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兰州
  • 出版时间: 2013-08-21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对慢性下腰痛患者施行ICB下肢生物力学调整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rn 方法:对13例符合要求并接受ICB治疗方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下肢生物力学的调整,并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为此13名患者配对,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下肢生物力学调整方案.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1个月、6个月时对所有患者进行VAS评分和Oswctry问卷调查,另外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下肢生物力学调整后即时测量上肢负重抬举的力量.rn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即时测量的VAS评分和Oswetry积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1个月、6个月后复测的VAS评分和Oswetry积分中,两组患者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呈逐步改善趋势,对照组患者在1个月和6个月时的以上两项评估分值,与治疗结束时的即时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对照组的以上两项分值有随时间推移,呈现反复的趋势.rn 结论:ICB下肢生物力学调整方案,可以改善患者整体的力学姿势异常,从长期效果来看,是预防和治疗下腰痛的有效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悬吊训练在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rn 方法:选择病程6-12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为悬吊组,正常成年人10名为对照组.先测试对照组在规定悬吊动作下躯干肌的表面肌电平均振幅(MA),确定正常人进行该动作的主动用力肌群;对悬吊组进行相同动作的悬吊训练,30min/d,5d/w,共2w,分别测试悬吊训练前和训练2周后躯干肌MA,比较两组主功用力肌群以及悬吊组训练前后MA的变化.rn 结果:①仰卧位双膝关节悬吊:对照组两侧竖脊肌的MA均增高,且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悬吊组训练前患侧竖脊肌MA高于健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仰卧位单膝关节悬吊:对照组非悬吊侧比悬吊侧的竖脊肌、腹外斜肌的MA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悬吊组患侧膝关节悬吊:训练前患侧竖脊肌、腹直肌的MA比健侧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侧腹外斜肌的MA均增高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患侧腹外斜肌的MA比训练前降低,具有非常性显著性差异(p<0.01),两侧腹外斜肌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健侧竖脊肌MA比训练前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侧卧位双膝关节悬吊:对照组悬吊侧比非悬吊侧竖脊肌和腹外斜肌MA高,且具有非常显善性差异(p<0.01);悬吊侧与非悬吊侧腹直肌MA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悬吊组患侧卧位双膝关节悬吊:训练前患侧竖脊肌MA比健侧高,且有非常显著性性差异(p<0.01),两侧腹外斜肌腹直肌MA均增高,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患侧腹外斜肌MA比训练前增高,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侧腹外斜肌MA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悬吊组健侧卧位双膝关肖悬吊:训练前健侧竖脊肌、腹外斜肌MA比患侧高,且两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健侧腹直肌MA比患侧高,且两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患侧腹外斜肌MA较训练前降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rn 结论:悬吊训练使偏瘫患者两侧躯干肌的放电规律更接近于对照组,从而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肌的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活动时颏下肌群表面肌电图(sEMG)的信号特征,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n 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及神经科第一次诊断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27例,分为吞咽障碍组(15例)及无吞咽障碍组(12例),另招募年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4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sEMG进行检查,记录单次吞咽5ml和10ml的稀流质和糊状食物时颏下)肌样的sEMG信号特征,主要分析指标为吞咽动作完成的时限(s)、吞咽时颏下肌群收缩的平均波幅(μV)和峰值(μV).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rn 结果:三组受试者在吞咽各种不同容积和不同性状的食物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时限[分别为(1.38±0.21)s,(1.66±0.30)s,(1.46±0.24)s,(1.78±0.28)s]较脑卒中后无吞咽障碍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延长(P<0 05),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平均波幅[分别为(16±6)μV,(15±5)μV,(20±13)μV,(19±7)μV]小于脑卒中后无吞咽障碍患者及健康受试者(P<0.05),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峰值[分别为(48±23) μV, (51±23).μV, (51±31)μV,(63±32)μY]小于脑卒中后无吞咽障碍患者及健康受试者(P<0 05).rn 结论:sEMG可有效筛查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并可定量检测吞咽肌收缩力,是脑卒中后吞咽障导患者床边评估和早期诊断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 摘要:目的:探讨瑞士球运动治疗应用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首发单侧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2组治疗方法差异在于研究组在常规平衡训练中增加了瑞士球运动治疗.2组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平衡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但研究组平衡积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常规平衡训练中增加瑞士球运动治疗有助于改善平衡训练效果,改善患者平衡功能.
