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膜肺氧合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174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9篇、会议论文93篇、专利文献211618篇;相关期刊398种,包括护理学杂志、护理与康复、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2015第七届全国重症血液净化大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体外膜肺氧合的相关文献由433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斌飞、龙村、黑飞龙等。

体外膜肺氧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9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9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11618 占比:99.23%

总计:213270篇

体外膜肺氧合—发文趋势图

体外膜肺氧合

-研究学者

  • 李斌飞
  • 龙村
  • 黑飞龙
  • 侯晓彤
  • 陈静瑜
  • 洪小杨
  • 段大为
  • 于坤
  • 李彤
  • 谢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艳君; 孔艳霞; 全雪丽; 原艳丽; 段勇涛; 王风; 王洁
    • 摘要: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儿童咯血的适应证及抗凝管理策略。方法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采取ECMO治疗并获成功的1例大咯血患儿临床资料。以“massive hemoptysis;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或“hemoptysis;ECMO”为检索词,检索PubMed、SCI、Embase数据库相关文献;以“大咯血,体外膜肺氧合”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21年6月;排除成人病例及重复文献后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共检索到6篇文献13例患儿,结合本文报道1例共14例患儿纳入本研究。14例患儿中,男6例,女8例,年龄35 d~15岁,平均年龄8.9岁。病因:脓毒血症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8例,真菌感染1例,血管畸形2例,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1例。14例均因大咯血、呼吸衰竭行ECMO治疗,平均上机时间6.4 d,1例因心脏骤停采取动脉-静脉(V-A)模式,13例采取静脉-静脉(V-V)模式。在抗凝管理方面,13例应用肝素抗凝,1例未提及是否抗凝。止血药物应用:1例应用氨甲环酸,11例未用止血药物,2例未提及是否应用止血药。14例中,4例行手术治疗(肺叶切除术2例,血管内支架置入及病变血管栓塞治疗1例,血管栓塞治疗1例),10例未行手术治疗。14例ECMO运行期间未见出血增加。结论儿童大咯血少见,ECMO为威胁生命的大咯血患儿提供了新的可能的救治手段。全身肝素化下运行ECMO未增加出血风险。
    • 刘锋锋; 郑建杰; 刘淼淼
    • 摘要: 目的:分析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谱,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暴发性心肌炎患者28例和19例对照者,采集基线和ECMO撤除后的外周血,分离血清,液相芯片分析法检测14种细胞因子水平,观察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及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暴发性心肌炎组和对照组血清中均未检测到白细胞介素-3(IL-3)表达。干扰素-α(IFN-α)、IFN-γ、IL-1α、IL-1β、IL-1ra、IL-4、IL-10、IL-33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暴发性心肌炎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血清IL-2[(5400.00±2181.00)pg/ml]、IL-6[714.6(521.0,1071.0)pg/ml]、IL-7[269.7(169.4,402.5)pg/ml]和IL-15[105.7(50.5,186.5)p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暴发性心肌炎存活者血清IL-6水平在ECMO撤除后显著低于基线[337.8(212.5,432.7)pg/ml与635.8(327.4,893.7)pg/ml,P=0.0014],但IL-2、IL-7和IL-15水平在基线和ECMO撤除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2、IL-6、IL-7和IL-15可能参与了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病,ECMO治疗通过降低血清IL-6水平抑制患者炎症应答。
    • 胡苗; 熊滨; 韩林; 庞静; 向淑麟; 蒋玲玉
    • 摘要: 1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女,74岁,2020年6月12日因“呕吐、昏迷2 h,心肺复苏后1 h”收治入天等县人民医院。患者2 h前被发现昏迷在床上,呼之不应,床边可见呕吐物,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呕血、黑便、大小便失禁等,遂立即送往当地卫生院,途中再次出现呕吐并发抽搐,于诊治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随即予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持续心肺复苏约5 min后,患者缓慢清醒,但血压偏低,予升压、强心等对症支持治疗,呼叫天等县人民医院120出诊,在急救车转运时,再次出现阵发性室速、室颤并抽搐发作,予以就地抢救:气管插管,心肺复苏,肾上腺素(1 mg,1次/5 min)及利多卡因(0.1 g)静脉注射,约30 min后心跳恢复,心音、呼吸仍弱,予返天等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
    • 徐小燕; 吕张红
    • 摘要: 总结1例抗心磷酯抗体综合征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的救治及护理体会。护理要点:院前急救及体外膜肺氧合快速无缝链接转运,积极有效的呼吸功能支持,精细化的抗凝监测管理。本例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在肺泡弥漫性出血好转后顺利撤机拔管,于入院第29天好转出院。
    • 姬银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外周灌注指数(PI)的针对性护理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0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应用ECMO救治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自愿选择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PI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氧代谢状况,包括氧输送指数(DO_(2)I)、氧摄取率(O_(2)ER)、动脉血氧分压(PaO_(2))、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以及肺功能指标和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O2ER较对照组降低,DO_(2)I、PaO_(2)、SVO_(2)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3、5.380、5.056、12.275,P<0.05);研究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74、11.065、4.718,P<0.05);研究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99、9.550,P<0.05)。结论:对应用ECMO救治的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基于PI的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氧代谢状况,促进肺功能恢复,缩短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崔晓磊; 樊登云; 吕宝谱; 刘亮; 肖浩; 张睿; 郑拓康; 田英平; 姚冬奇; 孙艺青; 高恒波
