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休克

休克

休克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881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06篇、会议论文129篇、专利文献578篇;相关期刊1460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9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2011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2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大会等;休克的相关文献由15757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森、刘良明、等等。

休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06 占比:91.98%

会议论文>

论文:129 占比:1.46%

专利文献>

论文:578 占比:6.56%

总计:8813篇

休克—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谭子锋; 马可泽; 赖志君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不同部位中心静脉置管在婴幼儿休克中应用的临床特点,探讨在婴幼儿休克中应如何快速选择中心静脉置管部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2例诊断为休克并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婴幼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置管分为超声组(70例)及体表定位组(42例),总结分析患儿在超声引导下不同部位置管的应用情况,对各部位置管的一针成功率、总成功率、置管时间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体表定位组相比,超声组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的一针成功率增高,置管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在婴幼儿休克状态下,应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可作为临床医生优先选择的置管方式。
    • 袁晓静; 金俐明
    • 摘要: 脓毒性休克是重症医学科救治的急危重症疾病,其中监测微循环能较早地发现患者的灌注不足、缺血及缺氧,更能及时地予以补液对症治疗,大量研究表明这些监测技术对患者疾病早期预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针对目前临床无创监测微循环的手段做一综述。
    • 杨海玲; 杨顺权; 杨长华; 吴海燕; 张鑫; 龙艳燕; 徐雪; 袁仕金; 唐艳
    • 摘要: 目的 总结血液净化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经验.方法 分析血液净化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等病情复杂且特殊的重症患者的疗效.结果 三穗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10月13日收治1例重度代谢性酸中毒且影响循环引起严重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孕产妇,患者入院1 d前出现严重腹泻,恶心、呕吐数次,入院12 h后出现意识障碍和休克,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扩容补液联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并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持续血液净化30 h后患者重度酸中毒得到纠正,脱离呼吸机,胎儿娩出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于11月4日出院.结论 本例患者积极使用血液净化治疗最终救治成功,为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 桑丽娟; 吕雪冰; 陈伟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急诊创伤性失血休克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长兴县人民医院EICU收治的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抢救时间、EICU入住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EICU入住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采用急诊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
    • 张宏宇
    • 摘要: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在急诊多发伤伴发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相关血液指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急诊就诊的90例多发伤伴发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急诊多发伤伴发休克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SFI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ICU治疗时间、休克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小时,两组生命体征指标较治疗前与治疗第12小时均改善,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第1天,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I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多发伤伴发休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SFI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了生命体征、凝血及炎症因子等相关指标水平,促进了患者的复苏,且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芮子傲; 戴东普; 郭影影; 庞硕; 周远航; 杜洋; 赵晓燕; 董建增
    • 摘要: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是挽救这类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这类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IABP联合ECMO对AMI合并CS患者的疗效,AMI合并CS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病房)住院的应用IABP救治的AMI合并CS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应用ECMO分为IABP组(n=65)及IABP+ECMO组(n=26)。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出院12个月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应用ECMO的影响因素。结果IABP组IABP后心搏骤停比例、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水平、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气管插管应用比例、肺部感染比例、下肢缺血比例、急性肾损伤比例、消化道出血比例、出院后12个月生存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应用比例低于IABP+ECMO组(P0.05),时间和组别对乳酸、pH值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乳酸、pH值主效应不显著(P>0.05)。其中两组治疗后24 h、72 h收缩压、pH值均高于上机前,乳酸水平低于上机前;两组治疗后72 h收缩压、pH值高于治疗后24 h,乳酸水平低于治疗后24 h(P<0.05)。IABP组治疗后24 h、72 h舒张压均高于上机前(P<0.05)。IABP+ECMO组治疗后72 h收缩压高于IABP组(P<0.05);IABP+ECMO组治疗后24 h的乳酸水平低于IABP组,pH值高于IAB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后24 h VIS、IABP后心搏骤停是AMI合并CS且应用IABP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ABP联合ECMO能改善AMI合并C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1年生存率,年龄、24 h VIS、IABP后心搏骤停是AMI合并CS且应用IABP的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影响因素。
