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医学会第5届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5届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5届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3
  • 召开地:哈尔滨
  • 出版时间: 2003-07-01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年第22卷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全民食盐加碘对碘缺乏病轻病区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影响.方法: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常州市市区市直和区直医院1988—1999年甲状腺疾病住院病历.结果:全民食盐加碘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占住院比率由20.6/万逐年增加到第4年的59.3/万,占总甲状腺疾病的比率由27.1%上升到44.4﹪,住院率依然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食盐碘含量和尿碘浓度快速上升,而住院比率则滞后1~2年后呈快速上升趋势.结论:常州市区住院比率上升可能与食盐中碘含量升高有关,轻病区食盐加碘量应当调整.
  • 摘要:目的:观察缺碘Wistar大鼠补充不同剂量碘酸钾(KIO<,3>)和碘化钾(KI)两种碘剂治疗缺碘性甲状腺肿(甲肿)对甲状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成功复制缺碘性甲肿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给予1倍(适量碘)、5倍和50倍于适量碘的KIO<,3>和KI进行干预性治疗,治疗1个月后和3个月后测定甲状腺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丙二醛(DNA)含量.结果:①6个治疗组的SOD和MDA均明显低于低碘组(LI组),但总体趋势仍高于正常对照组(NI组);②不同补碘剂量之间的比较:SOD和MDA在治疗1个月时均随剂量加大呈下降趋势,但在治疗3个月后KIO<,3>组两个指标均随剂量加大呈升高趋势,KI组未发现增高或降低趋势;③不同补碘剂型之间的比较:KIO<,3>和KI组在3种水平上比较发现,治疗1个月时,KIO<,3>组的SOD均高于KI组,MDA与KI组比较也似有增高趋势;治疗3个月后,KIO<,3>组的SOD与KI组比较似有降低趋势,但MDA似有升高趋势.结论:①不同剂量的KIO<,3>和KI均能使缺碘大鼠甲状腺的抗氧化能力得到明显恢复;②短期大剂量KIO<,3>和KI对恢复缺碘大鼠的抗氧化能力效果似较佳,但不宜长期给予;③长期给予适当剂量的KIO<,3>,对恢复缺碘大鼠甲状腺的抗氧化能力与KI组无差别;④适当剂量的KIO<,3>对于纠正碘缺乏是安全有效的.
  • 摘要:目的:分析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PCR-SSCP和银染技术对60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癌变组突变率为30%(3/10);癌前组突变率为16.67﹪(2/12);一般病变组未发现p53基因突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p53基因突变的检出,为砷性肿瘤患者的基因诊断及其易感个体的筛选和监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对分析砷致癌作用机理及开辟砷性肿瘤治疗新方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的变化及在砷中毒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生化测定试剂盒测定燃煤型砷中患者血清中X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砷中毒患者血清XOD活性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随发砷、尿砷的增加,XOD逐渐增高,B超诊断结果中肝肾异常患者血清XOD活性显著高于肝肾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组皮肤损害患者血清X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并随皮损程度的加重而增高;XOD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男性XOD活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砷可致患者血清中XOD活性的增加,可能是体内自由基升高的途径之一.XOD可作为反映肝细胞的受损程度的参考指标.
  • 摘要:目的:评价三明市消除碘缺乏病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防治效果和成果巩固情况.方法:①阶段目标评估:按福建省卫生厅和国家五部局下发的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方案的要求,先由市评估组对所辖各县进行评估,省评估组再对市进行抽查核实.②监测:以县为单位,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抽查8~10岁学生的甲状腺大小,尿碘、盐碘值.结果:经过评估全市12个县的3项综合指标平均得分为91.38分,各县的得分都在85分以上;盐库、零售点和用户的碘盐合格率分别为94.33%,98.67﹪,96.63﹪,尿碘中位数为221.53μg/L,<20μg/L的样品占1.35﹪.8~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4.96﹪.甲状腺肿大率、碘盐合格率、尿碘水平都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达标后监测:8~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3.95﹪,碘盐合格率为99.21﹪,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63﹪,碘盐覆盖率为99.20﹪,尿碘中位数为217.27μg/L,<20μg/L占1.11﹪.结论:三明市2000年已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2001年进入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阶段.但今后应坚持防制措施不松懈和坚持开展病情监测.
  • 摘要:目的:观察砷接触人群肾功能损害情况,探讨镉在砷接触人群肾功能损害方面与砷的联合作用.方法:以贵州省地方病办公室确诊并经临床复查的122例砷中毒患者为本次调查对象,无砷污染区居民123例作为对照.以尿砷(UAs)、尿镉(UCd)作为接触标志物,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白蛋白(U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作为砷、镉致肾小管和肾小球损害的效应标志物.同时分别计算UAs、UCd的基准剂量(BMD)及其下限值(BMDL).结果:接触组的接触指标和效应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s、UCd水平与Uβ<,2>-MG、UALB、UNAG水平间均为正相关,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砷、镉产合毒性比单独砷或镉同等剂量下的毒性更大.UAs的BMD和BMDL值分别为121.91~171.88μg/gCr和102.11~144.44μg/gCr;能联合作用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和协同作用,其联合毒性剂量明显低于单一毒性剂量,镉可能增强了砷在长期砷接触人群中对肾脏的损伤作用;本观察第一次运用BMD方法计算砷接触人群肾功能损伤UAs、UCd的BMD和BMDL值,UAs、UCd的BMDL值分别为102.11,0.88μg/gCr.
  • 摘要:+3.783 3t<'3>.结论:通过6年食盐加碘防治,人群碘营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目的:评价全民食盐加碘对福鼎市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使用SPSS 10.0软件,拟合全市1995—2001年6年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时间—效果曲线模型特征.结果: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时间—效果呈"三次曲线"模型特征,三次方程(CUB)为Ey=11.800 0+45.416 7t-27.100 0t<'2>+3.783 3t<'3>.结论:通过6年食盐加碘防治,人群碘营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
  • 摘要:对17例慢型克山病患者通过用降粘化瘀中药治疗1个月后,观察血液流变学在服药前后的指标变化,认为降粘化瘀中药对治疗心气虚、心血瘀的慢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为防止其主要的并发症—血管栓塞的发生提供了早期防治的方法和客观化指标.
  •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河南省碘缺乏病(IDD)防治现状和流行趋势,完善可持续防治策略.方法:1995、1997、1999年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应用PPS抽样法进行抽样,2002年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省调查30个县1200名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B超法和触诊法);调查52个县4040份盐碘,505份尿碘;调查600名在校5年级学生掌握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结果:2002年监测结果经人口加权后该群体甲状腺肿大率B超法为2.77%,触诊法为4.5﹪,尿碘中位数为297.15μg/L,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1﹪.健康教育知识平均得分为59.75分.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从1995年开始在病情、尿碘及碘盐合格率等项指标上逐年下降,特别是在2000年达标后病情、尿碘及碘盐合格率等指标保持稳定,但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明显下降.
  • 摘要:目的:及时、准确、系统地了解与掌握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及动态;了解防治措施落实的进度及防治效果,为科学地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国家《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结果:燃煤污染型病区两年度平均改炉、改灶率在36%左右,饮水型病区平均改水率在63﹪左右.西部地区低于中、东部地区.环境氟含量:2001年中部地区玉米平均含氟量2.81mg/kg,辣椒为6.94mg/kg,西部地区玉米为10.33mg/kg,辣椒为394.15mg/kg.水氟含量:东部地区已达到1.0mg/L以下,而中、西部地区仍超过1.0mg/L.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燃煤型病区,中部地区2000年为50.23﹪,2001年为44.58﹪,西部地区,2000年为56.29﹪,2001年为70.15﹪.饮水型病区,东部地区2000年为29.86﹪,2001年为29.01﹪,中部地区2000年54.50﹪,2001年47.36﹪,西部地区2000年70.80﹪,2001年67.695.成人氟骨症临床检出率:燃煤型病区,中部23.55﹪,西部28.37﹪.饮水型病区,东部18.37﹪,中部21.12﹪,西部54.67﹪.饮水型病区成人氟骨症X线阳性检出率:东部20.50﹪,中部29.76﹪,西部46.54﹪.结论:预防措施落实进度较慢,各地区不平衡,西部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设施使用与管理不尽人意,有些地区环境氟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燃煤型病区辣椒氟含量很高,病情仍很严重,尤其西部.必须加大防治力度,把防治工作重点放到西部.
  • 摘要:目的:了解兰州市碘缺乏病防治进展,评价碘盐防治效果,确定防治方向及策略.方法:按容量比例(PPS)法抽样,每年抽检30所学校,调查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尿碘和盐碘.结果:儿童甲肿率(触诊法)逐年下降,儿童尿碘中位数达到国家标准,盐碘合格率有所下降.结论:防治措施正确,加大边远农村盐业市场的检查力度,杜绝不合格碘盐和非碘盐流入农村市场,这样才能达到防治碘缺乏病的目的.
  • 摘要:目的:了解长乐市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碘盐质量的落实情况,为进一步规范碘盐市场及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福建省碘盐监测方案》要求,在全市居民户分季度随机抽取64份盐样.其中第3季度随机抽取96份盐样,全年共288份盐样,采用直接滴定法定量测定.结果:2001、2002年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4.4%、96.9﹪,碘盐覆盖率分别为97.6﹪、98.6﹪,全市沿海和平原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6.8﹪、94.9﹪.结论:提示长乐市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碘盐质量得到较好落实,但仍存在少数非碘盐及假盐,需继续加大力度规范碘盐市场,更好巩固碘缺乏病.
