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
丙戊酸钠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33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00篇、会议论文100篇、专利文献17013篇;相关期刊673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67种,包括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等;丙戊酸钠的相关文献由677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志华、郝长来、赵蕾等。
丙戊酸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013篇
占比:84.17%
总计:20213篇
丙戊酸钠
-研究学者
- 张志华
- 郝长来
- 赵蕾
- 王丽
- 陈刚
- 张敬军
- 张静
- 姜德春
- 尚尔宁
- 朱翠敏
- 李文婕
- 唐莲
- 李朝阳
- 王丽红
- 刘萍
- 喻东山
- 李静
- 杨辰
- 傅霖
- 张洁
- 王萍
- 阳利龙
- 任榕娜
- 何勤
- 卢炜
- 李莉
- 胡森
- 赵昕
- 万树伦
- 吴飞
- 廖卫平
- 张勇
- 张华
- 张媛媛
- 张旭晖
- 时昌文
- 林凡友
- 江志
- 王丽娟
- 王艳
- 田文亮
- 范兴山
- 蔡淑英
- 赵霞
- 金卫东
- 陈功政
- 陈宝安
- 齐晓涟
- 万华英
- 何周康
-
-
李亚娟;
刘亮;
高巧林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8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戊酸钠)与对照组(基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凝血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70.00%(28/40),P<0.05).两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栓素B2(TXB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戊酸钠可控制脑卒中后癫痫的发作情况,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
-
-
刘洪;
邓艳;
徐永寿;
王森;
王婷婷;
李炼;
赵欣黔;
武卉;
贺兴友;
贺梅;
叶林虎
-
-
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丙戊酸钠浓度的监测。方法以环己烷羧酸为内标,血清样本经乙腈沉淀蛋白处理后,采用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扫描模式。采用Thermo Hypersil BDS C_(18)(10×4.6 mm)色谱柱进行分离,在流速为0.4 mL·min^(-1),柱温为30°C的条件下,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洗脱。结果丙戊酸钠在5~120μg·mL^(-1)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定量浓度为5μg·mL^(-1);测得批内、批间准确度和精密度RSD在±15%之内;低、中、高浓度质控样本回收率在标示值的±15%之内;血清基质的内标归一化基质因子的变异系数小于15%,在2~8°C、-40°C存放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本研究中约有40%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不达标。结论 LC-MS/MS分析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及精密度均能达到要求,稀释可靠性及稳定性好,可用于临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
-
周梁
-
-
摘要:
目的:分析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9例和B组4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BRM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斯康星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言语记忆测验(HVLT-R)评分、持续操作测验(CPT)评分、随访结果。结果:B组临床疗效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BRMS、PANSS评分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WCST、HVLT-R、CPT各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临床疗效显著,改进患者认知功能,具有一定安全性。
-
-
袁征
-
-
摘要: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丙戊酸钠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3日至2016年1月1日收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时间段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奥氮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PANSS、MOA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PANSS分值相对于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PRS、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CCB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经过对症处理后得到好转。结论 丙戊酸钠作为辅助精神分裂症用药,其安全性佳,各项指标改善,可作为临床推广药物。
-
-
严文君
-
-
摘要: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8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治疗,对比2组疗效、外显攻击量表(MOAS)评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100(WHOQOL-100)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较对照组的74.42%高(P0.05)。结论丙戊酸钠用于精神科临床中可提高疗效,改善精神病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攻击风险,改善患者精神病症状、副反应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
梁艳;
邱敬锦;
刘肖
-
-
摘要: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1年2月就诊于信宜市人民医院的60例额叶癫痫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单次发作持续时间、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对额叶癫痫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其病情发作,效果显著,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有积极意义。
-
-
郭留芹;
危保松
-
-
摘要:
目的:探究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10~2020-02安阳市人民医院120例老年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单药组57例给予丙戊酸钠,联合组63例给予丙戊酸钠、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脑电控制情况、治疗前后认知功能(SPM评分)、炎性因子[血清白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2.06%(58/63)高于单药组77.19%(44/57)(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恢复,抑制炎性因子,安全可靠。
-
-
陈雪雁;
梁芳;
许雯;
杨旭斌
-
-
摘要:
目的探讨服用丙戊酸钠(VPA)引起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水平。方法总结1例长期服用VPA引起SIAD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丙戊酸钠”和“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包括中英文)为关键词对PubMed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结果该例患者为62岁男性,以全身乏力、下肢水肿、低钠血症为主要表现,既往因继发性癫痫长期服用VPA。排除可能引起低钠血症的其他病因后被确诊为VPA所致SIADH,遂停用VPA并加用托伐普坦卡,其后患者血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症状好转,多次复查血钠水平正常。检索数据库后共收集到5篇相关病例报道的8例患者资料,其中6例为中老年患者,在逐步停用VPA后症状均好转。结论临床上因服用VPA引起SIADH的病例较少见,容易漏诊或误诊,该文提示对出现顽固性低钠血症且诊断考虑为SIADH的患者,需要关注是否为服用VPA所致,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
-
陈少川;
陈鲁鲁;
许琳婷;
刘特炯
-
-
摘要: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后并发癫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以丙戊酸钠单用治疗(对照组,n=38)与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n=38)总有效率及预后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7.37%,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各指标测验值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各观测值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均有升高,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后并发癫痫的患者在应用丙戊酸钠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性反应程度,改善神经递质水平,控制癫痫症状,可提高生存质量,并具较高安全性。
