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1年尘肺病治疗专题研讨会
2011年尘肺病治疗专题研讨会

2011年尘肺病治疗专题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1-06-21

主办单位: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会议文集:2011年尘肺病治疗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矽肺的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的处理及疗效。rn 方法:对经当地职业病防治中心诊断为矽肺的5例终末期矽肺患者进行了肺移植治疗。移植前5例患者的X线胸片、CT提示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伴肺人泡、伴大小不等的肺结节团块影,平均肺动脉压均>30mmHg,心功能Ⅲ-Ⅳ级;2例术前有胸部手术史,呼吸依赖1例。5例矽肺患者中,1例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行续贯式双肺移植,4例接受单肺移植,其中3例在ECMO辅助下完成。rn 结果:病例5于术后8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4例均康复出院。随访中病例3术后7月死于重症感染,病例1、病例2、病例4现已分别存活5、3、2年。患者术后肺动脉压下降,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最良好。有轻度的慢性排异,出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S)的表现。rn 结论:肺移植对治疗终末期矽肺有效,单、双肺移植治疗矽肺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患者远期的生存还需进一步观察。
  • 摘要:目的:观察大容量全肺灌洗术(MWLL)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在尘肺治疗中的疗效及两者之间的比较。rn 方法:选择住院尘肺患者行MWLL治疗及BAL治疗各100例,观察术后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等指标。rn 结果: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01),FVC、FEV1有所提高(P<0.05),P02明显提高(P<0.001),PC02有所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两种肺灌洗方法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有所好转,氧分压得到提高,两者之间在尘肺近期疗效中无显著差异,发生并发症低,均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摘要:目的:了解石棉尘对人血清铜蓝蛋白(CP)水平的影响,判定CP作为石棉肺早期诊断指标的价值。rn 方法:对102例确诊的石棉肺患者、96名接触石棉尘的观察对象对照者血清CP水平进行测定。rn 结果:石棉肺I期患者血清CP是253.18±31.42 mg/L,石棉肺lI期患者血清CP是269.29+30.45mg/L,对照组血清CP是243.36±23.56 mg,L;石棉肺Ⅰ期患者血清C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石棉肺Ⅱ期患者与石棉肺I期患者相比CP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龄、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石棉肺患者CP差异无显著性(P>0.05)。rn 结论:血清铜蓝蛋白与肺纤维化程度相关,与年龄、工龄、性别无关,不能作为石棉肺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 摘要:目的:调查煤工尘肺合并感染患者下呼吸道主要病原茼的构成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n 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煤工尘肺合并感染患者分为行机械通气组和未行机械通气组。两组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防污染毛刷取得下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rn 结果:共纳入111例,其中行机械通气组36例,未行机械通气组75例,机械通气组病原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未机械通气组(88.9%比46.7%,P<0.01)。未行机械通气组检出结核杆菌3例,G-杆菌27株。G+球菌3株,真菌2株,机械通气组检出G-杆菌26株,G-球菌3株,真菌3株。机械通气组与未行机械通气组菌种构成无显著差异(P>0.05)。行机械通气组对主要抗生索耐药率高于未行机械通气组。rn 结论:煤工尘肺合并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耐药现象严重,行机械通气组较未行机械通气组更严重。结核、真菌感染及耐药性的增多提示临床医师须重视合理用药,坚持细菌耐药性监测。
  • 摘要:目的:探讨0+-III期矽肺病呼吸系统症状康复治疗的疗效。rn 方法:采用超声雾化结合药物及氧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rn 结果:矽肺病人临床症状显效和稳定率在90.91%.rn 结论:采用超声雾化结合药物及氧疗方法对改善尘肺呼吸道症状有明显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补肺活血胶囊和细辛脑片对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称慢阻病)的疗效。rn 方法:本组病例患者62例,均为有色金属矿山采掘、风钻和破碎上接尘工人,矽肺诊断由具有诊断资质的我院尘肺诊断小组成员按照国家《尘肺诊断标准》(GBz70-2002)诊断;其中矽肺壹期17例:贰期21例:叁期24例。均合并有不I司程度肺部感染、肺气肿。合并慢阻病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分级标准。