  • 摘要:目的:掌握河北省碘缺乏病病情与碘营养状况,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监测点的选择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结果:1200名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甲肿)率为4.9%,按学生数加权后的甲肿率为5.15﹪,剔除2个高水碘监测点数据,加权后的甲肿率为4.7﹪;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46.2μg/L,<100μg/L的样本数占16.9﹪,各年龄组儿童尿碘水平及频数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全省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7.3﹪,92.2﹪.水碘含量<10μg/L的样本数占52.9﹪,>300μg/L的样本数占5.7﹪.结论:河北省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碘缺乏病病情稳定.
  • 摘要:目的:报告河南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质控工作实施情况.方法:给河南省18个省辖市、55个县级防疫站发放由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制备的尿碘、盐碘质控样品,对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将检测结果上报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进行评估.结果: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对全国的检测结果进行评定,河南省省级、市级实验室尿碘、盐碘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县级55个实验室53个合格,合格率为96%.结论:全国实验室质控网络的运行,推动了河南省碘缺乏病实验室建设,提高了技术水平,使河南省实验室监测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 摘要:目的:探讨室内燃煤氟污染导致人群氟骨症及其征象的影响.方法:对室内燃煤氟污染的高、中、低3个不同氟污染程度的40~60岁人群拍摄X光片与流行病调查.结果:氟骨症患病率、氟骨症征象与室内空气氟污染和环境氟水平、总氟摄入量相关,骨关节疼痛发生率与肢体活动困难的阳性率也呈相似的规律.结论:室内燃煤氟污染导致人群氟骨症仍应注意防治.
  • 摘要:婴幼儿>孕妇>哺乳妇女>育龄妇女.城市人群尿碘水平以哺乳妇女最低(<100μg/L),育龄妇女其次;农村人群则是育龄妇女最低,孕妇其次.2个调查点均未发现高碘水源.结论:目前的碘盐浓度能够满足学龄儿童、婴幼儿和育龄妇女的碘需求,但孕妇和哺乳妇女还存在碘缺乏纠正不足的危险性,这部分人群应成为我们今后关注的重点.">目的:了解食用盐加碘新标准实施1年后四川省不同人群的碘营养水平,评价现行的碘盐浓度是否能满足不同人群的碘需求,为进一步调整碘盐浓度及其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次性"点状"调查方式,选择城市及农村调查点各1区(县),对8~10岁小学生、20~40岁育龄妇女、妊娠3个月以上的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她们的0~2岁婴幼儿尿碘及家中盐碘、饮水碘等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调查城市和农村人群共计1000人,尿碘中位数155.5μg/L,合格碘盐食用率和加碘盐覆盖率分别为71.5%和80.1﹪,盐碘中位数32.8mg/kg.5种人群尿碘中位数水平排序为:儿童>婴幼儿>孕妇>哺乳妇女>育龄妇女.城市人群尿碘水平以哺乳妇女最低(<100μg/L),育龄妇女其次;农村人群则是育龄妇女最低,孕妇其次.2个调查点均未发现高碘水源.结论:目前的碘盐浓度能够满足学龄儿童、婴幼儿和育龄妇女的碘需求,但孕妇和哺乳妇女还存在碘缺乏纠正不足的危险性,这部分人群应成为我们今后关注的重点.
  • 摘要:目的:通过病情的动态变化了解发病条件的变化,为病因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和大骨节病通用的调查方法和操作步骤.结果:病情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人群病情开始下降;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重度患者的发生得到控制;80年代重病区X线病情已很轻并逐步下降.90年代以后病情消退.结论:该地区致病条件50年代初开始发生变化,表现为危害程度下降,以后这个趋势得到了保持和发展,90年代开始危害基本消除.
  • 摘要:流行病学上砷引起人类肿瘤已被公认,但至今尚缺乏病理学上长期摄砷所致动物肿瘤模型,影响了砷致肿瘤机理及预防措施研究.假设生殖过程(性细胞发育—断乳期)是机体生命之初的脆弱时期,对致肿瘤因子敏感,可增强其致肿瘤效应.我们的动物实验显示,亲代摄砷小白鼠可见以肝血管瘤为主的多种肿瘤,而其父母虽长期摄砷却并未发生肿瘤.此发现表明肿瘤预防应从年轻父母做起.
  • 摘要:沉降分析技术是表征大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方病实验研究中.本文简要介绍了沉降分析技术的应用.通过沉降平衡实验分析大分子的流体动力学非理想性,沉降速度实验测定在强离心力场下溶液中大分子的行为,从中获得的数据经过拟合分析,包括Van Holde-weishet全分界面拟合、Stafford时间导数法等.用来分析大分子的组装、拆卸,大体构型和构型改变,大分子-大分子、大分子-小分子相互作用,缔合特性等.
  • 摘要:目的:为巩固龙岩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防治成果,评价碘盐供应落实情况.方法:按《福建省碘盐监测方案》.结果:批发部碘盐合格率100%(32.92±2.78)mg/kg.居民户碘盐覆盖率为98.02﹪,碘盐合格率为95.55﹪,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3.65﹪.非碘盐率为1.98﹪.结论:龙岩市碘盐供应是比较稳定的,合格率都达到90.00﹪以上.但还有不少非碘盐存在,应加大打击非碘盐力度,加强碘盐的管理,确保人民群众食用合格碘盐.
  • 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居民食盐加碘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现状.方法:按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全国第4次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的实施意见》要求进行监测.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为6.7%,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46.4μg/L,特需人群尿碘中位数为117.8μg/L,居民户盐碘中位数为25.3mg/kg,碘盐覆盖率为78.8﹪,合格碘盐食用率为72.8﹪.5年级学生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总得分为40.49分.从儿童甲肿率看,有5个县甲肿率超过了5﹪,有3个县盐碘中位数为0.结论:青海省碘缺乏病防治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盐碘覆盖率和合格磺盐食用率来看,与国家消除碘缺额病标准相差甚远.而儿童和特需人群健康教育知识总平均分很低,为了提高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应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 摘要:目的:为了解青海省牧业区碘缺乏病现状及人群碘营养水平,进行了此次监测.方法:根据《全国第4次碘缺乏病监测实施方案》(方案)要求进行.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为0.4%;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02.1μg/L,尿碘>100μg/L的有36份,占50﹪,<20μg/L的有4份,占5.3﹪;特需人群尿碘中位数为42.75μg/L,>100μg/L的有13份,占43.3﹪,<20μg/L的有7份,占23.3﹪;碘盐覆盖率为28.3﹪,合格碘盐食用率为23.4﹪;5年级学生和特需人群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均为30﹪.结论:青海省牧业区的碘缺乏病仍然比较严重,人群碘营养长期得不到提高,主要是健康教育力度还不够,应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群碘营养水平.
  • 摘要:对山西省石楼县、永和县与吉县克山病区924人进行了以心电图为主的调查,结果查出:克山病患者55人,慢克11人,潜克44人.潜克主要分布在30~60岁年龄段,男性高于女性.慢克主要分布在50~80岁年龄段,女性大于男性,未发现急型、亚急型克山病,最小患病年龄7岁.潜、慢克均随年龄增大、患病率逐渐增多.克山病病人心电图改变主要以CRBBB(37.5%)ST-T改变(26.3﹪)为主.
  • 摘要:目的:提高慢克患者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方法:按全国《克山病诊断标准》和《克山病治疗原则》进行.结果: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存活率.结论:开展慢型克山病家庭病床治疗的形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有效途径.
  • 摘要:本文从4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一,地氟病发病机制;二,饮茶型氟中毒;三,全国地氟病病情及防治;四,饮水氟化.
  •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碘缺乏病防治现状,评估防治效果,为完善消除碘缺乏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全省每个市(州)随机抽取1~2县共计30县的30所小学进行病情监测;每个市(州)随机抽取3个县共计63县进行盐碘监测.结果:全省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74.0%,加碘盐覆盖率91.9﹪;儿童尿碘中位数198.3μg/L,触诊和B超两种方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分别为5.8﹪和4.0﹪.结论:我省碘缺乏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与1999年相比,加碘盐覆盖率较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到90﹪以上;甲肿率下降了63﹪,已接近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儿童尿碘中位数达到WHO建议的理想水平.合格碘盐食用率距国家标准相差较远,碘盐问题仍是当前防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非碘盐冲销病区现象依然存在,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仍是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力度必须加强.
  • 摘要:目的:为了及时向管理和盐业部门提供各环节碘盐的质量信息,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保证居民能够食用合格碘盐,达到防治和最终消灭碘缺乏病的目的.方法:各地(州、市)均依"云南省碘盐监测实施方案"(按"全国碘盐监测方案"制订)进行监测,碘盐生产、分装、批发企业由地、市级专业机构完成,居民户监测工作由县级专业机构负责,样品检测采用国标(GB/T13025.7—1999)中的直接滴定法定量测定.结果:全省16个地(州、市)生产批发层次共检测119批盐样(每批9个样品),合格109批,批质量合格率为91.6%.82个县共检测13176份居民户盐,其中合格11501份,非碘盐707份,碘盐合格率92.24﹪,非碘盐率5.37﹪,碘盐覆盖率为94.63﹪,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7.29﹪,有些地州非碘盐较严重,如玉溪(占17.59﹪)、昭通(13.8﹪)、曲靖(9.27﹪)、昆明(7.55﹪).1、2季度监测份数明显少于3、5季度,这是由于2002年前半年正处于机构改革阶段,各级碘缺乏病防治单位和人员的变动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运行.结论:从全省看,生产批发层批质量合格率在90﹪以上,但县级盐厂和个别地州碘盐质量不理想,由于监测批数少,这种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偏差.居民户总的碘盐合格率是92.24﹪,个别地州不足90﹪.无论是生产批发层次,还是居民户层次都有不按监测方案进行,缺报、漏报、上报资料不规范等现象.还存在检测质量的问题.其原因是经费不足,没有开展工作;有的地、县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各级专业人员变动大,监测工作不到位等.
