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严重创伤

严重创伤

严重创伤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1篇、会议论文61篇、专利文献5787篇;相关期刊530种,包括中国急救医学、浙江创伤外科、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2015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大会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等;严重创伤的相关文献由321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连阳、姚咏明、赵晓东等。

严重创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1 占比:22.84%

会议论文>

论文:61 占比:0.80%

专利文献>

论文:5787 占比:76.36%

总计:7579篇

严重创伤—发文趋势图

严重创伤

-研究学者

  • 张连阳
  • 姚咏明
  • 赵晓东
  • 周峰
  • 张茂
  • 梁华平
  • 马俊勋
  • 孙荣距
  • 汪明星
  • 周建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叶曜衢; 张哲; 巫丽萍; 张奕威
    • 摘要: 目的:分析EICU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后,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治疗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EICU严重创伤应激反应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法治疗,一组为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为(24.42±7.92)s,停药后的苏醒时间为(23.85±11.58)min,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时间为(24.96±9.58)min,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为(32.25±11.97)s,停药后的苏醒时间为(37.92±8.51)min,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时间为(32.21±11.98)min,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此外,经镇静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水平为(3.54±0.42)分,对照组为(4.29±0.51)分。结论:EICU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应激反应后,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治疗,镇静起效时间、镇静深度、镇静时间、镇痛效果均较为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 邓春蕾
    • 摘要: 多发伤是由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其中一处损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可能危及生命^([1])。创伤性膈疝是胸腹部遭受严重创伤导致膈肌破裂,腹腔内脏器穿过膈肌破口部位进入胸腔,引起呼吸、循环及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等,病死率高达30%^([2])。2020年10月30日我科收治1例多发伤合并创伤性膈疝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及精细化护理,患者转归良好。
    • 郭辅政; 赵秀娟; 邓玖旭; 杜哲; 王天兵; 朱凤雪
    •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趋势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入院后连续5 d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并进行分组,第1组:淋巴细胞减少后在5 d内恢复正常;第2组:淋巴细胞减少后未恢复正常;第3组:淋巴细胞一直处于正常水平,并记录各组患者在住院28 d后的转归情况。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创伤早期淋巴细胞变化趋势与预后间的关系。同时,为排除年龄的影响,依据年龄是否≥65岁进行分层,并根据住院时间是否≥28 d分为住院时间延长组和住院时间非延长组,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别探讨淋巴细胞变化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患者83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17例,主要受伤机制为车祸伤和高处坠落伤,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e score,ISS)为(30±11)分。根据连续5 d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分组,第1组32例,第2组33例,第3组18例。第2组33例患者中,在住院28 d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15.2%(5/33),未出院9例,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进一步按年龄进行分层后,发现在高年龄患者中淋巴细胞处于低水平是住院时间≥28 d的危险因素,但在低年龄患者中,发现中性粒细胞持续偏高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严重创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一直处于低水平与预后不佳密切相关,尤其在高年龄患者中明显,淋巴细胞可作为一项可靠指标用于预后评估。
    • 陈少川; 童华生
    • 摘要: 严重创伤救治是全球性难题,全球每年因严重创伤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数的10%,而创伤性凝血病(TIC)导致创伤性大出血占创伤患者死因的30%~40%。TIC由多因素与多系统所综合诱发,预防和纠正TIC是严重创伤或多发伤管理的核心之一,而复杂的发生机制致使其诊断标准滞后与救治不及时。有研究提出的出血性凝血衰竭理论认为:严重组织损伤和失血,导致休克低灌注与氧债的发生,同时伴随血管内皮的一系列病变反应启动了TIC的发生。本文基于这一机制理论,尝试建立能够预测TIC发生的综合指标组合。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在血性凝血衰竭过程中的重要临床指标变化,以及这些指标对TIC的发生与进展的影响。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代表出血休克的血红蛋白变化、平均动脉压和休克指数,反映低灌注与无氧代谢的乳酸、pH值与碱剩余指标,血管内皮糖萼、syndecan-1、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血栓调节蛋白(TM)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等指标均具有评估患者TIC发生发展的潜在价值。因此,从出血性凝血衰竭发生机制的角度出发,了解由严重组织创伤、创伤性休克和组织低灌注,继而导致的血管内皮病变过程所诱导的TIC发生机制,能够为实施TIC的早期诊断乃至救治提供可靠的指标组合。
    • 党珍; 王兴蕾; 陈菲菲; 李雯; 温玉晶; 高鹏辉
    • 摘要: 目的:检索并整合重症监护室(ICU)严重创伤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降低严重创伤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针对ICU严重创伤病人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系统检索相关主题文献,应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最佳实践1篇,证据总结1篇,指南7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3篇,共提取证据20条,主要内容包括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预防策略及方法、护理要点、健康教育及组织保障5个方面。结论:总结了目前ICU严重创伤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临床护理工作者及管理者可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方法预防和管理静脉血栓,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 郭钰; 邵青青; 吕砚青
    • 摘要: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伤类型,病情危急,受伤后患者可有意识障碍等神经功能表现,以及呼吸脉搏减弱、血压下降等生命体征危象,严重创伤可引起患者死亡,患者在获得救治后,急救团队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很重要,可影响生命体征的恢复。临床通常予以传统外伤急救护理模式,在现场评估患者的病情并给予相应的抢救治疗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但该模式中医护人员对于院前。
    • 陈彩花; 陈兴旺; 姚志军; 熊梅凤; 汪红杰
    • 摘要: 目的:探讨eCASH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取eCASH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应激水平,抗逆力水平[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正念水平[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血清E、Cor浓度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RIS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A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CASH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严重创伤患者应激水平,改善抗逆力水平、正念水平,降低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 姜秀霞; 崔杨慧
    • 摘要: 目的研究并明确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遴选本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急诊科收治的180例严重创伤患者,将受试者根据就诊顺序以1∶1模式进行分组,各90例,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同时以对照组为基础,在研究组中开展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相关时间指标、抢救效果、抢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检查时间、急诊入室时间、入院至入室时间及抢救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所缩短,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抢救高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抢救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过程中进行应用,抢救时间更短,抢救成功率更高,不良反应更少,家属满意度更高,值得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
    • 常新海
    • 摘要: 目的:分析芬太尼、丙泊酚联合用于严重创伤急诊救治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以2018年8月-2019年12月某院急诊ICU收治的65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镇静镇痛单一应用丙泊酚,观察组镇静镇痛选择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比较两组镇静Rasmay评分、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用药后1h、2h、4h、8h、12h镇静Rasm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躁动发生率为3.03%、6.06%,低于对照组的18.75%、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急诊救治中选择芬太尼、丙泊酚联合进行镇静镇痛效果明显,可减少躁动与低氧血症,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刘碧俊; 唐婷婷; 张太虎; 薛汝闯; 乔斌
    •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采用颈托制动的操作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江苏省句容市急救站2020年1月-2021年11月实施院前急救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作观察组(2021年1-11月,40例)与对照组(2020年1-12月,40例)。对照组实施现场常规救治后送往医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现场使用颈托救治后送往医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生理指标(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未实施急救治疗前生理指标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转移至急救车后、抵达医院前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指标测定结果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时采用颈托制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转运期间的影响,保持血压、血氧等生理指标稳定,提高急救成功率,提倡运用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