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3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2013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2013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3-10-18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

会议文集:2013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通过对网络成瘾患者的主题统觉测验(TAT),探讨网络成瘾患者的潜在人格特点.方法:对34例符合网络成瘾患者及对照组进行TAT检查,分析网络成瘾患者的潜在人格特点.结果:在欲求项目上,网络成瘾组的躯体反社会攻击性、财产破坏、自我攻击、消极欲求高于对照组,而成就、支配、教养、援助欲求都低于对照组.在压力项目上,网络成瘾组的情绪性、情绪言语攻性击、躯体反社会攻击性、财产破坏性、教养、抵制、丧失、躯体伤害压力及总压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网络成瘾与个体的人格特质存在较大程度的相关性.
  • 摘要: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类疾病之一,而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其患病率在23%~65%之间.抑郁症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近来研究显示PSD与卒中有着直接关系,抗抑郁治疗不但能提高PSD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文章应用来士普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观察得到其疗效评价,按照治疗结束后HAMD减分率判断,显效29例,有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88.1%,显效率69.0%,从第2周开始HAMD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安全性及依从性评定,有少数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和恶心,心、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发现,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初期,一般为轻度,而且是自限性,患者均能耐受。
  • 摘要:肝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影响患者生存状态与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本科对942例肝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患者入院后通过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可能会缓解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但仍有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前感到紧张、焦虑,无法配合介入手术。因此,做好介入前心理干预非常必要。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患者心理的因素主要有疾病因素、环境因素、治疗因素、社会因素,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完善安全护理、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因此,护士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变化进行认真分析,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介入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有益于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配合治疗,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护理的成功率。
  • 摘要: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是指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心理反应,这种状态在精神科护士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为探讨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感与其工作特征和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采取有效对策,本文对164名精神科护士人进行了测评,采用工作倦怠感量表、工作诊断调查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与工作特征关系密切,但与工作满意度的三个维度关系不密切,可能是选择的样本局限,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为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倦怠状况,呼吁医院管理者应提倡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大环境,设法加强护理队伍建设,重视高学历、高职称者,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实现自身价值,进一步增强精神科护士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有效缓解倦怠,从而保证其工作效率和质量。
  • 摘要:"软瘾"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uclith Wright提出来的新名词,它是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情绪.比如吃东西、读书、上网、看电视、睡觉等等,如果其中的某件事带给人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意义,那么这些就不是"软瘾".但是如果这些行为让人感觉能量耗尽、麻木沮丧,那就很可能是染上"软瘾"了.如过度依赖手机、拖延、频繁查看邮件、登陆微博等,过度执行或出于错误动机而为之,都可能成为"软瘾".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90后”大学生软瘾的现状与危害,随后分析了“90后”大学生软瘾形成的原因,最后阐述了“90后”大学生软瘾戒除的创新方法,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与构筑,加强学习指导,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与人相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总之,引导“90后”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软瘾,需要全社会的责任,学校、家庭要通力合作,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给大学生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引导大学生从软瘾中走出来。
  • 摘要:网络,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互联网)所带来的一系列麻烦中,网络色情(网络性爱)的社会危害性已越来越大.文章介绍了网络色情所包含的的具体内容,并对网络色情进行心理解读,然后介绍了网络色情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或工作,扭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走向性犯罪,危及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生命,所以,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有效的领导和协调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要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施治,广泛参与,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的机制。在建设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的基础上,政府更要加强对书刊杂志、音像制品、网站网吧等文化传播市场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黄色淫秽信息的传播。随后介绍了网络色情行为的方式,并着重介绍了网恋、网婚和女性网络性爱,对网婚进行心态解读,最后阐述了对网络色情的应对策略。
  • 摘要: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情况.rn 方法:90例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治疗组(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组),疗程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副反应情况.rn 结果:治疗6周末,氟西汀组的显效率为60%,而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0%,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1、2、4周末,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氟西汀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rn 结论:氟西汀合并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比单纯应用氟西汀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摘要:恶性肿瘤与厌食症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有些症状常见于两种疾病,如厌食、呕吐和恶病质等,正因为如此,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误诊,本文对一例误诊为抑郁性厌食症的恶性肿瘤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介绍了恶性肿瘤和抑郁性厌食症的临床症状,并对常见的误诊漏诊原因进行总结。本例患者恶心、呕吐消瘦症状明显,情绪低落、睡眠欠佳,且有晨重晚轻的特点,开始起病时的胃镜检查、肿瘤标志物等均未见到明显相关的异常,未暴露癌症病史,且按照“神经性厌食”的方案治疗后病情能明显改善,符合抑郁性厌食症的特点,这是导致住院误诊的主要原因。
  • 摘要:经济在发展,生活质量随之提高,酒文化也避免不了出现在很多场合.长期反复饮酒会逐渐出现对酒渴求的一种特殊生理、心理状态,随之,酒依赖病人越来越多,它的危害已经不止涉及他本人,对整个社会带来很深刻的社会问题.在临床上通过对这些患者在戒断反应时采取有效的分期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成效,文章以148例酒精依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西泮递减疗法,开始给予地西泮40mg口服,每日分4次,依据病情变化逐渐递减剂量,直至停药。同时辅以大量维生素、营养支持治疗。加之戒酒产生的呕吐,腹泻等症状,患者往往饮食欠佳,并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因此,必要时静脉输液补液以利于肌体功能的恢复,为戒酒创造良好的条件。所有病例给予该治疗的同时,在发生戒断反应时给予有效的分期护理措施,包括对戒断反应期的初期症状护理观察,戒断反应期的中期症状的观察护理,戒断反应期的恢复期护理,从而使患者从酒精依赖中解脱出来。
  • 摘要:痴呆和2型糖尿病均是老年人的易患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痴呆合并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由于老年期痴呆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情感和精神行为的异常,导致饮食不规律,药物调整困难,血糖很难控制.因此对此类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本文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病区住院的确诊为痴呆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62例,分析了其血糖控制不良的因素包括饮食控制不良,药物调整不及时,对运动疗法缺乏有效科学的指导,因此针对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和运动疗法提出了相应的护理策略。
  • 摘要:目的:应用系统脱敏疗法治疗高处恐惧症疗效的观察.rn 方法:按就诊患者25例,分为登楼恐惧组19例,登山恐惧组6例;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1)"的状态性焦虑量表由检查医师在就诊时及脱敏治疗后测定病人的状态性焦虑得分;每例均先经松弛训练,配合深而慢的呼吸放松自己,时达一周至少6次,务必能自如掌握松弛技能;同时给心理分析教育,设计家庭作业,包括制订自觉的焦虑序例和测定方法,自写治疗日志.rn 结果:表明登高引起病人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出现躯体症状体征及逃避等行为改变.通过脱敏治疗后,状态性焦虑和自觉的焦虑标准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与极显著的意义(p<0.01).自觉焦虑标准分亦呈明显下降趋势,达到无焦虑症状态的零分.rn 结论:系统脱敏疗法对治疗恐高症疗效肯定,显示显著的临床效果.
  •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浙江省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性教育提供指导依据.rn 方法:采用课题组统一编制问卷,以随机抽样、现场问卷填写形式,对浙江省6所高校1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1份,有效率78.4%.大学生总体性行为发生率约12.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月消费能力在1000元以上者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1000元以下者;医学专业性行为发生率低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大学生性知识平均回答正确率约62%,平均性知识得分男性显著高于女性(9.63±3.07vs8.01±3.20).发生性行为大学生中,性病发生率为2.6%,意外怀孕发生率约为3.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有发生性行为和未发生性行为的学生在性心理量表各维度的得分上有显著差异,事后检验显示,发生性行为组在性适应(28.20±5.49vs22.30±7.25)、性知识(31.69±7.32vs27.43±6.44)、性道德观(19.68±6.77vs17.13±5.96)三个维度评分上显著高于未发生性行为组,发生性行为组在性认知(24.15±6.60vs25.50±4.87)一维度评分上低于未发生性行为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月消费水平、对婚前性行为后果认识、性适应能力、性知识掌握程度、性道德意识情况、性认知水平.rn 结论:目前大学生总体性知识储备良好,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尚薄弱,影响大学生性行为发生主要因素包括消费水平、对婚前性行为的认识以及性心理维度类型,高校应结合各影响因素提供性教育.