  • 摘要:目的:通过对孕妇和2~6岁儿童尿碘含量的检测,评价出孕20~36周孕妇、集体儿童的碘营养水平,指导妇幼保健工作.方法:取日间随意尿样,采用武汉众生生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尿碘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监测尿碘浓度.检测前2d避免食用含碘药物或含碘食品,采用通常饮食.结果:检测743例2~6岁儿童尿碘浓度中位数162.9μg/L,<50μg/L占1.48%.73例孕妇尿碘浓度中位数198.6μg/L,<100μg/L占2.7﹪,<50μg/L为0.2个组人群尿碘浓度频数最高值均在尿碘100~200μg/L之间,分别为55.1﹪和47.9﹪.结论:①从1995年天津市实施全民食用碘盐后,碘营养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了国家碘缺乏病的控制标准.②随着防治碘缺乏病知识的普及,广大孕妇、儿童家长、托幼机构的保健人员已普遍重视碘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
  • 摘要:目的:建立适于居民生活水平低,自采自食土盐方便,推广碘盐困难地区推广的补碘技术.方法:调查影响农牧民碘盐食用率的因素,建立适用补碘技术,常规法监测尿碘和碘缺乏病病情,观察补碘作用及防治碘缺乏病效果.结果:①入户调查了6地州20个县市52个村庄1292个农牧区居民食用碘盐状况,维吾尔族占95%以上,80.9﹪的农牧民食用土盐水,食用碘盐的不到20﹪.②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高达48.6﹪,智力低下率高达18.8﹪.③土盐水加碘器日释碘量(2.33±0.27)mg.④土盐水加碘试推广农村补碘率由4﹪提高到80﹪,尿碘由41μg/L提高到172.5μg/L,甲肿率由49.8﹪降低到6.6﹪.结论:实施土盐水加碘过程中始终坚持宣传碘盐是最佳补碘措施,碘盐食用率的提高幅度明显,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显著,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摘要:目的:全面、准确地掌握大骨节病病情状况,科学的指导防治工作.方法:在富平等5县(市、区)7~16岁在校学生和成人做临床大骨节病检查;白水等3县(区)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7~12岁在校学生50名以上(男女各半),进行临床和X线拍右手正位片检查.结果:有关县(市)的大骨节病病区的病情比较稳定,临床检查和X线拍片检查均达到控制水平.有些县(区)大骨节病早期患病率还很高,表明该病区病情仍然活跃.结论:通过改革开放在大骨节病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群众经济收入增加,换粮补硒,居民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提高生活质量,争取早日控制我市的大骨节病.
  • 摘要:目的:为准确掌握克山病发病消长趋势,科学指导和评价克山病防治工作.方法:按卫生行业标准《克山病监测》W/T 78—1996进行.结果:全省共有慢型克山病709人,患病率为0.53/万,新发慢型克山病61人,发病率为0.46/10万,新发亚急型克山病1人,发病率为0.007/10万;11个监测点所在县慢型克山病患病率为0~2.33/万,发病率为0~2.69/10万;11个监测点共监测5602人,检出潜在型克山病49人,检出率为0~3.09%,平均0.87﹪,检出慢型克山病11人,检出率为0~1.0﹪,平均0.20﹪;在检出的49例潜在型克山病人中,3~14岁儿童组有30例(61.2﹪),其他人群组在17例(34.7﹪),20~45岁妇女组有2例(4.1﹪);在检出的11例慢型克山病人中,3~14岁儿童组和20~45岁妇女组各有2例(18.2﹪),其他人群组有7例(63.6﹪);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患者性别分布无差异;普查人群心电异常率为4.4﹪,以ST—T改变、低电压及频PVC多见,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患者心电异常率为100.0﹪,以CRBBB、ST—T改变及频PVC多见;X线心胸比率测定,在普查人群96例中,正常65例(67.7﹪)、轻大13例(13.5﹪)、中大8例(8.3﹪)、显大11例(11.5﹪);在潜在型克山病人26例中,正常20例(76.9﹪)、轻大5例(19.2﹪)、中大和显大都没有;在11例慢型克山病人中,正常没有、轻大3例(27.3﹪)、中大3例(27.3﹪)、显大5例(45.5﹪).结论:全省克山病处于平稳低发势态,但部分地区慢型克山病患病率和发病率较高,不是监测点的南华县有亚急型克山病发生以及克山病人群分布改变等值得注意.
  • 摘要:目的: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在人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以及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s,TRs)mRNA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在体外成功诱导扩增NSC,用T<,3>对NSC进行诱导分化,RT-PCR半定量法检测NSC在分化前后TR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化后的细胞类型.结果:T<,3>可诱导NSC分化为神经元、少突和星形胶质细胞,其中髓鞘碱性蛋白(MBP)阳性细胞约占80%,同时自身受体表达在经历时空性变化后一致下降,表达水平均低于干细胞状态.结论:T<,3>能诱导NSC同胶质细胞分化,是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并通过TR的时空表达来发挥其重要生理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砷中毒大鼠体内砷的分布,探讨地方性砷中毒的病因机制.方法:用NaAsO<,2>诱导出大鼠亚急性砷中毒模型,用超热中子活化法测定大鼠的肝、肺、肾、脾、心、脑、卵巢、睾丸、肌肉9种脏器组织中砷的含量.结果:中毒组大鼠各脏器组织中砷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01).在中毒组大鼠各脏器组织中,肝脏中砷的含量与肾脏、肺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脾脏有明显差异(P<0.05),与心脏、脑、卵巢、睾丸、肌肉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砷在肝、肺、肾、脾等脏器中大量的蓄积,导致各器官中细胞的损伤.
  • 摘要:目的:了解丹东市特需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儿童、育龄妇女和孕妇检测尿碘含量.结果:8~10岁儿童,患甲状腺肿164例的尿碘中位数172.2μg/L,无甲肿的135名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04.6μg/L.140例孕妇尿碘中位数为210.5μg/L,114例育龄妇女尿碘为240.8μg/L.结论:甲状腺肿大的儿童尿碘低于正常儿童.孕妇与育龄妇女的尿碘水平接近.为提高人口素质,应做好这部分人群的补碘工作.
  • 摘要:目的:探索采用DFR除氟、水提取和喷雾干燥法制备低氟砖茶粉的工艺.方法:小试工艺用真空干燥正交实验方案研究除氟剂用量、提取用水量、提取时间等,中试采用喷雾干燥正交实验进一步确定低氟砖茶粉合适的制备工艺.结果:经正交实验分析,制备低氟砖茶粉的优选工艺为:分别加入12倍和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微沸90min,过滤,合并滤液,加入砖茶量的1/30的除氟剂DFR,浓缩30min,过滤,合并滤液再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左右,在进风温度140℃~150℃,进液速度为200ml/min条件下喷雾干燥,即可制得合乎要求的低氟砖茶粉.结论:该工艺制备低氟砖茶粉是合适的.