  • 摘要:目的:调查甘肃省医务人员对情感障碍是否影响肢体恢复以及心理治疗的认识.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10家不同级别的省市县级医院的医护人员520例进行调查.结果:情感障碍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占97.26%,脑卒中后心理治疗的需要占94.91%.结论:甘肃省医务人员认为情感障碍对肢体功能恢复有影响,并且非常需要心理治疗.
  • 摘要:目的:研究手外伤术后病人拇指对指功能评分,前臂旋转角度、腕关节活动度、手指TAM(total active movement,TAM)与手功能恢复的相关性.rn 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3月我院32例手外伤术后康复患者,评估拇指对指功能评分、前臂旋转角度、腕关节活动度和手指TAM.采用Jebsen手功能测试量表评定手功能,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rn 结果:拇指对指功能评分与写字、叠棋子和捡小物时间呈负相关性.拇指TAM与翻纸牌和拿大的重罐子时间呈负相关性.前臂旋前角度与拿大的轻罐子时间呈负相关性.rn 结论:拇指对指功能评分、拇指TAM是影响测试的关键因素.提示术后康复应以恢复对指功能和拇指活动度为侧重点.术后固定时,应尽量开放无损伤部位,维持拇指活动度和对指功能.早期康复介入,降低各关节活动受限程度.
  • 摘要:目的:编制适合国内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并综合评价该调查表的性能,为此调查表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rn 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法和文献法收集目标调查相关问题,以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为基础,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设计本调查表.就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包括毕业生对内外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对职业进步的满意度和竞争力三个维度,共18个条目.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包括理论课教学满意度、实践课教学满意度和综合能力培养满意度三个维度,共11个条目.rn 结果:就业满意度调查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54,教学满意度调查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758.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介于0.664-0.954.说明调查问卷的重测信度很好.在内部信度分析中,就业满意度调查表整体Chronbach'sα系数为0.913,教学满意度调查表的整体Chronbach's α系数为0.909,说明本问卷的内部信度极好.结构效度分析中,因子分析所提取的公因子干预期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说明调查表的结构效度较好.内容效度分析,条目 5、条目l2与该维度总分的相关系数大于0.5,其余各条目得分与所属维度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就业满意度调查表和教学满意度调查表的内容效度均较好.rn 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就业满意度调查表和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内容可以反映调查目的、测量结果可靠、稳定性良好,适用于康复治疗号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调查.
  • 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压疮护理基础上静脉使用α-硫辛酸对康复科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继发压疮(pressure ulcer,PU)的疗效.rn 方法:对本科2012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27例2型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Ⅲ-Ⅳ期)进行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4例(T-组)在常规压疮护理基础上使用新型敷料,)并予α-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13例在护理和新型敷料的基础上,予维生索C500mg静脉滴注.观察两组2周和4周的压疮愈合率、以及血清CRP、SOD、MDA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2周和4周结果分析显不T组压疮创面愈合率优于C组(p<0.05),T组血清CRP、MDA等指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SOD指标上升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α-硫辛酸通过改善局部组织的氧化应激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促进2型糖尿病合压疮的愈合有辅助作用.
