尿管,痊愈出院.
    • 陈晓博; 何少茹; 郑曼利; 孙新; 刘玉梅; 孙云霞; 陈寄梅; 庄建
    • 摘要: 目的评估小婴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术后左心室肌力指数(Smith-Madigan inotropy index,SMII)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的变化特点,为出院后患儿的随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已成功接受VSD修补术的VSD小婴儿36例。所有研究对象在术后7~10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使用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行血流动力学检查。采用SPSS软件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法分析术后左心室SMII和SVRI的变化特点。结果VSD修补术后小婴儿36例,男24例,女12例;月龄3(1~5)个月,体质量(4.32±0.87)kg。术后3个月随访率为89%(32/36),术后6个月随访率为81%(29/36)。VSD婴儿的左心室SMII在术后3个月较术后7~10 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2)W·m^(2)vs.(1.4±0.5)W·m^(2),P0.05]。SVRI在术后3个月较术后7~10 d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3±1431)ds·cm^(-5)·m^(2)vs.(1055±268)ds·cm^(-5)·m^(2),P=0.072];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1±122)ds·cm^(-5)·m^(2)vs.(973±1431)ds·cm^(-5)·m^(2),P<0.01]。结论小婴儿VSD修补术后3个月内,左心室SMII、SVRI分别从术后早期的偏高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过程;继续随访至术后6个月,左心室SMII维持不变,SVRI出现生理性升高。使用USCOM实时快速随访VSD修补术后小婴儿的心血管功能,为术后用药提供准确个体化指导,对提高临床预后意义重大。
    • 卢婷; 钱涛; 唐轶伦; 袁浩泳; 毛幸; 黄灿; 吴忠仕
    • 摘要: 目的:随着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产前产后诊疗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小婴儿手术患者逐年增多。本研究旨在回顾性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开展CHD产前咨询以来,3月龄内小婴儿CHD外科治疗的早期预后情况,探讨术后死亡和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延迟恢复定义为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心脏重症监护室(cardiac intensive cure unit,C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任一指标超过全组第3四分位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死亡及延迟恢复相关危险因素及比值比(odds ratio,OR)。结果: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共511例诊断为CHD的小婴儿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外科治疗,其中217例(42.5%)为复杂CHD。手术中位年龄60 d(3 h~90 d),中位体重4.5(1.7~8.4)kg。住院期死亡26例,总死亡率5.1%。其中,预后风险评分≤2的患儿死亡5例(5/294,1.7%),复杂CHD患儿死亡21例(21/217,9.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复杂CHD(OR=5.53,P<0.001)、体重<4.0 kg(OR=9.86,P<0.001)、术前有症状(OR=3.17,P=0.012)、急诊手术(OR=11.66,P<0.001)为住院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呼吸机辅助、CICU滞留、术后住院天数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1.0(0.3~979.0)h、3.0(0.5~91.0)d、11.5(3.0~105.0)d,其中177例(34.6%)患儿延迟恢复。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复杂CHD(OR=3.41,P=0.001)、体重<4.0 kg(OR=4.55,P<0.001)、术前有症状(OR=3.91,P<0.001)为术后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3月龄内小婴儿CHD手术死亡率偏高,特别是复杂CHD患儿与<4.0 kg的低体重患儿。建立产前产后诊治一体化管理模式可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避免术前出现症状,减少急诊手术比例,改善小婴儿CHD外科治疗的早期预后。
    • 杨福江; 戴春娟; 赵绪稳; 王金虎; 杜晓斌; 马林; 胡博
    • 摘要: 目的总结小婴儿睾丸卵黄囊瘤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1000 ng/mL。患儿2因左侧阴囊内肿物就诊,超声检查可见左阴囊内中等回声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丰富,MRI检查可见左阴囊内混杂信号包块,呈不均匀强化伴片状坏死,血清AFP538 ng/mL。2例患儿均经阴囊行精索高位离断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组织检查明确诊断为卵黄囊瘤。患儿1术后8周出现肿瘤远处转移,后进一步接受化疗。结论手术及术后病理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睾丸卵黄囊瘤,精索高位离断式睾丸切除术是三个月内小婴儿睾丸卵黄囊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 闫喆; 赵滨; 王春祥
