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1169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40篇、会议论文245篇、专利文献2706篇;相关期刊962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38种,包括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十一届全国院前急救学术大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麻醉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全国口腔麻醉学学术大会等;气管插管的相关文献由21308位作者贡献,包括薛富善、邓晓明、等等。
气管插管
-研究学者
- 薛富善
- 邓晓明
- 等
- 王强
- 李娜
- 王磊
- 张艳
- 李娟
- 刘伟
- 张燕
- 张静
- 王艳
- 胥琨琳
- 黄冰
- 李静
- 王颖
- 佟世义
- 孙建良
- 张宏
- 张莉
- 李强
- 李芳
- 林琳
- 王芳
- 钟庆
- 陶国才
- 马武华
- 刘勇
- 廖旭
- 张曙
- 张雷
- 李军
- 李敏
- 李欣
- 王军
- 王玲
- 魏灵欣
- 刘具会
- 刘静
- 叶向红
- 张健
- 张进
- 杨冬
- 杭燕南
- 柳垂亮
- 汪小海
- 王丹
- 王烨
- 王琳
- 王红
-
-
刘高谱;
刘亚洋;
薛富善;
李慧娴
- 《第十一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由于解剖和生理特征能够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所以危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高度危险.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胃内容物误吸、血流动力学恶化、缺氧性脑损伤、呼吸心搏停止和死亡.据报道,22%~54%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能够发生1种或多种并发症.根据英国皇家麻醉医师学会和困难气道协会的第4次国家调查项目(NAP4)报告,与手术室相比,在急诊室和ICU发生气道处理相关死亡和脑损伤的危险分别增加30和60倍.从而使紧急气管插管成为患者必需的最高风险操作之一.再者,NAP4报告亦确定了一些可增加紧急气道管理相关不良后果风险的问题.有待改善的因素包括气管插管前评估、首次气管插管尝试的计划、备用计划的制订以及备用工具和人员的可得性和使用等.NAP4报道的发表促进了人们对改善紧急气道管理安全性的关注.本篇综述将讨论ICU危重症患者的困难气道管理,并介绍能够最大化首次尝试气道管理成功率的循证方案,鉴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随气管插管尝试次数增加而增高,因此应将首次气管插管尝试成功作为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目标。获得首次气管插管尝试成功的操作方案包括:充分预氧、无通气氧合、改善血流动力学以及合理的工具和药物选择。应采取相关的培训项目、处理流程和认知辅助措施,以改善气道管理时的操作者相关因素。再者,针对每个患者独有特征的个性化气道管方法可最大化首次气管插管尝试的成功率,并维持满意的氧合和通气。自从NAP4报告发表以来,紧急气道管理已经取得了几方面的进展,然而仍然需要继续研究来进一步改善高风险危重症患者的识别、评估最佳的气道管理工具和药物选择,并优化首次气管插管尝试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工具。
-
-
黄润;
张婷婷
-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通过患者术后昏迷两天,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运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血常规示白细胞持续偏高,积极抗感染治疗.总结一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纵膈伤口愈合不良波及气管切开定位点,以致应用经口气管插管55天的病例,报道相关护理经验.结合临床经验,并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制定系统全面兼具针对性的精细化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成功撤机,伤口愈合良好,肾功能好转恢复,预防了疾病变化,促进患者安全,取得较好效果。
-
-
马玲
- 《第21届全军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在非医疗计划指导下,因气管插管患者或其他因素导致气管插管自患者身上完全脱出的现象,包括自拔和滑脱两种情况.一旦发生气管插管滑脱或自拔,会造成患者的再次伤害及延长住院日.介绍了2012年8月-2015年8月,神经外科10例非计划性拔管病例,指出了患者舒适度、插管不牢、操作不当等拔管原因,并提出插管前后心理疏导、肢体约束、使用镇定剂、气道湿化等护理对策.
