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4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
2014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

2014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4-01-11

主办单位:广东省药学会

会议文集:2014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了解CYP3A5的基因多态性在健康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并与其他种族进行比较明确种族差异.rn 方法: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CYP3A5*3等位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情况.计算各民族基因型频率,并与已报道的其他民族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就进行比较.rn 结果:CYP3A5基因在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三个民族中最常见的基因型是CYP3A5*3/*3,频率依次为汉族(50.4%)、维吾尔族(76.1%)和哈萨克族(70.9%).汉族*1/*1与*1/*3基因型总和的频率(49.5%)显著高于维吾尔族(23.9%)和哈萨克族(28.9%),而后两者之间没有差异.rn 结论: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CYP3A5基因型分布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汉族的基因突变发生频率与其他亚洲人相似,与高加索人差异显著;而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发生频率介于亚洲人和高加索人之间,更接近高加索人的频率.
  • 摘要:目的:探讨紫果西番莲叶提取物的抗焦虑作用及其机制.rn 方法:以高架十字迷宫(EPM)实验为动物模型,考察紫果西番莲叶的抗焦虑活性;RT-PCR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rn 结果:紫果西番莲叶醇提物(400mg/kg/d、800mg/kg/d)能增加小鼠在开臂内运动时间和次数百分率,并且提高小鼠在开场中央区的次数;RT-PCR法表明,紫果西番莲叶醇提物(400mg/kg/d、800mg/kg/d)能上调EPM焦虑小鼠脑组织中GABAA受体α2亚型和α3亚型mRNA表达水平。rn 结论:紫果西番莲叶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GABAA受体α2亚型和α3亚型mRNA表达水平有关.
  • 摘要:目的:研究CYP3A5*3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和健康人群中分布频率是否存在差异,为临床上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rn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00例健康人和20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CYP3A5基因型进行分析.rn 结果: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组CYP3A5*3等位基因频率为98.5%,高于对照组CYP3A5*3等位基因(77.25%),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87.9047,P<0.0001xx2=87.9047,P<0.0001,OR=5.418,95%CI:2.999~9.851).rn 结论:CYP3A5*3与汉族人群中广泛性焦虑症具有明显相关性,CYP3A5*3可能是广泛性焦虑症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对有关棘白菌素类与非棘白菌素类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效果比较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的参考.rn 方法:以micafungin、caspofungin、anidulafungin、echinocandins、candidemia、invasive candidosi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等为检索词,检索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棘白菌素类(如米卡芬净、卡泊芬净、阿尼芬净)与非棘白菌素类(如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制剂、氟康唑)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的相关文献,以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2周后的治愈率为评价指标来比较这两类药物的作用情况,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共有8篇公开发表的文献符合入选标准,总样本数为2247例,其中使用药物后的治愈1590例,治疗组836例,对照组754例,优势比(OR)为1.38,95%置信区间(IC)为(1.15,1.66),P=0.000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的成功率棘白菌素类的疗效比非棘白菌素类药好.
  •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采用不同手术方式与易感菌株细菌分布的相关性;以及术后SSIs发生与易感菌株关系.rn 方法:采集本院164例确诊为大肠癌手术患者的癌旁粘膜、术毕前腹腔液、术后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按美国临床和实验标准化研究所(临床和实验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制定指导原则进行结果判断.并用SPSS 13.0软件,通过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关联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其相应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与易感菌株、术后SSIs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rn 结果:结直肠癌手术从组织粘膜、腹腔液、引流液各组分离菌株的菌种分布有关联性(P<0.05),分离细菌以G-菌为主.四组手术方式中的引流液细菌分离阳性率不全相同(P=0.031),以Dixon's术分离阳性率最高,达70%(42/60例)、手术引流液分离细菌阳性与引流管留置天数有显著差异(P<0.05),SSIs发生率为6%(10/164例),Dixon's术占70%(7/10例)其样本分离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SSIs发生与引流管留置天数有关(P<0.05,OR=1.269),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Dixon's术引流液细菌分离阳性率与术后SSIs相关联(P<0.05).rn 结论:不同手术部位易感菌株来源主要为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G-菌,结直肠癌手术方式与易感菌株引起术后SSIs存在一定关系.
  • 摘要:目的:探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测定三七挥发性成分的可行性.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三七挥发成分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三七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分离得到离子峰93个,鉴定得到83个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5.83%.结论: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具有简便、环保、快速、灵敏的优点,可应用于三七挥发成分的研究.
  • 摘要:目的:测定不同产地草乌及草乌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综合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与提高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6种生物碱含量,比较草乌炮制前后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结果:草乌生品中单酯型生物碱在0.4081~1.7182 mg·g-1之间,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在0.6604~8.6532 mg·g-1之间;经炮制后,双酯型生物碱大大减少,单酯型生物碱则明显增加.结论:不同产地草乌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大,常压蒸、煮法具有一定科学性,经炮制后,双酯型生物碱小于0.04%,而单酯型生物碱常超出限量要求.
  • 摘要:目的:研究刺囊酸(Echinocystic acid,Ech)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A/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rn 方法:用终浓度分别为0.5μmol·L-1,5μmol·L-1和50μmol·L-1的Ech预处理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1h,予以缺氧3h后,再复氧2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LDH、SOD和GSH-Px活性、MDA含量及HSP70蛋白表达等指标,观察其对A/R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并探讨NO合成酶抑制剂0.1 mmol·L-1的L-NAME、MAPK抑制剂50μmol·L-1的PD98059和1μmol·L-1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对其保护作用的影响.rn 结果:与A/R组比较,不同剂量的Ech预处理组能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且显著能增加SOD及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HSP70蛋白表达,能对抗A/R损伤;而L-NAME和PD98059能部分取消Ech预处理的上述保护作用.rn 结论:Ech预处理对心肌细胞A/R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O生成、MAPK活化及增加HSP70蛋白表达有关.
