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SS评分
PANSS评分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专利文献3055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中国卫生标准管理、中国医学创新等;
PANSS评分的相关文献由208位作者贡献,包括冯雅琪、刘宝贵、孟彬等。
PANSS评分
-研究学者
- 冯雅琪
- 刘宝贵
- 孟彬
- 寻广磊
- 张新
- 曹梅
- 朱蔼
- 李文飞
- 李淑文
- 李莹
- 杨金梅
- 王中刚
- 肖季平
- 董爱红
- 薛冉冉
- 赵高锋
- 郭春光
- 陈小红
- 陈延会
- 陈杰
- 陈洁
- 雷志洁
- 靳红
- 高培玲
- 高培鸿
- 魏贤玉
- 鲁晶颖
- 丁朝荣
- 严奇淼
- 严峰
- 严文君
- 于名超
- 付文英
- 何小平
- 何建华
- 何玉华
- 何金珠
- 余征秀
- 余红
- 倪峻华
- 傅春恋
- 刘健伟
- 刘兴兰
- 刘兴兰1
- 刘君
- 刘启龙1
- 刘学文
- 刘家洪
- 刘寰忠
- 刘志群
-
-
严文君
-
-
摘要: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8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治疗,对比2组疗效、外显攻击量表(MOAS)评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100(WHOQOL-100)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较对照组的74.42%高(P0.05)。结论丙戊酸钠用于精神科临床中可提高疗效,改善精神病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攻击风险,改善患者精神病症状、副反应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
张莉;
方丹
-
-
摘要: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电脑盲选法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各6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CGI-SI)及精神损伤程度(PANSS)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GI-SI及PAN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GI-SI及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GQOLI-74各项目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23.33%)相比,研究组患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更低,两组比较有差距(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治疗效果相当,两者均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奥氮平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
何建华;
杨宗英
-
-
摘要:
目的研究精神病患者中奥氮平应用效果及对PAN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1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8例精神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使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使用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PANSS评分、PSQI评分、MoC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6.30%vs 81.48%)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14);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比较,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比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5.56%vs 18.52%)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5,P=0.038)。结论精神病患者中奥氮平应用效果较佳,能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减轻疾病对患者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影响,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
-
-
朱敏捷;
严峰;
林翔;
白艳乐;
李霞
-
-
摘要: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针剂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激越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17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118例精神分裂症激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采取氟哌啶醇治疗,均治疗3 d。观察2组患者的PANSS评分、PANSS-EC评分、BARS评分之间的差异,分析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9.83%)显著高于对照组(7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2,P=0.030)。治疗30 min以及2 h后,2组患者的PANSS-EC以及BAR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PANSSEC(t=3.401,9.812,P<0.05)以及BARS评分(t=2.120,2.519,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发生静坐不能(χ^(2)=0.165,P=0.684)、体重增加(χ^(2)=0.521,P=0.470)、口干便秘(χ^(2)=0.179,P=0.672)以及心动过速(χ^(2)=0.202,P=0.657)等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齐拉西酮针剂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激越患者的PANSS-EC以及BARS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
-
周争轶;
彭四新;
朱开元;
张展星
-
-
摘要: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小剂量喹硫平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PANSS评分、认知功能及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服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观察组(同时服用小剂量喹硫平)各45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程度、认知功能评分、血清BDNF水平变化、肝功能指标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小剂量喹硫平能够有效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助于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进一步改善,可提升患者体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同时对肝功能影响较小,药物治疗安全性较好。
-
-
郭宏;
李书元
-
-
摘要:
目的:分析马来酸氟伏沙明片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马来酸氟伏沙明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抑郁状态和糖脂代谢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阳性症状得分、阴性症状得分、一般精神症状得分以及PANSS总分均出现下降的趋势,但联合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状态评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相比于对照组,联合组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空腹时血糖(FPG)、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对照组上升趋势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马来酸氟伏沙明片联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明显,有效控制和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阴性症状,增强抗抑郁效果,稳定糖脂代谢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
杨婧
-
-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的价值。方法 纳入6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30,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0,选用综合性护理),统计两组阳性及阴性症状(PANSS评分)、血压水平、体重、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阳性及阴性症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体重、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效果理想,可改善其阳性、阴性症状,亦可降低其血压水平,减少疾病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值得借鉴。
-
-
王海燕;
张国林
-
-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确诊并治疗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利培酮治疗,研究组联合使用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相关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指标量化评分水平差异及改变;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认知功能测验(MCCB)评分水平差异及改变;两组的康复疗效指标:住院患者康复评定量表(IPROS)评分水平差异及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阴性因子、阳性因子、认知因子、抑郁/焦虑、及敌对/兴奋等相关PANSS量表指标量化评分水平及总评分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相关PANSS量表指标量化评分水平及总评分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下的MCCB总评分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高,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各项IPROS维度评分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精神疾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康复治疗,可显著降低相关PANSS量表指标量化评分水平,提高MCCB量表量化评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认知情况;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
-
-
李蕊
-
-
摘要:
目的:分析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S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入院治疗的102例SP患者。经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A组51例采取氨磺必利治疗,B组51例采取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8%(49/51)较B组的80.39%(41/51)显著提升,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8周后,A组患者的SFRS评分较B组显著下降,PANSS评分较B组显著下降,WMS评分较B组显著升高,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5.88%(3/51)较B组的19.61%(10/51)显著降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氨磺必利对于SP治疗的效果更佳,可以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与认知能力,抑制其疾病症状,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
张卓
-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奥氮平与利培酮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将奥氮平作为治疗药物的49例患者作为奥氮平组,将利培酮作为治疗药物的49例患者作为利培酮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可知,利培酮组患者与奥氮平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情况、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奥氮平组患者与利培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奥氮平与利培酮均为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效果相当,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活质量均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利培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其临床推广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