  • 摘要:目的:验证中医五行音乐疗法配合针灸推拿的治疗模式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行为干预效果.rn 方法:将70例自闭症患儿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五行音乐配合针灸推拿疗法的治疗模式治疗,对照组采用结构化教育治疗模式治疗.采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Gesell发育量表(社会适应DQ、个人社交DQ、语言DQ)于治疗前后评定,所得结果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rn 结果:1.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观察组在改善自闭症儿童交流能力及智力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观察组中大龄组及小龄组相比较,在克氏评分、ABC评分、社会适应评分三个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无论年龄大小,经中医五行音乐疗法配合针灸推拿疗法的治疗模式治疗均能改善其行为及智力水平.3.观察组治疗前后语言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观察组治疗方法能较好地改善患儿语言功能,且优于对照组治疗方法.rn 结论:中医五行音乐配合针灸推拿疗法的治疗模式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能较好地改善患儿的自闭症状及提高智商、语言能力.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rn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PEDroy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lSI Web of Knowledgey OVID、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机器人辅助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检索己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3月.2名独立的研究人员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对纳入义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估及资料提取,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合并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和GRADEprofiler3.6软件.rn 结果:共纳入29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6个主要结局指标的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训练4周后,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总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95%CI)的值分别为4.75(-0.17,9.67)];训练大于4周及随方第3个月时,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l肢总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的值分别为6∶50(1.67,11.33)和9.65(5.21, 14.09)];训练小于6周,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近端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95%C1)的值分别为138(0.52, 2.23)];训练小于6周,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远端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95%CI)的值分别为1.75 (-2.63,6.14)];训练小于等于6周,脑卒中患者的改良痉挛评价量表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vD(95%CI)的值分别为0.21(-0.58,1.00)];依据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评价机器人辅助治疗4周、大于4周的Fulg-Meyer运动功能量表总的评分及小于等于6周的MASs评分的结局指标属于极低质量,随访3个月时的Fulg-Meyer运动功能量表总的评分和治疗小于6周的Fulg-Meyer运动功能量表的近远端评分的结局指标属于低质量.rn 结论:现有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尤其是肩肘关节的运动功能.但由于目前临床研究较少,研究对象样本量小,患者功能状态不一,所用机器人设备不一、结局指标评价方式及评估时间不一致等因素的干扰,所以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试验设计更完善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功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 摘要:目的:研究强制性使用(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rn 方法:选择4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强制性使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2周为1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nhel lndex,MBI)评定.rn 结果: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WMET评分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而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rn 结论:强制性使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 摘要:本文对苏州、成部两期CPN培圳及两年来根据老师的教导在临床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内的康复现状.及多年来各自机构从制订康复目标、治疗方案和方案实施等方而的心得体会进行探讨,将此理念总结为"慢康复"一词.
  • 摘要:探讨PNF技术在运动性构音障碍中的治疗方法及原理,并对PNF技术是否能广泛应用于言语语言治疗提出思考和展望,研究表明,实用PNF技术中有关于生命功能治疗中所涉及面部、舌、呼吸和吞咽的训练,因此该技术可应用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患者:使用PNF治疗方法进行呼吸、面部、舌等功能训练时均与治疗身体其它部位的基木程序和技术一致,在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治疗中重点使用刺激与促进的方法。
  • 摘要:本文首先对脊髓损伤的治疗现状进行了阐述,主要探讨了运动对脊髓损伤功能改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运动可诱导再生环境中多种与神经再生相关的神经生长营养因子表达;运动对脊髓CPG的激活作用;运动促进皮层功能重塑加强对脊髓活动的控制;fMRI技术能直接反映运动对脊髓神经激活区域的情况。
  • 摘要:肉毒毒素临床应用具有神经科学划时代意义,其作用机制与临床效果明确.脑血管病引发的肌肉痉挛,其最佳治疗为肉毒毒素注射.临床康复中,存在靶肌肉选择、注射剂量、注射方式、功能理念的误区,注射后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是肉毒毒素注射的目的.
  • 摘要: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以促进脑瘫患儿家长及患儿的健康状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45名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反应.结果:脑瘫患儿家长SCL-90中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突出表现的心理问题为.结论:寻找一定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压力.
  • 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言语评定方案及有效的、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法,提高患儿的言语交流能力及生活水平.方法:对住院治疗的253名脑瘫患儿进行筛查评估,存在构音障碍的有187名,对他们进行详细的评估、系统的言语训练.结果:通过3个月的治疗,患儿达到显著效果的有173人,占 93%,有效的有14人,占7%.结论:通过言语的治疗,患儿的注意力得到了提高;解决了流涎问题;吞咽能力和咀嚼能力得到改善;口、舌、唇的运动能力和控制能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口齿清晰度及者语表达能力,促进了患儿人际交流能力的发展,提高了患儿的生活水平.
