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顺应性

肺顺应性

肺顺应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43347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2014年大会、2011年尘肺病治疗专题研讨会等;肺顺应性的相关文献由812位作者贡献,包括N·F·奥康纳、L·A·巴洛维尔其恩、张立藩等。

肺顺应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3347 占比:99.94%

总计:443608篇

肺顺应性—发文趋势图

肺顺应性

-研究学者

  • N·F·奥康纳
  • L·A·巴洛维尔其恩
  • 张立藩
  • 张荣
  • 方俊标
  • 朱蔚琳
  • 黄中华
  • F·J·伊萨萨
  • 刘志勇
  • 刘旭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傅晓倩; 陶林花; 陆操; 金丹丹; 傅建明
    • 摘要: 呼吸运动是整个呼吸过程的基础,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在平静呼吸中起主导作用,是完成呼吸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人类正常呼吸功能的60%—80%都由膈肌完成[1]。膈神经主要由C4神经前根发出,C3—C5神经根分支参与,在前斜角肌外侧缘上方形成主干,沿前斜角肌表面下行,在锁骨下动静脉进入胸腔内纵膈两侧终止于膈肌。颈髓损伤后造成膈肌功能下降,胸壁协调功能障碍,肺顺应性下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而此类患者常因膈神经核受累导致膈肌麻痹及肋间肌瘫痪,最终造成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技术是一种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膈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来完成膈肌的收缩。笔者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体外膈肌起搏技术通过刺激膈神经改善患者的膈肌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为颈髓损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现报告如下。
    • 农明; 赵凯丽; 陶嘉怡; 韦桂源; 农婵媛; 余云飞
    • 摘要: 机械通气是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CO_(2)蓄积的一种治疗手段,是为急危重症患者或不能自主吸氧患者提供氧气的有效措施。人工气道是通过使用气管导管经口或鼻置入气管中或直接行气管切开而形成的气体通道,以帮助患者进行有效通气及肺部疾病的治疗。但人工气道在保障患者有效通气的同时也存在对患者不利的因素,如气管导管的存在会减弱呼吸道原有功能,使咳嗽反射减弱,影响上气道加温及湿化功能,分泌物排除能力降低[1-2]。若不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淤积的痰液使气道变窄,甚至堵塞,导致肺不张,增加呼吸肌做功,导致低氧血症。有研究[3]指出,有效的气道内吸引有助于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状态,降低吸气峰压及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和潮气量,提高血氧饱和度。研究[4-6]表明,有效吸痰可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本文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吸痰护理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吸痰指征、体位、吸痰管型号选择、负压吸引压力、吸引深度、吸痰方法等研究内容,以期为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有效清理提供更优化的护理方案。
    • 郝伟; 张琰; 录亚鹏; 刘洋; 钟海莲; 张荣智; 陈亚惊; 王迎斌
    • 摘要: 目的探讨驱动压导向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小儿腹腔镜手术中肺保护作用以及对术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6月至2021年10月行腹腔镜手术的46例患儿(年龄1~6岁)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固定PEEP组和驱动压导向个体化PEEP组,每组各23例。固定PEEP组:设置5 cmH_(2)O(1 cmH 2O=0.098 kPa)PEEP直至手术结束;驱动压导向个体化PEEP组:PEEP从2 cmH_(2)O开始,每次递增1 cmH_(2)O,每个PEEP水平维持10次呼吸循环,直至获得最低驱动压。记录气管插管后5 min(T_(1))、气腹后5 min(T_(2))、实施PEEP后4 min(T_(3))、手术结束(T_(4))时的平台压、PEEP、驱动压、肺动态顺应性、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T_(1)、T_(4)、T 5(出恢复室)时的肺超声评分以及手术过程中气腹时长、气腹压力、机械通气时长和手术时长。结果与T_(1)时相比,两组T_(2)时的肺动态顺应性均降低,驱动压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1~6岁、ASAⅠ~Ⅱ级的腹腔镜手术患儿,实施驱动压导向、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策略可以明显改善患儿通气过程中肺动态顺应性,且能够降低驱动压和术后肺超声评分。
    • 张静; 王亚林; 朱慕云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且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由于长期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气道狭窄等因素,患者气道阻力较正常人增加、肺顺应性下降,造成患者呼吸做功增多,同时因增龄因素,老年人本就存在肌肉逐渐萎缩、呼吸肌功能生理性下降的情况,最终导致呼吸肌功能受累,肺功能逐渐下降,严重影响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牟志芳; 张趁英; 康秀文; 李勇; 沈叶菊; 董跃福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通气、肺顺应性及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所有患者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观察组患者予以NAVA模式,待患者自主呼吸试验通过后尝试撤机,撤机后转为无创辅助通气,若失败则继续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及通气24 