  • 摘要: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孕妇和婴幼儿碘营养状况,探索消除碘缺乏危害应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通过追踪监测与补碘措施,观察补碘对婴幼儿的大脑和体格发育的影响.结果:经干预后,试点乡儿童身长和体重的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对照乡的分布是一个严重的负偏态分布,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身长偏低的儿童高出正常分布25%,体重偏低的儿童高出正常分布7﹪.试点乡儿童发育商的均值显著高于对照乡,试点乡儿童发育商的均值略高于理论值(105)(t=4.78,P<0.01),对照乡儿童发育商的均值显著低于理论值(t=8.701,P<0.01);试点乡儿童发育商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对照乡儿童发育商的分布为负偏态分布;儿童发育商在下等和中下等的比例,试点乡与对照乡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与1999年基线调查的结果比较,试点乡儿童发育有了明显提高,而对照乡无显著变化.结论:在碘盐不落实的地区,育龄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碘,尿碘中位数低于100μg/L;由于非碘盐的冲击,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仅为50﹪左右,缺碘影响了儿童的脑发育,智力明显受损;在贫困地区农村,通过对育龄妇女(孕前—孕早—孕中—孕晚—哺乳)及其孩子(半岁—1岁—1.5岁—2岁)碘营养跟踪监测和补碘的碘营养保障工作,有效地改善了这一地区重点人群的碘营养;通过补碘一项干预措施,就使试点乡婴幼儿的大脑和体格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进一步证实缺碘是导致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 摘要:目的:通过调整江西省目前碘盐加碘浓度,来观察居民盐碘浓度和8~10岁儿童尿碘浓度的变化,从而可确定江西省最佳的食盐加盐浓度,并可为江西省将来调整加碘浓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江西省边缘山区重病区县靖安县,从该县选取2个村,1个村供应的碘盐浓度为35mg/kg另1个村供应的碘盐浓度为25mg/kg.然后将这2种不同浓度的碘盐存放仓库3、6、12个月后再分别供应上述2个乡,然后测定居民家中盐碘和8~10儿童尿碘.结果:①江西省3个盐矿(厂)每批碘盐样品变异系数均<10%;②存放3个月碘盐与存放12个月碘盐含碘量很接近,加碘浓度为25mg/kg的碘盐存放12个月后,居民盐碘中位数为21.4mg/kg,均数±标准差为(22.5±4.0)mg/kg;加碘浓度为35mg/kg为37.4mg/kg,(35.9±5.5)mg/kg;③供应25mg/kg浓度的碘盐,12个月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61.2μg/L,<100μg/L的比率为23.3﹪,<50μg/L的比率为5.0﹪.结论:①江西省在目前碘盐浓度(35mg/kg)是适宜的,人群不存在碘缺乏,也不存在明显碘过量问题;②将江西省目前碘盐浓度由35mg/kg下调到25mg/kg是可行,能够满足江西省人体碘营养需要量,在适当时期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③建议可将目前碘含量范围缩小到(35±7)mg/kg.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手段及甲亢预后与甲状腺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进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测定;采用免疫放射法(IRA)进行超敏TSH(s-TSH)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TSH受体抗体(TRAb)的测定.结果:未经治疗的无药组甲亢患者,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最明显,甲状腺激素水平最高,TRAb阳性例数最多;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但TRAb阳性例数较多、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放射性碘(<'131>I)治疗后远期随访的甲亢患者,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预后最好,TRAb阳性例数为0,TGAb水平基本正常,TPOAb水平升高.结论:抗甲药物、<'131>I治疗甲亢时,后者治疗后远期疗效最好,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变化最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儿童在食用合格碘盐后是否还存在缺碘现象.方法:采集8~10岁儿童当日随机1次尿样.用尿碘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尿中碘离子含量.结果:1999和2002年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80.62和270.84μg/L.<100μg/L的比例分别为1.63%和2.76﹪.结论:全面落实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应用钼靶软X线摄影提高手腕骨软骨软组织层次对比和清晰度,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方法:在山东省青州市大骨节病区部分小学随机抽取110名7~11岁儿童,分别用MO-30型钼靶X线机和F-30型常规钨靶X线机同时进行右手腕骨对照摄片,前110个号编为甲组,后110个号为乙组.应用研制的新型流动暗箱洗片、审片,发现影像质量问题及时补救,保证照片优质率,提高照片可比性.采用主观法对甲、乙组照片图像和诊断效果作出评定;通过客观法测量照片图像密度值,验证评定结果.结果:甲组照片表现细腻、清晰,尤其是隐约可见关节软骨钙化影,此时为早期改变征象,增加了重要的诊断内容,X线检出6例;乙组图像较粗糙,层次差、分辩难度大,X线检出仅2例.对2组照片检测表明,甲组骨密度值大于乙组,之差为0.65~0.70间;乙组软组织密度值大于甲组,之差为0.05~0.15间;甲组手骨与软组织密度值之差为0.90~1.30间,则明显大于乙组.用测量影像密度的手段,客观反映了甲组较乙组照片对比强、清晰度高,诊断效果好,正确应验了主观法的判断结果.结论:钼靶软X线摄影是提高大骨节病照片质量和诊断效果的有效方法,可推广应用.
  • 摘要:本文从新的角度探索大骨节病(KBD)有关病因因素对靶组织细胞的损伤和保护机制,探讨在粘附分子CD44、HA及蛋白聚糖代谢方面与软骨变性坏死的关系,为研究KBD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丹东地区是否存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快速砷检测试剂盒法检测居民饮水砷含量.结果:所调查地区居民的饮用水砷含量均<0.05mg/L.结论:现阶段丹东地区无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居民饮用水质暂未受砷异常污染.
  • 摘要:目的:分析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与非病区人群尿氟含量水平,以便确定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与非病区尿氟含量临界值.方法:现场调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结果:全国非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以几何均数表示的群体尿氟含量中位数:儿童0.7mg/L、成人0.83mg/L;95%位数:儿童为1.43mg/L、成人为1.59mg/L;99﹪位数:儿童为1.79mg/L、成人为1.89mg/L.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病区儿童群体尿氟几何均数>1.43mg/L,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病区成人群体尿氟几何均值均>1.68mg/L.结论:全国地氟病病区与非病区群体尿氟含量儿童以1.4mg/L、成人以1.6mg/L为临界值,饮茶型病区成人尿氟含量更有代表性.
  • 摘要:目的:评价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防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点工作效果.方法:以听汇报、查看资料、实地考核的方式进行.结果:试点县(区)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1年后,目标人群学生地氟病防制卫生知识知晓率显著较妇女好.改炉率、烟囱出屋率和炉灶正确使用率均取得较好成绩,大多数农户能够采取避免遭受煤烟污染的食物干燥和保管方法,并基本养成食物烹调前淘洗的良好习惯.结论:试点县(区)地氟病防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防制地氟病可行、有效措施.
  • 摘要:介绍了目前国内较实用的几种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水砷的测定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比对分析结果.另外,针对饮水砷的测定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 摘要:《WS-104-1999,地方性克汀病和亚临床克汀病诊断》将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和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亚克汀)共同同一定义,即缺碘所致神经—精神综合征.但诊断条件规定则为精神—神经—甲低综合征.这对地克病适用,对亚克汀则需商榷.①Hetzel所称IDD中有一轻病型,是和地克病并列的一个病型,而不是轻型地克病.还有学者认为:缺碘的不良作用主要在大脑;亚克汀的发病机理是轻度脑损伤综合征;缺碘并不是按全或无效应只引起地克病,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发育缺陷,而致以大脑为主的轻度损害;缺碘大鼠的海马中一氧化氮有关的代谢异常等.均说明亚克汀为大脑轻微缺碘性损伤所致的轻度精神功能受损.②亚克汀定义与我国病情不符,轻度缺碘所致的亚临床征以轻度低智最多见,且和另6项亚临床征并非完全平行出现,故这类轻度低智中必然有28%~46﹪因无诊断辅助条件不能诊断为亚克汀而被忽略.③检出IDD轻病型所用方法(智力测验和精神运动测验)都是测试大脑精神功能的,也说明亚克汀的病变主要在大脑并引发精神功能轻度异常.建议将亚克汀定义修订为环境缺碘所致的轻度精神功能损伤综合征.亚克汀诊断条件为,出生和成长于病区并经排除非缺碘病因后的轻度低智为必备条件,JPB检查异常为辅助条件.有必备和辅助条件者诊断为亚克汀;有必备条件无辅助条件者的缺碘性轻度低智;有辅助条件而无必备条件者作略而不计处理.
  • 摘要:目的:了解碘干预后,不同碘缺乏病病区儿童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历史重、轻病区县各1个,采用RIA和IRMA对7~14岁儿童尿碘及血清Tg、FT<,3>、FT<,4>、TSH进行调查.结果:2病区儿童尿碘水平达到IDD控制标准,TSH、FT<,3>、FT<,4>几项血清生化指标也在药盒提供的正常范围,Tg则很低.结论:应开展对碘缺乏病病区人群Tg的下限值研究,以便用于IDD病情作多指标监测.
  •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连江县碘干预前后8~10岁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评价干预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根据碘干预措施前后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盐碘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碘干预前8~10岁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3.33%,碘干预后3次监测分别为17.39﹪、4.83﹪、3.37﹪,碘干预前后甲状腺肿大率下降幅度明显;碘干预前尿碘中位数为88.82μg/L,尿碘>100μg/L的百分比为36.10﹪,<20μg/L的样本占总样本的7.31﹪,<50μg/L的占19.02﹪,<100μg/L的占63.905.碘干预后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79.81μg/L,尿碘>100μg/L的百分比为79.72﹪,<20μg/L的样本占总样本的0.65﹪,<50μg/L的占4.39﹪,<100μg/L的占20.28﹪.干预前后尿碘中位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干预措施后的3年碘盐合格率分别为66.29﹪、100﹪、94.43﹪.结论:连江县目前人群碘摄入量可以满足机体需要,碘营养状况良好,碘盐防治碘缺乏病效果明显,只要坚持供应、食用合格碘盐,不需采取其它补碘措施,即可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效.
  • 摘要:目的:发现、检验和建立碘和甲状腺肿(甲肿)流行呈U形曲线关系的规律.方法:在发现"规律"中调查了河北、山东、贵州3省17个点的水碘、尿碘和甲肿率,水、尿碘分析用天津医科大学内分泌所、河北省地方病防治所及河北医科大学地方病研究室的方法;在检验规律时,用国际通用的PPS抽样法和国家统一的盐碘、尿碘、甲状腺容积的标准检测方法,由省级单位加以实施.结果:随着水碘、尿碘的递增,甲肿率呈现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的U形趋势,这种趋势得到了1999、2002年两次全面碘缺乏病监测数据的证明.结论:碘与甲状腺肿流行呈U形关系的规律建立起来.
  • 摘要:=5.94,P<0.05);家庭主妇问卷平均分数93.6分,及格率92.5﹪,也显著高于对照点(χ<'2>=10.32,P<0.05).结论:"学生—家庭—社区"的健教传播模式在沙县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是极为显著的,今后应长期在学校中普及碘缺乏防治知识的宣传.">目的:探讨采用"学生—家庭—社区"健康教育(健教)传播模式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的地位.方法:选择碘盐普及程度、地理交通、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基本相同的琅口乡茅坪村和西霞乡际口村作为健教干预点和对照点.分别抽查2个调查点小学4、5年级学生及其家庭主妇(25~50岁)各40名,通过答、问卷形式逐户登记评分.内容包括碘缺乏病基本知识和正确行为2个方面的掌握情况.结果:健教干预点学生答卷平均分数88.3分,及格率82.5%,显著高于对照点(χ<'2>=5.94,P<0.05);家庭主妇问卷平均分数93.6分,及格率92.5﹪,也显著高于对照点(χ<'2>=10.32,P<0.05).结论:"学生—家庭—社区"的健教传播模式在沙县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是极为显著的,今后应长期在学校中普及碘缺乏防治知识的宣传.