  • 摘要:为解决慢性病患者不合理用药问题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美国政府利用药师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强对这类患者的药物治疗的管理,对病人加强跟踪和随访,时刻了解病人状况提出用药建议和修改方案.美国社区医院和遍布的药店也为这类患者的用药提供了用药指导和物流保障.在查阅分析国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美国对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运作模式服务的内容、和实施效果,以期为我国的慢性病患者临床药学服务发展提供启示.
  • 摘要:目的:建立齿瓣石斛HPLC特征图谱.rn 方法:采用Zorbax SB-Aq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70 nm及340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mL·min-1.rn 结果:在270hm检测波长条件下,齿瓣石斛标示出34个特征共有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为0.919~0.968;在340 nm检测波长条件下,专属性地检出10个黄酮类特征共有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为0.882~0.981.齿瓣石斛鲜品检出与齿瓣石斛基本一致的特征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部分市售齿瓣石斛不同程度掺假兜唇石斛.rn 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齿瓣石斛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依据.
  • 摘要:目的:研究阿米洛利超说明书用于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等,为其治疗提供合理依据.rn 方法:以植入不同渗透速率含醛固酮微量渗透泵法诱导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灌胃高、中、低剂量的阿米洛利,观察其对大鼠一般行为、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以及血液和尿液中K+、Na+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阿米洛利超说明书用于原醛症时对K+、Na+的含量与醛固酮分泌量之间的关系.rn 结果:模型组尿液中K+含量远远高于正常组,而血液中K+含量远远低于正常组;给予盐酸阿米洛利片后,大鼠尿液中K+含量下降,Na+含量升高,血液中K+含量上升,Na+含量无明显变化;但高剂量盐酸阿米洛利片时,血液中的K+含量显著升高,超过大鼠正常水平。rn 结论:阿米洛利可以超说明书用于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但是应严格控制剂量,并随时监测血钾值。
  • 摘要:目的:研究基因型为CYP3A5*3/*3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体内的阿普唑仑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为临床上实现阿普唑仑的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采用PCR-RFLP法筛选基因型为CYP3A5*3/*3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11人,单次口服阿普唑仑0.8mng,并在服药前、给药后0.25,0.5,1,1.5,2,3,4,6,9,12,24,48,72h静脉采血,HPLC/MS/MS方法测定血浆阿普唑仑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rn 结果: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体内阿普唑仑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max、Cmax、t1/2、AUC0-72分别为:1.39±0.24h、1 5.82±2.70ng/mL、16.56±1.82h、177A8±59.25ng·h/mL.其中女性患者的Cmax和AUC0-72明显低于男性患者(F=20.70,P=0.0014<0.05).rn 结论:本研究明确了CYP3A5*3/*3基因型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体内阿普唑仑的药动学特征,且发现女性患者体内阿普唑仑的代谢明显快于男性患者,为临床上阿普唑仑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选择一种准确、稳定、简便的西番莲果皮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rn 方法:分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比色测定西番莲果皮样品中多糖的含量,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rn 结果: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分别在2.9~17.4μg·mL-1(r =0.9994)和4.64~23.2μg·mL-1(r =0.9993)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实验RSD分别为0.43%和0.55%;苯酚-硫酸法在2h内稳定,蒽酮-硫酸法在1h内稳定;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54.63 mg·g-1和48.19 mg·g-1。rn 结论:苯酚-硫酸法测定西番莲果皮多糖含量显色灵敏,颜色稳定,操作简便,可作为测定西番莲果皮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
  • 摘要:目的:研究补虚类中药合理应用措施,为临床规范应用补虚类中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使用补虚类中药的患者归档病历基本情况,分析补虚类中药临床合理性应用相关因素.结果:使用补虚类中药的患者以60 a以上老年人居多,中药饮片使用频率前3位分别为白术、黄芪、甘草,中成药针剂使用频率前3位分别为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结论:部分医师补虚类中药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应制定临床合理应用解决方案.
  • 摘要:目的:研究低强度超声联合托泊替康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协同效应以及相关的机制.rn 方法:应用HepG2,实验分为托泊替康处理组、超声处理组、联合治疗组(托泊替康+超声),评估细胞生存活力、细胞凋亡,胞内托泊替康累积及空化效应.rn 结果:当超声强度为o.8w/cm2及以上时,协同托泊替康能明显诱导HepG2细胞凋亡,1.0W/cm2超声辐照联合托泊替康时细胞凋亡率为12.88%,空化效应在凋亡诱导实验中促进了托泊替康胞内渗入,增加胞内积累.rn 结论:联合低强度超声能增强托泊替康的凋亡诱导效应,空化效应是其协同增强的主要机制.
