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拉莫三嗪

拉莫三嗪

拉莫三嗪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7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499830篇;相关期刊377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等;拉莫三嗪的相关文献由2772位作者贡献,包括肇丽梅、廖卫平、温预关等。

拉莫三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7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99830 占比:99.74%

总计:501132篇

拉莫三嗪—发文趋势图

拉莫三嗪

-研究学者

  • 肇丽梅
  • 廖卫平
  • 温预关
  • 黄希顺
  • 王丽
  • 王勇
  • 何艳玲
  • 和凡
  • 宋志彬
  • 尚德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威; 周佳; 任艳萍; 李胜; 谢高明; 徐劲节
    • 摘要: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发生率及其与精神药物、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252例BD患者,根据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分为HUA组和非高尿酸血症(non-hyperuricemia,NHUA)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和用药差异,分析血清UA水平与精神药物及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BD患者中HUA的发生率为42.94%(967例)。偏相关分析显示出院时UA水平与血锂浓度呈正相关(r=0.321,P=0.026),与丙戊酸浓度(r=-0.046,P=0.758)、奥氮平浓度(r=0.046,P=0.756)无统计学相关性。多因素线性回归显示,出院时UA水平与使用碳酸锂(β=0.130,P<0.001)、丙戊酸盐(β=0.057,P=0.001)和奥氮平(β=0.039,P=0.028)呈正相关,与使用拉莫三嗪(β=-0.034,P=0.039)呈负相关,模型的解释程度为47%(F=117.908,P<0.001)。结论BD患者HUA高发,使用碳酸锂、丙戊酸盐、奥氮平可能为其危险因素,拉莫三嗪可能为保护因素。
    • 马永春; 任欣; 孙峰俐; 金卫东
    • 摘要: 目的:评价拉莫三嗪在治疗双相抑郁过程中预防转躁效应。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以“拉莫三嗪、双相障碍(双相抑郁)”进行检索,对符合标准的7篇论文,共8项研究进行分析。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统计,评价拉莫三嗪预防转躁的作用以及拉莫三嗪与其他心境稳定剂预防转躁作用的比较。结果:与不用拉莫三嗪相比,拉莫三嗪明显降低转躁率(7/141 vs 25/137,OR=0.24,95%CI:0.10~0.57,Z=3.80,P=0.001);与其他心境稳定剂相比,转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58 vs 5/152,OR=1.02,95%CI:0.26~3.97,Z=0.04,P=0.97)。结论:拉莫三嗪可明显降低转躁风险,预防转躁的效应与其他心境稳定剂相似。
    • 周子健; 陈红德
    • 摘要: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治疗颅脑损伤后癫痫血药浓度与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1(OCT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后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效果的不同将其分为有效组(41例)和无效组(39例)。所有患者均使用LTG单药治疗,并在患者治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OCT1基因多态性。随访1年统计LTG治疗颅脑损伤后癫痫的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OCT1基因多态性差异,比较不同OCT1 rs628031基因型患者LTG剂量、LTG稳态血药浓度、LTG标准剂量血药浓度差异。结果结束治疗后随访1年,显效患者占比13.75%,有效患者占比37.50%,无效患者占比48.75%,将患者分为无效组(治疗无效患者)39例和有效组(治疗显效患者+治疗有效患者)41例;无效组OCT1 rs628031 GG、AG基因型占比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OCT1 rs628031 GG、AG基因型携带者LTG标准剂量血药浓度显著低于OCT1 rs628031 AA基因型携带者(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癫痫患者OCT1基因不同类型携带者的LTG疗效、LTG剂量和标准剂量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林小青; 郑灵招; 江国才; 王小燕; 黄本润; 欧阳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血药浓度监测下三种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的多学科精准用药科普实践,以期摸索个体化用药科普教育模式,提高患者个体化用药疗效。方法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患者,将入组患者分为科普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血药浓度监测下通过开展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癫痫精准用药科普实践,评估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及癫痫知识知晓率。结果科普干预组的用药依从性、临床疗效、癫痫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随访后的对照组(P<0.05);熬夜生活习惯明显少于随访后的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血药浓度监测的多学科癫痫精准用药科普教育是行之有效的癫痫教育模式,在癫痫个体化治疗及提升患者自我/家庭癫痫管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章慧; 郑东; 方雅秀; 侯乐
    • 摘要: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就诊的6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拉莫三嗪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外周血NSE、MBP因子水平,并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为(26.42±1.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19±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SE、M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MBP水平分别为(10.71±3.40)μg/L、(8.15±3.69)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4±3.03)μg/L、(10.41±3.0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发生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对难治性癫痫疗效确切,且可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 梁鹤缤
