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20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7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25752篇;相关期刊392种,包括母婴世界、临床儿科杂志、中国新生儿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五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中国医师协会第三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中国医师协会第一次全国新生儿科学术会议等;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文献由1611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加林、吴仕孝、宋晓英等。

新生儿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7 占比:2.92%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25752 占比:96.93%

总计:26567篇

新生儿感染—发文趋势图

新生儿感染

-研究学者

  • 余加林
  • 吴仕孝
  • 宋晓英
  • 李永强
  • 杨永弘
  • 赵力力
  • 邵肖梅
  • 陈超
  • 张慧楠
  • 张瑞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勇; 彭新平; 龙运峰; 黄佳; 刘瑾
    • 摘要: 目的探讨邵阳地区孕晚期女性阴道定植B族链球菌(GBS)的血清型和基因分型与新生儿发生早发型GBS感染性疾病(GBS-EO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在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孕检、分娩的孕妇194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孕晚期女性阴道感染GBS血清型、基因分型与新生儿GBS-EOD发生的关系。结果1945例孕妇中检出234例GBS阳性,GBS定植率为12.03%,检出7个血清型,其中Ⅲ型、Ⅰb型、Ⅴ型占比较高,分别为52.14%、21.37%、10.26%;25例新生儿GBS-EOD中鉴定出5种GBS血清型,其中Ⅲ型、Ⅰa型GBS发病率较高,分别为56.00%、24.00%,且Ⅲ型GBS引起的新生儿脑膜炎、败血症、肺炎占比较高,分别为100.00%、45.45%、54.55%。25例孕晚期女性阴道定植GBS鉴定出8种基因型,其中ST19型(36.00%)、ST17型(28.00%)、ST12型(16.00%)占比较高;ST19基因型GBS引起的新生儿脑膜炎(66.67%)、肺炎(54.55%)占比最高,ST17、ST12基因型GBS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36.36%、27.27%)占比较高。结论孕晚期女性阴道定植GBS血清型、基因分型与新生儿GBS-EOD关系密切,其中以Ⅲ型血清型、ST19基因型最为常见,确定GBS血清型、基因型可用于指导针对性的GBS疫苗研制。
    • 郭明; 焦明月; 尚志忠; 姜彦彪; 马彬; 张雪峰
    • 摘要: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UVC)时长对危重症新生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180例出生体质量7 d,n=106),比较感染相关指标(撤管3 d内感染指标异常、置管7 d后使用抗生素、血培养阳性)、管端培养阳性情况以及胃潴留、腹胀、呕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reocolitis,NEC)、脐炎、血栓形成、肝脏并发症、胸腹腔及心包积液、静脉营养时间、达到全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撤管3 d内感染指标异常26例(24.5%),对照组13例(1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3,P>0.05);观察组患儿置管7 d后使用抗生素30例(28.3%),对照组18例(2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05)。观察组患儿血培养阳性3例(2.8%),对照组2例(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05)。两组患儿的管端均未培养出细菌。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血栓形成、肝脏并发症、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其他并发症如胃潴留、腹胀、呕吐、新生儿NEC、脐炎、静脉营养时间、达到全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短期使用UVC相比,延长UVC达7 d以上不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可适当延长UVC时长为危重症新生儿提供营养支持与治疗。
    • 王婷婷; 薛飞扬; 綦萍; 刘春花
    •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并发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及母婴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单胎妊娠晚期孕妇824例,其中胎膜早破孕妇400例为观察组,无胎膜早破孕妇424例为对照组,于孕35-40周时采集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检测B族链球菌(GBS),分娩的新生儿采集鼻咽拭子标本检测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观察GBS合并胎膜早破与新生儿GBS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GBS感染率观察组(31.5%)高于对照组(10.4%),观察组分娩新生儿GBS感染率(19.0%)高于对照组分娩的新生儿(5.2%)(均P24h有39例,其分娩新生儿GBS感染率(51.7%、79.5%)有差异;产程时间≤24h有92例,>24h有34例,其分娩新生儿GBS感染率(50.0%、88.2%)有差异(均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与胎膜早破发生关,会增加新生儿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临床上应加以重视以早期干预及治疗。
    • 夏薇(综述); 韦红(审校)
    • 摘要: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单股负链非节段性的RNA病毒,是<2岁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的病原。新生儿由于自身免疫特点,更易感染RSV。同时RSV所致下呼吸道感染也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死因之一。早期的RSV感染可能对呼吸道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并且目前尚无针对RSV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所以对早期新生儿RSV感染的预防应该引起重视。1 RSV感染概况RSV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全球每年RSV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超过3000万人次,<5岁儿童有90多万人次住院,其中在<6个月的婴儿中,因RSV感染死亡的2万多人次[1]。2011-2014年进行了一项针对新生儿关于社区严重感染原因及发病率的研究[2],结果显示新生儿严重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之一是RSV。RSV主要有A、B两种血清型,其中A型RSV更易发生重症感染。新生儿感染RSV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秋冬季节感染、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父母有吸烟史等[3-4]。