  •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抗癫痫药对癫痫患儿拉莫三嗪(LTG)血药浓度的影响.rn 方法:收集癫痫患儿相关血药浓度数据107例,根据LTG单用或合并用药的情况分成4组,LC/MS/MS测定LTG稳态血药浓度,计算浓度剂量比值(C/D),对各组别数据进行分析.rn 结果:LTG单用组的C/D值为0.73±0.16,合用丙戊酸钠能显著提高LTG的浓度,C/D值为1.26±0.55,合用卡马西平则显著降低LTG的浓度,C/D值为0.32±0.2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幼儿童(<5岁)的C/D值小于年长儿童,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对LTG的浓度没有影响.rn 结论:LTG的血药浓度受合并用药和患几年龄的影响,临床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但LTG的治疗药物监测可以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 摘要:目的:研究刺囊酸(Echinocystic acid,Ech)预处理对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A/R)损伤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及PARP (89KD)的表达影响.rn 方法:用终浓度分别为0.5μmol·L-1,5μmol·L-1和50μmol·L1的Ech预处理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1h,予以缺氧3h后,再复氧2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LDH活性,Western Blot杂交法检测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及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变化.rn 结果:缺氧3h再复氧2h,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Bax蛋白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A/R组比较,不同剂量的Ech预处理组能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活性,呈剂量依赖性;5μmol·L-1的Ech剂量组能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P<005),抑制Bax及PARP (89KD)蛋白表达(P<005). 结论:Ech预处理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 摘要:目的:研究丹皮酚对氧应激致肝星状细胞LX2增殖及TGF-β1、Smad4和Collagen Ⅰ mRNA表达的影响.rn 方法:在建立体外过氧化氢(H2O2)致LX2细胞氧应激模型基础上,MTT法检测丹皮酚对LX2细胞增殖的影响,生化检测LX2细胞内MDA及SOD,荧光定量PCR检测丹皮酚对氧应激致LX2细胞TGF-β1、Smad4和Collagen Ⅰ mRNA表达的影响.rn 结果:丹皮酚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2O2诱导LX2增殖,抑制细胞MDA含量及增加SOD活性,以50μmol·L-1浓度时最为明显,与DMS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丹皮酚各剂量组作用24 h后, LX2细胞中TGF-β1、Smad4和Collagen Ⅰ mRNA的水平降低,与DMSO组比较(P<0.01),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n 结论:丹皮酚预处理肝星状细胞可下调TGF-β1、Smad4mRNA的表达,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Collagen Ⅰ的合成,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水平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6例allo-HSCT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术后aGVHD与无aGVHD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以及术后不同时段CsA血药浓度水平的差异,并且比较Ⅰ-Ⅱ级与Ⅲ-Ⅳ级aGVHD患者的CsA血药浓度水平差异.rn 结果:39.13%的患者(18/46)发生aGVHD.aGVHD组与无aGVHD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以及术后第三个月CsA血药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第一、二、三、四周和第一、二个月CsA血药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与Ⅲ-Ⅳ级aGVHD患者的CsA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n 结论: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生与术后前两个月CsA血药浓度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术后发生Ⅲ-Ⅳ级aGVHD患者的CsA血药浓度明显低于Ⅰ-Ⅱ级aGVHD的患者,说明低CsA血药浓度更易导致Ⅲ-Ⅳ级aGVHD的发生.
  • 摘要:目的:使用月环比系数推测本院中心药房呼吸系统口服药物2012年用量的应用研究.方法:对本院中心药房2012年呼吸系统口服药物用量推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药物用量的实测值与推测值基本吻合.讨论:DDDs值比具体药物成分或具体厂家品种用量值更适合作为参数用于药物库存计算;月环比系数体现数据间的周期性及连续性联系;相对偏差值体现推测值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月环比系数的设定影响相对偏差值值大小;对比结果可以满足实际的药房库存管理预测需求.
  • 摘要:目的:总结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rn 结果: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大(62.50%),以静脉给药为主要给药途径(90.73%),ADR发生的时间以10~30min为主(33.06%).涉及药物品种以头孢菌素类(50.79%)、喹诺酮类(19.44%)和青霉素类(10.71%)最多,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64.66%),其余依次是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248例中严重的ADR有22例,其中过敏性休克6例.rn 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ADR监测,避免或减少ADR发生,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 摘要:化学治疗是目前抗肿瘤治疗主要手段之一,其中传统细胞毒药物与分子靶向药物是临床抗肿瘤药物治疗的主导.临床上肿瘤病人易存在很多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因素,药物相互作用造成的主要不良后果是药源性的损伤或疗效的降低.本综述对细胞毒药物、分子靶向药物与其他非抗肿瘤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镇痛药、心血管药、抗凝剂、抗菌药、制酸剂、抗氧化剂、中草药等之间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其临床报道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尽量减少或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综述恶性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展.rn 方法:查阅1993-2012年的中外文相关文献,总结体外、体内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优缺点及分子生物学在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应用情况.rn 结果与结论:体外试验方法有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该法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成本低廉,但不能区分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需要被溶解后才能被检测;端粒酶活性法,该法不受细胞数量的限制,灵敏度高,可区分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特异性更强,但缺乏大量临床验证,需要进一步探究;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该法灵敏度高,所需细胞数量少,结果稳定,重复性好,但该法只能检测活细胞,不能区分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且需要荧光检测,成本相对较高.体内试验方法有裸鼠模型法,该法饲养价格昂贵,多用于新药测试;肾包膜下移植法,该法操作复杂,饲养成本高, 临床应用受限制;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其具有高通量、快速、可靠、重复性好的优势,但费用昂贵,预计还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摘要:目的:了解分子靶向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研究文献及其相关信息,回顾各类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特点,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结果与结论:近年来,靶向治疗在提高病人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而展现了分子靶向药物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良好前景.
  •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护肝清脂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蛋白质合成及胆汁代谢的影响.rn 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非诺贝特组、护肝清脂片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造模,同时给予各组大鼠相应的药物,连续10wk.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并处死所有大鼠,采集血清,并测定各组大鼠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胆汁酸TBA等指标.rn 结果: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大鼠血清总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护肝清脂片中、高剂量组及非诺贝特组能使大鼠体内血清总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胆汁酸水平保持正常水平,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护肝清脂片及非诺贝特能够阻止长期高脂饲料的喂养对大鼠机体的损伤,使肝脏蛋白质合成及胆汁代谢正常运作.