  • 摘要:目的:了解缺碘、适碘和高碘地区儿童碘营养状况.方法:调查3种地区的水碘和盐碘及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结果:缺碘地区的水碘中位数为4.3μg/L,适碘地区水碘中位数为115.7μg/L,2个高碘地区的水碘中位数分别为452.9和878.2μg/L.缺碘与适碘地区的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到了95%以上,2个高碘地区在2002年均停止了供应碘盐.缺碘与适碘地区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79.1和434.7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均<5﹪.2个高碘地区儿童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769.3和1264.0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均在10﹪以上.结论:现行的碘盐浓度完全可以满足缺碘与适碘地区儿童对碘的生理需要.高碘水源是2个高碘地区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流行的基本因素.
  • 摘要:目的:研究碘酸钾(KIO<,3>)碘盐稳定性.方法:以40目粉碎的KIO<,3>,用干混法生产的23份KIO<,3>碘盐散装暴露在空气中常温常湿存放12年,用直接容量滴定法测定不同存放期碘盐的含碘量.结果:存放22个月内检验碘含量14次,碘下降0.31%;存放32个月碘下降6.38﹪;存放36个月碘下降9.10﹪;存放60个月碘下降10.28﹪;存放84个月碘下降19.63﹪;存放96个月碘下降25.51﹪;存放108个月碘下降28.615;存放120个月碘下降30.40﹪;存放144个月碘下降39.50﹪;其中第36,54,60,84,96,108,120,144个月存放期样品均有程度不同的碘下降;碘下降率与其样品含碘量呈负相关.结论:KIO<,3>碘盐化学性质较稳定,其碘盐商业流通周期内碘含量基本不变,12年实验结果提示,它确属国内外所推崇的长效碘盐,并证明新碘盐标准(GB5461—2000)的碘含量统一为1种标准(35±15)mg/kg是十分正确的.
  •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碘剂及不同剂量,对大量抗氧化能力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低碘饲料和去离子水喂养120只Wistar大鼠3个月复制低碘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适碘磺酸钾(KIO<,3>)组(NO),适碘碘化钾(KI)组(NI),分别饮含碘量为230μg/L的 KIO<,3>和KI去离子水;高碘KIO<,3>组(HO)和高碘KI组(HI)饮水碘含量分别为前2组的100倍.喂养22周后处死,测定甲状腺、视网膜、脑和肾脏的谷胱甘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光间和电镜观察脑、视网膜、甲状腺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甲状腺:NO及HO组GSH-Px活性分别显著低于NI和HI组,NO组SOD活性和HO组TOAC活性分别显著低于NI和HI组;脑:NO和HO组GSH-Px、SOD、TOAC组的活性分别显著低于NI和HI组,而MDA的含量则均显著高于NI和HI组,表明KIO<,3>使脑组织多项抗自由基酶活性的损伤,已经进入失代偿阶段;视网膜:NO和HO组TOAC的活性均显著低于NI和HI组.形态学观察,光镜下HO、HI组甲状腺滤泡明显增大,上皮细胞多为扁平状,滤泡腔内充满丰富浓染胶质.在电镜下NI组大脑神经元未见异常,NO组神经元胞浆多数粗面内质网(RER)池扩张,核皱缩,树突水肿.HI组神经元有较多呈暗细胞变,RER池扩张,核染色质高度分散均匀.HO组神经元呈高度暗细胞变,胞浆皱缩,RER池扩张,线粒体变性,核内陷.结论:相同碘量的生理剂量和大剂量KIO<,3>组抗氧化能力和病理损伤程度比KI组更为严重.NI组损伤的程度为最轻,而HO组则严重.提示,KIO<,3>碘盐防治IDD的安全性,应引起有关方面关注.
  • 摘要:目的:客观评价长治市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对促进儿童智力和精神运动的效果.方法:采用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修订版(CRT-C<,2>)和天津医科大学提供的精神运动功能成套试验工具,分别测定长期生活在本地区的8~10岁儿童智商和精神运动功能值,选择食盐加碘前出生儿童在1999年的情况与食盐加碘后出生儿童在2003年的情况,评价其效果.结果:IDD病区儿童食盐加碘前后的智力水平有明显提高,智商均值提高了7.7个百分点,精神运动功能显著增强,人群T值增加了8.9个单位,但是不能忽略社会发展、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结论: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危害的有效方法,仍需提高各级政府领导的认识、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以及科学用碘的方法,特别应注意孕产妇、婴幼儿科学用碘知识的普及.
  • 摘要:目的:研究氟病区居民长期饮用电渗析处理水对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饮用电渗析处理水的人群为观察组;选择高氟病区与观察相同时改饮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低氟水,改水前生活习惯、水质等条件下观察组基本齐同的某村人群为对照组,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相关健康指标.结果:观察组人群饮用电渗析处理水15年后,人群甲状腺肿大率上升,尿碘、血清钙、镁、血红蛋白下降,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长期饮用电渗析处理水对人体健康已构成危害.但在高氟苦咸型水病区,找不到低氟水源的情况下,应用电渗析降氟,应增加预防措施,避免因电渗析微量元素减少而发生相关疾病.
  • 摘要:目的:为了评价不同加碘盐浓度对碘缺乏病防治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补碘重点人群幼儿、婴儿、哺乳期妇女和孕妇,进行尿碘检测.结果:2000和2001年重点人群平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10.00和167.98μg/L,各组尿碘浓度2000年分别是219.5,258.7,167.5和228.1μg/L,2001年分别是156.8,176.64,158.71和176.17μg/L.结论:调整全民食盐加碘浓度使重点人群碘营养合理化.重点人群婴儿和幼儿组易受碘盐浓度的影响,哺乳期妇女和幼儿碘营养水平最低.
  • 摘要:目的:了解全民食盐加碘后北京市孕妇碘营养状况.方法:采集医院孕期保健妇女1次随机尿,用国标法检测尿碘.结果:2000—2002年,孕妇尿碘中位数平均为175.4μg/L,各年变动不大.在100~300μg/L间的频数分布平均为55.8%;<100μg/L平均为21.5﹪;>300μg/L平均为22.7﹪.结论:调整加碘浓度后,孕妇碘摄入量平均水平基本满足推荐日供给量.21.5﹪的孕妇尿碘<100μg/L,原因可能与盐碘均匀度有关,以及孕妇在怀孕这一特殊时期食物结构和饮食规律的变化会导致盐摄入量不稳定,从而使尿碘分布曲线向两侧分散有关.另外,由于尿碘受近期饮食中富碘食物影响较大,所以通常用于做群体碘营养评价.在使用尿碘对个体孕妇围产期碘营养进行指导时,应连续采样检测从而得到客观的评价.
  • 摘要:介绍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历史,目前全国碘缺乏病的病情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简明全民食盐加碘防治措施的必要性,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
  • 摘要:目的:摸清鄂温克族自治旗饮茶型氟中毒病情.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氟化物.结果:水氟含量在0.33~2.40mg/L之间,平均1.0mg/L以下,唯有巴彦托海镇水氟含量在0.94~2.4mg/L之间,平均为1.39mg/L;奶茶氟含量在0.56~5.70mg/L之间;尿氟含量在0.29~8.70mg/L之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平均在30%以下;成人氟骨症X线阳性率最高为35.20﹪,最低为15.91﹪.结论:鄂温克族自治旗为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南辉苏木为中等病区,应加强防治.
  • 摘要:目的:掌握哈市居民食用碘盐合格情况.方法:1997—1999年在被监测的每个区、县(市)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抽取5所小学,再从各小学中随机抽取33名8~10岁学生的自带食用盐进行监测.2001年和2002年是按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要求抽取居民盐样进行监测.结果:1997、1998年合格碘盐食用率略低于居民食用盐合格标准(90%),但相对稳定;1999、2001、2002年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了居民食用盐合格标准.结论:卫生部门应做好碘盐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起好监督作用,保证居民食用上合格碘盐.
  • 摘要:目的:观察氟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以及氟处理该细胞时其氧化应激水平是否发生变化.方法: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②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③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检测: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测定用硫代巴比妥钠法;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细胞过氧化氢酶(CAT)的检测用改良比色法.结果:①在24h时间段0.1~15mg/L F<'->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各时间段25mg/L F<'->组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明显;②在24h时间段的MDA含量在1~15mg/L F<'->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下降趋势,在25mg/L F<'->组细胞MDA含量明显升高;在加氟培养48、72h时间段表现为随着氟浓度的升高,细胞MDA含量先有显著的升高,而后又有下降趋势;③肾小管上皮细胞SOD酶活性在24、48h时间段(除外1mg/L F<'->L组)随着氟浓度的增加而有显著的升高,在加氟72h时间段的SOD酶活性较24、48h段上升幅度低;④肾小管上皮细胞(除外1mg/L F<'->组)CAT酶活性在5、15、25mg/L F<'->组有显著的升高.结论:低氟浓度、短时间作用下对细胞起促增殖作用,而高氟环境下和(或)长时间作用均可抑制细胞的分裂增殖;在短时间氟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细胞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在氟处理长时间的情况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SOD、CAT的酶活性较之相同投氟量投氟时间短的细胞明显下降.
