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神经功能

脑神经功能

脑神经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105019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健康、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针刺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换届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第四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等;脑神经功能的相关文献由246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才、安立新、宣云亮等。

脑神经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05019 占比:99.99%

总计:1105137篇

脑神经功能—发文趋势图

脑神经功能

-研究学者

  • 于才
  • 安立新
  • 宣云亮
  • 崔卫明
  • 张颖
  • 李蕊
  • 杨园园
  • 谈福民
  • 谢思宁
  • 贾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俞苑; 巴桑卓玛
    • 摘要: 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占据了生命约三分之一的时间,良好的睡眠对体力、脑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正常的睡眠结构可分为两个时相,即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和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而NREM又可分为Ⅰ-Ⅳ期,其中Ⅰ-Ⅱ为浅睡眠,Ⅲ-Ⅳ期为深睡眠。深睡眠期是恢复脑力的关键时期,决定着睡眠质量。高原低氧、低气压等特殊环境对睡眠有一定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低氧可使中枢神经功能受损、可严重影响脑神经功能导致睡眠结构发生紊乱、睡眠质量降低。本文将近年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对急、慢性高原病人群对睡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 胡耀凯; 张凯
    • 摘要: 目的探讨胞磷胆碱辅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抽签信封法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胞磷胆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情况、神经递质水平及帕金森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93.02%)与对照组(76.74%)相比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明显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水平明显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统一帕金森氏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胞磷胆碱辅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使其神经功能改善,调节患者神经递质水平,缓解临床症状。
    • 赵娜
    • 摘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神经功能指标[脑利钠肽(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降低NIHSS评分、脑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 成宜舜; 栾丽芹; 李奇; 张克忠
    • 摘要: 目的分析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对帕金森病(PD)病人脑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能力、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P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BS治疗。比较两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二部分(UPDRSⅡ)、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脑血管储备能力[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屏气指数(BHI)]、神经电生理检查指标[双侧上下肢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波幅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末梢波幅]、药物剂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UPDRSⅡ、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延迟回忆评分、屏气后Vm、BH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短于对照组,运动神经末梢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末梢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左旋多巴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S治疗帕金森,可改善病人运动症状,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脑血管储备功能,改善周围神经损害程度,减少抗PD药物应用剂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延迟回忆,对其他认知功能领域无明显影响。
    • 陈姝艳; 刘红权
    • 摘要: 目的:分析脑脉利颗粒对脑梗死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定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脉利颗粒治疗,两组均在治疗21天后评价治疗效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BI)、肌力恢复情况、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56.67%),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利颗粒可有效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半身不遂、语言謇涩等症状,提高肌力与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少。
    • 林琳; 晏丽丽; 王峥; 王昌在; 张伟
    • 摘要: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及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唐山市中医医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在常规西医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治疗,3周后改为单抗血小板聚集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补阳还五汤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38/42)、78.6%(33/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TNF-α、hs-CRP、ox-LDL、MDA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SOD、GSH-Px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辅以补阳还五汤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有助于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和氧化应激反应,继而有助于进一步保护脑神经功能
    • 刘婷; 刘旺华; 郭志华; 李花; 王子焱
    • 摘要: Notch通路近年来被证实参与脑缺血后的神经血管单元生成,在脑缺血恢复期对脑神经功能的修复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将基于Notch信号通路治疗脑缺血的中药有效成分、中药药对及中药复方对脑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展开综述,包括参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细胞自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微血管再生等方面,为中医药治疗脑缺血提供依据。
    • 唐粉娟; 张玉莲; 李琳娜
    • 摘要: 目的:探讨时间窗介入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机体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出血患者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病情稳定后3~4周开始训练,观察组实施时间窗介入运动训练,于生命体征平稳后的48 h~7 d开始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患者脑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恢复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4周,两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时间窗介入运动训练,有助于恢复脑神经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 李蕊
    • 摘要: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脂指标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细胞钙结合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用药方案进行分组,单一组(40例)患儿予以丙戊酸钠治疗,联合组(40例)患儿在单一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癫痫样放电减少率、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BDNF、NSE、S100β水平。结果联合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与癫痫样放电减少率分别为97.50%、95.00%,显著高于单一组的80.00%、75.00%;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癫痫发作频率、血清TC、TG、LDL、BDNF、NSE、S100β水平均显著降低,联合组显著低于单一组,两组患儿血清HDL、BDNF水平均显著升高,联合组显著高于单一组(均P 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可有效改善癫痫患儿的癫痫发作情况,提高治疗疗效,降低血脂指标,保护脑神经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印佳; 吕远; 方涛; 蔡军; 季海明; 刘艺春; 余坚; 段晓春; 左刚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不同频次高压氧联合亚低温对重度颅脑外伤(sTBI)患者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泰兴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6例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A组和B组,每组43例.两组给予不同频次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其中A组高压氧治疗每天2次,B组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血,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水平;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中度残疾率明显高于B组,重度残疾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SE、MBP、GFAP、S-100B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s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GAB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A组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肺不张、室性心律失常、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采用每天2次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sTBI患者,对脑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更明显,可进一步改善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