-
-
徐梅玲;
申大年;
张育珠
-
-
摘要: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通过下调钙钠交换蛋白(NCX)表达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VPA组、VPA+E4031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致NP模型,分别于造模前,建模后的第1、3、5、7、10天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建模后第14天,ELISA实验检测脊髓中TNF-α、IL-1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背根神经节(DRG)中HDAC1、HDAC2、HDAC3、HDAC8、NCX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造模前,4组MWT、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第1、3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VPA组、VPA+E4031组MWT、PWTL降低(P<0.05)。建模后第5、7、10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WT、PWTL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VPA组MWT、PWTL升高(P<0.05);与VPA组相比,VPA+E4031组MWT、PWTL降低(P<0.05)。建模后第14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脊髓中TNF-α、IL-1β水平,DRG中HDAC1、HDAC2、NCX mRNA和蛋白水平,HDAC3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VPA组脊髓中TNF-α、IL-1β水平,DRG中HDAC1、HDAC2、HDAC3、NCX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VPA组相比,VPA+E4031组脊髓中TNF-α、IL-1β水平,HDAC1、HDAC2、NCX mRNA和蛋白水平,HDAC3、HDAC8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VPA可下调NCX表达缓解炎症水平,从而缓解大鼠的NP。
-
-
LIAN Xia;
连霞;
LIN hui-ping;
林惠萍;
LIN Xiao-feng;
林小凤;
CHEN shu;
陈沭;
FEI Yan;
费燕
- 《2018年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临床研究高峰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致痫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FAK-pY397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VPA低、中、高剂量组(150,300,600mg·kg-1·d-1)等5组,每组15只.造模大鼠连续腹腔注射戊四氮(32mg·kg-1·d-1)4周,密切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造模成功后,VPA各组给予相应剂量丙戊酸钠灌胃,连续2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变化;免疫组化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清及海马组织中FAK、FAK-pY397及整合素表达情况.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FAK,FAK-pY397及ITGβ1表达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VPA低、中、高剂量组海马组织中FAK,FAK-pY397及整合素ITGβ1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丙戊酸钠可能通过抑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FAK-pY397及ITGβ1的表达,参与或影响癫痫过程.
-
-
- 《2017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目的:综述脑肿瘤术后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丙戊酸钠后引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的风险,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通过分析药品说明书,检索并整理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丙戊酸钠导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的文献,分析其作用机制,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结果:说明书和现有文献均认为碳青霉烯类药物可降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因此,加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安全给药剂量研究等将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实践依据.结论:脑肿瘤术后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丙戊酸钠可降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如何实现安全联合用药是下一步研究方向.
-
-
陈琳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患者主因外伤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4个月余,以"右侧额颞部外伤性脑出血术后颅骨缺损"入院.患者于2015年6月6日晚22:00突发抽搐,摔倒在地.行头颅CT提示右侧颅内血肿,急诊以"脑外伤后出血"手术.该病例提示,丙戊酸钠是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许多病人长期服用,一般比较安全。但丙戊酸钠引起血小板减少紫癫、出血和出血时间延长,长期服用可以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与颅内出血,故其副作用值得手术科室关注。
-
-
CHANG Hai-gang;
常海刚;
JINBao-zhe;
金保哲;
MA Peng-ju;
马鹏举;
GAO Guo-jun;
高国军;
HUI Lei;
惠磊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SV)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模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减轻脑血管痉挛损伤的作用. 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AH组、SAH+生理盐水治疗组(SAH+NS组)、SAH+SV治疗组(SAH+SV组),每组18只;后3组通过枕大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后2组在SAH模型建立后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丙戊酸钠(2mg/100g)直至采样时间点.分别抽取各组大鼠于模型建立后1d、3d、5d及10d时血液,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分别于模型建立后3d、5d取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结果:SAH组和SAH+NC组hsCRP水平在模型建立后1d、3d、5d及10d时[(0.29±0.01)mg/L、(0.32±0.02)mg/L、(0.35±0.02)mg/L、(0.32±0.02)mg/L;(0.28±0.02)mg/L、(0.31±0.02)mg/L、(0.34±0.02)mg/L、(0.31±0.02)mg/L]均较假手术组[(0.09±0.02)mg/L、(0.09±0.02)mg/L、(0.09±0.02)mg/L、(0.09±0.01)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H+SV组hsCRP水平[(0.15±0.02)mg/L、(0.21±0.02)mg/L、(0.24±0.02)mg/L、(0.15±0.03)mg/L]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较SAH组和SAH+NC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和SAH+NC组神经功能评分在模型建立后3d、5d[(14.1±0.8)分、(11.9±0.9)分;(13.9±0.7)分、(11.1±1.4)分]均较假手术组[(26.7±0.5)分、(26.6±0.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H+SV组神经功能评分[(23.0±0.8)分、(21.8±1.4)分]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但较SAH组和SAH+NC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V可通过降低SAH后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血管痉挛损伤,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
-
吕鲜艳;
白向荣
- 《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通过介绍本院1例患者使用比阿培南致使癫痫发作,并与丙戊酸钠联用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的分析,以及文献报道过的丙戊酸钠与比阿培南联用前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变化的案例总结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无论静脉还是口服给药,与比阿培南联用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均显著降低,最大降幅达84.48%,最小降幅也达到42.64%.结论:丙戊酸钠与比阿培南合用后丙戊酸钠浓度显著降低,临床应避免两者联用,或者选用其它抗癫痫药.