    • 摘要: 目的了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现状。方法以互联网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全国多家三级医院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 ECMO,VA-ECMO)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性使用何种抗生素等。结果共收集调查问卷40份,其中三级甲等医院39家,三级乙等医院1家,涵盖15个省,2个直辖市,1个自治区。大多数医院目前置管方式选择穿刺置管,非手术室上机VA-ECMO患者、ECPR患者多数医院选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多为第二代头孢菌素或者第三代头孢菌素,29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医院中选择联合使用糖肽类抗生素9家,多数选择万古霉素。VA-ECMO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之后7 d内加用抗生素的占多数。VA-ECMO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之后7 d内再升级的主要原因与肺部感染相关,少数选择血流感染。结论目前多数医院VA-ECMO选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种类没有统一标准,需要进一步大规模临床研究,探索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有效,进而规范相关治疗。
    • 易静
    • 摘要: 总结了1例重症肺部感染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联合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应用过程中观察重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俯卧位通气过程实施中的注意事项和具体的实施方法,并制订了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标准化护理流程,为今后的医护配合及更好护理该类患者提供了参考依据。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ICU入住时间为28天,本院住院时间为40天。
    • 袁法伟; 冯辉斌; 尹欢; 郑鲲; 梅喜平; 袁利学; 祝小梅
    • 摘要: 目的探究呼吸衰竭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后心率、氧合指数(PaO_(2)/FiO_(2))改变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84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5例、女39例,年龄(43.28±9.59)岁。以接受ECMO支持后180 d为研究终点,分为生存组(39例)和死亡组(45例),比较两组心率、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以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MO支持治疗时间过短、APACHEⅡ评分较高、SOFA评分较高、PaO_(2)/FiO_(2)降低及心率较快为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OR=0.802、1.630、2.010、1.127、1.132,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心率、PaO_(2)/FiO_(2)、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四项联合指标预测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0.858、0.863、0.857、0.991,可知四项联合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高于单项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6%、100.0%。结论心率、PaO_(2)/FiO_(2)改变及APACHEⅡ与SOFA评分为呼吸衰竭患者ECMO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其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四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此类患者预后的准确度、灵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 蒋国平; 徐永山
    • 摘要: 近20多年来,各地对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救治重度心力衰竭和(或)肺衰竭、循环衰竭一直孜孜以求,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出现了多种并发症。笔者自20世纪90年代成功开展这一技术,通过自身经历、杂志审稿和文献中遇到的相关并发症深知防治的重要性,遂对此研究的进展作一概述,重点阐述血栓形成、出血、心肺脑问题等防治难点,总结其经验,以便同行借鉴。
    • 瓦永凌; 卢安东; 高涵翔; 赵晶; 乙成成; 白明
    • 摘要: 目的:总结西北地区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团队在“EFFECT(E:efficient,高效;F:fast,快速;F:flexible,灵活;E:equipment,设备;C:cooperation,合作;T:timely,及时)原则”指导下进行远程救治和院际转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ECMO团队在“EFFECT原则”指导下转运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ECMO适应证、ECMO置管模式、转运方式、院际转运距离、转运期间并发症以及结局。结果:46例转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18)岁,其中男性30例(65.2%);ECMO适应证包括心原性休克35例(76.1%)、严重呼吸衰竭6例(13.0%)、其他原因导致的循环衰竭5例(10.9%);ECMO采用静脉-动脉模式40例(87.0%),采用静脉-静脉模式6例(13.0%)。所有患者在“EFFECT原则”指导下均成功转运,均经救护车转运至我院,转运最远距离1095 km,平均距离为(267.87±271.05)km。转运过程中无死亡事件发生,转运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发热(9例,19.6%)和置管处渗血(7例,15.2%),均未造成严重后果。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7)d,ECMO平均辅助时间为(6±2)d;29例(63.0%)患者存活出院。结论:ECMO辅助患者在“EFFECT原则”指导下,转运更加快速、高效,这种方法有利于西北地区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