    • 摘要: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中老年癫痫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中老年癫痫合并抑郁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4例。常规组患者应用托吡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入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癫痫发病次数、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常规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个月,研究组癫痫发病次数分别为(5.56±1.03)、(3.87±0.68)、(1.67±0.24)次,均少于常规组的(6.41±1.00)、(4.22±0.54)、(2.18±0.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评分(13.02±0.88)分低于常规组的(16.16±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老年癫痫合并抑郁症患者应用拉莫三嗪治疗,其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发病次数,值得推广。
    • 张茂华; 陈侃
    •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脑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癫痫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取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癫痫发作情况、脑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180秒癫痫样放电次数、每180秒累及导联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应用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疗效显著,可减少癫痫发作,改善脑电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金莲; 李好梅; 高琳琳; 陆勇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癫痫患者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无效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统计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老年癫痫患者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无效的高危因素。结果120例老年癫痫患者,经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后,无效18例、恶化4例,共计占比18.33%;两组年龄、性别、癫痫类型、病程、发作次数、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S100B蛋白(S100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触珠蛋白(H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血清IL-2、IL-10、TNF-α、S100B高表达,SOD、Hp低表达可增加老年癫痫患者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无效风险。
    • 李菲; 袁妮妮
    • 摘要: 总结1例拉莫三嗪过量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病人的护理经验,为重症药疹病人的护理提供相关经验。立即停用致敏药物,根据病人病情给予一般支持补液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抗过敏药物治疗,同时提供适宜的环境,指导饮食护理,注重破损皮肤及黏膜的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观察并预防并发症。病人症状改善,住院20 d,好转出院。
    • 夏克何; 李伟
    • 摘要: 目的:探究维生素B_(12)联合拉莫三嗪对三叉神经痛大鼠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路及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眶下神经慢性缩窄性伤害(ION-CCI)建立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药物组、药物+H89组,假手术组做对应处理,每组12只。药物组口服拉莫三嗪、维生素B_(12)肌肉注射处理;药物+H89组在药物组基础上侧脑室注射5μL CREB通路抑制剂H89;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口服和肌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15d。建模前、建模后第1、3、5、7、9、11、13、15天测定机械痛阈和抓脸次数;扫描电镜观察大鼠半月节、海马区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半月节、海马区中p-CREB、CREB、BDNF通路蛋白水平。结果:建模前各组机械痛阈、抓脸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模型组、药物组、药物+H89组机械痛阈、抓脸次数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机械痛阈降低、抓脸次数先降低后升高,药物组机械痛阈和抓脸次数逐渐稳定到一定水平,药物+H89组状况介于模型组和药物组之间。建模第15天,模型组半月节遭到明显破坏、神经纤维数量减少,海马区部分神经元出现明显的空泡变性、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肿胀;药物组半月节得到明显改善,海马区神经元空泡变性减轻、线粒体肿胀程度减小;药物+H89组半月节出现结构模糊现象,海马区仍出现严重的空泡变性现象、线粒体数目严重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半月节、海马区p-CREB/CREB、BDNF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半月节、海马区p-CREB/CREB、BDNF蛋白水平,药物+H89组半月节、海马区BDNF蛋白水平,海马区p-CREB/CREB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药物组相比,药物+H89组半月节BDNF蛋白水平,半月节、海马区p-CREB/CREB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维生素B12联合拉莫三嗪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激活CREB/BDNF通路,实现对三叉神经痛大鼠的保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