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93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57篇、会议论文77篇、专利文献494153篇;相关期刊692种,包括中国骨伤、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全国周围神经学术会议暨东北地区第三届手外科学术会议、2011年第十一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第十一届上海市区县骨科学术交流会等;骨折固定术的相关文献由1731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春才、许硕贵、张英泽等。

骨折固定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57 占比:1.56%

会议论文>

论文:7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94153 占比:98.42%

总计:502087篇

骨折固定术—发文趋势图

骨折固定术

-研究学者

  • 张春才
  • 许硕贵
  • 张英泽
  • 王满宜
  • 明立功
  • 王秋根
  • 苏佳灿
  • 俞光荣
  • 张堃
  • 张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郑存汪; 杨东靕; 钱吹; 吕存贤
    • 摘要: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鸡尾酒疗法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不使用TXA)、A组(术前静脉滴注TXA)及B组(术前静脉滴注TXA,术中局部注射"TXA鸡尾酒"),各30例。比较3组围术期情况、凝血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 A、B组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3组术后1、3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术后1、3d疼痛数字评分(NRS)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TXA鸡尾酒疗法可明显降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围术期输血量、引流量,降低术后疼痛,且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
    • 张经; 王斌; 刘泽民; 许晓沛; 张超; 郭华楠; 吕欣
    • 摘要: 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在临床少见,其漏诊和误诊率较高,易发生复发性肩部损伤,造成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目前临床中有较多的诊疗方法,均各有特点和利弊,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肩部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已取得了较优疗效,正逐渐成为治疗的首选和主流方案。该文旨在对目前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倪凌之; 赵琦辉; 雷文涛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分期手术治疗18例胫腓骨下段开放骨折患者:一期行急诊清创、腓骨内固定及胫骨外固定支架固定,二期行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骨痂开始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并记录踝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30个月。骨痂开始形成时间2~3(2.5±0.3)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4~8(5.5±1.3)个月。未发生深部感染、骨髓炎、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8例,良9例,可1例;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0°~20°,跖屈28°~47°。结论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骨折,一期正确清创和选择合适的腓骨内固定方法,二期行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取得满意疗效。
    • 张永建; 李晓梅; 马思满
    • 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联合高压氧对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疗效与血清疼痛指标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河北省深州市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人84例,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关节镜下MIPPO术联合高氧压治疗,观察病人手术状况、骨折复位、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切口长度为(4.38±1.50)cm,低于对照组的(9.14±1.67)cm,观察组病人骨折愈合时间为(13.70±2.31)周,低于对照组的(15.16±2.14)周,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为(10.48±2.40)d,低于对照组的(13.10±2.21)d,观察组病人完全负重时间为(12.25±3.21)周,低于对照组的(14.01±3.14)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6个月血清FGF-2、IFG-1水平为(26.97±4.42)ng/L、(161.72±20.19)μg/L,高于对照组的(24.86±4.16)ng/L、(144.36±16.80)μ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为4.76%,对照组为19.05%(P<0.05)。结论 MIPPO联合高压氧可有效降低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疼痛应激指标,提高术后骨折复位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
    • 彭晓峰; 曾松旺; 王洋; 许海
    • 摘要: 目的分析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外侧壁不完整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外侧壁不完整型骨折,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1例(行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39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骨折总愈合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外侧壁不完整型骨折效果佳,虽手术难度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可明显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李勇阵; 刘国明; 钱源; 陈峰; 李绪文; 季爱玉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骨折顺势复位法结合微创接骨板技术(MIPO)治疗累及关节面跟骨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对12例(14侧)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应用骨折顺势复位法结合克氏针撬拨,恢复距下关节面平整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和Bohler角、Gisane角;选择纵向微创切口,采用MIPO技术放置解剖钢板固定骨折。结果12例(14侧)病人术后无切口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出现。术后24 h跟骨长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ane角明显高于术前,跟骨宽度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52~17.011,Z=3.296、3.538,P<0.05)。术后6个月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优4侧,良8侧,可2侧。结论运用骨折顺势复位法结合MIPO技术治疗累及关节面跟骨骨折近期效果满意。
    • 朱江; 符江
    • 摘要: 目的观察锁骨上神经保护在锁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术中是否实施锁骨上神经保护措施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术中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对照组则直接切断。术后2组均随访半年,观察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区皮肤感觉障碍面积、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手术优良率、Constant-Murly肩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区皮肤感觉障碍面积、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锁骨上神经保护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减少术后术区皮肤感觉功能障碍,缓解神经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曹雨; 杜心如; 乔晓光; 于海峰; 李少刚
    • 摘要: 患者,女,62岁,因下楼梯时摔倒后出现左下肢肿痛、活动受限6 d入院。伤后曾到当地附近医院就诊,行膝关节CT示左股骨外侧髁骨折合并髌骨脱位(图1a,1b,1c,1d),后于另一医院就诊,予以髌骨脱位手法复位,患肢石膏固定后进一步踝关节X线检查发现左内、外踝骨折(图1e)。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查体:双下肢轻度外翻畸形,胫股角12°。左膝关节、踝关节肿胀,活动障碍,左下肢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正常。下肢Q角:左15°,右14°。复查膝关节X线示脱位髌骨已复位(图1f)。临床诊断:Hoffa骨折合并同侧髌骨脱位及踝关节骨折(旋后外旋型)。入院完善相关检查,于第4天在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左股骨外侧髁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左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 张萌; 李荣俊
    • 摘要: 目的探讨延期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术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8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延期踝关节前后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踝关节功能评分、损伤关节面复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行走、跑动、踝关节稳定性评分、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损伤关节面复位优良率为94.44%(51/54),高于对照组的68.52%(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术可明显改善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情况及损伤关节面复位,有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体现了该治疗方案在特殊骨折治疗中的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 熊晨; 张堃; 何昌军; 崔玉; 王晨; 王晓龙; 何晓; 杨佳瑞; 朱养均; 衡立松
    • 摘要: 目的探讨Kocher入路与指总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communis,EDC)劈开入路采用埋头空心钉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69例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32例患者采用Kocher入路行微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Kocher入路组),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29~61岁,平均(42.09±8.71)岁。37例患者采用EDC劈开入路行微型空心螺钉治疗(EDC劈开入路组),其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26~62岁,平均(41.76±8.83)岁。观察和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旋转活动度、肘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记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7.77±2.78)个月。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肘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C劈开入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Kocher入路组,EDC劈开入路组肘关节旋转活动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Kocher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cher入路组术后发生4例切口周围张力性水疱,2例切口皮缘坏死,3例肘关节异位骨化。EDC劈开入路组术后发生6例切口周围张力性水疱,1例肘关节异位骨化。结论EDC劈开入路相比Kocher入路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轻等优点,有利于术后肘部功能恢复,术后肘关节旋转活动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更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