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清型

血清型

血清型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86篇、会议论文75篇、专利文献924413篇;相关期刊575种,包括疾病监测、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医药导报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第四届京津冀一体化畜牧兽医科技创新研讨会暨“瑞环杯”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论坛、第22届国际猪兽医协会大会(IPVS2012)等;血清型的相关文献由679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磊、程龙飞、刘斌等。

血清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86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7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24413 占比:99.76%

总计:926674篇

血清型—发文趋势图

血清型

-研究学者

  • 王磊
  • 程龙飞
  • 刘斌
  • 徐建国
  • 李华春
  • 黄瑜
  • 姚开虎
  • 杨恒
  • 杨振兴
  • 郭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胡亚
    • 摘要: 口蹄疫是一种主要在偶蹄动物发生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给世界各国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口蹄疫在世界许多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而不同的血清型口蹄疫病毒的地理分布情况有一定的差别.了解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特点对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紧急疫苗接种在口蹄疫暴发的国家中是应用较多的防控方法,该方法也显示出较好的防控效果.本文从口蹄疫的流行情况、血清分型、流行病学以及疫苗防控方面进行综述.
    • 崔嘉琪; 孙蓉蓉; 张灿; 刘文华; 邹玲; 任慧英
    • 摘要: 噬菌体抗性菌株的产生是噬菌体治疗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为研究噬菌体的抗性菌株与其敏感菌株之间的的差别,本研究将大肠杆菌短尾噬菌体Bp4与宿主大肠杆菌共培养,经双层平板法筛选,结果显示获得了对噬菌体具有抗性的大肠杆菌,且该抗性菌株不能被Bp4裂解。将该抗性菌株与其敏感菌株进行了形态及培养特性的比较,发现二者基本一致;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与敏感菌株相比,抗性菌株基因组出现3处突变,造成乙醛脱氢酶的天冬氨酸突变为酪氨酸,十一碳二烯磷酸α-N-乙酰氨基葡萄糖磷酸转移酶1的色氨酸发生无义突变,以及UpfB蛋白的亮氨酸发生同义突变;采用玻板凝集试验检测了二者的血清型,结果显示敏感菌株为O78型大肠杆菌,而抗性菌株与O78抗血清凝集现象不明显,表明抗性菌株血清型发生了变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与敏感菌株相比,抗性菌株对替米考星、环丙沙星、氨曲南、妥布霉素的耐药性均降低;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抗性菌株接种的小鼠未出现死亡,感染后0~48 h前小鼠体况计分一直维持在45分以上,之后略有下降;而敏感菌株接种的小鼠在接种后72 h内共死亡4只,且体况计分比抗性菌株接种的小鼠低约30分,表明噬菌体抗性菌株对小鼠的致病性降低。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噬菌体抗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致病性均下降,为噬菌体治疗中出现的抗性菌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 蔡彦秋; 马智龙
    • 摘要: 目的对泰州市2016—2020年食源性疾病患者沙门菌的感染情况、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状况进行分析,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和用药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T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菌检验》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对泰州市3家哨点医院监测的食源性腹泻患者采集标本,进行沙门菌的生化鉴定以及药敏实验的检测,并将分离鉴定成功的菌株进行血清凝集分型。结果共采集2040份食源性腹泻标本,沙门菌检出率为3.72%,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P>0.05);1—4季度检出率分别1.21%、3.29%、4.97%、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P0.05);0~5岁组病例数最多(占50.98%),检出率最高(4.90%),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P0.05)。采集标本和阳性标本均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分别占71.72%、82.89%),夏、秋季阳性检出率(4.31%)高于春冬季(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共分离76株沙门菌,共11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占26.32%);归属5个血清群,以B群为主(占53.95%)。分离株总耐药率98.68%,耐药率以红霉素最高(94.74%),亚胺培南最低(1.32%);多重耐药率77.63%(以ERY-AMP-TET为基础)。结论泰州市食源性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具有年龄、季节性的分布特点,菌株的多重耐药率较高,耐药情况较严重,应结合本地区菌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情况合理规范用药,进一步持续加强耐药性监测。
    • 马萍萍; 刘宝涛; 赵永达; 刘焕奇; 邹明