  • 摘要:目的:探讨哈蟆油(OR)对D-半乳糖所致雌性衰老大鼠子宫组织细胞增殖调控因子p21和cyclinD1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OR延缓雌性大鼠生殖器官衰老机制.rn 方法:SPF级SD雌性青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D-gal组)、维生素E(VE组)、哈蟆油高剂量组(OR-H组)、中剂量组(OR-M组)、低剂量组(OR-L组),每组8只,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42d,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另取雌性青年大鼠8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组.第15天开始灌胃给药,给药时间28天.给药结束后,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衰老大鼠子宫组织p21和cyclinD1基因的表达情况.rn 结果:雌性衰老大鼠各组子宫组织qRT-PCR结果显示p21和cyclinD1基因表达相比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D-gal组p21基因表达与Norm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OR各剂量组p21基因表达与D-gal组比较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为<0.01),OR-L组作用较为明显.D-gal组cyclinD1基因表达与Normal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OR各剂量组cyclinD1基因表达与D-gal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为<0.01),表达随着OR剂量增加而升高.rn 结论:OR可降低雌性衰老大鼠子宫组织细胞增殖负性调控因子p21基因表达,提高正性调控因子cyclinD1基因表达,促进衰老雌性大鼠子宫细胞增殖.OR延缓雌性生殖器官衰老作用可能通过调控子宫组织p21-cyclinD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方法:临床药师通过进行用药干预、监测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学服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现有机制下临床药师在糖尿病病区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和方法,为今后的临床药师开展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参与临床医生查房、提供药物信息、进行患者用药教育、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处置、总结典型药历、参加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药品信息,对安全用药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结论:临床药师主动参于临床工作,可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 摘要:目的:从企业利润及工业生产出发,用响应面设计优化茶多酚水提工艺,通过比较不同水平料液比、温度、时间、提取次数对茶多酚得率的影响,得出最佳条件.rn 方法:以水为溶剂提取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温度、时间、提取次数对水溶性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得出水提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rn 结果:茶多酚的最佳水提条件为:料液比为1∶20 (W/V),温度60℃,提取次数为3次,每次为60min.rn 结论:本方法得出的条件简便、经济、可行性高,可作为工业生产中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 摘要:目的:本院临床药师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通过对临床数据的调查分析,观察《实施细则》的实施成效,以期发现监管中的问题,探索中成药合理应用的监管办法.rn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分析住院部各科在《实施细则》发布前后的用药情况,对比前后开具中成药的病历比例、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成药费和总药费、有无经过中医辨证而使用中成药等数据.rn 结果:在《实施细则》发布后全院使用中成药的比例、中成药费用占总药费的比例有所下降,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西医师经过中医辨证使用中成药的情况有所增加,结果有显著差异.rn 结论:《实施细则》对临床中成药的使用率影响不大,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率,表明细则初见成效,但中成药应用走向规范化还有相当一个过程,目前急需构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指征体系和疗效评价体系.
  • 摘要:目的:P-糖蛋白(P-gp)的表达和功能与多药耐药(MDR)的表型相关,而MDR能够导制肿瘤患者在治疗中化疗失败.本研究目的于评价原花青素在MDR1过表达的紫杉醇耐药卵巢癌细胞中逆转MDR方面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rn 方法:采用A2780及紫杉醇耐药株A2780/T研究原花青素对P-gp的抑制作用.以IκBα的降解及NF-κB/p65的核转位来评价NF-κB的激活作用.以ERK1/2的磷酸化以及YB-1的核转位来评价MAPK/ERK介导的YB-1的活性.作为NF-κB及MAPK/ERK的诱导剂,LPS以及核受体κB配体(RANKL)用来评价这些信号通路与原花青素对P-gp的抑制作用的相关性.rn 结果:原花青素显著增强了紫杉醇在A2780/T细胞的细胞毒性.此外,原花青素较强的抑制了P-gp的表达、功能以及MDR1的转录活性.信号通路研究中,原花青素减弱了LPS诱导的P-gp表达、AKT/NF-κB以及MAPK/ERK/YB-1通路的上调.并且能够显著抑制LPS与RANKL诱导的NF-κB/p65的核转位.rn 结论:原花青素具有通过抑制NF-κB激活以及MAPK/ERK介导的YB-1的活性来下调P-gp表达的作用.因此,原花青素可能是一种新的潜在的MDR逆转剂,可以在临床上用于肿瘤患者化疗的联合治疗。
  • 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十二指肠溃疡三联药物治疗后是否有必要继续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抗酸治疗.rn 方法:在MEDLINE、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十二指肠溃疡三联药物治疗和三联药物治疗后继续接受PPI抗酸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按Meta分析要求处理有关数据、分析评价.rn 结果:共有5篇文献入选,结果显示:治疗后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总样本数为1657,其中治疗组为829,对照组为828,P=0.35,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1.14,95%CI[0.86,1.51];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总样本数为1209,其中治疗组为604,对照组为605,P=0.23,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1.19,95%CI[0.89,1.59]。rn 结论:三联药物治疗后再接受奥美拉唑抗酸治疗能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但优势不明显.因此,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十二指肠溃疡时接受了三联疗法后,不需再接受PPI抗酸治疗.