  •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和老年高龄化的加剧,老年性痴呆等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病房的护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的照料护理,目前多采用专职护工协助护士的形式开展.专职护工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长期离家在外、工作时间长等原因,其心理压力日渐明显.近年来,针对学生、护士、企业员工、灾后人群、疾病照料者等人群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较多,由于研究的时间和采用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不一致,大体的结论都说明各类人群存在较高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但针对专职护工的研究未见文献报道.为了解专职护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进一步做好岗前培训、减轻其心理压力,更好地服务于病人,笔者对本院的专职护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专职护工的社会负荷最大,其次为心理负荷和身体负荷,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专职护工长期工作者心理负荷明显比短期工作者高,而社会负荷却相反,短期工作者更高。因此对于长期工作的护工应通过营造关心和尊重的氛围、必要的知识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保健技巧等形式维护和促进其心理健康。
  • 摘要:对一些人来讲心理治疗是西方医学的"舶来品",很多人对中医传统心理心理治疗了解甚少.研读中医古代文献,认识到中医心理治疗贯穿于中医发展史始终,对中医传统心理治疗理论的探讨是中医心理治疗学的基础性研究.中医古代医家丰富的思想见解和病案实录形成和充实了中医心理治疗理论,纵观医史发展的长河,可将中医心理治疗理论概括为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和神能御形的治疗观.文章主要从人的身体统一观、人的身心统一观、人与环境统一观三方面分析了内外统一的整体观,从古代医家的身心观、先治其心的思想介绍了神能御形的治疗观。
  •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健康咨询(Health counseling)指的是帮助个体应对与健康问题相关的情绪、感受,帮助他们制订和坚持实施治疗和管理健康问题方案的过程.继而引出了焦点解决短程咨询(SFBC)强调将解决问题的关注点集中在个体的正向方面,寻求最大化挖掘个人或团体的力量、优势和能力。然后介绍了焦点解决咨询在疗养院健康咨询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焦点解决咨询技能培训,焦点解决式健康咨询模式,焦点解决咨询是一种有效的咨询工具:关注客户正能量、使客户收益、使医务人员自身收益。最后介绍了对焦点解决式访问的展望。
  • 摘要:广泛性焦虑症(GAD)是精神科门诊的常见疾病,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是精神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文拉法辛对GAD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已有报道,为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对GAD的临床疗效及其持续性注意功能变化,文章选取67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并且选用6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GAD疗效明确,HAMA,CGI评分在治疗后2, 4, 8周后均大幅下降;其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可作为治疗GAD临床一线药物推荐使用。GAD患者持续性注意功能有明显损害,治疗8周后仍有明显下降,其损害可能较持久;其持续性注意功能和损害与病情严重度有关。
  • 摘要:失眠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一种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心身健康.采用宋雅真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来院诊治的失眠症患者进行测查,本测验结果显示,女性失眠症患者Q量表分高于常模。在回答问题上回避测验条目所致,L,F量表分与常模无差异。在测查中发现SOM,DEP,ANX量表分男、女失眠症患者均高于常模。HMP量表分男女失眠症患者均低于常模。这个现象在今后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失眠症患者SOM分数明显高于常模,这与MMPI的测验结果时一致的,说明患者寻求同情基础上有着焦虑悲观及担忧,女性失眠症患者HYP的分数高于男性分数及常模,由于女性患者对身体担忧高于男性患者,对自己失眠状态有着恐惧、担忧、疑心,令发生某种疾病。失眠者在门诊诊治多数伴有焦虑、抑郁,这类人群都以失眠前来就诊,进一步心理测查量表检查,不难发现伴在着心理疾病。所以在诊治过程中用(PHI)心理健康测查量表来鉴别诊断,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致残率的精神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精神上的负担,还严重破坏患者的社会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退,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减少精神残疾,提高社会功能和适应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解决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衰退问题,而前人的研究发现康复训练可以在患者的症状缓解和社会功能恢复方面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因此为进一步探讨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文章采用北大六院制定的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程式手册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考察该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研究表明社会交往技能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显著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而且可以培养患者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缓解或减少因长期住院而产生的约束感、孤独感、自卑感等负性情绪,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和人际沟通能力,改善患者的主观生存质量评价。这对患者重返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和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具有重大意义。
  •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的重型精神病,发病率较高,且具有很高的复发率(60-75%),而多次复发的结果导致病人精神功能缺损.在目前精神分裂症尚无彻底根治的情况下,技能训练是促进其康复的有力措施之一.因此,文章根据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制定了精神分裂症院内康复措施,并探讨其对患者的作用.文章以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两组病人均接受药物治疗和一般娱乐活动,训练组进行引导式教育训练,包括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独立生活能力训练、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本研究结果表明:训练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1);两组SSPI及NOSIE量表分组实施前后同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说明引导式教育训练干预法比一般性的护理效果更好,在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其社会功能,如患者依赖性减少,独立性提高,活动能力增强和社交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引导式教育训练对防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一步衰退和促使其精神残疾的康复,对帮助患者重返社会和家庭是十分有益的,是精神分裂症较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合并认知治疗在首发抑郁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提高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同时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观察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HAMD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在治疗1周末即显示出明显疗效,两组间HAMD量表评分在治疗的第1、2、4、6周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合并抗抑郁药对首发抑郁症疗效更显著,疗效无性别差异,能缩短病程.
  • 摘要:目的:观察奥氮平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增效作用.方法:123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奥氮平+西酞普兰)62例、对照组(西酞普兰)61例,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疗效评价以HAMD减分率为标准,不良反应以TESS评分为标准.结果:2组HAMD、HAMA评分组间比较均从治疗2周末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期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合并抗抑郁剂治疗躯体化障碍具有增效作用.