    • 摘要: 为了调查青岛地区牛源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情况,本试验对保存的780株牛源大肠杆菌进行PCR鉴定、血清分型以及药敏试验,经测序确认共检出27株STEC,随后对检出的STEC进行了30种血清型的鉴定,鉴定出14株共9种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51.9%,其中以O78、O2、O45血清型为主且O78占定型菌株的14.8%,为优势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7株STEC对四环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8.9%和81.5%;对氟苯尼考、磷霉素、恩诺沙星、萘啶酸、头孢噻呋、链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介于11.1%~59.3%;对卡那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耐药率仅为7.4%;所有受试菌株均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本试验结果对青岛地区牛源STEC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王雪; 周航; 胡人阁; 孔令聪; 马红霞
    • 摘要: 沙门菌属(Salmonella)包含多达6个亚种和2600多个血清型,其中的致病性沙门菌不仅与动物疾病密切相关,而且可以感染人类引起人兽共患病[1]。据欧盟最新报告显示,9061例人类食源性病例中有1067例与沙门菌病有关,甚至导致128人死亡(占所有食源性病例的0.25%)[2]。同时,伤寒沙门菌引发的肠炎仅在东南亚地区每年便造成多达60万人死亡[3]。总之,沙门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深入研究沙门菌致病机制对控制该病至关重要。
    • 杜文萍
    • 摘要: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一系列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2~3周龄仔猪感染的一种条件性、肠道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带有腥臭的浆糊状稀便为特征,发病率高而致死率低,是危害仔猪生产的重要传染病,仔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该病的重要病因,气候变化、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条件差,均可诱导该病的发生。该病致病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给疾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也会出现不同猪场的大肠杆菌病,同一种方法治疗效果不同的现象。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为生猪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及生产的环境条件,并要预防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做好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 罗勇; 彭新平; 龙运峰; 黄佳; 刘瑾
    • 摘要: 目的探讨邵阳地区孕晚期女性阴道定植B族链球菌(GBS)的血清型和基因分型与新生儿发生早发型GBS感染性疾病(GBS-EO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在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孕检、分娩的孕妇194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孕晚期女性阴道感染GBS血清型、基因分型与新生儿GBS-EOD发生的关系。结果1945例孕妇中检出234例GBS阳性,GBS定植率为12.03%,检出7个血清型,其中Ⅲ型、Ⅰb型、Ⅴ型占比较高,分别为52.14%、21.37%、10.26%;25例新生儿GBS-EOD中鉴定出5种GBS血清型,其中Ⅲ型、Ⅰa型GBS发病率较高,分别为56.00%、24.00%,且Ⅲ型GBS引起的新生儿脑膜炎、败血症、肺炎占比较高,分别为100.00%、45.45%、54.55%。25例孕晚期女性阴道定植GBS鉴定出8种基因型,其中ST19型(36.00%)、ST17型(28.00%)、ST12型(16.00%)占比较高;ST19基因型GBS引起的新生儿脑膜炎(66.67%)、肺炎(54.55%)占比最高,ST17、ST12基因型GBS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36.36%、27.27%)占比较高。结论孕晚期女性阴道定植GBS血清型、基因分型与新生儿GBS-EOD关系密切,其中以Ⅲ型血清型、ST19基因型最为常见,确定GBS血清型、基因型可用于指导针对性的GBS疫苗研制。
    • 高德强
    • 摘要: 安卡拉病又叫心包积液综合征,它是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对于腺病毒,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包涵体肝炎,而包涵体肝炎发病已被大多数兽医工作者所了解。安卡拉病毒与包涵体肝炎同源,都是腺病毒感染,只是血清型上有所变化,以往发现的包涵体肝炎一般其他型较多。近年来,安卡拉病在东北发病较多,发病主要集中在20~30日龄,最早可见7日龄的雏鸡发病。
    • 原小迪; 李钰; 陈艳芳; 李晶; 邵婷; 王婷; 虞林峰; 黄敏
    • 摘要: 【目的】检测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环境菌株对玉米的致病性及其与医院常见血清型的关联性。【方法】从环境中取地表水和土壤样品,利用克雷伯氏菌分离培养基(麦康凯肌醇阿东醇羧苄青霉素培养基,MIAC)获得克雷伯氏菌属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一步鉴定样品中的KP菌株;以PCR扩增医院常见KP血清型基因条带;用常规接种法检测分离到的KP环境菌株对玉米的致病性。【结果】从栽培草莓的土壤表面分离到1株KP环境菌株E23。该菌株不属于医院常见血清型,但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能引起玉米顶腐症状。【结论】不同来源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导致易感寄主发病的能力,这一结果可为其跨界侵染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
    • 孙瑜
    • 摘要: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会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养殖人员和兽医需要了解其流行情况、病原、血清型、耐药性等,结合疫病发生情况采取防治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