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代谢

氧代谢

氧代谢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7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8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25506篇;相关期刊283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20次学术研讨会暨第5次奶牛疾病学术会议、山东省第十六次麻醉学学术会议等;氧代谢的相关文献由1596位作者贡献,包括邱海波、刘长文、杨毅等。

氧代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8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5506 占比:99.56%

总计:126063篇

氧代谢—发文趋势图

氧代谢

-研究学者

  • 邱海波
  • 刘长文
  • 杨毅
  • 吕文伟
  • 周韶霞
  • 张彬
  • 李维勤
  • 何忠杰
  • 刘志武
  • 季振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畅; 陈阳; 田锡炜; 庄英萍; 储炬; 王泽建
    • 摘要: 以正十六烷为疏水底物考察了不同供氧水平对槐糖脂合成代谢的影响。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的代谢通量分布和关键酶活性的整合分析,发现供氧水平显著影响细胞脂肪酸和羟基脂肪酸的合成,同时显著影响葡萄糖和烷烃的利用程度。在线生理参数呼吸商(RQ)能够很好地表征胞内代谢通量的变化,后续有望成为过程调控的关键参数并可以进一步应用于过程优化。最后,在槐糖脂合成期提供合适的供氧水平,不但能够有效提升相对昂贵底物烷烃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显著降低功率输入,从而在两个方面提高生产经济性。本文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其他菜籽油、油酸等疏水性底物的槐糖脂发酵过程,并为工业规模槐糖脂发酵过程控制策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 马迎春; 马英姿
    • 摘要: 目的分析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0),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纳洛酮,对比两组疗效、病情改善情况、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LA)、丙二醛(MDA)、β-内啡肽(β-EP)、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氧代谢[动脉血氧含量(C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及氧输送(DO_(2))]水平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35/50)(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恢复、苏醒、GCS评分达8分、症状消失及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K、LA、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DA、β-EP水平低于对照组,DO_(2)、CaO_(2)、S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提高肝功能及氧代谢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 李玉堂; 林文武; 范海鹏; 元智昊; 郭春文; 刘海金; 闫红
    • 摘要: 目的探讨轻度亚低温治疗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代谢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6例中重度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轻度亚低温组,n=18)和对照组(常温组,n=18)。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处理原发病、小潮气量通气(气道平台压,Pplat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FiO_(2)(mm Hg,T_(2):140.6±11.6 vs.110.5±9.8,T_(3):165.4±14.4 vs.110.5±9.8,P<0.05],ScvO_(2)(%,T_(3):72.1±6.8 vs.62.8±5.9,P<0.05)较治疗前升高,O_(2)ER(%,T_(2):26.4±2.4 vs.35.3±3.6,T_(3):23.5±2.5 vs.35.3±3.6,P<0.05)、VO_(2)[mL/(min·m^(2)),T_(2):134.6±12.8 vs.182.4±19.4,T_(3):122.4±17.6 vs.182.4±19.4,P<0.05]、血Lac(mmol/L,T_(2):2.6±0.4 vs.4.9±0.9,T_(3):1.8±0.2 vs.4.9±0.9,P<0.05)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O_(2)ER(%,T_(2):26.4±2.4 vs.32.8±3.8,T_(3):23.5±2.5 vs.32.5±2.6,P<0.05)、血Lac(mmol/L,T_(2):2.6±0.4 vs.4.1±0.6,T_(3):1.8±0.2 vs.3.5±0.5,P<0.05)较对照组降低,PaO_(2)/FiO_(2)(mm Hg,T_(2):140.6±11.6 vs.118.4±11.2,T_(3):165.4±14.4 vs.133.5±11.6,P<0.05)、ScvO_(2)(%,T_(3):72.1±6.8 vs.64.1±6.7,P<0.05)较对照组升高。结论轻度亚低温治疗能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的氧合,但对氧供无明显影响,而氧耗降低,能改善患者氧供需平衡;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 钟振强; 赵文超; 罗水
    • 摘要: 目的:探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治疗6 h后达到ScvO_(2)>70%为A组(30例),治疗6 h后ScvO_(2)达到65%~70%为B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血红蛋白、氧合指数(PaO_(2)/FiO_(2))、上腔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和血乳酸(Lac),记录两组液体平衡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ICU死亡和28 d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AP、CVP、心率、血红蛋白、PaO_(2)/FiO_(2)、Pcv-aCO_(2)和La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A组患者的心率、Pcv-aCO_(2)和Lac水平低于B组,PaO_(2)/FiO_(2)高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70%的指导目标下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心率、Lac、Pcv-aCO_(2)水平、液体平衡量,缩短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PaO_(2)/FiO_(2)水平,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 彭文超; 胡真真; 骆琳; 邓蒙蒙; 蔡杰; 刘建新; 王迪铭
    • 摘要: 本试验的目的是比较研究不同泌乳时期荷斯坦奶牛乳腺氧代谢特征、机体健康和乳腺氧化应激间的关系。选取18头泌乳盛期奶牛[泌乳天数(61.80±3.72) d,产奶量(55.65±3.95) kg/d,胎次(2.74±0.19)胎,体重(701±55) kg]和16头泌乳后期奶牛[泌乳天数(289.10±6.78) d,产奶量(12.27±4.70) kg/d,胎次(2.81±0.15)胎,体重(727±63) kg],在同一时间采集上述34头奶牛乳静脉和尾动脉的血液,进行血气参数、血常规指标、氧化应激指标以及乳中氧化应激指标等的检测,并结合上述结果计算乳腺氧气供给等氧代谢指标。结果表明:在乳腺氧代谢方面,泌乳盛期奶牛的乳腺氧总消耗量(P=0.01)极显著高于泌乳后期奶牛;与泌乳后期奶牛相比,泌乳盛期奶牛的尾动脉氧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生产单位牛奶的耗氧量(P=0.02)显著降低,乳静脉氧含量(P=0.06)有降低的趋势。在乳腺氧化应激和抗氧化应激方面,泌乳盛期奶牛乳静脉血浆中活性氧(ROS)(P=0.09)、丙二醛(MDA)含量(P=0.07)以及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P=0.07)有高于泌乳后期奶牛的趋势;泌乳盛期奶牛乳中MDA含量(P=0.01)极显著高于泌乳后期奶牛,ORAC(P=0.07)、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P=0.06)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7)有高于泌乳后期奶牛的趋势。在血常规方面,与泌乳后期奶牛相比,泌乳盛期奶牛尾动脉血中血小板分布宽度(P<0.01)极显著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P=0.04)显著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P=0.07)有降低的趋势,中性粒细胞数量(P=0.07)有升高的趋势。综上可知,与泌乳后期奶牛相比,泌乳盛期奶牛乳腺氧消耗量较高,且乳腺应激较强,该结果提示泌乳盛期耗氧量调控可能是降低该时期奶牛代谢应激的潜在方案,这为泌乳盛期奶牛代谢应激的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 白龙; 姬妍娜; 刘改娥