  • 摘要:本文对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生物学过程进行阐述的同时,主要综述该过程与缺血性心脏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 摘要:目的:建立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研究肉桂油为模型药物的O/W型微乳的方法.rn 方法:选取文献及本实验室15个处方空白微乳进行电导率-含水量曲线的建立,与目测法进行对比研究,选取其中4个处方,分别建立以肉桂油为模型药物的O/W型微乳的电导率-含水量曲线,并进行其方法学考察及质量评价.rn 结果:电导率-含水量曲线的顶点均为O/W型微乳成型的临界点,其值显著高于目测法测定的临界值,目测法所测定的O/W型微乳临界值不准确,在双连续区域内,方法学试验的RSD均小于1%,以肉桂油为模型药物与空白O/W型微乳的"电导率-含水量曲线"确定的临界含水量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个含药微乳的平均粒径为46.22 nm,多分散系数为0.615,分布较均匀.rn 结论: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具备量化、精确、重复性好,应用于微乳研究具有理论及实际可行性,能准确反应微乳的相行为及结构变化.
  • 摘要:目的:研究丹参对葛根治疗糖尿病眼病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rn 方法:采用链佐星2弗氏完全佐剂加高脂饲料诱导大鼠糖尿病眼病并发症模型,分别灌胃给予葛根提取液及丹参-葛根提取液,测定给药后模型大鼠体内葛根素的含量,以WinNolin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观察给药15天后模型大鼠的眼组织形态改变.rn 结果: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符合开放二室模型,葛根与丹参配伍使用葛根素的吸收半衰期、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较单用葛根显著降低,而消除半衰期、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较单用葛根显著增大;模型组大鼠眼组织视网膜细胞萎缩,脉络膜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出现新生血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增多,给药后上述病理状态均能得到改善,其中葛根丹参联用效果比单用葛根效果更佳.rn 结论:丹参参与葛根中有效成分葛根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可显著促进葛根素的吸收,减缓其消除速率,延长其半衰期,并促进葛根素在血液中的富集.丹参对葛根治疗糖尿病眼病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羟基黄花色素A(hydrox-ysaffior yellow A,HSY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rn 方法:体外培养第4~6代HUVECs,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损伤组(1μmoL · L-1)、HSYA低浓度(10 μmoL· L-1)、中浓度(30 μmoL·L-1)、高浓度(100 μmoL·L-1)预处理3h加AngⅡ损伤组.用MTT检测HUVECs活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检测Caspase-3的表达.rn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损伤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ROS生成显著增加、细胞色素c活性显著增强、细胞凋亡率显著和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1),提示AngⅡ可诱导HUVECs凋亡.HSYA使内皮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增加、ROS生成显著减少、细胞色素c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 0.05 or P<0.01)),提示HYSA可保护AngⅡ对内皮细胞的诱导的凋亡.rn 结论:HSYA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抑制ROS生成保护细胞线粒体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建立裸鼠在体皮肤微透析技术,并以此技术研究吴茱萸提取物经皮吸收的特性.rn 方法:以裸鼠为研究对象,建立裸鼠经皮微透析采样技术,以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指标成分,利用所建立的微透析采样技术取样,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吴茱萸提取物经皮给药后透析液中的药物浓度,通过相对损失率的校正,计算皮肤药物浓度,并利用kinetica 5,0软件对皮肤药物浓度和时间进行非房室模型拟合,计算相关统计矩参数.rn 结果: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的达峰时间为(150±15.3) min,半衰期(t1/2)约(263.7±41.6) min;吴茱萸次碱的达峰时间为(90±2.1) min,半衰期(t1/2)约(194±17.3) mim; 二者均能较快的达到峰值,并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释放,使皮下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rn 结论:本研究中所建立的微透析方法可用于吴茱萸提取物的皮肤药动学研究,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可透过皮肤吸收而发挥临床药效.
  • 摘要:目的:评价果糖类注射剂对血糖的影响及其安全性.rn 方法:检索EMBase、维普资讯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系统评价和临床试验数据库、收集2004-2011年间有关果糖类制剂对血糖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分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对纳入研究分别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rn 结果:共纳入13个中文随机对照试验,共1093例患者;均无明显的ADR,基础条件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8个为非糖尿病试验(813例),5项研究为糖尿病人试验(280例).各组间均不存在异质性,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rneta分析.其中6项研究是果糖对非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MD(Mean Difference)=-2.05 (95%CI:-2.47,-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2项研究转化糖对非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MD(Mean Difference)=-0.78 (95%CI:-1.22,-0.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果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MD(Mean Difference)=0.51 (95%CI: 0.26,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倒漏斗图分析结果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筛选出果糖对非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之前结论一致.rn 结论:果糖类注射剂对非糖尿病人的血糖影响明显小于葡萄糖;对糖尿病人的血糖影响与生理盐水对比无显著差异性.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COP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作用.rn 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某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随机分组,有临床药师参与用药的,入选药师组(药师组,n=150),未经临床药师参与用药的,入选医师经验用药组(经验组,n=150),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及比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药师组单一用药比例高于经验组,而二联、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均低于经验组(p<0.05).药师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及比例均低于经验组(p<0.05).rn 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可使药物应用更合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了解辣椒素的经肠转运特性.