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脐带血

脐带血

脐带血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536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8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6715篇;相关期刊544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福建省第八届猪病学术研讨会、第14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等;脐带血的相关文献由3572位作者贡献,包括雒猛、韩俊领、魏伟等。

脐带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8 占比:5.63%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6715 占比:94.23%

总计:17738篇

脐带血—发文趋势图

脐带血

-研究学者

  • 雒猛
  • 韩俊领
  • 魏伟
  • 嵐山芮
  • 张栋
  • 郭龙浩
  • 杨俊晔
  • 肖强
  • 裴雪涛
  • 郭佳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洁莹; 陈劲松; 吴韶清; 陆琰; 汤雪薇; 李焱
    • 摘要: 目的比较冷冻前和复苏后脐带血样本的造血功能,探讨冷冻袋附属小管是否可用于脐带血质量控制及移植供体发放前复核。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21年2月在广州脐血库冻存的53份脐带血为研究对象,常规复温后,从冷冻袋和附属小管抽取样本,分为冷冻前、小管复苏和大袋复苏组。评价各组的总有核细胞(total nucleated cells,TNCs)数、细胞活率、CD34阳性细胞数量、粒-巨噬细胞集落(colony-forming units-granulocyte/macrophages,CFU-GMs)数量、祖细胞集落(colony-forming units,CFUs)数量等质量参数。结果小管复苏后TNCs数量、细胞活率、CFU-GMs数量及CFUs数量较冷冻前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袋复苏后TNCs数量、细胞活率及CFUs数量较冷冻前各相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管复苏后的TNCs数量、细胞活率、CD34阳性细胞活率、CFU-GMs数量及CFUs数量较大袋复苏后的相应值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管复苏与大袋复苏后的各项参数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附属小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脐血库质量控制和产品发放前复核的取材。
    • 黄婉君; 史聪颖; 魏伟; 黄晓能
    • 摘要: [导语]广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以下简称“广东省脐血库”)成立于1997年,由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广州市天河诺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亚生物”)联合发起成立,是国家批准设立的7家脐血库之一。20多年来,广东省脐血库秉承“爱心、诚信、责任、专业”的理念,致力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制备、检测、冻存,为社会提供脐带血资源用于临床应用。
    • 陈伟意; 史聪颖; 李佩瑶; 马天宝; 颜红金; 韦燕; 魏伟
    • 摘要: 目的探讨深度脐带消毒方案与常规消毒方案对脐带血采集后的污染率和脐带血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分娩的孕妇40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0例采用深度脐带消毒方案消毒后采集脐带血,对照组200例采用常规消毒方案消毒后采集脐带血,采集后的脐带血运送至广东省脐带血库进行细菌/霉菌污染率和脐带血质量的检测。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消毒对照组的脐带血细菌/霉菌污染率为2.5%,深度脐带消毒试验组的脐带血细菌/霉菌污染率为1.0%,试验组脐带血采集后的污染率更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脐带血冻前有核细胞计数、CD34^(+)细胞含量、冻前有核细胞活性和粒细胞及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细胞计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脐带血消毒方案可以降低脐带血采集后的污染率且不影响脐带血质量,值得脐带血采集领域的关注。
    • 林裕庆; 王文革; 王丹丹; 杨云月; 谭汉旭
    • 摘要: 目的探讨脐带血白介素(IL)-13水平与早期婴儿湿疹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妇产科出生的148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新生儿脐带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脐带血中IL-13的含量,登记新生儿出生的信息及家族过敏史等基本资料。随访42天婴儿并记录患有湿疹的情况,根据婴儿是否患有湿疹将其分为湿疹组87例和无湿疹组61例,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48例婴儿中,有87例患湿疹,患病率为58.8%。湿疹组脐带血IL-13水平明显高于无湿疹组(Z=-2.217,P=0.027)。湿疹组婴儿有家族过敏史的湿疹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湿疹组(χ^(2)=4.452,P=0.035),湿疹组以混合喂养的婴儿湿疹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湿疹组(χ^(2)=4.643,P=0.031),湿疹组母亲哺乳期进食海鲜类食物的婴儿湿疹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湿疹组(χ^(2)=8.779,P=0.03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过敏史、母亲哺乳期有进食海鲜类食物、混合喂养、脐带血IL-13高水平是影响湿疹发生的危险因素(Waldχ^(2)值分别为11.439、8.526、4.572、5.411,P<0.05)。根据脐带血IL-13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可知,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95%CI:0.624~0.800,灵敏度为90.8%,特异度为49.2%。结论脐带血IL-13与婴儿湿疹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影响42天婴儿患有湿疹的重要因素。脐带血IL-13水平对早期婴儿湿疹的发生有一定预测意义。
    • 边宛初; 周小雯; 左玉迪
    • 摘要: 以自体库和公共库“双重身份”运营的脐血库在运营中存在两库发展状况不平衡,违规行为频发,脐带血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虽然现行法律没有明确承认脐血库自体库的合法身份,其确有利于满足储户的多样化需求和脐带血资源的合理利用,故立法应赋予其合法身份,并完善责任主体制度和加大监管力度。