  • 摘要:目的:探讨氟化钠(NaF)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氟化钠处理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观察由此所致的细胞酶学和形态学变化来评价其毒性作用及方式.结果:肝细胞存活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IC<,50>为3.58mmol/L;当氟化钠浓度为2mmol/L时,肝细胞培养液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明显增加(P<0.05);丙二醛(MDA)含量随染氟剂量增加而增加.细胞形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有明显的毒作用,其主要作用方式之一是引起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
  • 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碘盐加工厂生产质量.方法:依照GB 8618—2001标准采集加工厂样品,用直接滴定法检测食用盐碘含量.结果:检测82批次、735份样品,合格82批次、734份样品;大部分盐厂盐碘均匀(变异系数<7.0%),漳浦加工厂相对较离散(变异系数为15.3﹪).全省加工厂盐碘呈正偏态分布,主要分布在25~40mg/kg之间,占样品总量的94.8﹪.除漳浦加工厂有66.7﹪样品落在这个区间,5个加工厂98﹪以上的样品落在这一区间.漳浦加工厂呈正偏态分布,其余加工厂呈近似正态分布.漳浦加工厂为旧设备改造,其余加工厂都更新了设备.所有加工厂都建立了全定量检测制度.结论:2002年福建省加工厂碘盐合格率达100﹪.94.8﹪样品的盐碘控制在25~40mg/kg范围内,稳定了碘盐质量.闽盐为海盐,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各加工厂根据自身条件调整加碘比例,保证了碘盐质量.盐业部门拟定投碘比例为35.6mg/kg,各加工厂根据自身条件调整加碘比例,保证了碘盐质量.全省加工厂均建立了全定量检测制度,企业内部自检涵盖面大,能够迅速发现问题,现场纠正.福州加工厂设立两级全定量自检制度,严格把关,确保合格碘盐出厂.
  • 摘要:目的:为了解福州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其降氟效果.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饮水型氟中毒病区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较改水前均有显著下降,各点均下降到30%以下,饮水氟含量各点均<1.0mg/L,8~12岁学生尿氟含量降至0.34~0.83mg/L.结论:通过改换低氟水源,福州市地氟病病区已达到国家基本控制地氟病的标准.
  • 摘要:目的:通过系统的调查,找出改水降氟工程水回升的原因,探讨影响工程水氟含量的关键性指标.方法:为保证水氟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查询资料的可靠性,一是统一采集改水工程水源水样2份,采用国际通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水氟含量,取其均值作为该工程水氟含量代表值;二是对井壁结构和井周密封土质的调查采用查阅工程档案和实地调查考察的办法.结果:正在使用的198处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的有76处,占38.38%,其中井深20m的有9处工程,水氟含量全部超标,而井深80m以上的23处工程有2处超标,同时找出了改水降氟工程水氟超标的原因.结论:打深水井在80m以上,使用钢管井壁结构和用红黏土密封井周是保证改水降氟工程水氟含量符合要求的3项关键技术指标,经过推广应用,证明了此项调查结果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推广价值,对此类工程进行动态观察,水氟含量也无明显波动与回升.
  • 摘要:目的:用接近于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实际的碘水平复制出高碘性甲状腺肿(甲肿)的动物模型,并探讨酪蛋白对甲状腺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80只雄性小鼠按照2×3析因设计随机分成6组,分别喂以含碘50,300和600μg/L的去离子水及普通饲料或加20%酪蛋白的普通饲料,喂养180d,观察小鼠甲状腺大小、形态学变化、甲状腺激素、脑垂体的超微结构及尿液中碘含量.结果:在水碘600μg/L时,甲状腺重量与适碘对照组比较差异已有显著意义,甲状腺组织呈现高碘性甲肿的病理学改变;与高碘对照组相比,较高碘酪蛋白组小鼠的尿碘浓度增加,甲状腺重量减轻,血清T<,4>水平降低,脑垂体中促甲状腺细胞呈现典型的刺激症状;不同浓度的碘与不同比例的酪蛋白对于小鼠的尿碘水平、T<,3>、T<,4>、T<,3>/T<,4>以及体重有交互作用.结论:水碘在600μg/L时,小鼠甲状腺形态与功能已发生改变,验证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普通饲料中加20﹪酪蛋白对高碘性甲肿有一定拮抗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镉、砷对作业工人肾功能联合作用及其作用特点.方法:以中南地区某冶炼厂镉、砷作业工人114名为本观察的职业接触对象.以尿镉(UCd)、尿砷(UAs)作为接触标志物,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白蛋白(U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作为镉、砷致肾小管和肾小球损害的效应标志物.结果:接触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UCd、UAs水平与Uβ<,2>MG、UALB、UNAG水平间均为正相关,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镉、砷联合毒性比单独镉或砷毒性更大.结论:镉、砷对作业工人肾脏功能联合作用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其联合毒性剂量明显低于单一毒性剂量.
  • 摘要:目的:研究铬对克山病病区粮所致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探讨其保护机理.方法:克山病病区粮喂养Wistar大鼠复制低硒动物模型,加铬加硒作为干预因素.观察生长发育状况;描述心电图;玻璃微电极法测心肌细胞电生理;荧光偏振法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流动性;低温顺磁共振技术测定心、肝自由基含量;生化法测血、心、肝GSH-Px及SOD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心肌环磷酸腺苷和甲状腺激素;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硒饲料喂养动物生长延迟;心电图及心肌电生理QRS时限、Q-T间期及APD<,50>、APD<,90>延长;心肌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心肝自由基水平升高、抗氧化酶类GSH-Px及SOD活性降低;甲状腺激素T<,3>、T<,4>及心肌cAMP降低;心肌超微结构显示心肌损伤.铬则可改善低硒动物营养状况,恢复心肌组织生理病理学变化.结论:铬对低硒状态所致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逆转QRS时限、Q-T间期和APD的改变;提高心肌细胞膜流动性;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自由基水平及调整甲状腺激素和心肌cAMP代谢则是铬抗低硒心肌损伤的重要作用机制.
  • 摘要:本文对第25届氟砷协会学术会议进行了报道.各国专家、学者就氟对硬组织的损害、氟化的利与弊及氟化物的实验室检测分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哈尔滨市大骨节病防治10年经验与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与资料统计分析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哈尔滨市大骨节病防治方法科学有效,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结论:防治大骨节病10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
  • 摘要:目的:了解海南省碘缺乏病防治队伍的状况.方法:问卷调查.结果:海南目前没有独立的市县级专业防治机构,在市县级的防治机构中没有独立设置的专业科室,全省19个县市,从事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共有100人,均为兼职人员,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者为62人占62.0%,初级职称者65人占65.0﹪,男性74人占74.0﹪,女性26人占26.0﹪,平均年龄38.9岁(22~59岁);全省无独立的市县级碘缺乏病实验室,19间市县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均能进行盐碘检测,检测方法采用直接滴定法.结论:海南省碘缺乏病防治机构的现状无法满足目前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和实现可持续消除的需要,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和进行技术条件的改善.
  • 摘要:目的:观察海藻碘盐补碘效果和防治碘缺乏病的作用.方法:选择碘缺乏病历史重病村的8~10岁儿童为观察对象,并分成3个组即低碘人群供给海藻碘盐组16名儿童,正常人群供给碘酸钾盐组57名儿童,正常人群供给海藻碘盐组35名儿童.观察3个月,每半个月检测1次尿碘含量.结果:低碘海藻碘盐组儿童尿碘中位数由171.90μg/L(食用海藻碘盐前)上升到食用海藻碘盐后3个月的205.38μg/L.正常人群的2个组的补碘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合格海藻碘盐能起到有效的补碘作用,可以起到与碘酸四碘盐的同样补碘效果.
  • 摘要:目的:掌握河北省饮水型地氟病重病区氟中毒流行状况.方法:随机选取3个重病区县,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每个县的非、轻、中、重病区分别抽取调查点,调查点的数量按被调查病区人口数应占该层病区人口总数10%的比例随机抽取.结果:3县总改水率为57.4﹪,轻、中、重病区改水率分别为42.9﹪、68.2﹪、70.2﹪.共采集居民饮用水水样165份,水氟均值±标准差为(1.00±1.14)mg/L.轻病区和非病区的水氟均值在正常标准内,中病区和重病区的水氟均值超过正常标准,水氟均值有随病区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隆尧、博野两县的总水氟均值和各病区的水氟均值都在正常范围内,而阳原县的水氟均值超过正常标准,为(1.83±1.59)mg/L,其轻病区和非病区的水氟均值正常,中、重病区的水氟均值超标.共采集并测定8~12岁儿童尿样1 229份,总几何均值为1.57mg/L,各层儿童尿氟的几何均值相差不大.阳原县8~12岁儿童的尿氟均值高于其它2县,其中、重病区的尿氟均值较高.共检查8~12岁儿童4 016名,发现各型氟斑牙患者1 060例,总检出率为19.95﹪,氟斑牙指数为0.35.非、轻、中、重病区的检出率分别为10.53﹪、16.13﹪、22.97﹪、32.54﹪,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阳原县中、重病区的氟斑牙检出率和氟斑牙指数均较高,分别为53.7﹪、0.98和63.0﹪、1.38,为轻微和中等流行.结论:我省地氟病重病区县的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总体上已降至非病区的水平,但个别地区地氟病仍在流行,甚至达到中等程度.