  • 摘要:阿片类物质滥用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而我国饱受阿片之苦长达一个多世纪.解放初期,我国吸食阿片、海洛因的人数约为2000万人,成为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毒品活动相继在西方国家,进而在全世界开始蔓延,毗邻我国西南边界的"金三角"地区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毒源.过境贩毒等因素使我国的吸毒问题死灰复燃.当前美沙酮为替代戒断毒瘾的重要药物之一,加强持续应用美沙酮戒断毒瘾的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成为现代戒毒治疗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选取160例阿片类物质成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单纯用药组)各80例,在常规给予美沙酮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观察组患者不同的戒毒阶段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从两组患者的治疗保持率和脱失率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保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药物戒除毒瘾过程中辅以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戒毒者的治疗耐受性、维持治疗过程、改善戒毒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戒毒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20年增长3倍.Leebon等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Beck抑郁量表发现74%患者量表分在抑郁范围,35%得分属重度抑郁.因此,抑郁情绪和负性心态对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控制及病情转归有消极影响,现就患者负性心态对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影响和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性进行初步临床研究.选择本院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依据负性态度调查表对1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评定,其结果糖尿病抑郁者64例,非抑郁者76例.糖尿病治疗中除降糖药物治疗,还要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庭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矫正抑郁焦虑情绪等负性心态,提高认知水平,以便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生命早期应激(ELS)是指人类在成年前遭遇的各种负面生活事件,按发生时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发生在出生前的应激,即在母亲妊娠期间所经历的躯体虐待和精神刺激.第二类为发生在出生后的应激,如儿童早年经历的父母丧失、父母离异,或者虽然父母均在,但经历性、身体上的虐待及情感上的忽视等.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发现,ELS可诱发人类成年后出现多种精神疾病,如重性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等.但国内有关于生命早期应激对青少年或儿童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也无生命早期应激发生情况及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情绪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为此特开展生命早期应激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情绪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本研究显示青少年ELS总体发生率为71.6%,未发生ELS者仅为28.4%;ELS各事件发生率方面,以亲人死亡、家庭成员重大疾病、自己重大疾病、与父母分离及家庭冲突发生率最高。本研究同时表明,ELS对青少年的情绪及认知功能均造成影响,但在不同年龄阶段,其影响存在差异,ELS对高中生的情绪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大,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 摘要: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有着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全国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110-180/10万,年死亡率约为80-120/10万,脑卒中已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平衡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坐位、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就步行而言,要建立在负重、迈步及平衡的基础上.有效的平衡功能训练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防止跌倒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此,采用头皮针与康复训练对本科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 摘要:目的:研究团体心理干预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1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9例和对照组8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对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对完成研究的实验组76例和对照组81例患者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估.rn 结果: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干预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和因子Ⅳ存在主效应(F=4.191-5.556,p<0.05);时间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Ⅲ和因子Ⅳ存在主效应(F=32.336-89.863,p<0.01);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和因子Ⅳ存在交互作用(F=8.022-11.980,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前TAS各因子分数和团体心理干预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和因子Ⅳ减少值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eta值=0.597-0.788,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12.6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影响从大到小的因素分别是:团体心理干预、TAS因子Ⅰ、因子Ⅱ和因子Ⅳ(OR=9.322-1.240).rn 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和临床疗效.
  •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正逐年增高,精神分裂症合并或用药后继发糖尿病的患者临床上也越来越多,两病并存,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因此护理上也需要更多新的方法.此类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缺乏求治欲望.而且,在精神症状的掩盖下,大多数患者不能如实体验和描述症状,导致其不能及时接受药物治疗,不能自觉控制饮食及配合运动治疗,从而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导致糖尿病症状波动,诱发并发症,严重时致死.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行为矫正有助于促进其全面康复.
  • 摘要:睡眠和觉醒的昼夜周期性交替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是能促进精神和体力的康复,是机体康复的重要保证之一.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简称冠心病,血管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行为应激可触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冠心病患者作为特定的人群更需要充足的睡眠,睡眠的质量与生命质量息息相关,但受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改变,其睡眠形态紊乱的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精神、体力的恢复.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问题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与研究人员的关注.冠心病患者失眠的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睡眠障碍发展.因此,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治疗对于睡眠障碍非常重要.针对冠心病失眠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给冠心病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使患者睡眠质量得以改善,对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抑郁症是一个健康问题,据WHO2001年度健康报告中指出,抑郁症在整个精神卫生领域中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发达国家,它是主要的致残原因,列4种精神疾病负担之首,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负担源.目前,由于医疗资源有限,精神病医院病房里还存在多种类型精神障碍患者混住的现象,尤其是躁狂状态患者、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兴奋、多语、行为紊乱等,给抑郁症患者带来严重干扰和不良影响.同时由于病房多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限制了患者的行动自由,也给抑郁症患者带来负面影响.研究显示开放式管理模式可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抑郁症的开放式管理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本院结合实际情况,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开放式管理模式进行了相关探索,结果表明对住院抑郁症患者实施开放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提高患者社会兴趣及社会功能,能促进患者的总体康复,但在开放管理期间要加强安全管理。
  •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隐匿起病和进行性智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认知功能减退、行为与精神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本院老年精神科病房自2010年开始对AD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作业疗法,取得较好效果,研究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住院的96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有针对性地作业治疗,包括认知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行为与情感障碍训练,可明显减轻这些阿尔茨海默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患者的互相协作能力,启发和重新培养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减轻这些患者的退缩。可使这些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等积极因素得到提高,而激动、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等消极因素则可得到缓解。
  • 摘要:健康的睡眠是保持人体活力的重要措施,睡眠障碍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因各种不同原因引起失眠而就诊的病人很多,治疗方法也很多,可是在治疗失眠过程中,现在是药物治疗明显多于心理和行为治疗,医生在治疗时大多关注病人的睡眠症状,而较少关注病人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本文应用睡眠刺激控制疗法治疗失眠症,与药物治疗做个比较,并试图在治疗失眠的同时改变病人的不良睡眠卫生习惯.文章以96名被诊断为失眠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接受睡眠刺激控制疗法,其他5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小剂量改善情绪和睡眠的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对病人的不良睡眠行为给予纠正,6周观察结束后,睡眠刺激控制疗法达到了和药物治疗相似的作用,并且病人自述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大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达到显效的21人,占21.9%,达到有效的67人,占69.8%,无效的8人,占8.3%。
  • 摘要:从精神医学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一致认定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是导致抑郁程度的重要条件,而抑郁症患者所面临的问题,可能都是由于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所造成的.本人认为治疗抑郁症患者可以从提高情绪开始,在药物加心理治疗再辅助一些特殊的艺术治疗,如:折纸疗法、音乐疗法、心理剧、舞蹈疗法、游戏疗法等.本人选用艺术治疗中的折纸疗法,对抑郁症患者情绪障碍进行尝试性研究.国内关于折纸疗法干预抑郁症患者情绪报道甚少,本科经过一年的临床实践,在药物加心理治疗的同时定时实施折纸疗法,并受到预期的效果。
  • 摘要: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生活方式与心理控制源的特征,并分析心理控制源和生活方式不同层面抑郁症的影响.rn 方法:从2011年3月-4月来本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中,选取抑郁症患者42例及正常对照42例,并进行一般资料、抑郁自评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生活方式等问卷测查,将其中的抑郁自评量表转换为标准分,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心理控制源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层面对抑郁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共获取有效问卷84份,其中检出抑郁症患者42例,正常对照42份.受检抑郁症患者表现外控性特征,其SDS平均分值为(67.82±9.56),具有随其生活方式各层面质量的下降而加重的趋势,其抑郁程度在生活满意度和人际关系方面低于正常受试者(P<0.05).rn 结论:在心理控制源方面,而抑郁症患者表现为外控性特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
  • 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ve disorder,BDD)的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71例BD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服用拉莫三嗪并联合rTMS治疗,对照组(35例)服用拉莫三嗪并加假刺激治疗.rTMS治疗频率为10Hz,强度为90%运动阈值;刺激参数为每串由50次单脉冲组成,50串/日,每串间歇30秒,每天2500次刺激.在第2至3周的周1~周5进行rTMS治疗,每日1次,共10次.整个实验为期4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临床总体印象一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everity of Illness,CGI-SI)评定临床症状.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不良反应.rn 结果:1.两患者组不同时点HAMD、CGI-SI评分总体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基线及治疗后第1周末HAMD、CGI-S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第4周末研究组上述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1).2.两组有效率63.89%vs25.71%,经Ridit分析研究组的疗效较好(R研究组=0.4061,R对照组=0.5966,u=3.321,P<0.01).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且都比较轻微,没有患者因此而终止治疗.没有出现转躁或癫痫发作病例.rn 结论:rTMS可以更早的改善BDD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地提高治疗BDD的有效率和缓解率,且是安全的.可以作为治疗BD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弄清首发精神分裂症伴发的抑郁症状,更好地为临床一线观察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提供依据.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研究新进展.结果: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性质及特点、发生机制、评估工具、鉴别及治疗各不相同.结论:尽管国内外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的研究很多,但还缺乏统一的、系统的评价方法和治疗研究.