  • 摘要: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0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根据病情进行蜡疗、持续关节被动运动、关节松动、关节功能牵引、肌力训练、主动强化训练、负重与步行练习、冰敷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统计分析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髌骨上10厘米大腿周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综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有效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摘要: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脊髓损伤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已发生压疮的治愈率。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甘肃省康复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238人为对照组,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254人为实验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实验组综合运用包括康复圳练等多种方法,进行压疮防治对比实验。结果:实验组压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已有压疮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运用包括康复训练等多种方法,是脊髓损伤患者压疮防治的有效办法。
  • 摘要:目的:用功能性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分析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大鼠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效果.rn 方法:将1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S组4只)、脑外伤高压氧组(HBO组4只)和单纯脑外伤组(TBI组4只).采取Feeney自由落体法对TB1组和HBO组大鼠进行脑外伤造模, SS组仅掀颅骨,HBO组进行HBO治疗.各组大鼠于3d、1w、2w做水迷宫测试观察认知功能,并在术后6h,24h,48h,1w,2w进行大鼠双侧海马磁共振波谱扫描.rn 结果:水迷宫示:HBO与TBI组在HBO治疗2w开始有显著差异(P<0.05).MRS不:HBO组、TBI组健侧无明显改变,与SS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TBI组患侧NAA/Ch,NAA/Cr降低.Ch/Cr各时间点无明显改变,HBO组患侧NAA/Ch,NAA/Cr先降低后升高(于6h、24h、48h测得降低,1w、2w时回升).rn 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认知功能,磁共振波谱中NAA/Ch,NAA/Cr等指标可以用于判断脑外伤预后.
  • 摘要:目的:观察磁振热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56例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30例,均给予磁振热治疗,治疗组再增加运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美国特殊外科医院(HSS)膝关节y功能评分评定膝关节疼痛程度及功能.结果:治疗30d后,2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振热联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膝关节OA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语言障碍ZM2.1康复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入选6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多奈哌齐(5mg/天)联合语言障碍ZM2.1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予语言障碍ZM2.1语言康复训练.连续治疗4周: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标准汉语失语症检查量表对失语症康复疗效进行评价.rn 结果:①两组治疗后听理解、复述、命名、朗读、阅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05);②治疗组名词命名能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语言障碍ZM2.l语言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改善有效,多奈哌齐与其联合应用对改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命名能力可能疗效更佳.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帕金森患者对听觉反馈基频扰动刺激所产生的声学响应,研究其利用听觉反馈对发声运动进行调控的机制,探讨听觉反馈的处理与发声运动的调整之间的整合机制,为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性言语障碍提供理论基础.rn 方法:利用听觉反馈扰动技术,对分别对15名帕金森病患者及正常受试者的发声基频进行3个幅度(50cents、100cents, 200cents),两个方向(向上、向下)、持续时间为200ms的人为干扰.提取并分析比较帕金森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住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声学响应的幅度、潜伏期、峰值时间,以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发声运动的听觉反馈调控机制.rn 结果:帕金森病患者比正常人群对听觉反馈扰动刺激产生更大幅度的声学响应.其发声基频基线的变化率要比正常对照组的大,且发声基频基线变化率与响应幅度呈正相关,即发声基频基线变化率越大,响应幅度越大.rn 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基底节功能受损,本体感觉的功能和前馈功能减弱,致使中拟神经系统过度依赖于听觉反馈功能刘发声运动进行调节,对自己发声信息的改变更为敏感,导致为维持发声能在预定水平所产生的补偿更大.利用帕金森患者对听觉反馈的依赖性,有助于改善其言语障碍.
