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创伤救治

创伤救治

创伤救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107篇、专利文献5027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创伤外科杂志、实用手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第4届首都急诊医学高峰论坛、2010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暨急诊医学学术交流会等;创伤救治的相关文献由69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连阳、张茂、白祥军等。

创伤救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 占比:4.13%

会议论文>

论文:107 占比:2.00%

专利文献>

论文:5027 占比:93.87%

总计:5355篇

创伤救治—发文趋势图

创伤救治

-研究学者

  • 张连阳
  • 张茂
  • 白祥军
  • 姜保国
  • 付中国
  • 刘中民
  • 刘明华
  • 寇玉辉
  • 张培训
  • 张殿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鹏飞; 刘华
    • 摘要: 在现代创伤救治中,根据患者伤情进行合理而准确的院前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救治决策对降低患者伤残率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善人工制定决策的缺陷,实现准确合理的标准化创伤救治决策制定,本文利用多标签学习思想,在对创伤救治决策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将整体救治决策进行子决策划分,并提取出子决策对应的判定因素作为标签集。为了更好地考虑标签间的关联,将Classifier Chains算法的链式思想与多标签K近邻(Multi-label K-nearest neighbor,ML-KNN)算法融合,提出一种层链多标签学习算法,称为层链多标签K近邻算法(Layer chain ML-KNN,LCML-KNN)。LCML-KNN算法将标签依特点划分为两个层链,在第一层链的预测标签信息输出后对其进行独热编码,转化后的标签看作新特征放入第二层链进行预测与判断。LCML-KNN算法不仅更好地考虑了标签间的关联性,而且通过标签转化扩充了特征维数。在两个创伤类数据集上与现有各类多标签算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验证了LCML-KNN算法的鲁棒性和优越性。
    • 张磊; 蒋延明; 李韬; 李强; 林起庆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外科一体化模式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7月至12月期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创伤外科采用急诊创伤外科一体化模式救治的42例创伤患者(研究组),并与同期桂林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采用会诊分科模式救治的42例创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两组的入院-病房时间、病房-手术室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的入院-病房时间、病房-手术室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患者的救治,采取急诊创伤外科一体化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的入院-病房时间、病房-手术室时间、总住院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霍塞虎
    • 摘要: 战术作战伤员救护(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和战术紧急伤员救护(Tactical Emergency Casualty Care,TECC)的出现与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高风险战术环境下伤员现场救治的理论与实践。TCCC和TECC指南的应用和改进不仅优化了伤员救治流程、显著提高了伤员存活率,对公安民警在反恐处突、抢险救援等高危战术环境下有效实施伤员救治和自救互救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战术作战伤员救护和战术紧急伤员救护最新发展介绍,为公安机关构建与执法勤务工作紧密融合的急救培训课程,改进急救训练模式,切实提高民警在实战化环境下的应急救护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 王家宾; 徐学武; 张胜良; 吴冬惠
    • 摘要: 院前创伤所致疼痛的危害较大,具有其本身的特点,与院内疼痛的管理不同,有效的院前创伤疼痛处置可以促进疾病的转归。本文在总结当前院前创伤疼痛处置现状的同时,借鉴参考了国内外军队、地方部门在创伤救治中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研究成果,讨论建立完善的院前镇痛流程,阐述了镇痛方案的配置、镇痛药物的选择、给药方式及镇痛疗效的判定等。
    • 陈巧郁; 薛水兰; 刘丽芬
    • 摘要: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急诊外科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急诊外科救治的140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时间、病情控制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时间、病情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84.2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9%,低于对照组的17.14%(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急诊外科创伤救治中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和病情控制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白祥军; 汤辉明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烈性传染性疾病.截至2020年11月24日,全球确诊感染人数已接近6000万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耗竭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还给社会经济和医疗秩序带来巨大的影响.医疗机构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还要继续开展常规医疗诊治工作,尤其是对于严重创伤等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本文基于武汉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与疫情防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创伤中心在疫情期间的创伤救治经验,阐明医疗机构如何在疫情下做好创伤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以确保救治质量不下降和院内"零"感染,同时根据疫情等级,科学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 杨国芳; 竺永芳
    •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外科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编号法并以单双数形式将纳入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创伤救治,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78%,与对照组84.44%相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2.22%,与对照组15.56%相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与对照组17.78%相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创伤救治应用于急诊外科中效果较为明显,不仅可以成功救治患者延长其救治时间,同时还能避免发生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应用.
    • 张建平; 王兴盛; 李红专; 李建国; 武将; 景少博; 高学斌; 杨勇; 王博
    • 摘要: 随着近年来交通意外及自然灾害频发,创伤发病率高居不下,高致残率及致死率带来的医疗资源消耗,社会、家庭经济负担等特点使之成为全球亟需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随着我国创伤外科学发展及创伤中心建设,创伤救治能力取得显著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间仍有差距.如创伤中心建设中缺乏区域性完整体系;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缺乏多学科联合;创伤中心医师能力建设;对重度创伤及大规模创伤事件的紧急救治等.本文就创伤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及机遇进行探讨,为推进创伤中心建设提供指导.
    • 陈志达; 郗洪庆; 梁文全; 刘怡; 刘国晓; 曹博; 崔昊; 卫勃; 陈凛
    • 摘要: 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严重腹腔感染紧急救治的三级防护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2020-01-25-2020-07-30急诊三级防护下完成的16例手术病例的完整临床资料,并将其设为防护组.同时对2019年同期同中心完成的急诊手术临床资料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选取16例设为对照组,与防护组进行匹配.对比分析防护组和对照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防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和总出血量3方面多于对照组(P均0.05);在术后感染性指标方面,术后第1天,防护组在白细胞计数、CRP、IL-6、PCT4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三级防护手术是在COVID-19疫情特殊时期应对严重腹腔感染的有力救治措施,具有实践价值和临床意义.
    • 郑泽源; 谢芬; 许硕贵; 郁毅刚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能创伤发病率呈日益增长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大约有580万人死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创伤.创伤属于"时间敏感性"疾病,研究表明院前早期标准化救治可降低创伤相关病死率.本研究回顾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院前创伤救治体系,分别论述德国、美国及我国现行创伤救治优势和不足,结合美军战伤救治理念,笔者建议将创伤中心前置至事故现场构建院前移动创伤中心——"移动急诊科",形成我国标准化院前创伤救治体系,最大限度提高生命救护的成功率,促进我国院前创伤救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