    • 李维峰; 李惠斌
    • 摘要: 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重度烧伤休克的防治取得卓越成效,特别是在针对烧伤患者复苏水平方面。但是,在烧伤早期患者休克期过后仍存在一些治疗难题,常会出现各种内脏器官并发症以及全身性感染。对于重度烧伤患者如何有效的复苏以平稳度过早期体液渗出期(烧伤后48 h)将对后续病情的发展有极大影响。液体复苏作为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其补液方案或者补液公式却是各式各样。为此,本文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其其格
    • 摘要: 目的 研究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以便为临床的干预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将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43例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经过治疗无效死亡的病例数和所占比,并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43例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中死亡48例,所占比为33.96%。(2)两组在年龄、肺叶受累数量、器官受累数量、合并慢阻肺、营养状况不良、合并消化道出血、有机械通气、血清白蛋白水平、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脑病、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3)年龄超过60周岁、肺叶受累数量达3个以上、器官受累数量超过3个、合并慢阻肺、营养状况不良、合并消化道出血是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临床导致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肺叶受累的数量、器官受累数量、慢阻肺病史、营养状况、消化道出血等。临床应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加强对患者各种情况的重视和病情的观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患者实施干预,以保证提升治疗的整体效果。
    • 穆艳平; 杨长君; 李霞
    • 摘要: 目的探究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于郑州仁济医院就诊的60例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脓毒症患者为A组,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B组,另纳入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30名为C组,所有受试者入院后采集其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比较3组外周血IL-6、PCT水平。A组、B组患者进行常规救治后,均采用急性生理、年龄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死亡风险,根据评分结果将A组、B组患者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对比2组外周血IL-6、PCT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外周血IL-6、PCT水平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组、B组患者外周血IL-6、PCT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且B组患者外周血IL-6、PCT水平高于A组(P<0.05);60例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良好组41例,不良组19例,与良好组比较,不良组患者外周血IL-6、PCT水平明显偏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IL-6、PCT水平变化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73,P<0.05;r=0.712,P<0.05)。结论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IL-6、PCT水平均表达上调,且与患者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症的有效临床指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王伟; 秦超; 卜克; 张晶芳; 王明珠
    • 摘要: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SFI)对脓毒症休克病人临床预后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标准的脓毒症休克病人147例,根据病人是否给予SFI治疗分为SFI组(n=67)和非SFI组(n=80),病人的性别、年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钠肽(BNP)、平均动脉压(MAP)、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乳酸、SOFA评分、总胆红素(TBIL)、肌酐(Cr)、血小板(PLT)、引起脓毒症休克的原发感染灶、ICU住院天数及预后等指标被收集。结果 SFI组与非SFI组两组一般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FI组与非SFI组BNP、NE用量、乳酸、SOFA评分在诊断脓毒症休克第6天[109.0(74.0,217.0)ng/L、147.5(101.3,327.0)ng/L,0.10(0.04,0.20)μg·kg^(-1)·min^(-1)、0.30(0.17,0.39)μg·kg^(-1)·min^(-1),(1.66±1.53)mmol/L、(2.41±1.46)mmol/L,7.0(5.0,9.0)分、8.0(6.0,10.0)分]均低于第1天[459.0(294.0,935.0)ng/L、502.0(224.5,863.8)ng/L,0.60(0.40,0.80)μg·kg^(-1)·min^(-1)、0.55(0.45,0.70)μg·kg^(-1)·min^(-1),(4.12±1.89)mmol/L、(4.31±1.44)mmol/L,10.0(8.0,13.0)分、10.0(8.3,12.0)分],LVEF[(57.9±6.3)%、(54.7±6.2)%]均高于第1天[(45.2±6.7)%、(44.1±7.6)%](均P<0.05),且SFI组比非SFI组均改善更明显[109.0(74.0,217.0)ng/L比147.5(101.3,327.0)ng/L、0.10(0.04,0.20)μg·kg^(-1)·min^(-1)比0.30(0.17,0.39)μg·kg^(-1)·min^(-1)、(1.66±1.53)mmol/L比(2.41±1.46)mmol/L、7.0(5.0,9.0)分比8.0(6.0,10.0)分、(57.9±6.3)%比(54.7±6.2)%](均P<0.05),SFI组病人ICU住院天数短于非SFI组[(12.8±5.1)d比(14.9±6.9)d,P=0.036],生存时间长于非SFI组(log-rank检验,P=0.036),两组28d病死率比较[40.3%(27/67)比55.0%(4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COX回归分析显示,SFI治疗[HR=0.19,95%CI:0.10~0.37]、ICU住院天数(HR=0.83,95%CI:0.77~0.8879)、年龄(HR=1.04,95%CI:1.02~1.06)、乳酸(HR=1.56,95%CI:1.26~1.94)是病人28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SFI可以改善脓毒症休克病人心功能指标及病情,减少升压药物用量及ICU住院时间,延长其生存时间,但不能降低28 d病死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