  • 摘要:目的:研究Bobath球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rn 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外加Bobath球圳练,每次20min,每周治疗6次,总治疗4周.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B1)分别评定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rn 结果: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晕著改善(P<0 05),且A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Bobath球训练能更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
  • 摘要:目的:孤独疗儿童普遍存在摄食障碍,本文为观察口肌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摄食行为的影响.rn 方法:59例有摄食障碍的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口肌组.对照组(n=29)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口肌组(n=30)采用口肌训练结合饮食行为干预.通过摄食行为调查问卷对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估.rn 结果:治疗后,口肌组在进餐量、进餐时间、对事物不感兴趣、拒绝某些食物、不愿尝试新食物、强烈偏爱某食物等方面改善明显(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变患儿不良进餐习惯和进餐地点方而效果显著(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口肌训练结合饮食行为干预对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不良摄食行为有一定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自闭症对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rn 方法:采用PedsQL4.0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分别对200例自闭症组儿童及120倒正常儿童进行评定.rn 结果:自闭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以及儿童父母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自闭症组儿童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一般疾病对照组儿童,自闭疗组在生理机能(62.30±25.05)、情感功能(53.57±26.69)、社:交功能(44.63±27.91)、学校表现(38.69±30.60)及PedsQL生存质量总分(79.86±23.32)均低于正常组(9016±13.32、79.09±19.56、86.3915.45、82.75±16.03、85.23±14.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情分级以及不同智力水平患儿的生理功能/领域、社会功能、心理领域及总体生存质量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功能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自闭症组儿童生存质量存在明显的损害,因此社会要高度关注这类疾病患儿的家庭.
  • 摘要:目的:探讨了系统性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天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n 方法:本院于2008年6月到2012年6月共收治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给予系统性康复训练采用Harris髓关节评分对两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B1)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采用简明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定。rn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l、6和12个月的Harris评分和B1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一时间点Harris评分和B1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康复训练可显著提离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并可改善患者日常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值直得临床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观察脉冲整脊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人选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推拿按摩和运动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脉冲整脊技术进行矫正.分别评估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患者的VAS、腰椎活动度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得分.结果:经过4周治疗,两组患者的VAS、腰椎活动度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整脊技术能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状的改善.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rn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ISI Web of Knowledge、OVI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镜像疗法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1时检索已纳入义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2年4月.由2名独立的研究人员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估及资料提取.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合并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和GRADEprofiler 3.6软件.rn 结果:共纳入9个RCT.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镜像疗法训练4周后,脑卒中患者的Fugl-Mcyc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评分与无视觉反馈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46,95%CI[-11.61,10.69)];镜像疗法训练6周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与无视觉反馈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73,95%CI(-5.02,6.47)];镜像疗法训练4周后及随访6月时,脑卒中患者的Brunnstrom手功能评分与无视觉反馈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的值分别为0.61(0.15,1.07),0.92(0.09.1.74)];镜像疗法训练4周后,脑卒中患者的改良痉挛评价量表评分与无视觉反馈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6,95%CI(-0.55,0.22)],但随访6月时,脑卒中患者的改良痉挛评价量表评分与无视觉反馈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 D--0.30,95%CI(-0.56,-0.04)];镜像疗法训练4周后及随访6月时,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独立评定自我照顾部分评分与无视觉反馈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的值分别为4.81(2.74,6.87),8.67(3.50,13.83)];镜像疗法训练4周后,脑卒中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与无视觉反馈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 D=-4.29,95%CI(-6.60,-1.98)].依据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结局指标治疗4周时的Bmnnstrorn手功能评分的质量属于中等质量,随访6月时的Brunnstrom手功能评分及随访6月时的改良痉挛评价量表评分的质量属于低质量,治疗4周时及随访6月时的功能独立评定自我照顾部分评分和治疗4局时的Barthel指数评分的质量属于极低质量.rn 结论:现有资料显示,镜像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较无视觉反馈疗法更有效地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但中于纳入研究量少,文献质量不高,且研究对象样本量小,功能评估方法差异大及结局指标评估时间不一致,故仍需开展大样本量、多中心、实验设计更完善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对兔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MMP-9及TIMP-1表达的影响.rn 方法:①健康新西兰大耳兔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未干预组、电针组.正常组常规喂养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其余三组兔左侧膝关节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构建OA模型.②喂养6周后,空气栓塞法处死正常组与模型组,未干预组拆除石膏常规喂养,电针组取膝关节周围四个穴位行电针干预,20min/天,10天后用相同的方法处死未干预组和电针干预组.③取膝关节内侧髁软骨观察大体形态、HE染色光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形态、潮线完整性等,免疫组化检测MMP-9及TIMP-1在膝关节软骨的表达情况.rn 结果:正常组关节软骨细胞胞浆中偶见浅棕黄色MMP-9及TIMP-1弱阳性染色;模型组与未干预组大量软骨细胞中可见棕色MMP-9强阳性染色颗粒,尤以深层密度最高,成熟软骨细胞中较多,为深棕褐色颗粒,少量细胞可见棕黄色TIMP-1阳性染色;电针组部分软骨细胞中可见棕黄色MMP-9阳性染色,以及大量深棕色TIMP-1强阳性染色颗粒.电针组MMP-9表达量较模型组与未干预组下降,与正常组比表达量增加(P<0.05),电针组TIMP-1表达量较模型组与未干预组增加,与正常组比呈高表达(P<0.05).rn 结论:电针能减缓兔KOA关节软骨退变,促进关节软骨损伤后的修复.
