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12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68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71108篇;相关期刊1194种,包括父母必读、少年儿童研究、早期教育(教师版)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文献由4384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忠富、王芳、王静等。

生活自理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68 占比:4.13%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71108 占比:95.80%

总计:74223篇

生活自理能力—发文趋势图

生活自理能力

-研究学者

  • 彭忠富
  • 王芳
  • 王静
  • 周艳
  • 本刊编辑部
  • 李娜
  • 王芸
  • 赵红梅
  • 陈静
  • 何华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俊茹
    •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本项目自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结束,研究期间共入组68例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分别对两组患者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康复护理,比较效果。结果康复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3例,占8.82%)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13例,占38.24%)明显更低(P<0.05);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所取得的改善质量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32例,占94.12%)明显比对照组(26例,占76.47%)更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以早期康复护理进行护理指导相对于常规护理指导而言,可以促使患者的整体活动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改进,减少并发症对机体产生的侵犯,并且能调节负面情绪,提高整体睡眠质量。这是一种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理想护理,有推荐的价值。
    • 高颖
    • 摘要: 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开展劳动教育。有效的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落实幼儿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和家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双方相互合作,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品质,锻炼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的推进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 马祁伟
    • 摘要: 目的探讨施行系统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74例,应用双色球分组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水平、生活自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其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其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施行系统护理,可明显改善机体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预后康复质量。
    • 张倩; 孙倩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强化康复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强化康复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情况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如社会关系、物质生活、心理状况以及生理功能等的得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强化康复干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 于百慧
    • 摘要: 幼儿园所采取的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式要关注个体在集体中的生活状态,通过科学引导和组织幼儿完成简单的事,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成长,不断提升自律意识和锻炼个体生活的自理能力。
    • 丁开花; 李蕾
    • 摘要: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与中大班哥哥姐姐进行“一对一”“二对一”的结对交往,在多种形式的“大带小”活动中体会兄弟姐妹之情,既能使小班幼儿感受到被关爱,并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快速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效缓解入园焦虑,又能使中大班幼儿增强责任心和榜样意识,主动帮助弟弟妹妹,在提高其同伴交往能力的同时,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懂得分享、谦让和关爱.
    • 张湛婷
    • 摘要: 目的:探讨会所康复模式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精神科收治的100例女性精神分裂恢复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会所多维度康复治疗模式。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LSIB)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精神症状、家庭负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PANSS、FBS、ADL及LSIB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干预前后PANSS、FBS、ADL及LSIB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恢复阶段应用会所康复模式进行干预可改善其精神症状,缓解其家庭负担,调节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其生活满意度。
    • 孟海燕
    • 摘要: 本文首先从家园合作教育不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幼儿园工作开展效率较低等角度,分析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幼儿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幼儿生活意识、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等角度,分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最后,从提升家长幼儿自理能力培养重视程度、幼儿园注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开展家园结合活动检验幼儿实践成果等方面,阐述家园合作中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策略。
    • 于杨; 刘红昱; 历莹睿
    • 摘要: 一、问题提出祖辈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介入,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1]相较于父母辈家长,祖辈家长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丰富的育儿经验。由于祖辈与孙辈之间“隔代亲”,祖辈家长会全身心照顾孩子。但是,祖辈家长的教育导致的问题层出不穷[2]:祖辈家长在生活上大包大揽,容易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形成和自信心的培养;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思想较为保守、固执,接受新生事物较慢,缺乏培养孩子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意识;祖辈家长过多插手家庭的教育,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感情隔阂,不利于亲子情感交流[3];祖辈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深入,与幼儿园主动联系不紧密,这给家园沟通带来了较大的障碍。
    • 陈华丽
    •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小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家园协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