  • 摘要: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对社会进步和家庭和谐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新时期未成年人身心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而心理素质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化.文章介绍了以中心为龙头、学校和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体系,从打造龙头中心,落实工作平台,开展家庭心理指导方面构建“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从细化明确部门职责,加强舆论宣传,开设“未成年人心理热线85885885"和“绍兴心理网”,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方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从广泛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进校园”主题活动,设立市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学校,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体系方面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并且不断创新,加以推广,形成特色。
  •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病程迁延,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造成了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抗精神病药物是引起精神病患者糖和脂类代谢紊乱的高危因素之一,由此引起的并发症会影响精神病患者的进一步康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做好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科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全程强化健康教育、进行合理运动指导、服药指导、做好生活护理、出院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糖监测结果,选用抗精神药及降糖药物治疗。患者在经抗精神病药物及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30例患者血糖均得到有效的控制。
  •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有重要影响.女性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比男性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雌激素水平的降低,雌激素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并推迟AD的发病.雌激素可降低Aβ的神经毒性、防止突触的减少及病理性改变、阻止乙酰胆碱的代谢紊乱、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维持钙离子的稳定等方面相互影响,从而改善认知功能,最终达到预防及延缓AD的发生。
  • 摘要:几乎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认知障碍,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是原发性、广泛性的缺陷,主要包括三大方面:注意、记忆与执行功能.本研究是与北京大学回龙观医院的合作研究,运用计算机化认知训练程序,针对患者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功能进行针对性地开展认知训练,表明针对注意力的认知强化训练,提升了患者注意力测验水平,可以部分改善患者记忆测验成绩,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执行功能。
  • 摘要: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已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有很多研究提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本研究以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对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起效快,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使用。
  • 摘要:目的:分析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从生活方式中寻找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及干预措施,从而减少老年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rn 方法:在宁波市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40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按照性别、年龄(±3岁)、文化程度作为配对条件,1:2配比在病患同社区选择健康老年人入组,入组480例,完成基线调查.对全部入组对象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等.rn 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每天抽烟20支以上、每周至少一次家庭活动、退休后继续工作、旅游、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规律体育锻炼、休闲活动、棋牌、阅读、使用电脑、饮茶、食用咸菜及腌制品、认知功能训练、食用不饱和脂肪酸油类、每天食用蔬菜和阿尔茨海默病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棋牌、旅游、退休后继续工作、阅读(>30min/d)、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与朋友保持联系、子女看望、每天食用蔬菜水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保护因素,反之则为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0.571(0.342~0.753)、0.623(0.343~0.889)、0.686(0.461~0.942)、0.534(0.326~0.714)、0.276(0.175~0.438)、0.538(0.336~0.738)、0.585(0.385~0.765)、0.466(0.316~0.745)、0.527(0.368~0.787)、0.482(0.316~0.665).rn 结论:舒适休闲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健康合理的饮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保护因素,反之则为危险因素,趋利避害,可有效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的发病风险.
  •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控制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效果,观察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生活质量、家庭关怀度的影响.rn 方法:将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家庭干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运用PANSS、MOAS、QL-Index、Family APGAR index及TESS等量表评估两组入组前后1年内的攻击行为及病情变化等情况.rn 结果:研究组在入组后1年内的各随访期内的攻击行为次数及攻击行为问卷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PANSS评分自入组后第1个月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在入组后1年内总住院例次为14例次显著低于对照组26例次(P <0.01);QL-Index、Family APGAR index评分在入组后各随访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n 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危险性较高, 家庭干预能有效减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文章介绍了2011年6月-2012年9月本病区5例阿尔茨海默病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情况,包括严密观察病情、患肢护理、功能锻炼、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由于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处于重度痴呆阶段,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现相对认知正常老人要困难很多,几乎是完全依赖护士的观察。同时,阿尔茨海默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护理方面也有很多特点。护理工作与患者接触密切,对阿尔茨海默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发现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观察与护理。
  • 摘要: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将82例符合诊断为广泛性焦虑患者分为研究组(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阿普唑仑组),每组41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第2、第4和第6周末等5个时间,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HAMA)、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TE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rn 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和阿普唑仑组显效率分别是60%和55%,有效率分别是82.5%和8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1周末时,两组HAMA、CGI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两组间HAMA、CG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研究的继续,评分逐渐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2、4、6周末时,两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司西酞普兰的副反应少而轻.rn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有效、安全,且不良反应轻.
  • 摘要:文章以儿童期的心理状态是否会影响一生开篇,提及童年心理问题的终身影响,介绍了人脑的发展特征,提及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状况堪忧,介绍了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精神疾病统计诊断手册(DSM),也介绍了智力缺陷疾病,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不再是儿童特有疾病,并介绍了DSM-5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最后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 摘要:针对物质滥用、成瘾等药物治疗,英国精神药理协会(BAP)循证指南第一版成书于2004年.2010年BAP参考了来自于英国国家健康和优化治疗研究所(NICE)及对本领域有极大促进的相关领域的大量原创性文献而发布此版本.本指南强调的是医患对治疗目标的共同理解,由于同样的治疗药物可能用做替代品或是治疗戒断/中毒,如美沙酮治疗鸦片类成瘾,因此对治疗目标应清晰明确.文章主要针对酒精、阿片类依赖、安定类依赖、兴奋剂、聚会药物、大麻、尼古丁依赖进行治疗,主要针对于患者的以下几个方面:戒断症状;预防复发并维持戒断;通过换用替代毒/药品以降低违禁毒品的危害(如美沙酮维持治疗可停止毒品注射,减少或终止使用海洛因以及其他高危行为);预防物质使用的并发症。
  • 摘要:宗教信仰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在本研究中,通过生活质量问卷(CASP-19)、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自制的信仰问卷,考查宗教信仰和年龄对住院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对45例问卷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年轻或者老年患者中,有宗教信仰者的抑郁评分高于无宗教信仰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抑郁情绪负相关.这提示抑郁患者时,需要考虑其信仰以及生活质量对抑郁的影响;同时,提示在探索发挥宗教信仰对身心有益影响方法的重要性.
  •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中伴有慢性疼痛者的发病率,以及抑郁症患者慢性疼痛的临床症状学特征,包括疼痛分布、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rn 方法:随机调查337名门诊抑郁症患者,利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慢性疼痛问卷(CPQ)、体表面积评分法(BARs)、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估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以及慢性疼痛的临床症状学特征.rn 结果:(1)抑郁症患者中,伴有慢性疼痛者占34.4%.(2)慢性疼痛学特征:疼痛分布,平均(5.4±5.4)处,呈多区域性,以头面部、腰部、后颈部居多;疼痛性质以胀痛、酸痛居多;疼痛程度平均(3.7±1.1)分;疼痛持续时间平均(17.5±17.3)月.(3)VAS评分与HAMA、HAMD评分显著相关,与疼痛区域数、疼痛持续时间无明显相关.rn 结论:抑郁症患者中,伴有慢性疼痛者较为普遍,抑郁症患者的慢性疼痛(分布、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一定的临床特征,且疼痛程度与抑郁、焦虑程度有相关性,与疼痛区域数、疼痛持续时间无明显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sFas和sFasL的表达水平变化、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血脂、血糖代谢与该指标的相关性.rn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与50例健康老年人比较,检测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评定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分析血液指标与智能间的相关性.rn 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清sFas和sFasL分别为(228.35±10.40)ug/L和(146.13±9.95)ug/L,健康老人分别为(62.4±22.6)ug/L和(82.3±18.7)ug/L,血管性痴呆患者可溶性凋亡因子高于健康老人(t=20.883,14.453,均p<0.01).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sFas与患者HACHINSKI负相关(r=-0.714,p<0.01),与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MMSE正相关(r=0.352,0.472,0.449,0.799,均p<0.01);血清sFasL与甘油三酯负相关(r=-0.285,p<0.01),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r=0.521,0.856,p<0.01);总胆固醇与MMSE正相关(r=0.394,p<0.01),与HACHINSKI负相关(r=-0.418,p<0.01).rn 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凋亡,并且外周血清sFas和sFasL浓度可能与患者认知水平、血糖及脂代谢相关.