    • 吴飞; 沈九龙; 邓刚
    • 摘要: 目的通过大规模检测浙江省足月新生儿脐带血血常规相关指标和各型血红蛋白的质量百分比(HbA%、HbF%、HbA_(2)%),确定血常规相关指标和各型血红蛋白的参考值范围,为新生儿血红蛋白病及其他疾病的筛查提供参考。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红蛋白毛细管电泳检测合法采集的足月健康新生儿捐献脐血1788份。应用百分位数法界定WBC、RBC、Hb浓度、MCV、MCH、MCHC、HbA%、HbF%、HbA_(2)%的双侧95%可信区间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判断孕周和Hb浓度对HbA%、HbF%、HbA_(2)%的影响。结果浙江省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WBC、RBC、Hb浓度、MCV、MCH,MCHC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9.7~23.4)×10^(9)/L、(3.5~5.0)×10^(12)/L、124~178 g/L、111~131 fl、33~39 pg、280~315 g/L;血红蛋白HbA%的参考值范围为11.1%~32.1%、HbF%的参考值范围为67.5%~88.9%;HbA_(2)%的参考值范围为0~0.4%;孕周和Hb浓度对HbA%、HbF%、HbA_(2)%有影响,新生儿MCV、MCH、产妇年龄、新生儿性别与体重对HbA%、HbF%、HbA_(2)%无明显影响。结论浙江省新生儿脐带血血常规相关指标及各型血红蛋白质量百分比的参考值范围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孕周的长短和Hb浓度会影响新生儿HbA、HbF、HbA_(2)的质量百分比。
    • 郝丽娟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血中炎性标志物检测在诊断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与50例未发生感染的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0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设为病例组,将其中5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血中炎性标志物的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总结用脐带血中炎性标志物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的效能。结果:病例组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血清IL-8、IL-10、IL-6、TNF-α、CRP、PCT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均较高。在各项新生儿脐带血炎性标志物中,诊断新生儿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由高至低的炎性标志物依次为血清IL-6、IL-10、PCT、TNF-α、CRP、IL-8。结论:检测新生儿脐带血中炎性标志物的水平对诊断新生儿感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吴春蕾
    • 摘要: 甲状腺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期荷兰学者首次发现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和无甲状腺新生儿的脐带血中存在甲状腺激素,从而推翻了母体甲状腺激素不能通过胎盘的传统观点,许多研究也证实了孕妈妈甲状腺激素在胎儿脑发育前半期(妊娠1~20周)的重要作用。甲状腺疾病对孕妈妈及胎儿的影响长远且重大,从备孕开始至胎儿出生,甲状腺激素都需要被高度关注。
    • 侯静; 樊珍
    •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与脐带血中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及产妇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近年来在西安市高陵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0例无脑损伤的早产儿设为对照组,将其中30例脑损伤早产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早产儿脐带血中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及其母亲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比较观察组早产儿中脑损伤程度不同的早产儿脐带血中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母亲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早产儿母亲,P<0.05。观察组早产儿脐带血中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早产儿,P<0.05。在观察组早产儿中,重度脑损伤早产儿脐带血中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均高于轻中度脑损伤早产儿,P<0.05。结论:脑损伤早产儿脐带血中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及其母亲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均较高。早产儿脐带血中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及其母亲发生宫内感染可能是造成其脑损伤的危险因素。通过检测脑损伤早产儿脐带血中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可评估其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 孙京; 鹿璐; 胡蕊; 蒋伟; 潘丽娜; 曾小玲; 梁滨; 朱文丽
    • 摘要: 目的:了解孕期膳食叶酸摄入及叶酸代谢状况对新生儿脐带血叶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遵循自愿原则,自北京和山东妇幼保健机构选择孕24~31周138对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并计算得出孕妇叶酸及其代谢相关营养素维生素B_(2)、B_(6)、B_(12)的摄入量。采集孕妇空腹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检测母子血液样本中红细胞和血清叶酸水平,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调查对象新生儿脐带血红细胞叶酸、血清叶酸水平中位数分别为952.86(P_(25)~P_(75):854.77~1040.09)ng/mL、49.60(P_(25)~P_(75):37.57~53.48)nmol/L。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母亲孕期膳食叶酸、维生素B_(2)、维生素B_(6)和维生素B_(12)摄入量与脐带血红细胞和血清叶酸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孕期血清叶酸与脐带血血清叶酸(r=0.305,P0.05)。结论:母亲孕期代谢水平对新生儿叶酸代谢无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