    •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氧代谢、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延安市中医医院和中航工业西安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13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代谢、肺功能、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耗指数(DO_(2))和氧摄取率(O_(2)ER)分别为(672.32±57.12)mL·min^(-1)·m^(-2)、(32.16±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8.34±58.29)mL·min^(-1)·m^(-2)、(29.83±4.52)%,而血乳酸(LA)为(2.12±0.36)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0.7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可提高患者的血气指标和氧代谢能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
    • 李锋; 严欣健; 谭琳; 莫宇宁; 霍华锋
    • 摘要: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中徒手心肺复苏与便携式心肺复苏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梧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于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9例心搏骤停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行徒手心肺复苏,将其归为A组,55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便携式心肺复苏机行心肺复苏,将其归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时间、预后[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ecovery,ROSC)率]、ROSC恢复即刻、恢复24 h时的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神经损伤因子血清S100蛋白质(Serum S100 protein,S100)、心功能指标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erminal B-type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心肺复苏成功者复苏30 min时的动脉血气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_(2)/FiO_(2))、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Lac)水平]、氧代谢指标[氧消耗(Oxygen consumption,VO_(2))、氧输送(Oxygen delivery,DO2)、动脉血氧含量(Arterialbloodoxygencontent,CaO_(2))]、并发症。结果:与A组比较,B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更短(P<0.05);B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为34.55%,高于A组的14.81%,ROSC率为69.09%,高于A组的48.15%(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ROSC恢复即刻、恢复24 h时CK-MB、S100蛋白、NT-pro-BNP水平更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心肺复苏成功者复苏30 min时ScvO_(2)、PaO_(2)/FiO_(2)水平更高,Lac水平更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心肺复苏成功者复苏30 min时VO_(2)、DO_(2)、CaO_(2)水平更高(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低于A组的29.63%(P<0.05)。结论:相较于徒手心肺复苏,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应用于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复苏成功率更高,动脉血气分析、氧代谢指标更佳,同时能减轻心、脑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李贝贝; 王雅利; 陈志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微循环及氧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2019-10~2020-10收集我院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微循环指标、氧代谢指标、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毛细血管流速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血流状态积分、管襻形态积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aO 2、CaO 2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Ca-vO2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IP、MEP、TLC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其可显著改善微循环、氧代谢及肺功能。
    • 侯玮; 于菲; 孙娟; 帖怡凡
    • 摘要: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辅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氧代谢、胸肺顺应性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138例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BiPAP治疗,观察组接受痰热清注射液联合BiPAP治疗,连续治疗14 d。于治疗后第15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氧代谢、胸肺顺应性和呼吸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iPAP治疗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基础上辅助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氧代谢、胸肺顺应性和呼吸动力学水平,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 孙群群; 赵晓英; 程子健; 关乐; 王丛蕊; 杨建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腰椎手术患者组织氧代谢和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老年腰椎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II~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以每搏量变异度(SVV)、心指数(CI)为容量指标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液体治疗.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1小时(T3)、手术结束时(T4)、麻醉苏醒后30分钟(T5),采集两组患者动脉血、中心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总输入量、术中晶体液和胶体液用量、出血量、尿量、低血压出现次数、血红蛋白浓度(Hb)、乳酸含量(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计算氧摄取率(O2E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晶体输入量、总液体输入量、尿量、低血压出现次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O2ER、Lac较低,rSO2、ScvO2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有利于降低老年腰椎手术患者氧摄取率,维持脑氧供需平衡,改善全身组织氧代谢及微循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