  • 摘要:目的:观察经筋推拿结合脊柱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91例病例,通过机械牵引、经筋推拿手法、仰卧位手法拔伸、中下颈段脊柱定点扳法、经筋锻炼法等方法的综合治疗,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前后的积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治疗前积分5.67±1.44,治疗后积分0.62±1.22,P=0.000.其中治愈63例,好转25例,未愈3例,治愈率69.23%,总有效率96.70%.结论:经筋推拿结合脊柱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是否具有稳定或逆转作用及他汀药物治疗后不同狭窄程度MCA获益情况.rn 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经颞窗检出MCA狭窄患者85例(男性45例,女性40例),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组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组,并予基础疾病的相关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6个月后复查TCD记录MCAS程度的变化及缺l血性卒中事件发生情况.rn 结果:6个月后完成随访者75例,其中阿托伐他汀40mg组40例患者MCA狭窄好转、稳定和进展者分别为15(37.5%)、21(52.5%)和4(10%);阿托伐他汀10月g组35例患者MCA狭窄好转、稳定和进展者分别为6(17.1%)、21 (60%)和8(22.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4条狭窄MCA中阿托伐他汀40mg组MCA狭窄好转、稳定及进展的条数分别为23(46.9%)、18(36.7%)、8(16.3%);阿托伐他汀10mg组MCA狭窄好转、稳定及进展的条数分别为9(19.6%)、27(58.7%)、10(21.7%),大剂量组血管狭窄好转条数显著多于小剂量组,而狭窄进展的条数明显少于小剂量组,2组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各狭窄程度MCA获益不同,中度及重度狭窄MCA好转和稳定条数较轻度狭窄明显多,进展较轻度狭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稳定共至逆转大脑中动脉狭窄进展的作用优于小剂量,且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中度到重度狭窄MCA获益大于轻度狭窄MCA.
  • 摘要:目的:通过弥散性张力成像(DTI)检查,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其脑可塑性机制.rn 方法:18例早期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10例)和对照组(8例).2组常规治疗相同,FES组采用基于人体正常行走模式设计的FES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没有电流输出的安慰电刺激.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给予核磁共振弥散张力成像(DTl)检查.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中下肢部分(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和Bcre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rn 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的FMA和BBS评定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周后,FES组与对照组的FMA和BBS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ES组治疗前后DTI改善明显,对照组改善不明显.rn 结论:FES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平衡功能,也能促进脑功能重组.