h后呼吸力学指标(吸气压力、气道峰压、平台压)及通气过程中呼吸力学指标〔分钟通气量(VE)、吸入潮气量(VTi)、呼吸频率、膈肌电活动(EAdi)峰值〕,通气前及通气24 h后肺顺应性,机械通气时间及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包括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和吸呼气切换延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气24 h后,两组患者吸气压力、气道峰压、平台压分别低于本组通气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过程中VE、VTi及EAdi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气24 h后,两组患者肺顺应性分别低于本组通气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及吸呼气切换延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4/36),与观察组患者的8.3%(3/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691)。结论相较于PSV模式,NAVA模式能更有效地改善AECOPD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提高肺顺应性,缩短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且安全性良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 莫叶秀; 陈良英; 蒙江琼; 石酝琦; 冉景兵
    • 摘要: 目的:探究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肺顺应性及入住ICU的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住ICU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能显著减轻其机体的炎症反应,改善其肺顺应性,缩短其入住ICU的时间。
    • 刘飞; 李立英; 候俊德
    • 摘要: 目的研究监测功能残气量(FRC)指导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肺复张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7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55)、B组(n=54)、C组(n=54)、对照组(n=54)。对患者进行充分肺复张,对照组使用基础呼吸机设置,在PEEP下调过程中A、B、C组分别使用最佳氧合法、功能残气量(FRC)、最大顺应性法确定PEEP。记录4组的最佳PEEP值,并记录各组取得最佳PEEP时的呼吸力学指标[静态肺顺应性(Cst)、气道平台压(Pplat)、死腔分数(Vd/Vt)];记录肺复张治疗前和治疗后1 h的4组气体交换指标[氧输送(D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检测不同时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压(CVP)]。结果4组最佳PEEP相比,A、B、C组均高于对照组,并且B组高于A、C组,其中B组最佳PEEP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最佳氧合法和最大顺应法相比,FRC指导的最佳PEEP水平最高,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复张可改善肺顺应性,提高PaO_(2)/FiO_(2),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有利于减轻气道受损,并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但也可能导致DO_(2)水平降低,临床应当综合考量。
    • 张文超; 李建立
    • 摘要: 全身麻醉和机械通气会导致肺损伤和炎症因子释放。因此,围术期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应用能增加肺顺应性,改善氧合,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个体化PEEP的实施能够明显增大其肺保护效应,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全身麻醉期间个体化PEEP的设置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张爱华(综述); 周阳(审校)
    • 摘要: 腹腔镜手术利用人工气腹或改变体位以使内脏远离手术区,提供开阔视野。建立人工气腹会增加腹腔压力,使膈肌上移,导致气道压力升高,较高水平气道压力牵拉以及肺泡过度扩张均会刺激肺泡上皮细胞,诱发黏附分子与炎性免疫介质因子大量释放,引起呼吸机相关肺损伤[1],而Trendelenburg等特殊体位使肺容积进一步减少,这些情况均可致肺顺应性降低,肺底部萎陷甚至不张[2],从而造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为了开放闭合的小气道,维持氧合,麻醉医师在机械通气时通常会设置一定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目前关于PEEP的有效性仍存争议,若PEEP水平过高,虽能最大限度维持肺泡开放,改善肺泡通气[3],但可能出现肺泡过度膨胀,肺阻力增加,尤其在容量不足或右室功能不全且没有进行肺复张的患者中,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4];而低水平PEEP可能使小气道反复开放和关闭,不足以维持终末肺单位开放。本文就个体化设置PEEP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在微创手术中提供更好的肺保护提供参考。
    • 闵思敏; 张小楠; 丁渡山; 刘赛赛; 李言
    • 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ICU中常见的病死率较高的临床综合征,ARDS发生时,富含蛋白质的液体在肺泡中积聚,阻止肺部充满足够的空气,从而导致到达血液中的氧气减少,发生低氧血症^([1-2])。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由严重的感染、外伤、休克、吸入有害气体及中毒等直接或间接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肺部的表现,以肺泡及肺实质发生急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其特点是发生低氧血症、非心源性肺水肿、肺顺应性降低和广泛的毛细血管渗漏^([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