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45941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中国急救医学、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护理研究:下旬版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第六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相关文献由650位作者贡献,包括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张军、张鹏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5941篇
占比:99.95%
总计:446184篇
血流动力学监测
-研究学者
-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 张军
- 张鹏
- 陈敦金
- 丁宁
- 严静
- 于凯江
- 侯冷晨
- 傅润乔
- 刘刚
- 刘大为
- 刘家朋
- 刘德行
- 刘静
- 卢家凯
- 吴洁
- 周红霞
- 周萱
- 姜海明
- 孙伟
- 宋雁飞
- 尚林辉
- 席荣
- 常业恬
- 庄建
- 张东
- 张冬梅
- 张凤英
- 张志博
- 张明明
- 张金霞
- 徐向辉
- 惠海鹏
- 方强
- 朱昭琼
- 李仕聪
- 李大娜
- 李妍
- 李志伟
- 李振彪
- 李晓延
- 李李
- 李玉萍
- 李罗臣
- 李莉
- 李蕊君
- 李黎明
- 杨丽华
- 杨小慧
- 杨梦
-
-
李其振(综述);
徐志新(审校)
-
-
摘要:
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终治疗方法,近年来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为促进术后移植肾的功能恢复,需要密切关注围术期的管理,尤其是液体治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优化血流动力学的管理,从而改善移植肾的功能与预后。然而目前对于确切有效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仍然有待商榷,因此本文对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相关指标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液体治疗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
游洁芸;
耿立;
沈运丽;
黄晶;
王兴旭;
王亮;
张奇;
郭蔚
-
-
摘要:
目的评估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管理及改善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AMICS患者,经入排标准筛选,并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Pi CCO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纳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院内及30 d临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iCCO组住院期间应用强心药物和血管收缩药物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30 d内全因死亡率(16%比34%,P=0.024)、心原性死亡率(14%比30%,P=0.042)、再入院率(2%比14%,P=0.0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7.60±1.06)d比(24.32±2.19)d,P<0.001]。结论AMICS患者接受急诊PCI后进行PiCCO监测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改善临床预后。
-
-
叶成若;
付伟华;
杨仕光;
袁东平
-
-
摘要:
目的 探究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容量指标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急诊救治指导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在Pi CCO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容量指标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急诊救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APACHEⅡ评分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治疗72 h后,两组Scr、ALT、TBiL、APT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CT和CR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4 h后的液体复苏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治疗6 h、24 h后的液体总入量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后72 h的APACHEⅡ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预后较佳,因此,容量指标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对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救治指导及预后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
付凤萍
-
-
摘要:
中心静脉导管(CVC)是指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入,且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CVC可为急诊、危重症及手术患者提供血管通路,起到“生命线”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静脉治疗、补液、血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治疗、化疗、抗生素治疗、血液透析等。
-
-
李红峰
-
-
摘要:
由于桡动脉位置浅表且手部有桡、尺动脉的双重血供,因而桡动脉穿刺测压是麻醉中最为常用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广泛用于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桡动脉穿刺置管是前提,也是麻醉护理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由于桡动脉管腔内径较小,且易滑动,穿刺置管难度较大、对技能要求高,因此提高麻醉护士对该操作熟练掌握的程度及成功率意义重大。
-
-
陈美琪;
林风辉;
薛贻敏
-
-
摘要:
该研究阐明了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基于动脉容积钳制法的工作原理、在临床的应用现状,通过介绍CNAP与目前常用的有创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的比较,分别阐述各种监测系统的优势及不足,突出CNAP实时、连续、无创的优点,并指出CNAP在准确性方面的不足,最后展望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
-
刘家朋;
邓彩霞
-
-
摘要:
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发生率较高,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与PICCO作为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常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比两种监测手段的操作性能、监测指标、并发症及费用等,展示TEE的优越性与安全性,思考临床诊疗工作中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体现,为临床工作者的临床决策提供借鉴.
-
-
肖雪
-
-
摘要:
心输出量监测是新生儿尤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新生儿抢救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是一种新型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能够较准确地测定心脏每次搏动时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定量化评估心功能,以实现血流动力学的最优化.该文就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监测技术在新生儿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
宁舒鹏;
叶玉伟;
索善莲;
高世雄;
黄生辉;
王迎斌
-
-
摘要: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占比日渐增多,但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机体功能衰退,往往合并较多的基础病,尤其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很大程上增加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波动,从而导致围术期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高危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及改善预后的临床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实现和管理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前提条件.所以,寻求一种安全、有效且可以广泛临床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可有效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管理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帮助与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手术的预后.因此,该文旨在总结与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
-
王缓缓;
石斌
-
-
摘要:
早期液体复苏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基石,液体复苏的终点需多途径、多角度评估与把握.SAP早期液体复苏需要综合临床指标、压力指标、容量指标、微循环及组织氧代谢指标等各个监测参数,动态评估容量反应性与耐受性,监测大循环及微循环的灌注状态,把握复苏的阶段性,及时调整液体的晶胶比、速度等,防止过度补液导致肺水肿、腹腔高压等并发症,以不断提高SAP早期液体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
-
-
-
-
孙燕
- 《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在EICU中经常需要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连续监测,一方面了解其心功能状态,另一方面指导用药和控制液体输入量.目前临床上漂浮导管(Swan-Ganz)的应用较为普遍,但由于Swan-Ganz导管的技术性要求较高以及一些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限制了其广泛使用.PiCCO(pulse-indicated cardiac output)即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是一种较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与传统的监测相比,PiCCO创伤性小,具有良好可靠性,可监测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D)等参数。近年,本院EICU对30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应用PiCCO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结合监测指标,早期诊断,早期合理的药物治疗及早期及时有效的评估用药后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的病情得以迅速改善。
-
-
马青变
- 《第六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
| 2013年
-
摘要: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依据物理学的定律,结合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进行定量、动态的连续测量和分析,并将这些数据反馈性的用于对病情发展的了解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血流动力学的相关参数是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氧供氧耗及器官功能状态等方面的重要指标.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包括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各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在急诊环境下,如何选择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是急诊科医师需要了解的内容。
-
-
陈俊;
赵劭懂;
葛许华;
肖岳;
李灼;
梅小丽;
李军;
王晓榕;
缪红军;
喻文亮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文章旨在探讨评价中心静脉压、连续有创动脉血压和PiCCO心输出量监测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某院2009年01月-2011年12月95例收住PICU的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中心静脉压、连续有创动脉血压和PiCCO心输出量监测的应用情况,并对不同监测途径相关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危重手足口病存在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呼吸机使用率。中心静脉压、连续有创动脉血压和PiCCO监测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救治过程中具广泛应用价值,PiCCO监测给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提供量化指标,在指导补液、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和休克救治过程中具科学指导作用。
-
-
于运福
- 《首届中原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暨第二届河南省心血管疾病院士专家论坛》
| 2009年
-
摘要:
为提高准确、及时诊断急性右室梗死的水平,应熟习掌握床边诊断急性右室梗死的常用方法。其中准确识别其临床表现是基础,心电图是最常用有力的诊断工具,床边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诊断右室梗死的“金标准”,床边化验检查、床边心脏超声等检查能提供有价值的佐证。指出,通过多项临床资料的综合评估能大幅度提高准确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水平,减少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漏诊、误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