其次,通过研究辣椒素转运特性与肠粘膜上一些转运体或通道之间的关系,来阐明产生这种转运特性的机制,为医生,护士和患者合理使用辣椒素相关药品和食品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rn 方法和结果:建立辣椒素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用于测定体外经肠粘膜透过的样品中辣椒素的含量。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建立罗丹明123(R123)及荧光素钠(CF)检测方法学。应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器建立血浆中辣椒素的定量方法。评价辣椒素与药物转运体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经空肠、回肠和结肠粘膜的双向透过中,辣椒素均未受到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影响:在经空肠、回肠和结肠粘膜的双向透过中,辣椒素均未受到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丙磺舒的影响;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抑制剂新生霉素显著降低了辣椒素经回肠和结肠粘膜吸收方向的透过,但对辣椒素经空肠和回肠粘膜的双向透过没有影响。rn 结论:本文从辣椒素的日常应用广泛,药用价值较大出发,对辣椒素经不用肠段的吸收和透过,以及辣椒素与肠粘膜上一些转运体或通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首次发现了辣椒素的结肠透过特异性,并证明这种特异性可能是TRPV1介导产生的结果。此外,本文发现辣椒素的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其他转运体或通道的介导,并且这种介导能够被新生霉素所抑制。这些研究为辣椒素的经肠道转运相关机制的探索提供了研究依据,也为辣椒素的合理剂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对于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的完全相关性仍然是值得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考察。
  • 摘要:目的:优选热毒清颗粒的最佳干燥方法.rn 方法:以热毒清颗粒中指标成分绿原酸、连翘酯苷A、连翘苷、哈巴俄苷为考察指标,比较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和喷雾干燥条件下各指标成分的保留率.rn 结果:绿原酸在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喷雾干燥样品中保留率分别为88.70%、89.34%、89.62%;连翘酯苷A在常压干燥样品中保留率为93.59%,在减压干燥及喷雾干燥样品中保留率均超过99%;连翘苷在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喷雾干燥样品中保留率分别为98.84%、96.18%、94.39%;哈巴俄苷在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及喷雾干燥样品中保留率分别为79.48%、85.66%、85.99%.rn 结论:常压干燥条件下连翘酯苷A与哈巴俄苷损失较大,而喷雾干燥与减压干燥相对损失较小,但减压干燥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喷雾干燥最适合热毒清颗粒浓缩液的干燥.
  • 摘要:目的:探讨IKK/NF-KB信号通路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以IKK/NF-K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及酶为靶点进行2型糖尿病的中药抗炎治疗.方法:介绍并总结了IKK/NF-KB信号通路系统组成及激活途径,以及IKK/NF-KB信号通路与炎症、炎症与T2DM的关系,并探索了以IKK/NF-K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酶为靶点,中药进行T2DM的抗炎治疗.结果与结论:KK/NF-KB信号通路在T2DM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这为治疗T2DM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 摘要:目的:调查某院PCI患者围手术抗血栓等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为PCI手术患者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rn 方法:调查154例行PCI手术的患者,记录患者在PCI患者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所用的抗血栓药物、抑酸药以及他汀使用情况,并作出合理性分析.rn 结果:平均年龄60.91±11.92岁,27.9%的患者术前使用了负荷剂量,术中100%选用普通肝素抗凝,32.5%急诊-PCI患者加用了替罗非班协助抗凝.术后96.1%的患者使用标准双抗疗法,79.9%使用了低分子肝素,98.7%使用了他汀、47.4%使用抑酸药物.rn 结论:某院PCI手术围手术期抗栓药物使用大体合理,对缺血风险高的患者治疗抗凝治疗有所加强,但对患者消化道出血等出血事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患者个体化、差异化治疗仍然有较大改进空间.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百令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rn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 PubMed、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全面收集百令胶囊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588例患者(试验组295例,对照组293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百令胶囊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值[MD=0.14,95%CI(0.04,0.25)]、PaO2值[MD=3.59,95%CI(1.50,5.68)]、PaCO2值[MD=-2.38,95%CI(-4.12,-0.63)]和6min步行距离[MD=49.59,95%CI(32.29,66.89)],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百令胶囊能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和运动耐量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对小鼠骨骼肌基因转染的有效性,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及报告质粒转染效率的差异.rn 方法:实验随机分为单纯质粒注射组(P)、质粒+微泡组(P+MB)、质粒+超声辐照组(P+US)、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P+UTMD)4组.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或红色荧光蛋白(RFP)质粒分别与微泡(或生理盐水对照)混合,将混合物分别予以局部注射(单侧鼠胫骨前肌)和尾静脉注射,进行或不进行超声辐照,辐照频率为3 MHz、声强为1.0 W/cm2,辐照2 min,7d后处死小鼠,分别取各组小鼠的肝、心、骨骼肌组织制备冰冻切片.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小鼠骨骼肌组织荧光蛋白质粒GFP、RFP的转染效率;分析P+UTMD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的荧光素酶活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P+UTMD组小鼠肝、心、骨骼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对比P+UTMD组小鼠局部肌肉注射和尾静脉注射时不同的给药途径下肝、心、骨骼肌组织基因转染的效果.rn 结果:单纯质粒注射组骨骼肌组织每个视野只有少数细胞表达RFP和GFP,表达率为(1.83±1.21)%、 (1.18±0.25)%,P+MB组和P+US组的RFP、GFP表达率与单纯质粒注射效果相当[(2.33±1.39)%、(3.42±1.09)%和(3.48±0.18)%、(2.52±0.33)%];而P+UTMD组RFP、GFP的表达率为(23.96±2.13)%和(25.69±1.98)%,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P+UTMD组小鼠部分肝脏和心脏中均有较微弱的荧光表达,HE染色未发现UTMD对肝、心、骨骼肌组织造成明显的损伤,完整性良好,无感染、出血、水肿及细胞死亡.直接肌肉局部注射质粒联合UTMD能显著增强小鼠骨骼肌局部的基因转染,显著优于尾静脉注射(P<0.05).rn 结论:UTMD可有效促进基因转移,局部注射联合UTMD能显著增强骨骼肌局部基因转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基因转染新技术.