  • 摘要:目的:了解呼和浩特西部冲湖积盆地低洼地区的居民饮用井水砷浓度分布情况,为当地的防砷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惧调查地区各村庄所有饮水井的井位并编号,然后在采集水样之前严格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鲁宾教授编写的随机抽样软件程序进行抽样.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检测水砷浓度.由中国环境检测总站实验室来完成样品收集和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工作.结果:该地区水砷浓度范围为<0.010~1.298mg/L,其中>0.05mg/L的水井占检测总井数的26.62%,>0.10mg/L的水井占11.72﹪,>0.20mg/L的水井占1.66﹪.高砷水井整体呈片状分布,局部呈灶状分布,与低砷水井相间存在,水砷浓度与水井深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不能盲目改水,可以根据该地区的环境地质特征进行切实有效的防砷改水,在非高砷区的山前取水.
  • 摘要:目的:探讨碘营养状况正常情况下的新生儿脐带血TSH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TSH正常值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在湖北省选取普及碘盐且碘营养状况良好的4个市区,采集孕妇尿样及其新生儿脐带血血样,测定孕妇尿碘和新生儿脐带血TSH水平,TSH值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共采集新生儿脐带血879份,测定TSH中位数为3.425mU/L,P<,97>为10.461mU/L,>5mU/L的为27.0%,且TSH水平受新生儿出生方式和出生时间的影响.结论;在碘营养状况良好的环境下,新生儿脐带血TSH水平呈不稳定性,充分说明使用TSH>5mU/L的比率<3﹪的标准来评判新生儿脐带血TSH结果需要修改.
  • 摘要:目的:了解湖南省10个市州碘盐测定质量.方法:结合全国第4次碘缺乏病监测,将采集的部分盐样一分为二,一份自测,一份送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NRL)检测.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含量.结果:10个市州自测盐碘含量高于NRL,盐碘检测质量符合率仅为46.7%.结论:60﹪实验室在分样、检样上存在明显问题.
  • 摘要:选择克山病88例,所有患者均来自山东省各克山病病区县,其中男性20例,女性57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53岁,慢型57例,恢复期亚急型31例.受试者均行ECG和ECG检查.慢型克山病94.7%(54/57)有ECG异常,各种异常检出率依次为室性早博53.2﹪、ST-T改变63.2﹪、室上性早博15.8﹪,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9.3﹪.DCG检查无1例正常,异常改变主要见于室性早搏和室上性早搏,分别为96.5﹪、84.2﹪.恢复期亚急型异常ECG检出率9.7﹪(3/31),室性及室上性早搏分别为6.5﹪、3.2﹪.DCG异常检出率83.9﹪(26/31),常见异常改变为室性早搏77.4﹪(24/31)和室上性早搏41.9﹪(13/31).室早发生频率越高,预后越差,尤其是成对室早和短阵室速的发生频率.
  • 摘要:目的:掌握吉林省2000年实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后的防治现状,建立和完善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机制.方法:按国家第4次监测方案进行碘缺乏病抽样调查.结果:吉林省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0%,非碘盐为0.1﹪,碘盐碘含量中位数为32.3mg/kg,<20mg/kg占1.5﹪;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45.7μg/L,甲肿率触诊为1.2﹪,B超为2.6﹪;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为302.8μg/L;学生和育龄妇女健康教育问卷及格率分别为87.3﹪和94.7﹪.结论:吉林省碘缺乏病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标准,说明吉林省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政府仍然高度重视,卫生、盐业、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坚持不懈地落实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综合措施,为可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奠定了基础.但消除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及时提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摘要:目的:掌握吉林省各级碘缺乏病(IDD)实验室的人员及设备情况,为今后IDD实验室规划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逐级调查、逐级上报的方法对全省各级IDD实验室人员及设备状况进行摸底.结果:①人员情况:省级及地市级IDD实验室人员80%以上是大专以上学历,所学专业为检验专业的占74﹪,兼职人员占90﹪以上.县级IDD实验室人员中专学历占68﹪,大专以上学历占23﹪,95﹪以上为兼职人员.地市级及县级人员变动较频繁.②设备情况:80年代全省各级IDD实验室设备还相当落后,90年代各级IDD实验室逐渐增添或更新了相关设备,目前省级和地市级IDD实验室已能够满足IDD防治工作需要,但县级IDD实验室由于没有尿碘检测设备,只能进行盐碘定量检测工作.结论:存在的问题:①县级IDD实验室急需增加尿碘检测设备,部分地市级IDD实验室尿碘检测设备急待更新;②IDD检验人员变动频繁,对检验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③专职人员少.建议:①稳定IDD实验室人员队伍、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②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提高检测质量的保障;③加大设备投入特别是对县级实验室尿碘设备的投入将在人群碘营养状态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为充分掌握吉林省克山病病情动态,预测克山病消长趋势.方法:所有材料均来自市(州)、县(市、区)、乡镇三级地方病防治专业机构,并经三级地方病主管人员审核,严格质控,再经确认后进行整理统计.结果:吉林省克山病病区发布在7个地区(市、州),37个县(市、区),383个乡(镇),慢克患者总数为219人,分布在29个县,247个乡(镇),患病率4.67万.慢克人数较1995年有较大幅度减少,有8个县(市、区)、163个乡(镇)无慢型克山病患者.有5个县(市、区)慢克患病率在1‰~‰.结论:全省慢型克山病主要集中在通化和白山两个地区,是今后我省慢克治疗的重点地区.全省慢克患者老龄化,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1019人,占总数的42.12%.未来的10年,慢克自然减员的幅度将加大.这些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应予以密切关注.
  • 摘要:目的:动态观察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TRs)mRNA在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用RT-PCR半定量法检测3月龄、5月龄人胎各脑区TRs异构体mRNA表达变化.结果:3月龄、5月龄人胎大脑、小脑、海马、丘脑、脑干及脊髓均有TRs异构体mRNA表达,其中3月龄胎脑各脑区TRs异构体mRNA表达以TRα<,1>、TRα<,2>为主,TRβ<,1>次之.5月龄胎脑各脑区TRs异构体mRNA表达中以TRβ<,1>、TRα<,2>为主,TRα<,1>次之.TRs异构体mRNA在大脑、小脑、海马处表达相对丰富.实验中发现的与TRα<,2>始终伴行的特异条带经测序证实,除在371-412位氨基酸处比TRα<,2>少42个氨基酸,余序列二者完全相同,确认为TRα<,3>.结论:在脑发育过程中,TRs异构体mRNA呈时空性表达,参与调节CNS的分化、成熟.验证了人TRα<,2>与TRα<,2>编码区的差异序列.
  • 摘要:目的:根据我省8年来碘缺乏病监测中非碘盐的分布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制定今后的监测方案,旨在发现和预测有问题地区.方法:在1995、1997、1999、2002年,山西省IDD监测按《全国监测方案》进行,在其余间隙年,我们自行在全省范围内,用PPS法抽取30个监测点进行IDD监测.结果:8年来共监测了11个市(地),覆盖全省90.8%的县(市、区),共监测了240点次.统计分析了8年前病区普碘时期和8年以来全民食盐加碘时期监测资料中非碘盐率的情况.结论:现今步入市场经济时代,由于利欲驱动,碘盐市场存在有潜在的非碘盐冲击力;有关部门对盐业市场监督检查的力度一有减弱,非碘盐就有抬头的态势;非碘盐率高的地区多为执法力量薄弱的边陲地区.
  • 摘要:目的:分析开封市婴幼儿尿碘水平,了解婴幼儿碘营养状况.方法:采取PPS法,以市区0~3岁婴幼儿为观察对象,收集随机尿样进行尿碘(酸消化砷铈接触比色法)测定.结果:婴幼儿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999年361.2μg/L、2000年425.8μg/L、2001年416.02μg/L、2002年336.8μg/L.其频数分布<100μg/L为1999年4.40%、2000年4.20﹪、2001年4.20、2002年7.40﹪.结论:在全面供应碘盐后,缺碘地区婴幼儿碘营养状况已达到正常水平.但是,由于喂养方式和饮食习惯存在个体差异出现碘营养缺乏个体,建议将特需人群的尿碘监测工作列入正常碘缺乏病防治监测项目.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肾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不同抗氧化营养素对氟的干预性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肾细胞,分别施加不同浓度的NaF,一定浓度的VC、VE、Se和GSH,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研究NaF对肾细胞DNA的影响及这些抗氧化营养素的干预性作用.结果:当NaF为0.25mmol/L时,对大鼠肾细胞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一定浓度的VC、VE、Se和GSH均能拮抗0.25mmol/L的NaF对肾细胞DNA产生的损伤作用.结论:一定浓度的VC、VE、Se和GSH能拮抗一定浓度的NaF对大鼠肾细胞造成的DNA损伤作用.
  •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克山病与肠道病毒特别与柯萨奇病毒(CVB)的关系.方法:①选择用CVB3病毒的cDNA探针,应用原位核酸杂交的方法,检测克山病尸检心肌组织;②采用CVB5病毒VP1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克山病尸检心肌组织;③用不同配方的低硒合成饲料喂养小鼠,分别感染CVB2、CVB4m' 、CVB3m以及先后感染CVB4和CVB3m的病毒.结果:①原位杂交法:急型克山病、亚急型克山病、慢型克山病的阳性率分别为61.5%、75.8﹪和68﹪;②免疫组化法:克山病阳性率分别为89.2﹪,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人,高于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但无差异;③光镜下低硒病毒组心肌病变位于心肌实质、乳头肌等.为多发性灶状坏死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补硒组心肌病变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程度及检出率、低硒病毒组均重/高于补硒病毒组.结论:以上实验结果均支持克山病的发生与肠道病毒,特别CVB病毒的感染高度相关.
