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锁骨

锁骨

锁骨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181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10篇;相关期刊460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骨伤、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中国西部介入放射学术大会、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锁骨的相关文献由434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伟、张英泽、付中国等。

锁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4 占比:71.4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510 占比:28.18%

总计:1810篇

锁骨—发文趋势图

锁骨

-研究学者

  • 陈伟
  • 张英泽
  • 付中国
  • 侯志勇
  • 姜保国
  • 张奇
  • 杨明
  • 吴晓明
  • 唐佩福
  • 张培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朱兴涛; 孙轶韬; 孙一夫; 林顺; 姜宏; 刘锦涛
    • 摘要: 目的:根据73例保守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病例,提出一种锁骨中段骨折分型并观察可塑性夹板治疗该分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采用可塑性夹板治疗的73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移位类型将73例患者分为4型。Ⅰ型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8~37(28.6±7.8)岁;病情轻度12例,中度3例,重度1例。Ⅱ型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25~49(37.3±9.4)岁;病情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3例。Ⅲ型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3~57岁;病情轻度2例,中度3例,重度2例。Ⅳ型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48~82(66.4±14.9)岁;病情轻度7例,中度17例,重度10例。所有患者接受可塑性夹板外固定治疗4周。观察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3、9个月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gue scale,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以评估患者患肢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变化情况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对治疗后外观是否满意,根据末次随访时X线表现判断患者是否发生骨折不愈合,并根据骨折愈合时间及影像学表现综合得出不同分型患者临床疗效的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11(9.8±0.7)个月。Ⅰ、Ⅱ、Ⅳ型治疗前VAS分别为(2.88±0.83)、(3.67±0.80)、(6.92±1.71)分,治疗9个月后分别降至(0.54±0.19)、(0.77±0.25)、(1.18±0.17)分。Ⅰ、Ⅱ、Ⅳ型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治疗前分别为(65.81±2.09)、(63.50±2.22)、(47.93±2.91)分,治疗9个月后分别升至(88.56±2.11)、(85.12±2.23)、(71.25±2.16)分。5例对治疗后的外观不满意;6例在治疗9个月后未见明显连续性骨痂通过,为骨折不愈合。结论:锁骨中段骨折分型与临床更为贴切,对锁骨中段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可塑性夹板治疗无明显移位及重叠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近期临床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朱江; 符江
    • 摘要: 目的观察锁骨上神经保护在锁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术中是否实施锁骨上神经保护措施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术中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对照组则直接切断。术后2组均随访半年,观察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区皮肤感觉障碍面积、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手术优良率、Constant-Murly肩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区皮肤感觉障碍面积、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锁骨上神经保护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减少术后术区皮肤感觉功能障碍,缓解神经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郝刚; 刘耀波
    • 摘要: 目的:观察缝合锚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raig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采用缝合锚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患者11例,术后辅助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连续服用4周)。均为闭合性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3~42岁,中位数32岁;左侧6例,右侧5例。按照锁骨远端骨折的Craig分型标准,均为ⅡB型。受伤至手术时间1~4d,中位数2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采用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中位数1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4周,中位数13周。末次随访时,健侧喙锁间距(8.5±1.1)mm,患侧喙锁间距(8.7±1.0)mm;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92.6±2.9)分;DASH评分(8.5±4.3)分。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缝合锚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raig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综合疗效好、安全性高。
    • 孙若宾; 许少刚; 赵家邦; 赵士君
    • 摘要: 目的比较锁骨远端锁定板和锁骨钩锁定板治疗成人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锁骨远端锁定板组31例,锁骨钩锁定板组32例,从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方面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锁骨远端锁定板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锁骨钩锁定板组。2组患者均在3个月左右达到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锁骨远端锁定板组术后疼痛评分和肩关节功能优于锁骨钩锁定板组;术后6个月,2组在术后疼痛评分和肩关节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锁骨远端锁定板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锁骨钩锁定板组出现肩峰下骨侵蚀4例和肩关节疼痛10例;锁骨远端锁定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锁骨钩锁定板组(P<0.01)。结论对于成人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使用锁骨远端锁定板内固定疗效更佳、并发症更少,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快速康复,临床工作中可优先采用锁骨远端锁定板治疗。
    • 卢鸿超; 汪伟基; 魏屹东; 王毅军; 徐慧; 张震; 杨童磊; 陆红祥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行锁骨中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6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治疗,将行早期手术(受伤至手术≤7 d)的38例设为早期组,行延期手术(受伤至手术>7 d)的26例设为延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CM)评分、生活质量(ADL)评分及上肢活动功能障碍(DASH)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出血量少于延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延期组(P<0.01)。2组末次随访CM各项评分较术前均升高,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P<0.05)。2组末次随访ADL评分较术前升高、DASH评分较术前降低,且早期组末次随访ADL评分高于延期组,DASH评分低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延期组(P<0.05)。结论锁骨中段骨折早期开展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较延期手术肩关节及上肢功能恢复效果佳,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 邹志俭; 熊立国; 李龙飞; 朱伟