  •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临床用药与药敏结果相符性及用药合理性情况,为指导临床治疗及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率提供参考.rn 方法:将54例新生儿败血症(败血症组)与同期住院无败血症新生儿54例(对照组)的可能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16项因素相比较;将败血症组的16项可能发生败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败血症组的病原菌、药敏结果及临床用药.rn 结果:败血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有:脐带异常或感染、皮肤黏膜感染、早产儿、黄疸、血象异常、发病日龄(小于7d).脐带异常或感染、黄疸和血象异常是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的高危因素.败血症组患儿的血培养共检出18种菌60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3株(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27株(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rn 结论:脐带异常或感染、黄疸、血象异常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监测其细菌耐药性变迁,根据药敏结果选用药物,对指导临床防治新生儿败血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利用GRACE和CRUSADE危险评分指导PCI患者抗栓药物治疗;方法:对某三甲医院147例ACS患者入院时GRACE评分与CRUSADE评分进行研究,探讨PCI患者个危险因素的积分情况以及两评分的关系.结果:两评分的危险因素部分相同,且相同部分占两评分总积分的82.49%和91.76%,GRACE评分在ACS患者分型中无差异,而CRUSADE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评分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同时评价GRACE评分和CRUSADE评分,切忌只使用一个评分去衡量抗栓药物的使用,应充分权衡每一位患者出血与缺血风险.
  • 摘要: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PDGF-BB)在不同条件下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6 (HSC-T6)增殖及表达细胞外基质的影响.rn 方法:不同浓度(5、10、20、40ng/ml)的PDGF-BB在不同的孵育时间(3、6、12、24、36h)时刺激HSC-T6细胞,噻唑蓝(MTT)法观察细胞增殖作用,RT-PCR检测Collagen Ⅰ、TGF-β1、TIMP-1和MMP-2 mRNA表达量.rn 结果:PDGF-BB在不同浓度及孵育时间时可诱导HSC-T6细胞的增殖,呈现时间依赖性,当剂量到达40ng/ml时,增殖出现饱和现象;10~40ng/ml浓度范围内的PDGF-BB孵育12h和24h时,可显著升高Collagen Ⅰ、TGF-β1、TIMP-1的mRNA水平(P<0.05),显著降低MMP-2的mRNA水平(P<0.05),达36h时,Collagen Ⅰ的mRNA表达量逐渐下降.rn 结论:10~20ng/ml浓度范围的PDGF-BB刺激大鼠HSC-T6细胞24h时对细胞增殖及表达细胞外基质最明显.
  •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并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齐多夫定(AZT)和奈韦拉平(NVP)浓度的HPLC法.rn 方法:以Agilent XDB-C18反相柱(4.6x150mm,5μm)为色谱柱,以乙晴-水溶液(18∶82)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268nm,柱温:30℃.以甲基叔丁基醚为提取剂,以甲硝唑为内标.rn 结果:AZT高(4μg·mL-1)、中(1 μg·mL-1)、低(0.1 μg·mL-1)3个血药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RSD均<10%;线性范围为:0.05~5 μg·,mL-1,回归方程为y=4.3293x+0.0532,2=0.999 2(n=7),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05 μg·mL-1.NVP高(40μg·mL-1)、中(10μg·mL-1)、低(1 μg·L-1)3个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RSD均<10%;线性范围为:0.5~5 μg·mL-1,回归方程为y=4.1465x+0.0629,r2=0.998 6 (n=7),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为5μg·mL-1.rn 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同时使用AZT和NVP患者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叶酸在治疗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的高血压患者中,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及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rn 方法:收集本院2011-2012年H型高血压患者2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未给予叶酸)、叶酸治疗A组(给予叶酸片1 mg、qd)、叶酸治疗B组(给予叶酸片5 mg、 qd),所有观察对象随访48周,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Hcy浓度及脑梗死发生率的情况.rn 结果:叶酸治疗A组患者的Hcy浓度从治疗前的(21.63±8.5)μ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15.14±5.95)μmol/L;叶酸治疗B组患者的Hcy浓度从治疗前的(23.98±5.44)μmol/L下降至治疗后(16.79±3.80)μmol/L;对照组患者的Hcy浓度由治疗前的(21.87±5.49)μ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21.68±5.43)μmol/L.叶酸治疗A组与叶酸治疗B组显著降低血Hcy,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48,P=0).叶酸治疗A组发生脑梗死9例(13%);叶酸治疗B组发生脑梗死8例(12%);对照组发生脑梗死10例(1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P=1.00).rn 结论:口服叶酸片能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浓度,但不呈剂量依赖性:在为期48周的随访期间没有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 摘要:现就1例伏立康唑治疗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进行分析讨论,通过研究表明,伏立康唑治疗PSM被证实有效。对于本病例患者,为播散性PSM,感染部位累及皮肤软组织、肺部及硬膜外,且有缩窄性心包炎。所以,不推荐该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哇治疗,宜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伏立康哩。对于PSM用药疗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推荐为12周。
  • 摘要:本文阐述了RNAi的作用机制,通过对RNAi机制的探讨显示,RNAi作用过程很可能是一个多路径的复杂过程,其中影响RNAi的因子众多。不可缺少的影响因子是Dicer酶、Argonaute家族蛋白、miRNA, DNA依赖以及RNA依赖的RNA聚合酶(PolI,II,III,IV、RDR)。并介绍了其在功能基因、基因表达调控及信号转导、抗病毒等研究中的应用。
  • 摘要:目的:采用新型四氮唑盐比色法MTS([3-(4,5-二甲基噻唑-2-基)-5-(3-羧甲酯基)-2-(4-磺苯基)-2H-四唑,内盐])法检测癌性胸腹水对常用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为癌症晚期合并胸腹水患者选择最佳化疗方案及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56例患者癌性胸腹水中的肿瘤细胞,采用MTS法检测癌性胸腹水对常用抗癌药物多西他赛(DOC)、氟脲嘧啶(5-FU)、博来霉素(BLM)、顺铂(CDDP)、长春瑞滨(NVB)、奈达铂(NDP)、吉西他滨(GEM)、培美曲塞(MTA)及奥沙利铂(L-OHP)的敏感性差异和抗癌药物对3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抑制作用.rn 结果:癌性胸腹水标本可评价率为98.2%.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肿瘤细胞对各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呈剂量依赖性.抗癌药物对35例NSCLC患者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rn 结论:对于癌症晚期合并胸腹水患者在临床化疗前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本院肿瘤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19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临床表现、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肿瘤药ADR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给药和二联及以上用药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替吉奥、5-氟尿嘧啶、甘草酸二铵、盐酸头孢替安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等药物引起了消化道出血、过敏性休克、骨髓抑制、呼吸衰竭、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强临床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是提高肿瘤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内容,对易引发严重ADR的药物应重点监测.