  • 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肺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系统抽样,对杭州市973名≥15周岁的肺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焦虑自评量表(SA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自杀行为以及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rn 结果:SAS平均得分39.71±8.30,CESD平均得分14.41±10.96,均显著高于常模人群.SAS得分≥50分者102人(10.5%),CESD得分≥16分者333人(占34.2%).60人(6.17%)报告在"确诊肺结核病之后曾经认真地考虑过想结束自己的生命".200人(20.6%)服药依从性差.服药依从性差组焦虑、抑郁得分、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服药依从性好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分显著低于服药依从性好组.rn 结论:杭州市肺结核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肺结核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干预可以提高服药依从性.
  • 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模式.rn 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2012年12月间接受PKRP治疗的250例病例中24例AD合并BPH的患者进行心理情感、特殊性医疗护理、社会行为三方面的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研究.rn 结果:应用AD合并BPH围手术期的24例患者,经过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住院17d,患者手术配合无躁动情况,术中均未输血、生命体征平稳,无一例发生电切综合征(TURS)、直肠损伤或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48h内有17例患者出现谵妄症状,经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及药物治疗控制后来再发谵妄症状.术后随访1-6个月,24例患者均未再发谵妄症状.rn 结论:阿尔茨海默病(AD)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为这类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的尽早顺利康复提供了有效、安全的护理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源,并提出相关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量表对1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00名被调查护士中工作压力主要相关性为工作量问题、工作环境问题、收入及晋升问题.结论:各种工作压力成为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建议管理者有意识地减少护士工作压力源,并对护士进行减压训练,以维护其身心健康.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预后.rn 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55例为研究组,老年2型糖尿病不伴抑郁症患者52例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评价抑郁严重程度.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家庭、社会支持,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Alc等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并随访.rn 结果:研究组情绪低落、焦虑/躯体化、兴趣减退、绝望感、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家庭、社会支持率明显优于研究组(65.4%vs27.3%,χ2=15.6404,P<0.01).空腹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Alc值(HbAlc≥7.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MD评分与空腹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Alc值(HbAlc≥7.5%)不相关.随访1年再住院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易产生情绪低落、焦虑/躯体化、兴趣减退、绝望感、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再住院率明显增高.重视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有助老年糖尿病患者预后改善.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口数比例增加,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因素或精神状态异常导致肇事肇祸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老年人肇事肇祸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目前,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为探讨该问题,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间遇到的疑似精神障碍的老年人因肇事肇祸而进行法医精神病学鉴定的25例案例,并对其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的心理、社会因素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结果表明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随着老龄人口数的增加,老年人因心理或精神问题而违法犯罪有增加的趋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存在精神问题发现和诊治不及时,即使发现较早,治疗也不正规,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增加了肇事肇祸的风险。此外,独居老人的心理和精神问题需要特别重视,需加强农村精神卫生的防治,以减少独居老人肇事肇祸行为的隐患。
  • 摘要:精神类疾病已跻身于我国疾病负担的前10位,并呈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精神疾病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无特异性生物学指标、药物反应个体差异大等特殊性,在诊断、治疗等方面带来很大困难的同时,也给了很大的研究发展空间.2012年,本院投资筹建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该实验室设置基因检测区和蛋白检测区,是集教学、科研以及临床应用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室.文章对本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精神疾病评估中的应用主要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功能状态分析、特异性生物学指标研究及应用、药物治疗效果评定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3个方面进行介绍,旨在探索精神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寻找特异性生物学指标、评定个体药物反应及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为精神疾病发病风险、是否患病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参考。
  • 摘要:警察职业素以高风险、高应激、高强度、高负荷为特征.本研究试图分析新形势下的警察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国家新区警察心理健康工作提出恰当的干预及优化策略,维护和提高警察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文章选取了海岛新区警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16PF、自编人口信息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新区警察心理健康自评情况总体较好,在身体健康自我体验上总体不佳,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方面,海岛新区警察显著优于一般人群,家庭结构是影响海岛警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新区警察求助意识不强,社会支持力量较为单一。因此可以通过组织保障,完善新区警察心理制度、推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对警察自身及其家庭成员进行指导,营造良好社会支持环境。
  • 摘要:文章以一例强迫症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强迫性神经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不仅疗效巩固且减少复发,因心理治疗是强迫性神经症病例基础上进行的。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在相应的心理学理论和学说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引导患者共同找出病因及与疾病症状相关的内在联系,分析疾病产生、发展的内在机制,使潜意识的症结意识化,在此基础上确定他的治疗目标,有计划性的选择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因人而异的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技术进行治疗,遵循“心病还需心药医”的要求,同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保证。
  •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属于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其发病与精神、心理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老年期抑郁症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的抑郁症.为进一步了解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本院老年科病房收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有严重消极自杀言行或抑郁性木僵的患者,MECT治疗是首选,并且心理治疗应贯穿治疗的始终,随后进行观察与护理,并且加强生活护理,维持营养,保证睡眠,进行安全护理、用药护理,进行对MECT治疗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证明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消除和改善患者的抑郁心境,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进食欲,改善睡眠,全面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木僵是精神运动性抑制的表现,患者动作行为减少,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严重的木僵表现为不语不动,不吃不喝,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及反应性精神障碍,治疗或护理不当,可维持很长时间且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及并发症."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护理模式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已在多个学科广泛应用,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目前对木僵患者舒适护理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提高护理质量,研究选取本科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紧张性木僵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小剂量舒必利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后静滴治疗,以快速缓解木僵状态,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包括加强观察和巡视,给予心理护理,落实安全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结果表明对木僵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能力和专科护理的能力,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安全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体现了对患者的优质护理,因此对木僵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值得推广。
  • 摘要: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关联活动所组成的小组,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以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式。为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被保护约束率,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本科室开展了QCC活动,小组按自愿报名参加原则由9名护士组成,采取投票的方法选出圈长一名,护士长为辅导员,秘书一名。采用头脑风暴法选出圈名为海豚圈,确立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被保护约束率为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为6个月,调查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被保护约束的现状和设立目标,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生活,规范护士专业技能,提高护士法律意识,活动结果表明QCC活动提高了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保护约束的科学认知,改进了精神科患者保护约束的方法、自行设计制作了保护衣,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增强护理团队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摘要:人口老龄化进程让老年人群获得更多重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关注.但是实践中尚缺乏一个较好的评定生活质量的工具.在本研究中,翻译并验证了生活质量问卷CASP的适用性.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其缩减版的包含12个条目的三因子模型(CASP-12,包含-控制力与自主性、自我实现和愉悦感)具有最好的拟合度.对于相关因素的分析则发现,女性在CASP总分和愉悦感评分低于男性,抑郁和CASP各项得分具有显著的负相关.