-
-
律峰;
张皑频;
闵苏
- 《2016年中国西部麻醉学论坛暨全国小儿麻醉学组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OSCE气管插管技能成绩改进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气管插管技能培训模式. 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毕业生101名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毕业生12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毕业生毕业考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中气管插管技能成绩,发现气管插管技能培训中的问题,在对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毕业生最后一年临床培训中,在原有气管插管技能培训模式基础之上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分析气管插管成绩单,对薄弱环节针对性的加强培训。 结果: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毕业生毕业考试OSCE气管插管技能显示不及格率超过25%。经过气管插管技能培训模式的改进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2011级硕士毕业考试OSCE气管插管技能成绩不及格率明显降低,平均成绩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合理进行OSCE气管插管技能考核及成绩分析,改进气管插管技能培养模式,可有效促进提高学生对气管插管技能的掌握程度。
-
-
孙娟;
陈勇
- 《首届全国重症神经大会暨2016年湖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气管插管清醒患者沟通困难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气管插管清醒患者沟通困难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对活动前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沟通困难发生率由活动前的42%降低至活动后的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清醒患者沟通困难的发生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
-
王子文;
陈丽花;
刘允香;
侯春怡;
曾秋璇;
黄小群
- 《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重症医学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并探讨是否在插管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原因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ICU生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4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相关因素如插管天数、约束问题等进行分析. 结果:自行拔管21例,意外脱管1例;插管第1天非计划拔管占31.82%(7例),第2~9天非计划拔管占31.82%(7例),插管10天以上非计划拔管占36.36(8例);挣脱约束拔管病人10例,占总数的45.5%,无约束拔管的病人6例,占总数的27.5%. 结论:针对不同阶段的气管插管病人,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插管第一天的病人做好神经功能的判断,在病人未清醒时给予有效约束,并定时检查约束有效性;气管插管病人停止镇静的时候需要警惕病人躁动的出现,在做好有效约束的同时,警惕病人趁解除约束时拔管;试脱机阶段的病人需要做好有效的沟通,鼓励病人倾诉不适,增加病人的社会支持,在必要时进行适度约束,以不增加病人的抵触心理为宜.
-
-
-
李慧娴;
薛富善;
刘亚洋
- 《第十一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在英国皇家麻醉医师学院和困难气道协会第4次全国调查项目(NAP4)报道的不良事件中,几乎一半是发生气管插管主要问题后的气道并发症,包括气管插管失败、延迟气管插管和不能气管插管不能氧合状态[“can't intubate can't oxygenate”(CICO)situations].最近发布的英国困难气道协会2015指南强调了首次喉镜显露尝试的重要性,其方案A旨在获得最大的首次尝试气管插管成功可能,如果首次喉镜显露尝试失败,则应限制喉镜显露尝试的次数和时间,以防止气道损伤和发展成为CICO状态.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不理想的喉镜显露尝试是浪费尝试的机会,而且如果气管插管失败,随后每次喉镜显露尝试中成功气管插管的几率降低.鉴于多次气管插管尝试可导致危重症患者极高的严重缺氧和致命(或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首次尝试成功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支持将视频喉镜用于所有的气管插管处理。如果将视频喉镜用于所有的患者,那么应用视频喉镜的经验和技术无疑将会得到提高,证据亦会表明气管插管尝试次数减少、与多次气管插管尝试有关的并发症降低和患者的治疗改善。目前,将视频喉镜应用于所有气管插管的最大障碍可能是成本问题。然而,当考虑到气道处理延迟、选择替代性技术以及气管插管困难或失败相关并发症的成本时,它们之间的差距可能并无预期的那么大。总之,虽然视频喉镜是麻醉学领域的一个潜在性跨步进展,但是将其应用于临床的同时需要对全体麻醉医师进行适当的培训,这不仅是指初学者,而且也包括曾接受培训并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气管插管操作人员。可以肯定,视频喉镜对患者的潜在有益作用是多方面,例如视频喉镜能够通过促进学习、教学和改善气管插管成功率而改善患者的安全。
-
-
欧梦婵
-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6年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鞍区肿瘤是神经外科一种常见肿瘤,患者往往合并内分泌功能障碍,引起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等,有潜在困难气道的可能.鞍区占位手术入路通常有经蝶入路和经额入路两种方式.经蝶入路手术时,由于术后鼻腔填充纱条,患者会感觉鼻腔通气不适,加上由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患者会出现遗忘呼吸的现象,易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又称为梗阻后肺水肿或喉痉挛引发的肺水肿,是一种由于患者(通常没有心肺疾患的病史)急性上呼吸道梗阻、试图用力吸气所产生的胸腔内或/和跨肺负压的绝对值增大导致肺泡一毛细血管损伤而引发的非心源性肺水肿。我科于近期收治鞍区占位患者1例,拔管后出现负压性肺水肿,经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等积极治疗后好转出院。
-
-
杨吉军;
谢礼;
陈卫鸿;
李星
- 《首届全国重症神经大会暨2016年湖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急危重症患者多伴随有呼吸困难,需迅速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通畅,机械通气,维持氧和,避免患者因呼吸衰竭而迅速死亡.目前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方式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声门上气道装置,有效建立人工气道后,长期留置可能导致肺部感染、返流误吸、气道狭窄、气道损伤、气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如人工气道管理不善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因此人工气道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人工气道护理研究的进展和临床工作经验,从人工气道的固定、口腔护理、球囊压力管理、人工气道的湿化、吸痰技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的等方面阐述人工气道护理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