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78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5篇、会议论文117篇、专利文献4471篇;相关期刊764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护理研究、护理研究:中旬版等; 相关会议94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11军队重症医学论坛、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等;低氧血症的相关文献由6404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德云、陈文彬、夏秀琼等。

低氧血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5 占比:36.74%

会议论文>

论文:117 占比:1.61%

专利文献>

论文:4471 占比:61.64%

总计:7253篇

低氧血症—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照石; 刘欣; 单丽华
    • 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作为儿童期常见疾病,严重危害儿童生长发育,是当前临床多学科研究之热点。儿童OSAHS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多样性与特异性使其临床诊断变得复杂,目前对该疾病的诊断仍存在不少争议。本综述探讨了OSAHS“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脉搏血氧监测、纤维鼻咽镜以及鼻咽侧位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内的多种临床常用的儿童OSAHS诊断方法,并强调《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中以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bstructive apnea hypopnea index,OAHI)≥1次/h作为儿童OSAHS的诊断界值及病史和查体的重要性,以期为OSAHS患儿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 王照石; 刘欣; 单丽华
    • 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作为儿童期常见疾病,严重危害儿童生长发育,是当前临床多学科研究之热点。儿童OSAHS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多样性与特异性使其临床诊断变得复杂,目前对该疾病的诊断仍存在不少争议。本综述探讨了OSAHS“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脉搏血氧监测、纤维鼻咽镜以及鼻咽侧位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内的多种临床常用的儿童OSAHS诊断方法,并强调《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中以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bstructive apnea hypopnea index,OAHI)≥1次/h作为儿童OSAHS的诊断界值及病史和查体的重要性,以期为OSAHS患儿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 唐雪姣; 殷小容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后手法肺复张对预防苏醒期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19年12月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手法肺复张组(54例)和常规机械通气组(56例)。手法肺复张组患者在转入麻醉苏醒室后,在常规机械通气下间歇给予3次手法肺复张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记录两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率、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三天肺部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实施手法肺复张组在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率和术后3天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上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麻醉苏醒早期行手法肺复张可以改善苏醒期低氧血症,减少术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纪沛君; 张诚; 陈丹; 黄卫; 吴庆琛
    • 摘要: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术后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短期和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1年3月经胸部CT和(或)主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的TAAD手术患者73例,按照术后是否合并低氧血症分为合并低氧血症组(n=36)与未合并低氧血症组(n=37),分析合并低氧血症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低氧血症对TAAD患者术后短期、长期全死因死亡的影响。结果合并低氧血症组患者的年龄、BMI明显高于未合并低氧血症组,且术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LB)、TNF-α、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也明显高于未合并低氧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TAAD患者具有年龄大、BMI高、肝肾功能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高等临床特点,且其术后短期死亡风险增加。
    • 韩靓; 郝艳萍; 沈志平
    • 摘要: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老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无痛内镜下ERCP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按照术中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分为术中出现低氧血症组(50例)和术中未出现低氧血症组(130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无痛内镜下ERCP老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中出现低氧血症组≥80岁、吸烟、饮酒、BMI≥30 kg/m^(2)、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麻醉药用量≥280 mg、操作时间≥2 h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术中未出现低氧血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0岁、吸烟、饮酒、BMI≥30 kg/m^(2)、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麻醉药用量≥280 mg、操作时间≥2 h均为无痛内镜下ERCP老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O^R=5.332,3.804,3.615,23.243,10.549,3.364,1.369,P<0.05)。结论≥80岁、吸烟、饮酒、BMI≥30 kg/m^(2)、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麻醉药用量≥280 mg、操作时间≥2 h均为无痛内镜下ERCP老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加强对以上因素的筛查与干预,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低氧血症发生。
    • 农明; 赵凯丽; 陶嘉怡; 韦桂源; 农婵媛; 余云飞
    • 摘要: 机械通气是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CO_(2)蓄积的一种治疗手段,是为急危重症患者或不能自主吸氧患者提供氧气的有效措施。人工气道是通过使用气管导管经口或鼻置入气管中或直接行气管切开而形成的气体通道,以帮助患者进行有效通气及肺部疾病的治疗。但人工气道在保障患者有效通气的同时也存在对患者不利的因素,如气管导管的存在会减弱呼吸道原有功能,使咳嗽反射减弱,影响上气道加温及湿化功能,分泌物排除能力降低[1-2]。若不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淤积的痰液使气道变窄,甚至堵塞,导致肺不张,增加呼吸肌做功,导致低氧血症。有研究[3]指出,有效的气道内吸引有助于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状态,降低吸气峰压及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和潮气量,提高血氧饱和度。研究[4-6]表明,有效吸痰可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本文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吸痰护理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吸痰指征、体位、吸痰管型号选择、负压吸引压力、吸引深度、吸痰方法等研究内容,以期为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有效清理提供更优化的护理方案。
    • 刘秋丽; 陈罡; 陈躐; 江辉; 刘尚昆; 余遥
    • 摘要: 对2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结果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中2例发生低氧血症,1例出现拔管后误吸,1例出现治疗后低血糖,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麻醉护理重点包括治疗前完善对患者插管条件的评估,配合医生进行体位摆放;双腔支气导管在肺灌洗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移位,麻醉护士随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采用听诊器进行气管导管位置的听诊,保证患者在肺灌洗治疗过程中的氧合;手术完成后配合麻醉医师做好患者的苏醒护理,以确保患者安全。
    • 彭爱君; 许银苹; 张华; 周理慰
    • 摘要: 目的观察高频振动排痰辅助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伴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确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均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频振动排痰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48小时后呼吸频率、SpO_(2)、PaO_(2)、PaCO_(2)水平,疗效及呼吸机使用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SpO_(2)、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60.0%高于对照组的2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动排痰辅助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伴低氧血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缺氧程度,减少呼吸机的使用。
    • 康建军; 高乐
    • 摘要: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与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及实验组,各42例。常规组予以患者NPPV干预,实验组患者予以HFNC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后氧合指数、心率、呼吸率;再次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拔管后1 h心率低于常规组;拔管后12 h及24 h氧合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心率、呼吸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再次插管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老年患者开展HFNC干预相较于NPPV干预可有效改善氧合指数、心率、呼吸率,同时还可使再次插管率下降,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 叶昌远; 张晓波; 陈磊; 潘胜红; 卢懿明; 赵绍亮
    • 摘要: 双肺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脂肪微小软滴及脂肪微小颗粒入血栓塞肺部微小动脉,肺小血管被脂肪小球堵塞、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后[1],引起的一系列缺氧综合征,多数由创伤引起,是全身器官脂肪栓塞之肺部表现,包括脑组织、肺组织、肾实质等,其中尤以肺部栓塞引起缺氧症状为重。肺脂肪栓塞综合征典型X线及CT征象为两中下肺野弥散性分布,呈斑点状、斑片状、毛玻璃状模糊阴影,呈落雪样、暴风雪样广泛阴影。患者临床表现血小板减低,进行性呼吸困难、劳累,胸痛,谵妄等低氧血症,严重者昏迷不醒、甚至死亡,如不能及时诊断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将引起不良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