-
-
李祚勇;
郭春钰;
魏桂林
- 《2016年全国临床药师高峰论坛暨江西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让临床医师、药师能进一步认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其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等,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肺部感染合并继发癫痫患者经美罗培南和丙戊酸钠(VPA)联合治疗后出现癫痫大发作,进行用药分析排查.结果:美罗培南能影响VPA在体内的血药浓度显著降低,诱发癫痫发作.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两药联用时应十分谨慎,同时需加强VPA血药浓度监测.
-
-
徐小燕;
陈集志;
李刚;
徐兰;
邓磊;
千小强
- 《2016年全国临床药师高峰论坛暨江西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颅脑外伤手术后预防使用丙戊酸钠患者癫痫控制的效果. 方法:对2015年06月~2016年03月某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因颅脑外伤手术而使用丙戊酸钠预防癫痫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包括基于丙戊酸钠群体药代动学模型的初始给药剂量的制定及剂量调整、用药及健康教育、癫痫相关知识的普及、规律服药的重要性、饮食注意事项及出院教育等,对照组只记录相关指标不予干预,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癫痫知识知晓率、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率、术后癫痫发生率及控制率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组的术后癫痫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的癫痫知识知晓率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依从性方面,干预组患者在按时服药、无漏服药物、无自主加减用药物、定期复查血药浓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 结论: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不仅可协助医师制订适合患者个体的给药方案,而且对预防颅脑外伤术后癫痫发生率及发生癫痫后的控制情况均有积极作用,还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疾病和药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
-
杨冬谊;
闫兆月;
屈鸣麒;
马春晓;
李治晓;
孙勇;
步星耀
- 《河南省第二十六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高级别胶质瘤术后会师放化疗期间应用抗癫痫药丙戊酸钠(VPA)对生存状态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原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后同步会师放化疗期间接受VPA治疗至少3个月的患者为观察组,术后接受VPA治疗少于3个月或未接受VPA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VPA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及临床毒副反应观察. 结果:治疗前后有癫痫发作史的患者有92例(53.8%),术后放化疗期间接受抗癫痫药VPA治疗的有124例,长于3个月的有94例(55.0%),少于3个月或未接受的有77例(45.0%).前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5周(16.3个月),后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1周(15.3个月),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接受VPA治疗长于3个月的患者,其轻度骨髓造血抑制、认知损害及疲乏的发生率较组患者稍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级别胶质瘤术后规律应用抗癫痫药VPA即可防治癫痫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并不增加毒副作用,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
- 《2017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及其程度,确定二者是否可以合用并制定基于治疗药物监测的给药策略.方法:以某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的36例患者、41份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为调查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合用碳青霉烯类组,收集患者人口学数据、诊断、手术类型、给药方案、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等资料,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碳青霉烯类药物显著降低患者体内丙戊酸浓度,但其降低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血药浓度仍可保持在安全有效范围.结论:针对神经外科围术期抗癫痫患者,在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时可通过丙戊酸血清药物浓度测定结果决定是否合用两类药物.
-
-
彭文星;
林阳
- 《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发现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部分患者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现象,已知丙戊酸钠有纤维蛋白原降低的不良反应,评价围手术期纤维蛋白原降低是否与使用该药有关. 方法:选取2014.2.1~2014.2.28期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共155人,采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基本信息,评价患者术中出血量、甘露醇的使用、丙戊酸钠的使用等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使用SPSS18.0软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最终得出与纤维蛋白原降低关联度较强的因素. 结论:该段时间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纤维蛋白原降低与丙戊酸钠关联度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与甘露醇的使用、红细胞压积(HCT)值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原因是与过度补液导致的血液稀释进而引起纤维蛋白原浓度的降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