  •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的使用是否是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rn 方法:将南海区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入选条件的11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使用PPIs组(61例)和未使用PPIs组(57例).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PPI与医院感染和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SU)的关系.rn 结果:使用PPIs组的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16.39%),尤其是PPIs使用时间超过14天者,院感发生率达22.58%,而未使用PPI组的院感发生率3.51%.rn 结论:长时间(>14天)应用PPIs可能是增加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一种风险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靶向小鼠髓样细胞触发受体l(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的小分子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在体外对内毒素刺激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 1β,IL-1β)的抑制作用.rn 方法:合成1条靶向小鼠TREM-1分子的siRNA序列,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报告因子,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下观察EGFP的荧光强度,验证siRNA序列的干扰率.以pLKO1.1为载体构建针对TREM-1的pLKO1.1-TREM1-shRNA干扰质粒.将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为4组:空白组(Control);内毒素组(LPS组);空质粒组(pLKO1.1组):采用脂质体法将pLKO 1.1转染细胞;干扰组(siRNA组):将pLKO 1.1-TREM1-shRNA转染细胞;转染72h后用内毒素刺激24h,并以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TREM-1、TNF-α与IL-1β的表达;以ELISA分别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1β含量.rn 结果:与LPS组比较,siRNA组中TREM-1、TNF-α、IL-1β的mRNA显著下降(P<0.05),上清液中TNF-α、IL-1β 含量明显降低(P<0.05).rn 结论:小分子干扰RNA可能通过抑制TREM-1基因的表达而减少内毒素诱导小鼠巨噬细胞264.7中TNF-α、IL-1β 的分泌.
  • 摘要:目的:了解MDR1-C3435T的基因多态性在健康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并与其他种族进行比较明确种族差异.rn 方法: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MDR1-C3435T等位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情况.计算各民族基因型频率,并与已报道的其他民族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就进行比较.rn 结果:MDR1-C3435T基因在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三个民族中最常见的等位基因是MDR1-3435T,频率依次为汉族(43.3%)、维吾尔族(58%)和哈萨克族(70.9%).等位基因MDR1-3435T在汉族中的发生频率显著低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而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之间则无明显差异.rn 结论: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MDR1-C3435T基因型分布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汉族的基因突变发生频率与其他亚洲人相似,与高加索人差异显著;而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发生频率介于亚洲人和高加素人之间,更接近高加索人的频率.
  • 摘要:目的:探讨目视管理结合药品库位编码应用于住院药房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应用目视管理的颜色、标识等管理工具,对药理作用不同的药品进行不同颜色的分区,并设定每个药品的库位编码.采用回顾性分析及问卷调查方法,对2011-04~2012-03的调配差错率、调配速度、熟悉药房时间、候药时间及盘存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行目视管理结合药品库位编码后,调配差错率低至0.15%,高峰期平均每人每小时调配处方次数增加至148.5张,调配针剂时间缩短至15.33 min.结论:目视管理结合药品库位编码的应用,既能提高工作速度,又能提高工作的质量,是一套安全快速的配药工作模式.
  • 摘要:本文应用实际病例,阐述了该患者己确诊为帕金森病,长期服用多巴丝肼片、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普拉克索片治疗,近一周调整用药方案为多巴丝麟片和毗贝地尔缓释片。调药以来出现头昏感,患者头昏持续,10月22日诉全身疲乏,后出现呼之不应,意识丧失。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史,此次意识障碍怀疑为睡眠性发作,可能是服用吡贝地尔的不良反应。为避免再发此症状而发生碎倒的风险,临床药师建议停用毗贝地尔,改为多巴丝肼片和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治疗,用药调整后此症状消失。
  •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防范抗菌药物滥用提供数据支持.rn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关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出院病例,分为非干预组(2011年)和干预组(2012年)各200份,对其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品种、联合用药率和抗菌药物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从99.5%下降到84%,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5);联合使用率从12%降至8%,抗菌药物费用从(419.64±63.68)元降至(347.41±43.20)元;用药品种均以一二代头孢为主.rn 结论:本院对儿童抗菌药物使用所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有效可行,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药费,但使用率还是过高,需进一步加强宣教和监管.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