    • 孙研研
    • 摘要: 目的分析产妇胎膜早破后新生儿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率、产妇满意度、分娩结局、新生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各项护理满意度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60.0%,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胎膜早破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同时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王鹿媛; 杨莹珠
    • 摘要: 目的:探究妊娠期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含量及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妇产科诊治的妊娠期CA患者112例为CA组,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12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孕妇外周血Treg、Th17细胞比例,并分析外周血Treg/Th17细胞失衡对CA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CA组外周血Treg(4.56±1.44)%、Treg/Th17(4.38±1.48)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60±0.72)%、(1.64±0.56),Th17(1.04±0.35)%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1.62±0.46)%(均P0.05)。结论:妊娠期CA患者存在外周血Treg/Th17细胞失衡,一定程度影响了产妇分娩结局,但对母婴不良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 郝丽娟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血中炎性标志物检测在诊断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与50例未发生感染的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0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设为病例组,将其中5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血中炎性标志物的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总结用脐带血中炎性标志物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的效能。结果:病例组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血清IL-8、IL-10、IL-6、TNF-α、CRP、PCT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均较高。在各项新生儿脐带血炎性标志物中,诊断新生儿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由高至低的炎性标志物依次为血清IL-6、IL-10、PCT、TNF-α、CRP、IL-8。结论:检测新生儿脐带血中炎性标志物的水平对诊断新生儿感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张改萍
    • 摘要: 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在实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规划前,乙型肝炎病毒以母婴传播为主,占30%-50%,且多发生在围生期,通过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准妈妈,尤其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E抗原双阳性,有可能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宝宝,引起宝宝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即乙型肝炎妈妈如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均阳性却不干预的情况下,其宝宝约有80%~90%感染概率。所以,防止新生儿感染,最主要的是阻断母婴传播。
    • 杨明玉
    • 摘要: 新生儿年龄尚小,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感染的防御力比较低,可能会导致医院内感染(院感)风险,新生儿在患有感染后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具有极大地威胁^([1])。因此,为提升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一定要做好新生儿病房院感防控工作。近年来,对于新生儿感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医疗机构也不断加强对新生儿病房区域的疾病传染预防和管理工作,这是目前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2])。
    • 陈长莲; 谢兰芳; 曾长江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免疫球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足月体重大于2500克新生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前因素、临床表现分为感染组43例和非感染组39例。对比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CRP、PCT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CRP、PCT及联合检测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感染组血清免疫球蛋白、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真阳性29例,真阴性33例;CRP检测真阳性27例,真阴性31例;PCT检测真阳性28例,真阴性31例;三者联合检测真阳性41例,真阴性35例。血清免疫球蛋白、CRP、PCT三者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68%、95.34%、89.74%。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CRP及PCT与新生儿感染之间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新生儿感染诊断效能,临床使用价值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