  • 摘要:近二十年来,国际、国内广泛开展对胎儿、婴幼儿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发展的深入研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意义有了更确切的认识,合理科学的早教理念正在形成.本文着重介绍了早期教育对智能和精神运动发育、体格发育和体质、气质和适应行为、高危儿、家庭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国外相比,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起步较晚,主要在城市进行,早教实施者身份和资历都无明确规范,无正规统一的早教方案,早教内容偏重智力,认知方面。干预持续时间为1~2年左右,主要为小样本的研究。效果评估指标比较片面,侧重于认知测验评分,对社会情绪、个性行为等方面的关注不多,对婴幼儿父母以及社会各方面影响更是少有研究,缺少长期系统的跟踪性研究报道。此外,早教对象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干预范围对结果的影响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 摘要: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是一种排除药物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原因,在入睡或维持睡眠上存在困难,与注意力集中及记忆方面的缺陷有关,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交际,另外还可能导致其他一些心理障碍,如抑郁和焦虑。文章主要从失眠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主观体验、认知特征进行分析,失眠症的成因复杂,认知理论强调对睡眠缺陷的扭曲感知、对睡眠的错误信念、控制睡眠的意向和努力以及对睡眠的忧虑等认知和情绪因素的作用。失眠症患者与睡眠正常者,在人格特征、心理活动上存在很大差别。应全面认识失眠症患者的个性特征,早期心理干预,从心理生理抑制模型、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等角度理解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 摘要:本文就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癌症患者进行快乐养生法健康教育初步探讨。首先介绍了健康信念模式和快乐养生法的主要内容,快乐养生法主要包括顺时调养法、宁神养心法、万全饮食法、意念运动法,并阐述了虚毒致癌是肿瘤的重要发病机理,最后介绍了基于健康信念模式对癌症患者进行快乐养生法健康教育实践,对癌症患者的健康教育不离补虚解毒原则,采用HBM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根据“虚毒致癌”理论采用补虚解毒的原则进行癌症的各种干预,以延缓癌症进展,融合了中医养生精髓的快乐养生法在癌症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引入健康信念模式这一健康教育领域的先进模式,将会为癌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增添一种全新的模式。
  •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许多不同的原因引起,患者心境低落与其处境常不相称,严重者甚至可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症,终身患病率可达6%,成为社会的严重负担.本文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小剂量喹硫平联合应用抑郁症的治疗情况,选用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本次研究表明,联合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对抑郁症的疗效极好,不良反应轻微,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是本次样本量较小,治疗时间为8周,并没有进行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还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和长期的实验进行验证。
  • 摘要: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SSRIs,能有效抑制5-HT的再摄取,主要用于抑郁性精神障碍(内源性及非内源性抑郁)、抑郁症及焦虑症的常规治疗.本文通过对162例首发老年抑郁患者服用西酞普兰后的临床疗效和认知功能进行研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1例,研究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剂量为10mg/d,2次/天,早晚各1次。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淀粉片),2次/天,早晚各1次。两组总疗程为8周。本研究结果显示,西酞普兰起效较快,在治疗1周后HAMD减分较显著下降,尤其是4周、6周后,HAMD减分更明显,结果还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之间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执行能力、记忆及注意力等方面,随着药物使用病情的缓解,研究组的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时有明显改善,但仍低于正常范围,认知功能尚未恢复至正常才平,有待进一步的康复。
  • 摘要:精神分裂症多反复发作,部分可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及时规范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奥氮平能选择性阻断5-羟色胺2(5-HT2)受体,改善脑内多种神经通路功能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上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情感症状及认知功能.利培酮对阳性、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均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本文拟从疗效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对156例精神分裂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奥氮平和利培酮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均较好,不良反应有所不同但均较轻,足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本研究所使用的临床数据样本量较小,临床观察时间较短,也缺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病程随访研究,但得到的结论仍然可以为医药工作者提供参考。
  • 摘要: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是患者的主要生活照顾者、密切接触者和经济负担者,而且亲人患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加之这些患者存在着认知功能一定程度的不完善,行为异常,沟通、管理困难,是造成亲属高应激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往往使人心力交瘁,对心身健康起干扰破坏作用.本文旨在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呼吁全社会应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以缓解亲属的应激水平,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影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应激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性别、焦虑、婚姻状况,可见患者家属由于长期照顾精神病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折磨,成为脆弱和需要关注的群体,严重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应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如采用心理教育干预法、相互支持性团体干预法、个别心理咨询和电话跟踪心理咨询法、综合式家庭干预法等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及健康状况,为患者争取救治机会,提升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编制社区老年人抑郁筛查量表.rn 方法:经文献复习、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确定了60个条目组成的条目池,在93名社区老年人和59名老年抑郁症患者中试测,并进行项目分析形成正式量表.然后在200名社区老年人和68名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rn 结果:量表最终纳入30个条目,所有条目在病例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社区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79,一周后重测总分相关系数为0.679(P<0.05),与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标准分的相关系数为0.713(P<0.05),探索性因素分析揭示了量表单维的因素结构.在量表分数临界值取14时,灵敏度为91.20%,特异度为93.00%.rn 结论:本次研究编制的社区老年人抑郁筛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摘要:老年期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亨延顿病、帕金森病性痴呆、路易氏体痴呆、酒精性痴呆等,以往的研究着重于痴呆的认知功能减退,忽略了痴呆的非认知症状——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BPSD主要包括幻觉、妄想、错认、类躁狂、激越、无目的漫游、徘徊、躯体和言语性改变、喊叫、两便失禁及睡眠障碍等.BPSD症状不仅决定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照料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目前对BPSD的治疗常选抗精神病药,喹硫平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仅对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有效,对认知和情感症状也有效.由于其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而常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本研究表明喹硫平比较适合治疗老年痴呆BPSD的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喹硫平应用于老年期痴呆患者是安全的。
  • 摘要:抑郁症是一组心境障碍性精神疾病,其核心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其它症状有思维迟缓、注意困难、焦虑、各种躯体不适,自罪自责甚至自杀,行为障碍等.抑郁症的发病与生物、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社会、心理因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贝克认知治疗理论,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一定形式的认知偏见(功能失调性认知),而这种偏见与抑郁症的发作密切相关,并阻碍着患者的康复.因而可以通过修正改变患者的认知,改善或消除抑郁症状达到康复.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包括病因教育、药物知识教育、睡眠知识教育、自我治疗、自我调适情绪的教育,影响、干预患者从而建立有利于抑郁症康复的理念、行为,达到促进抑郁症康复的目的.本院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后,收到了良好效果.