  •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康复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4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KOA)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为期4个月的观察,A组(2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23例)在A组基础上配合家庭康复训练.人选时及治疗4个月后采用VAS评分、AIMS评分、Lysholm评分对病人疗效进行康复评定.rn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生存质量、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Lysholm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配合康复治疗后疗效显著(P<0.05).rn 结论:药物治疗或药物联合康复治疗均能减轻膝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提高生存质量,但在膝关节功能改善方面,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家庭康复训练配合药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 摘要: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康复对脑瘫儿童应用运动学习理论的这一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可以以建立型式化运动为目标,运用运动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更为完善的意向性运动。但是,以上内容还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存在诸多的疑问和局限,谨以此为一种假设,为大家提供另外一种思路,希望能够对运动学习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应用有所启示。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对肺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rn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c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虚拟现实技术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搜索时限从建库至2013年1月.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机荐方法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5.0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其中上肢运动功能相关13篇,下肢运动功能相关7篇.Meta分析2个上肢运动功能结局指标(Fur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和盒子和阻碍物测试)和2个下肢运动功能结局指标(Berg平衡量表、步行速度).Meta分析结果显示:Fur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及BBT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与常规康复治疗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分别为4.27(2.47,6.06)和9.29(5.24,13.34).面而Berg平衡量表和步行速度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与常规康复治疗比较,其差异来见统计学意义:WMD(95%C1)分别为1.63(-0.83,4.09)和0.01(-0.14,0.17).纳入文献质量的Jadad评分,低质量16篇,高质量4篇.rn 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虚拟现实技术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患者参与度高,且适用于远程医疗服务,在有条件的医疗场所及未米的康复训练中可推广运用.但对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未发现显著意义,可能受文献质量、样本量、结局评价方式等因素影响.鉴于纳入文献数量有限,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故尚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设计科学,操作规范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 摘要:在自编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问卷和16PF人格特质问卷对河西学院2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上网行为(大学生上网行为主要指:大学生上网的频度和对互联网内容的偏好)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大学生上网的频度与互联网内容的偏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上网的频率高、多偏向于玩网络游戏.(2)高频上网大学生与低频上网大学生在人格特质上有显著性差异.(3)对互联网内容的偏好与人格特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高频上网大学生与低频上网大学生在互联网内容偏好上有相关性.
  • 摘要:目的:简要分析儿童脑瘫患儿行跟腱延长术后下肢疼痛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对策和疗效.方法:对51例跟腱延长术后的患儿进行分组,第一组治疗组36例为术后石膏固定五周左右拆石膏即行康复治疗一个疗程,第二组对照组15例为术后石膏固定拆除后回家休息没有及时康复治疗.结果:跟腱延长手术后拆石膏后下肢出现疼痛的概率为88.2%.经过一个疗程系统的康复治疗与没有经过康复治疗的患者下肢疼痛恢复的程度相差明显,相差约15天.结论:跟腱延长术后应该及时做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肢快速减轻疼痛恢复功能.
  • 摘要:目的:观察恢复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rn 方法:将16例髌骨脱位术后4-8w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9例,为综合康复治疗组,采用膝关节中频治疗+手法松动+PNF技术+肌肉能量法(MET)训练+McConnell髌骨扎贴技术+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减重步态训练+冰袋冷敷等方法综合治疗;B组7例,为对照组,采用蜡疗+手法松动+肌力训练+冰敷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测量患膝的主动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观察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rn 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rn 结论:恢复期采用多种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和恢复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
  • 摘要:本研究通过辅以Motomed智能训练和常规的康复训练作对照,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和ADL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CI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MoTomed训练,能及时准确发现肌肉剩余力量,使患者步长增加,步速提高,在患者步行功能及ADL能力上,疗效显著,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网络重建治疗仪对手外伤所致神经损伤治疗的影响.方法:将28例手外伤所致神经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n=14)和对照组(n=14),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感觉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网络重建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TAM评分、肌电描记平均值、手皮肤感觉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AM评分、肌电描记平均值、手皮肤感觉功能评分均显著性增加(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应用神经网络重建治疗仪治疗有助于手外伤所致神经损伤的恢复.
  • 摘要:本文首先对计算机辅助高级脑神经功能康复的技术支持进行了阐述,对国内高级脑神经的辅助设备的七大系列:听觉功能检测及康复系列;语言功能检测及康复系列;言语功能检测及康复系列;多感官功能检测及康复系列;认知功能检测及康复系列;老年智力功能检测及康复系列;心理功能检测及康复系列进行了介绍,最后对高级脑神经损害患者的辅助交流器具进行了概述。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