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单肺通气

单肺通气

单肺通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6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141706篇;相关期刊410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麻醉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全国口腔麻醉学学术大会、山东省第十七次麻醉学学术会议等;单肺通气的相关文献由3599位作者贡献,包括顾连兵、黄冰、叶靖等。

单肺通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6 占比:1.03%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1706 占比:98.95%

总计:143215篇

单肺通气—发文趋势图

单肺通气

-研究学者

  • 顾连兵
  • 黄冰
  • 叶靖
  • 潘灵辉
  • 王丽君
  • 胡祖荣
  • 刘晶
  • 帅训军
  • 林飞
  • 艾登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运金; 黎夏玉; 吴琼玉
    • 摘要: 目的探究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部创伤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急诊胸外科手术的102例胸部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手术时采用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对照组手术时采用普通DLT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导管定位时间、定位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生命体征情况。结果观察组左、右侧DLT定位时间为(22.74±4.47)、(35.62±4.38)s,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7.65±7.58)、(48.42±6.3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型DLT与普通型DLT相比较,可视型DLT具有较大优势,可减少操作者擦插管时间,提高定位准确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平均动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比较稳定,值得临床胸部手术推广使用。
    • 杨利利; 胡强夫; 闵娜
    •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观察组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通气。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插管/喉罩时间、术后拔管/喉罩时间及苏醒时间]水平、麻醉药物使用总剂量、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插管/喉罩时间、拔管/喉罩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舒芬太尼、丙泊酚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均高于对照组,拔管(喉罩)后的MA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0%(4/43),低于对照组的32.56%(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能够缩短患者插管/喉罩、拔管/喉罩及苏醒时间,减小麻醉药物用量,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效果优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全身麻醉。
    • 赵继波; 李媛莉; 夏登云; 孙晓佳; 张媛; 邢珍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LCR)联合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含量差/动脉-静脉氧含量差(Cv-aCO_(2)/Ca-vO_(2))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患者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6例拟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治疗,观察组给予LCR联合Cv-aCO_(2)/Ca-vO_(2)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术前(T_(0))、单肺通气前(T_(1))、单肺通气15 min(T_(2))、单肺通气后1 h(T_(3))、单肺通气结束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心脏指数(CI),记录两组液体出入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同时记录两组T_(0)和术后第2天(T_(5))肺功能参数。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CR联合Cv-aCO_(2)/Ca-vO_(2)预测液体反应性的效能。结果 T_(2)~T_(4)时间点观察组MAP、CI和SVV明显高于对照组,CVP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单肺通气时间、晶体液用量、总输液量、尿量、出血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数明显降低(均P<0.05);T_(5)时间点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FVC的比率(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v-aCO_(2)/Ca-vO_(2)联合LCR预测液体反应性的灵敏度为79.63%,特异度为86.98%,曲线下面积为0.743,明显优于单独指标预测效能(Z=0.721,P<0.05)。结论 基于LCR联合Cv-aCO_(2)/Ca-vO_(2)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稳定老年患者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中的血流动力学,对评估液体反应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林贤钻
    • 摘要: 目的:探究单肺通气(OLV)保护策略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14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57例)和B组(57例)。两组均进行肺叶切除术,B组术中采用常规单肺通气,A组术中实施单肺通气保护策略。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一秒率(FEV_(1)/FVC)]、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3 d的FVC、FEV_(1)、FEV_(1)/FVC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3 d,A组FVC、FEV_(1)、FEV_(1)/FVC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3 d的TNF-α、IL-6、IL-1β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术后3 d,A组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将单肺通气保护策略应用于肺叶切除术中能有效减轻患者肺损伤,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保护患者肺功能,同时还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周若梅; 王甜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单肺通气(OLV)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与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2例。A组采取单腔气管插管的OLV方式,B组采取双腔支气管插管的OLV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咽喉疼痛(VAS)评分,以及OLV前(T1)、OLV后1 h(T2)、OLV结束时(T3)的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气道压(Paw)、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差异。观察术后3 d内各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术后发生肺部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SpO_(2)、Paw、HR、MAP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咽喉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与T1时间点比较,T2、T3时间点A组患者P_(ET)CO_(2)、CVP指标升高程度优于B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PCT、CRP、TNF-α、IL-6明显升高,且A组患者指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CRP、TNF-α、IL-6水平与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与双腔气管插管的单肺通气方式相比,单腔气管插管的单肺通气方式更有利于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