    •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及小婴儿卵巢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3月龄以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肿患儿,分析其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观察病灶大小、位置、囊壁及囊内信号特征、强化方式.对于疑似卵巢囊肿者,需注意病灶与子宫间的关系、双侧附件情况及腹盆腔有无渗出.结果 本组患儿卵巢囊肿最大径3.1~10.5 cm,无固定位置,达中上腹者5例.MRI多表现为单房薄壁囊性包块;14例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6例呈短T1信号;2例见液-液平面,增强扫描囊肿内部无强化.囊肿合并蒂扭转的MRI征象包括5例卵巢蒂无强化、5例囊肿高张力形态伴囊液短T1信号、4例囊肿周围串珠样小囊泡影像.结论 MRI可评估新生儿及小婴儿卵巢囊肿及子宫、附件情况,提高对合并蒂扭转征象的认识有助于诊断本病及其并发症.
    • 曾辉; 薛彦生; 李国添; 杨志敏; 杨超
    • 摘要: 目的:分析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逐层梯度切除直肠肌鞘改良Soave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逐层梯度切除直肠肌鞘改良Soave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均更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逐层梯度切除直肠肌鞘改良Soave术效果明显,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推广.
    • 杨玉萍; 江倩男; 巴成磊
    • 摘要: 目的 分析5例新生儿小婴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疗过程,结合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相关进展.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9年7月收治5例新生儿小婴儿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临床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分析该疾病在新生儿及小婴儿期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展.结果 男2例,女3例,均经过治疗,2例经基因检测确诊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神经系统异常症状,3例预后良好.结论 新生儿小婴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凶险,早期诊断困难,需积极对症治疗改善预后.
    • 吴振波; 邓筹芬; 谭晓辉
    • 摘要: 目的 报道3个月龄以下婴儿猝死、尸体解剖鉴定为川崎病(KD)冠状动脉瘤破裂1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小婴儿KD的认识和警惕.方法 回顾该病例的临床资料,并查阅中外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 本例KD临床表现不典型,伴有肺部感染,进行抗感染后热退、症状改善,但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持续升高,红细胞压积(HCT)降低,临床未警惕到不完全KD可能,最终发展为KD冠状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 小婴儿KD往往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常伴有冠状动脉损伤,应及时行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有适应证及早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对减轻或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防止冠状动脉瘤形成、血栓性阻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 汪珍珍; 张海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诊断1~3个月小婴儿严重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因发热、寒战、呼吸增快为主要症状就诊于本院的242例1~3个月小婴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严重细菌感染组(n=66)和非严重细菌感染组(n=176).比较两组NEUT%、WBC、PCT、CRP水平,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NEUT%、WBC、PCT、CRP单一和联合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 严重细菌感染组NEUT%、WBC、PCT、CRP水平均高于非严重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T%、WBC、PCT、CRP联合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高于单一诊断.结论 NEUT%、WBC、PCT、CRP均是诊断1~3个月小婴儿严重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各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严重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 陈海燕; 颜小华; 蔡文斌; 杨旭勇
    • 摘要: 急性发热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就诊原因.急性发热小婴儿更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SBIs).体温≥38.5°C的急性发热小婴儿发生SBIs风险较高.明确病毒感染可降低急性发热小婴儿发生细菌血症和细菌性脑膜炎的风险.罗切斯特标准、序贯法等发热风险分层标准可对急性发热小婴儿SBIs的风险进行分层,评估的准确度和特异度较高.血清降钙素原、蛋白基因组学等新型标志物用于诊断急性发热小婴儿SBIs的准确度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