  • 摘要: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在ICD-10中的定义为:指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的状态,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但分别考虑两组症状均不符合特定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诊断标准,且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无关.国外研究发现,重性抑郁症伴有某种程度的焦虑障碍的发生率为41.4%.与单一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具有症状重、病程长、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因此,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护理亦需得到关注.文章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尝试对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采取多元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多元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人际关系改善,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
  • 摘要: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疗效、预后和转归不佳,在药物治疗中,大多数患者有残留症状的出现,如心境恶劣、焦虑、睡眠障碍、易疲劳、兴趣或愉快感减少,以及疼痛和食欲减退等.有研究观察到100例在初级保健中心随访的抑郁症患者中,99%有残留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抑郁(68%),疼痛(55%),精力不足(55%).有证据表明,抗抑郁药合并认知治疗(CBT)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抑郁症的复发与再燃.CBT联合药物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研究较少,为探讨治疗老年抑郁症残留症状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药物合并认知治疗与单用抗抑郁药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认知治疗合并药物是治疗抑郁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仅能控制抑郁核心症状,减少患者当前的痛苦,还可起到预防重性抑郁发作的作用。
  •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常遗留社会功能的缺陷和衰退,虽然阳性精神症状基本消失,但持续存在情感淡漠、兴趣缺乏、生活懒散、行为退缩等阴性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联想视听音乐治疗是通过多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各种画面、灯光与音乐要素融为一体,引导患者产生音乐本身以外的联想,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转移病态注意力,达到唤醒、催进、激励、抚慰、宣泄等作用,促进康复.为了探讨联想视听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文章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联想视听音乐治疗,结果表明联想视听音乐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能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效果优于单纯的聆听法,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面康复。
  • 摘要: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具有慢性化、反复发作并逐步走向衰退的特征,在其病因至今未明的情况下,技能训练是促进其康复的有力措施之一,其中《药物自我处置程式》技能训练是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文章主要分析了药物自我处置、症状自我监控、回归社会3大技能和基本社交技能训练对患者自知力及服药态度、患者希望水平、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本院改良的《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在提高患者的自知力和服药态度,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降低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在出院6个月至1年内其作用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如果能使病人在出院半年以后再次返院或在社区再进行强化训练,使病人能巩固并熟练应用这些技能,会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这也是后续的努力方向。另外,通过改良的《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效果来看,4周的训练时间病人已能掌握极大部分训练内容,更符合目前病人的住院现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人们的心理不堪重负自杀率逐年提升.据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调查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第五位重要的死亡原因,是15--34岁人群首位重要的死亡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将有150万人死于自杀.在接听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过程中,自杀高危电话日益增多.以往来电中咨询师往往以亲情,友情,爱情等因素唤起来电者对生活的留恋,但此类方法运用的十分普遍,越来越多的来电者对此类干预方法有一定的预判,常常已经想好了应对方法.这使传统方法的效力大大减弱.文章通过存在主义治疗理念关注人的自我意识,深入的自我探索以纠正一些对自我错误认知,使其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自由和选择,并勇于承担选择所带来的责任,重拾生活的信心.这一理念对当下青年因精神迷茫而产生的自杀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 摘要:甲基苯丙胺是指人工化学合成的精神活性物质,受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相关法律管制,这类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冰毒的精神依赖性极强,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让使用者兴奋,长期使用、剂量大,会产生幻觉、幻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危害社会和家庭,本文通过对16位冰毒依赖病人的交谈,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他们的内心理和人格特征,体现了他们的个性缺陷、知识的缺乏、被疾病所致情绪失去控制,到精神病院治疗的病耻感,医护人员要治疗其疾病的同时,要理解病人的内心感受,针对性提供心理支持、及对抗冰毒的戒断反应的技能指导,进行心理辅导,了解毒品的知识使他们远离毒品、识别戒断反应、康复的重要性、常见复吸的原因及应对的措施等等,对干预他们复吸起积极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ADHD患儿不同干预之间的疗效对比研究.rn 方法: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120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感觉统合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中枢兴奋性药物(专注达)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IVA—CPT测试,瑞文推理测试、ADHD-RS临床疗效评估患儿的总体疗效,比较三组治疗之间以及组间不同阶段的疗效差异.rn 结果:感觉统合治疗组对综合反应控制商数(FRCQ)总分提高明显,对多动型ADHD的疗效要优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组,(P<0.01),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对综合注意力商数(FAQ)总分提高明显,对注意缺陷型ADHD的疗效要优于感觉统合治疗组,(P<0.01),中枢兴奋性药物治疗在治疗1个月综合反应控制商数(FRCQ)、综合注意力商数(FAQ)、ADHD-RS评分减分率较其它组有明显改善(P<0.01),6个月随访时FRCQ和FAQ仍保持较高水平.对混合型ADHD的疗效要优于感觉统合治疗组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六个月后三组的瑞文推理测试得分各自比干预前自身均有明显提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rn 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和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以及药物治疗都能帮助改善ADHD患儿的核心症状,药物治疗作用更加迅速,有效,且疗效持久.
  •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父母和患有多动症、孤独症、适应障碍、学习障碍以及攻击性行为等行为异常儿童之间的亲子教育模式对儿童异常行为的影响,研究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用康奈(Conner)儿童行为量表(家长卷)、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学生卷)对杭州市某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心的部分学员及其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杭州市某小学2至4年级学生及其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等125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教育方式大于教育内容,正面表达对孩子的爱意,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 摘要:目的:了解琴棋书画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功能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rn 方法:选择宁波市康宁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音乐、棋牌、书画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四组均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琴棋书画疗法;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工具评定.rn 结果:治疗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经统计学分析,四组治疗前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SAN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音乐、棋牌、书画组与对照组比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SAN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F=1.995、131.310、0.168、46.794; P<0.01)音乐、棋牌、书画组之间比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SAN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四组治疗前后比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sAN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t=47.045、42.165、49.901、23.051、35.860、30.944、29.947、22.414;P<0.01).rn 结论:琴棋书画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社会功能恢复及康复治疗均有积极意义,应在精神科治疗中广为推广.
  • 摘要:文章为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效果,更好地为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对50例老年抑郁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包括个别心理疏导、集体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结果表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患者的负性认知和不良情绪,转变他们消极的应对方式。
  •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由于反复和长期住院,患者的社会功能减退,生活质量下降,其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是医护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对3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改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生命早期应激(ELS)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及其对病情严重程度和症状类型的影响.rn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0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9例正常对照组.以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调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ELS事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排除正常对照中精神障碍者.应用SPSS 19.0分析两组间CTQ-SF分数的差别,ELS与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否及症状的相关性,并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rn 结果:(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总分(t=4.962,P=0.000)及所有因子分[情感虐待(Z=-4.242,P=0.000)、躯体虐待(Z=-2.844,P=0.005)、性虐待(Z=-2.883,P=0.004)、情感忽视(Z=-3.591,P=0.000)和躯体忽视(Z=-3.535,P=0.00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男女性别间CTQ-SF总分及所有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后进入方程的自变量为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B=0.630,P=0.027;B=0.270,P=0.022);(3)性虐待和阳性量表分及偏执好斗症状呈正相关(r=0.347, r=0.425).rn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早期可能经历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尤其是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经历过性虐待的患者则可能更易出现阳性症状.
  • 摘要:病人投诉是指病人在就医过程中,对医院或工作人员有意见而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的一种方式,是病人发泄不满、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表现手法,处理不好,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投诉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医患关系及医德医风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在本院的病人投诉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投诉的关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未完全贯彻、医疗质量有待提高、投诉管理分工及制度不完善等投诉原因,设立诉求中心,认真执行“首诉负责制”,做好医患沟通,赢得病人信任,加强责任心教育,提高服务质量,规范管理,注重医疗质量。面对病人投诉,医院要积极对待和处理,以最快的速度化解病人的不满和抱怨,真诚地为病人解决问题,在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也很好地塑造医院的公众形象,并从中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 摘要:脑卒中后常因肢体运动障碍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其中以抑郁最为常见,称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30-65%,且其发病率呈增加趋势.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及睡眠障碍等是PSD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出现绝望或自杀倾向,导致患者对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等的依从性与主动性明显降低,直接影响了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导致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增加,PSD成为影响脑卒中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2例PSD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认知护理干预, 旨在探讨早期认知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PSD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早期认知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况,纠正其认知错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增加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和主动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 摘要: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老年人发生压疮后危险性更大.所以识别老年患者在住院中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并加强老年患者压疮预防护理,是避免或减少压疮发生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预防压疮应该有的放矢地进行评估、正确采取护理干预、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进行营养支持和健康教育,提高护理管理,因此,对于褥疮发生的原因、预防和护理应为广大的护理人员广泛知晓和学习.不断跟新观念,改良护理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家属的负担.
  • 摘要: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不仅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日常生活,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生产力下降、经济花费增加,越来越多被关注.本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其中,心理因素包括个性特征和情绪,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心理压力、生活方式和文化教育水平,生物学因素包括性激素周期性波动、神经递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紊乱、脑功能障碍和遗传基因,对PMS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提高PMS的治疗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rn 方法:14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喹硫平,71例)和对照组(帕罗西汀组,69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睡眠状况自评.rn 结果:观察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愈率(70.4%/68.1%)、显著改善率(15.5%/13.0%)、进步率(8.5%/10.1%)、无效率(5.6%/8.7%)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2)治疗组在治疗1周末HAMA总分即有明显下降(P<0.05),且前4周较对照组减分显著(P<0.01),对照组从2周末开始HAMA总分即有明显下降(P<0.05).3)治疗组1、2、4周末精神焦虑因子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2、4周末躯体焦虑因子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4)治疗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rn 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起效早、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好.
