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院前

院前

院前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89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5篇;相关期刊358种,包括解放军护理杂志、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等;院前的相关文献由181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光中、姚世平、王云芬等。

院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2 占比:77.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205 占比:22.83%

总计:898篇

院前—发文趋势图

院前

-研究学者

  • 刘光中
  • 姚世平
  • 王云芬
  • 谌云云
  • 金刚
  • 陆杨
  • 严治
  • 冯嵩
  • 冀瑞俊
  • 刘国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慧娟; 许瑞; 张丽; 曹梦洁; 宋宗惠; 杨晶; 张艾丽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院前发病的体验及表现。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PsycINFO、CINAHL、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关于AMI病人院前发病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与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出55个研究结果,归纳形成5个新类别,合成2个整合结果,即AMI病人发病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负性情绪和自救障碍。结论: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AMI病人院前发病真实体验和切实需求,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医疗及社会支持,帮助病人树立健康的就医观念,挽救生命及改善预后。
    • 摘要: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创伤中心为创伤综合救治平台,包括院前直升机与5G急救车、创伤急诊、创伤杂交抢救与复苏室、创伤手术室,综合病区和监护病区,并包括创伤CT与介入手术室等相关配套单元。创伤中心主任为崔树森教授,综合病区主任为姜南主任医师。
    • 韩剑; 王秋锋
    • 摘要: 目的了解影响急诊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急诊收治的院前心脏骤停且均行心肺复苏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复苏治疗成功27例,复苏成功率为29.35%,复苏是否成功与心脏骤停病因、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肾上腺素用量、目击者是否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是否合并心肺疾病、是否应用电除颤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目击者现场进行心肺复苏(OR=0.2)、心肺复苏持续时间<15 min(OR=0.1)、应用电除颤(OR=0.3)是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保护因素,合并心肺疾病(OR=4.1)、非心源性心脏骤停(OR=19.0)是其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目击者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持续时间<15min、应用电除颤,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 冯倩; 杜爱平; 刘欢; 田永明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某大型三甲医院综合ICU患者院前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为前置压力性损伤防控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资料收集表,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我院ICU收治的657例院前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压力性损伤部位、分期及特征等进行统计。结果重症患者院前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45.95%,患者在院外住院和居家护理时间、学历、APAEHEⅡ评分、Braden评分、营养状态、疾病合并数量、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和分期等方面分布存在差异。结论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形成,其中重症患者转运过程的预防和干预值得重视,需提高护士对压力性损伤的筛查及处理能力,减少院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 霍塞虎
    • 摘要: 战术作战伤员救护(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和战术紧急伤员救护(Tactical Emergency Casualty Care,TECC)的出现与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高风险战术环境下伤员现场救治的理论与实践。TCCC和TECC指南的应用和改进不仅优化了伤员救治流程、显著提高了伤员存活率,对公安民警在反恐处突、抢险救援等高危战术环境下有效实施伤员救治和自救互救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战术作战伤员救护和战术紧急伤员救护最新发展介绍,为公安机关构建与执法勤务工作紧密融合的急救培训课程,改进急救训练模式,切实提高民警在实战化环境下的应急救护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 孙国玲
    • 摘要: 在我国急诊急救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根本利益,院前急诊急救事业的壮大势在必行。急救体系架构建设完成后,急救队伍的建设和急救的规范操作仍是当下急诊急救工作的重点。院前急诊急救是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可以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治疗。本文首先分析院前急诊急救操作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我中心目前临床院前急诊急救人员、设备的配置及管理现状,并对院前急诊急救规范操作以及急救中心的制度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一些建议,望引起读者共鸣,为我国院前急救事业贡献微薄力量。
    • 李倩
    • 摘要: 目的:研究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急救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CRAMS评分0.05);研究组接警速度、反应时间、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和诊治流程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电话沟通、现场处理、组织协调、院内衔接、收费合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可缩短多发伤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降低死亡率、入住ICU率和住院前后病死率,提高了急诊救治满意度,对预后效果有明显提升。
    • 韦燕金; 韦乃柒; 谢弘; 覃韦凤
    • 摘要: 目的:构建标准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分级转运方案,评价其效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安全转运提供依据。方法: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转诊时间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构建的标准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分级转运方案,包括:成立院前安全转运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经专家论证后形成最终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前形成标准化的分级转移方案,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和D-to-B时间标准率。结果:观察组院前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入球囊(D-to-B)时间标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的院前分级转运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安全转运具有重要意义,可降低在转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再灌注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转运安全性。
    • 宋欢
    • 摘要: 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目前是作为评估患者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如何有效地提升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也是现在院前急救人员需要加强研究的重要内容。下面本文将从心肺复苏术的标准出发,对院前心肺复苏流程进展、药物使用进展以及安全防护进展等内容做一个研究,希望能对有关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熊选政; 刘轶群; 石玄言; 张义雄
    • 摘要: 目的 探讨院前超声成像在腹部创伤处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救治的疑似腹部损伤患者230例.比较现场体格检查与院前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PFAST)的准确性,以急诊科后续检查(超声检查和/或计算机断层扫描)为参考标准.结果 202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方案.现场体格检查的敏感性为93%(95%CI:76%,99%),特异性为52%(95%CI:44%,59%),准确性为57%(95%CI:50%,64%).PFAST的敏感性为93%(95%CI:79%,99%),特异性为99%(95%CI:97%,100%),准确性为98%(95%CI:96%,100%).PFAST检测比急诊科超声提早(35.1±2.9)min.腹腔出血检出率为14%.30%的患者用PFAST改变院前治疗或处理.结论 PFAST是院前腹部创伤有效、可靠的诊断工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