    • 解凤磊; 李梦华; 冯迎迎; 葛晓燕; 闫声明; 宋小倩; 何川; 吴浩
    •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sual Double-Lumen Tube,VDLT)塑形方法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08至2021-08我院胸外科择期手术单肺通气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Ⅲ级,年龄24~80岁,性别不限,BMI 19~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塑形组(Tsaditional Shaping,TS组)和改良塑形组(Isproved Shaping,IS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的心率(Heart Rate,HR)及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支气管定位情况;记录术后咽喉部疼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TS组插管时间(67.1±23.8)s明显长于IS组(38.9±10.0)s;TS组插管次数1.3±0.4次明显多于IS组1.0±0.0次(P<0.05),两组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定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S组比较,IS组T3时HR、MAP明显更低(P<0.05);与TS组比较,IS组术后咽喉部疼痛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VDLT塑形方法可缩短插管时间、降低插管难度、且不影响支气管定位,同时插管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更平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孙中明; 朱方方; 陈小非
    • 摘要: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气道重建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LDLT)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需要LDLT插管行单肺通气的80例胸外科全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麻醉前将肺部CT检查的Dicom文件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气道模型并提取气道中心曲线,测量声门上缘至隆突嵴的距离和左侧主支气管的长度,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LDLT插管;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将LDLT经患者声门向支气管方向推进,出现置入阻力时停止推进,给气囊充气。两组患者插管后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验证定位。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对位满意率及LDLT调整深度、隆突及左侧支气管壁黏膜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导管开口与支气管开口对位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隆突及左侧支气管壁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Mimics软件气道重建在LDLT插管应用中对位满意率高,不易移位,对患者气道损伤小,对LDLT的插管和定位有重要指导意义。
    • 王嘉锋; 赵珍珍; 包睿; 朱文忠; 卞金俊
    • 摘要: 目的探索SafeLM新型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9月间行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术并接受可视喉罩插管的患者20例(SafeLM组),将同时期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DLT)下接受相同手术,性别、年龄(±3岁)、手术侧相匹配的20例患者作为配对对照(DLT组)。比较两组间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置管时间、置管后血压或心率波动幅度>15%、单肺通气成功率、肺萎陷程度,以及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次数。结果两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与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afeLM组患者术后咽喉痛发生率(10%)显著低于DLT组(45%,P15%的发生率(10%)显著低于DLT组(40%,P0.05)。结论SafeLM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可有效应用于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术的全身麻醉,可减少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引起的术后咽喉疼痛和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
    • 王浩源; 李雪燕; 徐江慧; 王海莲; 张军
    • 摘要: 目的研究年龄差异是否会导致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下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患者的脑氧代谢存在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7—12月行VAT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59岁),依据公式计算所需样本量为78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1))、诱导后15 min(T_(2))、OLV 30 min(T_(3))、OLV 60 min(T_(4))、双肺通气后15 min(T_(5))及苏醒脱氧后(T_(6))6个时间点经桡动脉和颈静脉球部采血行血气分析,根据Fick公式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组内及组间动脉血氧含量(CaO_(2))、颈静脉血氧含量(CjvO_(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Ca-jvO_(2))、动脉血糖值(a-G)、颈静脉血糖值(jv-G)、动脉乳酸值(a-Lac)、颈静脉乳酸值(jv-Lac)、碳水化合物指数(OCI)和脑氧代谢率(CMRO_(2))。结果中青年组试验过程中剔除2例,老年组试验过程中剔除1例,依据纳排标准中青年组纳入37例,老年组纳入38例患者。与中青年组患者相比,老年组患者术前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麻醉时间显著延长,术中失血量显著增多(P值均0.05)。与同组T_(1)时间点相比,两组T_(2)、T_(3)时间点CaO_(2)、CjvO_(2)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相同时间点脑氧代谢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行VATS的患者,尽管麻醉与OLV可影响术中的脑氧代谢,但并未因年龄差异而导致OLV对患者术后脑氧代谢产生显著影响。
    • 宋兰娥; 朱晓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食管闭锁手术后复发性食管气管瘘胸腔镜修补术的气道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9例复发性食管气管瘘胸腔镜修补术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术前情况、单肺通气方法、术中所见瘘口位置与瘘管外径等数据,观察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后10 min(T2)、单肺通气后30 min(T3)、单肺通气后60 min(T4)、单肺通气结束(T5)、手术结束(T6)6个时点PETCO_(2)和SpO_(2)的变化。结果患儿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肺炎。6个时点PETCO_(2)随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单肺通气结束后回落(P=0.001)。术中出现低氧血症3例,最低SpO_(2)分别为85%、86%和87%。6个时点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食管气管瘘的胸腔镜修补术,避免瘘口通气和加强气道管理是麻醉管理的重点,但尽快手术结扎瘘管仍是关键。对于位置较高的瘘口,CO_(2)人工气胸、支气管阻塞器和支气管插管3种单肺通气方法均可行。对于隆突附近的瘘口,若瘘口较小,3种方法均可行;若瘘口较大,最好选择左主支气管插管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