  • 摘要:目的:观察围产期孕妇接受"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对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的影响.rn 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240例围产期(32周)孕妇,完成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评估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研究组从第32周开始接受"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对照组采取相同形式,但干预内容不同,两组孕妇在4周后(36周)完成PHQ评估,以及分娩后第42天完成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估.rn 结果:第36周PHQ得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34 P<0.01),产后第42天EPDS-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95 P<0.05),其中研究组被诊断为产后抑郁症例数(3例2.6%)少于对照组(10例9.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35 P<0.05).rn 结论:对围产期孕妇进行"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能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 摘要:背景:催乳素升高和体质量增加是新型抗精神病药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的研究多为短期研究,长期的研究较少.rn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奎硫平12月治疗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浓度和体质量的影响.rn 方法:80例年龄在18-44周岁的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为利培酮和奎硫平治疗组,每组各40例,进行为期12个月的研究,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3、6、9、12月末测定血清催乳素浓度、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精神症状进行评定.rn 结果:利培酮组有31人完成研究,奎硫平组有33人,2组治疗后各时点PANSS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各时点血清催乳素升高,在3月末最高,其后下降并在6月末后逐渐平稳,奎硫平组治疗后血清催乳素轻微升高,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使体重指数持续增加,前6月增加最快,利培酮组和奎硫平组6月末体重指数增加占总增加分别为74.69%和81.18%,但相同治疗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显示2组的体重指数和催乳素浓度不相关(r=0.322,P>0.05).rn 结论:12月治疗2药疗效相当,增重潜力相当,前6月体重指数增加最快,而利培酮对血清催乳素影响明显大于奎硫平,体重指数和催乳素浓度不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及其与心理理论能力的相关性.rn 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TQ)对5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同时用失言察觉(faux pas)任务、连环漫画(comic strips)任务、隐喻(Hunting task)任务评估患者的心理理论能力,并与54名对照进行比较.rn 结果:患者组CTQ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患者组TOM总分及各子测验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CTQ总分与TOM总分及子测验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对照组CTQ总分与TOM总分呈负相关(p<0.05).rn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与心理理论存在负相关,提示童年创伤可能影响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
  • 摘要:酒精依赖是指反复饮酒引起的特殊心理状态,表现为对酒精的渴求和经常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可连续或阶段出现,停止饮酒可出现戒断反应,恢复饮酒则症状很快消失.目前国外有报道提示齐拉西酮针剂对急性精神活性物质致精神障碍有良好疗效。故在本次研究中尝试使用小剂量齐拉西酮联合地西泮治疗酒依赖患者的对照研究,选择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物质依赖科住院治疗的使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在开始戒酒治疗时给予口服地西泮10mg/次,4次/d,观察组则减用安定片为7.5mg/次、4次/d同时加服齐拉西酮胶囊40-80mg/d,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起效时间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机制为齐拉西酮对5-HT, D2受体的平衡作用参与了乙醇的强化效应。本研究提示小剂量齐拉西酮联合地西泮治疗使用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 摘要:帕利哌酮缓释片是新一代抗精神病药.近期研究结果提示帕利哌酮在某些药理学特性、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疗效等方面与利培酮及其他第2代抗精神病药存有差异.本文选择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服用帕利呱酮缓释片,照组服用利培酮片,结果表明,帕利呱酮缓释片可快速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尤其对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较好,临床疗效高,服用方便,起效快,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视物模糊、震颤,嗜睡、头晕等,采用了渗透泵药物释放技术,该药物的释放特性能减少浓度依赖不良反应尤其是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的发生,提高耐受性。
  • 摘要:文章通过睡眠中枢与神经递质、睡眠与神经内分泌、睡眠与植物神经系统三方面介绍了睡眠发生的现代医学机理,其次从失眠中医理论的现代医学基础、失眠的辨证论治及与现代医学联系两方面介绍了中医对失眠的认识,最后介绍了对失眠的治疗,首先介绍了西医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西药虽具有肯定疗效,但作用靶点单一,具有一定副作用,患者依从性较差,并且对内分泌系统无直接改善作用。然后介绍了中医的情志、行为调摄,针灸推拿,中药辨证治疗,中药治疗可纠正各证型的神经递质及内分泌激素紊乱水平,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状态。最后介绍了中医治疗失眠的优势与不足,及中药治疗适应症。
  • 摘要:背景:疾病态度量表(The Illness Attitude Scales,IAs)目前是国际上最适合筛查疑病症的工具之一.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它是否同样适用还有待于考证.rn 方法:运用IAS,Zuckerman-Kuhlman人格量表(ZKPQ)和Plutchik-van Praag抑郁量表(PVP)三份问卷在中国大学生(141个女生和141个男生)中做调查,探索IAS的因子结构及人格与疾病态度之间的关系.rn 结果:首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IAS进行因子结构分析,得出一个四因子结构模型,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对重病或死亡的恐惧、症状的影响、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行为、对自身健康的怀疑.rn 结果:女性在"对重病或死亡的恐惧"、"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行为"两个疑病因子,神经质-焦虑、活泼性两个人格特质以及抑郁量表得分上均显著高于男性.同时发现,在女性中,神经质—焦虑与"对重病或死亡的恐惧"和"症状的影响"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抑郁量表得分与"症状的影响"呈正相关;在男性中,神经质—焦虑与"对重病或死亡的恐惧"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冲动感觉寻求和活泼性也与"症状的影响"呈显著的线性相关.rn 结论:通过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研究,发现了一个稳定的IAS四因子结构.各因子间的低-中度关联程度和各因子的性别差异提示了良好的区分效度,而各因子与各人格特质的不同相关程度提示了良好的聚合效度.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窒息风险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指导意义。rn 方法:对80例临床住院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在评估简易智能精神状态筛选表(MMSE)的基础上,分别评估患者一般状况、自编窒息风险评估表、痴呆行为病理学评定量表(BEHAVE-AD)、激越问卷(CMAI)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量表(ADL)等.rn 结果:老年痴呆患者的窒息风险评估表得分在不同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性痴呆患者窒息风险评分与饮水试验(r=0.789,P<0.01)、CMAI总分呈正相关(r=0.253,P<0.05),与ADL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81,P<0.01);多元回归分析分析显示,饮水试验阳性、既往窒息史、进食体位、年龄、使用镇静药、自理程度等因素均进入回归方程.rn 结论:年龄、饮水试验阳性、既往有窒息史、进食体位、使用镇静药或抗精神类药、自理程度等因素对于预测老年性痴呆患者窒息风险具有参考价值,应针对生物、心理行为危险因素,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老年性痴呆患者噎食。
  •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立哌唑对酒依赖患者饮酒渴求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酒依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阿立哌唑组(n=40)及安慰剂组(n=38),分别给予阿立哌唑片(10~15mg/日)及安慰剂治疗,随访一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6、12个月评定根据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判断治疗前后患者饮酒渴求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阿立哌唑可降低酒依赖患者的饮酒渴求,其作用强于安慰剂(F=27.048,P=0.000);结论:阿立哌唑有利于降低酒依赖患者的饮酒渴求,这为探索酒依赖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对照人群血液中铅、铜、铁、钙、镁、锌浓度与智能损害程度的关系.rn 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定智能损害程度,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血液中铅、铜、铁、钙、镁、锌6种金属离子的浓度,并分析MMSE与血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的相关性.rn 结果:(1)AD组和对照组血液中铅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90,P=0.002;t=2.371,P=0.019).(2)血液中铅离子浓度与MMSE分值负相关(r=-0.228,P=0.010),(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β=-0.428,P=0.000)、铅离子浓度高(β =-0.243,P=0.003)与MMSE分值低有关.rn 结论:AD患者血液中铅浓度高于对照人群,并与智能损害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