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157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93篇、会议论文935篇、专利文献852172篇;相关期刊1125种,包括中外医疗、吉林医学、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452种,包括第四届中国武汉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二届内镜微创保胆学术大会、2009胆胰疾病内镜诊疗新技术论坛(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ERCP 学组第一届学术讨论会)等;微创手术的相关文献由2176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树新、不公告发明人、杜志江等。

微创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93 占比:0.94%

会议论文>

论文:935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852172 占比:98.95%

总计:861200篇

微创手术—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赖洁青; 李若愚; 何敏聪; 蓝鋆; 杨兴富; 周楠楠; 蒋林亨; 吕政; 易春智; 方斌
    • 摘要: 背景:从既往的报道可知,经皮三脚架髋臼支撑手术可以实现快速改善骨盆转移瘤疼痛、恢复髋关节活动功能的临床目的。目的:进一步探讨经皮三脚架髋臼支撑手术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地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例5髋髋臼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东部合作肿瘤组织评分(ECOG)和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利用三维有限元技术构建骨盆-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空白组为正常髋臼,模型组为患侧髋臼,治疗组为患侧术后髋臼,观察3组的应力区域情况,分析经皮三脚架髋臼支撑手术的生物力学原理机制。结果与结论:①患者资料分析:4例患者术后的ECOG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好转(P0.05),可知术后髋臼的应力集中情况得到缓解,达到术前正常骨质的支撑应力效果。③结论:三脚架手术是一种为髋臼转移瘤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疼痛缓解并允许早期负重和全身治疗的新技术,该技术给髋臼提供稳定的力学支撑,但其远期临床疗效仍需长期随访评估。
    • 马靖雯; 孟尧; 何天霖
    • 摘要: 随着外科手术器械和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肝脏外科已经进入微创外科和精准外科时代.机器人辅助肝脏切除术已包含几乎所有传统开腹手术的适应证.目前临床研究显示,与开腹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本文综合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针对达芬奇机器人在肝脏切除术的临床现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陈春林; 曹玉叶
    • 摘要: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早期子宫颈癌的治疗中。根据既往研究,在复发率、死亡率均不劣于开腹手术的前提下,腹腔镜手术因其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得到了医患双方的青睐[1-3]。直到2018年10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在线刊发了两项比较早期子宫颈癌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患者生存结局的临床研究[4,5]。
    • 郭敬强; 张坤; 林巧妹; 涂朝勇; 邵初晓; 朱锦德
    • 摘要: 目的 总结肝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断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肿瘤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左右交界处。均行肝脏增强MRI,2例行超声造影检查。灰阶超声1例呈低回声,1例呈回声不均、周边见低回声晕;病灶周边及内部见血流信号;脏器学超声造影均动脉期呈整体均匀高增强,门脉期消退为等增强,延迟期为低增强。3例MRI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稍减弱,高于周围肝实质信号;1例肝脏MRI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病灶强化程度迅速消退;2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例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大体病理肿块呈类椭圆形,切面呈灰白色或红棕色,见包膜,边界清。镜下示肿块有分化较好的肝细胞构成,伴脂肪变性,无明显异型性。4例患者术后随访4~21个月,无肿瘤复发迹象。结论 肝细胞腺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变,确诊仍需要病理诊断,手术切除安全可行。
    • 张好; 王蓉; 陈万丽; 武加林; 肖琳
    • 摘要: 宫颈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对于宫颈早期浸润癌,临床病理因素不仅是提示预后的重要线索,也是术后补充治疗的重要依据。淋巴脉管间隙浸润被认为是宫颈癌复发的中危因素之一,有研究报道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和深层间质浸润有关。目前对有淋巴脉管浸润的早期宫颈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案。机器人手术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广泛应用,尽管有研究表明微创手术可能与宫颈癌预后不良有关,且可能增加淋巴脉管浸润的发生率,但尚无研究表明机器人手术对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有明确影响。
    • 张博华; 任伟剑; 郑亮; 王爽; 孙绍铜; 陈语; 项良碧
    • 摘要: 目的探讨以中西医结合锻炼法指导行腰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进行术后锻炼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自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行腰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5)与观察组(n=59)。常规组患者于术后进行以五点支撑为主的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于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锻炼法进行康复锻炼,即双手托天理三焦配合五点支撑法。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变化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水平,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水平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SF-36评分、JOA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术后3个月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JOA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常规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双手托天理三焦配合五点支撑法进行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者术后中短期疼痛及功能恢复效果。
    • 赵杨; 曹源(综述); 吕扬(审校)
    • 摘要: 跟腱断裂多发于37~44岁的中年人,年发病率约为31/10万[1]。跟腱体部断裂是指距止点3~7 cm处发生的断裂,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大类。Reda等[2]对跟腱断裂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显示,手术降低再次断裂风险[3.63%(15/413)vs.10.1%(41/405),P=0.0005],因而被广泛采用。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多样,开放手术虽然可以使术者直视断端,操作相对简便,但恢复时间长,浅表感染率较高[3]。
    • 摘要: 深埋地下的雨(污)管网,是保障城市功能主体正常运行的“大动脉”,当管道出现淤堵、破裂、渗漏等问题时,就好比人体血管出现血栓、出血、老化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12月30日上午9时30分,在百丈东路与福明路附近,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排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一场排水管道修复“微创手术”。现场项目负责人黄溢介绍,目前已经完成对原有管道疏通、清洗的预处理工作,并通过专业的CCTV影像机器人对管道内情况进行了细致检测,现在正要进行的是紫外光固化修复工作。
    • 蒋芳; 向阳
    • 摘要: 手术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石,随着医疗器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从20世纪70年代起,腹腔镜手术首次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最早的报道是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与分期。1989年首次报道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的应用[1]。1992年,法国的Dargent和美国的Nezhat分别报道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广泛子宫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 侯弘毅; 李斌; 王建六
    • 摘要: 随着“肿瘤微创手术”理念的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作为系统淋巴结切除的替代术式应运而生,并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展现出优势与活力。在子宫颈癌中,SLNB技术的临床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国外已将该技术推上临床实践,而国内仍处于研究阶段。推进子宫颈癌SLNB技术的临床应用是我国妇科肿瘤专家面临的重要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