    • 摘要: 锁骨骨折合并胸锁关节脱位在临床较少见,占锁骨骨折脱位的1%。2022年3月,我院收治了1例同侧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胸锁关节脱位、第4肋骨骨折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在摔跤运动中跌倒,至左肩部外伤。伤后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来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呼吸时肋间疼痛,无胸闷及发绀。胸锁关节压痛(+),左肩因疼痛主被动活动不能,患肢感觉、血运正常。急诊行胸部X线及CT检查示:左锁骨远端骨折,胸锁关节后脱位,第4肋骨骨折。入院诊断: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胸锁关节脱位;第4肋骨骨折。
    • 穆胜凯; 郝连升; 刘君; 田鸿来
    • 摘要: 目的:探讨3D镜像打印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3D镜像打印结合MIPPO技术治疗32例成人锁骨AllmanⅠ型移位骨折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9~55(34.12±16.42)岁;按Allman分型,Ⅰb型14例,Ⅰc型18例;左侧17例,右侧15例。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和骨折愈合时间情况,并于术前,术后1、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8(6.67±2.13)个月。无刀口感染及术区皮肤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5.37±4.28)min;切口长度(3.78±0.45)cm,术中出血量(37.23±4.76)ml,透视次数(3.12±0.47)次,骨折愈合时间(8.18±2.58)周。术后1、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分别为81.08±3.92、98.03±1.05,与术前54.62±5.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30例,良2例。结论:3D镜像打印可有效辅助MIPPO技术治疗成人锁骨Allman Ⅰ型移位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可操作性,是治疗成人锁骨Allman Ⅰ型移位骨折的较好方法。
    • 张传开; 郝亮; 陈强; 蒋守海; 邱东新
    • 摘要: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46例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新鲜骨折100例、陈旧性骨折46例,新鲜骨折中54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新鲜单纯组)、46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新鲜联合组),陈旧性骨折中26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单纯组)、20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联合组)。比较新鲜骨折、陈旧性骨折中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喙锁间隙增加率、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中位数9.5个月。2组新鲜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的肩部疼痛VAS评分、喙锁间隙增加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28±1.36)周,(12.89±2.73)周,t=0.924,P=0.358;(4.07±1.67)分,(4.32±2.11)分,t=-0.661,P=0.510;(14.21±7.89)%,(12.84±6.33)%,t=0.946,P=0.346;(90.94±5.73)分,(91.89±4.82)分,t=-0.888,P=0.377];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增加(t=-39.252,P=0.001;t=-43.710,P=0.001)。2组陈旧性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7±1.11)分,(3.84±1.18)分,t=-1.385,P=0.173];陈旧单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陈旧联合组,末次随访时的喙锁间隙增加率高于陈旧联合组[(19.47±6.34)周,(12.81±3.28)周,t=4.271,P=0.001;(21.59±13.15)%,(12.17±6.38)%,t=2.943,P=0.005],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陈旧联合组[(83.45±5.28)分,(93.57±6.04)分,t=-6.053,P=0.001];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增加(t=-22.115,P=0.001;t=-23.738,P=0.001)。结论:对于新鲜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时不需要采用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但对于陈旧性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时采用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可促进骨折愈合、减小喙锁间隙、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 王统青
    • 摘要: 目的探讨锁骨及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采取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0月接受锁骨及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结果分作观察组(硬币正面,30例)与对照组(硬币背面,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质量,记录比较各组患者臂丛神经主要分支(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及完全阻滞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2,P<0.05),观察组患者臂丛神经主要分支阻滞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完全阻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接受锁骨及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时采取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确切效果,能够有效提高麻醉精准性,安全性高。
    • 吴桐; 熊鹰; 李焕龙; 陈勇; 刘璐赟; 张珑; 秦晶; Md Ariful Haque
    • 摘要: 目的:目前临床上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最常用的是锁定钢板,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新型内固定器械,其用于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时间并不长,但是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发表了很多篇临床研究来比较两者的疗效,但是尚无统一意见。文章对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迈特思创FMRS外文医学信息平台、OVID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平台,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4月发表的对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Jadad量表和MINORS评分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以及数据提取,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评分作为Meta分析的评价指标,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文章纳入了中文及外文文献共9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3篇,非随机对照试验6篇,共计613例锁骨中段骨折的患者,其中桥接组280例,钢板组333例;②通过Meta分析可得:两种方法在术后肩关节功能(MD=3.23,95%CI:0.13-6.33,P=0.04)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桥接组在手术时间(MD=-4.62,95%CI:-9.08至-0.16,P=0.04)、术中出血量(MD=-15.29,95%CI:-15.81至-14.47,P<0.00001)、骨折愈合时间(MD=-2.88,95%CI:-3.10至-2.65,P<0.00001)和总体并发症(OR=0.21,95%CI:0.09-0.48,P=0.0002)方面均优于钢板组。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钢板两种内固定技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均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两种修复方法在术后肩关节功能方面无显著差异,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总体并发症方面较锁定钢板有一定优势。但限于该研究方法学质量的影响,文章结果还需谨慎对待,未来尚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