  •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慢性氟中毒对成骨细胞激活的机制:1.过量氟对体外培养成骨系细胞的作用;2.钙矛盾在激活成骨细胞中的作用;3.氟对成骨细胞增生分化的调控网络的作用;4.过量氟激活成骨细胞的机制.
  • 摘要:本文对连江县地方性氟中毒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氟中毒原因是长期使用水氟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而改水是消除地氟病的根本措施.
  • 摘要:目的:硒对胚胎和脑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的建立为研究硒对神经发育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方法:利用神经干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了无机硒—亚硒酸钠和有机硒—硒甲基半胱氨酸对原代和传代培养的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分化发育的影响.用盖玻片培养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其生长形态、突起发育和分化标志蛋白Nestin、NSE、GFAP·CNPase等进行了原位鉴定.结果:适量的硒对神经干细胞克隆球的分化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含硒的营养液中神经干细胞存活高、分化好、形态典型,分支多而神经网络复杂.硒甲基半胱氨酸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适量的硒特别是硒甲基半胱氨酸在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发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碘缺乏病病区和非病区7~14岁儿童的亚临床损伤状况.方法:先用CRT-C<,2>测定儿童智商(IQ),然后用JPB、测听仪、拍X线片、标准度衡器具检出IQ50~69儿童的精神运动、听力障碍和骨龄、体格发育落后者.结果:碘盐防治重、中、轻病区和碘盐碘油防治重病区、未补碘轻病区、非病区儿童人群轻度智力落后率分别为6.8%、5.0﹪、3.5﹪、2.3﹪、7.5﹪、2.3﹪;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具有神经系统障碍和甲状腺功能障碍的亚临床损伤率分别为79.5﹪、77.0﹪、40.2﹪、50.0﹪、66.7﹪、37.5﹪.碘盐防治重、中、轻病区儿童亚克汀病患病率分别为5.4﹪、3.9﹪、1.4﹪,碘盐碘油防治重病区、未补碘轻病区儿童亚克汀病患病率分别为1.2﹪、5.0﹪.结论:病区儿童亚临床损伤率和亚克汀病患病率以碘盐防治重病区和未补碘轻病区最高,次之为碘盐防治中度病区,碘盐碘油防治重病区和碘盐防治轻度区最低.碘盐碘油防治重病区和碘盐防治轻病区儿童与非病区儿童的亚临床损伤率无明显差异.
  • 摘要:目的:通过对临汾市碘缺乏病(IDD)病区定期定点的监测,了解和掌握这些地区病情的动态变化,评价干预措施的落实情况.方法:每年用触诊法检查8~10岁儿童甲状腺,同时测定居民户食用盐的碘含量,检测儿童的尿碘含量.结果:临汾市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逐年下降,盐碘中位数向低值侧偏移,尿碘值回落,儿童尿碘中位数在100~300μg/L频数分布增加.结论:临汾市碘缺乏病病情呈消退趋势,居民碘营养水平显著改善.人群尿碘值逐渐向一个适宜的水平回落,现行的食盐加碘浓度更趋于合理.
  • 摘要:本文回顾了内蒙古过去40年氟防工作历程,总结了这40年的经验与教训,并对内蒙古以后的氟防工作进行了展望.
  • 摘要:目的:了解全民食盐加碘及新的盐碘标准实行后特需人群碘营养状况.方法:通过人群尿液碘含量水平对特需人群碘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的盐碘标准实行后2001年妇女组的尿碘中位数为217.78μg/L,<100μg/L的比例是16.79%;0~2岁婴儿组尿碘中位数为229.54μg/L,<100μg/L的比例是13.34﹪,>1000μg/L的比例是1.67﹪;8~10岁儿童组尿碘中位数为271.77μg/L,<100μg/L的比例是6.43﹪,>1000μg/L的比例是0.5﹪.新的盐碘标准实行前1998年妇女组尿碘中位数为304.32μg/L,尿碘值集中在200~800μg/L范围内,<100μg/L的比例是9.10﹪;>1000μg/L的比例是4.16﹪;0~2岁婴儿组尿碘中位数为360.90μg/L,尿碘值集中在100~800μg/L范围内,<100μg/L的比例是8.005;>1000μg/L的比例是10.00﹪;8~10儿童组尿碘中位数为439.50μg/L,尿碘值集中在200~800μg/L范围内,<100μg/L的比例是5.00﹪;>1000μg/L的比例是7.705.结论:调查结果反映了碘盐干预的有效性,也反映出特需人群中仍存在碘摄入不足的现象,新的盐碘标准实行后人群尿碘中位数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但人群中碘摄入不足的状态有所加重;同时,由于食盐加碘标准的调整及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人群碘摄入过多及补碘措施不当的问题得到了纠正.所以今后针对特需人群的碘营养监测应加强,并适当加强辅助性措施的实施.
  • 摘要:目的:探讨宁德市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状.方法:在9个县(市、区)各抽取30年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5年级学生20名,调查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学生有关碘缺乏病知识和部分学生家庭碘盐使用情况.结果:调查学生5 400名,89.44%的学生知道碘缺乏病的主要危害;71.56﹪的学生知道预防碘缺乏病的最佳方法是吃碘盐;64.37﹪的学生曾向父母讲过碘缺乏病知识;92.52﹪的家长按照孩子建议而购买碘盐.调查270所学校,均开设卫生课,但只有31.48﹪的学校有相关教材和教案.结论:通过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使学生对碘缺乏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等知识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在学校健康教育规范化、学生对碘乏缺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参与意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 摘要:目的:掌握和了解中小学生碘营养状况,为合理补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PS抽样方法.结果:抽查1200名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9.42%,尿碘中位数为210.3μg/L,碘盐合格率82.36﹪.结论:学生碘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于2005年福建省全面消除碘缺乏病还有相当差距.
  • 摘要:目的:在目前吉林省山区大骨节病病情得到全面控制的情况下,为了解乾安平原型大骨节病病情及病情与饮水源的关系,我们对乾安平原型大骨节病病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选5个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屯,分别做流行病学调查和7~12岁学生拍右手X线片检查.结果:流行病学调查表明5个自然屯的居民除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外,其生活习惯等均无明显改变,5个自然屯建屯后均饮土井或手压井,1980年开始饮深井水,1984年后因深井报废又饮本屯的土井水,直到1995年,有3个屯饮深井自来水.7~12岁学生临床和X线检查,5个屯中只检出2例干骺端有改变者.结论:5个调节点大骨节病的病情变化与居民饮水无明显关系.
  • 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变化.方法:对7~12岁的儿童进行X线拍片,分析X线病变及病情.结果: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2000年为36.92%,2001年检出率为25.92﹪,2002年检出率为34.04﹪,病情名列全国之首.说明大骨节病致病因子仍然活跃,病情随着当地地理环境及年度季节而发生变化.结论:根据青海省特殊地理信息和自然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防止病情回升是当前防治大骨节病的重点工作.
  • 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碘缺乏病病情和人群碘营养水平,评价补碘干预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检查8~10周岁在校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尿碘及盐碘等.结果:儿童甲肿率有所下降,儿童尿碘水平达到国家标准,居民盐碘合格率低于国家标准.结论:干预措施得当,但碘盐普及不够,健康教育宣传有待加强,还应积极开展孕产妇碘营养保健.
  • 摘要:目的:了解缺碘地区食用合格碘盐后,不同时期的孕期、哺乳期妇女、儿童的碘营养状态.方法:酸消化砷—铈接触法,检测孕期、哺乳期妇女、婴儿尿碘.结果:1997年吉林省538例孕妇尿碘中位数为287.97μg/L,尿碘<100μg/L的有54例占10%,<200μg/L的有173例占32.15﹪;1998年39例产前、产后1个月、3个月、6~8个月的尿碘、乳碘及婴儿尿碘结果为乳碘和尿碘中位数均在200μg/L以上,乳碘200μg/L以下者4个阶段所占比例分别为40.0﹪、5.1﹪、10.8﹪和26.4﹪.产妇尿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3﹪、10.25﹪、21.62﹪和26.4﹪;吉林省60个市、县的1754例孕期、1775例哺乳期妇女尿碘结果为尿碘<100μg/L的占5.87﹪,100~200μg/L的占28.93﹪,200~300μg/L的占29.78﹪,300~500μg/L的占25.59﹪,500μg/L以上者占9.83﹪.其中<100μg/L的孕期妇女占3.71﹪,哺乳期妇女约占8﹪,100~200μg/L的孕期妇女占26.62﹪,哺乳期妇女占31.21﹪;吉林地区30例孕妇产时、哺乳期6个月及婴儿随机一次尿碘含量频数分布<200μg/L者分别为20.0﹪、6.66﹪和55.17﹪.结论:在普遍食盐加碘后,仍有少部分孕期、哺乳期妇女及其婴儿存在碘营养不足问题,因此建议定期做尿碘检测,缺则补、足则免,提高人口素质.
  •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讨论了砷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1.砷的代谢、分布及人群易感性差异;2.砷导致的基因组损伤;3.信号转导系统改变;4.砷相关的基因表达;5.展望.
  • 摘要:本文从砷的理化特性和代谢反应;砷与DNA损伤修复和甲基化;砷对细胞生长繁殖的调控作用等方面探讨了砷的致癌机理.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