全部病例均有咳嗽、咳痰、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肺部罗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在年龄、病程和原发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在常规治疗,间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对照组给矽肺宁片2片、氨茶碱片0.2 tid;观察组给补肺活血胶囊4片、细辛脑片60mg tid口服: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咳痰、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肺部罗音和心电图等变化情况。rn 结果:观察组在用药过程或疗程结束后,绝大部分患者咳嗽、咳痰减少;胸闷气喘等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和紫绀体征得到缓解;肺部罗音减少和心电图得到一定改善;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93.7%)与对照组(79.1%)有显著性差弄(p<0.05),rn 结论:补肺活血胶囊和细辛脑片能缓解矽肺合并慢阻病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紫绀和呼吸困难;改善心电图(包括减慢心率)和减少肺部罗音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用药方便、安全,无明显付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主要通过对入住我院尘肺病防治中心的尘肺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重点实行人性化护理,明显地提高了尘肺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周期,为尘肺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人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的护理技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n 方法:回顾性总结510例次大容量肺灌洗术手术护理配合情况。rn 结果:5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护理效果满意,无护理并发症。rn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密切的术中配合和观察,加强术后病情监测和护理是大容量肺灌洗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 摘要:目的:探讨大容最肺灌洗术对尘肺患者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对121例行大容量肺灌洗术的尘肺患者术中肺顺应性值监测记录,比较各时间点的肺顺应性。结果:观察对象、壹期、贰期尘肺患者肺灌洗前的肺顺应性分别为39.5±6.7 ml/cmR20、38.8±5.1 ml/cmR20、36.9±6.1 ml/cmH20,气道压力分别为32.2±7.1 cmH20、30.3±6.0 cmH20、32.5±4.1 cmH20。观察对象术后0、10、30、60、90、120 min的肺顺应性分别是23.3±5.6 ml/cmH20、24.0±5.2 ml/cmR20、28.6±4.4 ml/cmR20、29.05±5.3ml/cmH20、31.7±5.5 ml/cmH20、32.2±5.3ml/cmH20。壹期尘肺患者术后0、10、30、60、90、120 min的肺顺应性分别是38.8±5.1 ml/cmR20、22.1±6.1 ml/cmR20、22.4±6.8 ml/cmH20、26.5±5.9 ml/cmR20、28.7±5.5 ml/cmR20、31.3±5.4ml/cmR20、32.2±4.5 ml/cmH20。贰期尘肺患者术后0、10、30、60、90、120 min的肺顺应性分别是36.9±6.1 ml/cmR20、20.3±6.0 ml/cmH20、21.3±5.4 ml/cmH20、24.1±5.4 ml/cmR20、28.8±4.8ml/cmR20、29.8±4.5 ml/cmH20。结论:肺灌洗可以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尘肺观察对象、壹期患者灌洗后肺顺应性可以在30 min明显恢复;贰期患者肺顺应性可以在60~90 min明显恢复;术后120 min时肺顺应性已无进一步明显恢复趋势。
  • 摘要:肺纤维化是各种异质性间质性肺疾病重要的共同病理改变,是导致肺脏功能障碍,甚至不可逆地发展为呼吸衰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间质性肺疾病是以肺泡单位慢性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为主要I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目前已经超过200种,包括原因已知(如尘埃沉着病等)和原因未知(如特发性肺纤维化等)两大类。尽管都表现为肺纤维化,但是不同的病因和病理演变机制决定了其复杂性。
  • 摘要:目的:探讨Annexin A5基因多态性(-lC/T)在煤工尘肺患者发病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rn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470例汉族煤工尘肺病人为观察对象,428例汉族煤尘接触者为对照,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lC/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rn 结果:煤工尘肺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及吸烟混杂因素后,以CC基因型为参比,在粉尘暴露时间较长(≥28年)且携带CT基因型者患煤工尘肺的危险性降低(P=0.027),0R值为0.626(95%C1 0.413-0.950):在Ⅱ期煤工尘肺病例,调整了年龄、接尘工龄和吸烟率后,携带CT基因型的个体患煤工尘肺的危险性降低(P=0.016),OR值为0.554(95%C10.343-0.896)。在其他各亚组中未发现各基凶型与煤工尘肺易感性相关。结合以上分析结果,提示CT基因型可能在粉尘接触时问较长的个体中发挥了保护作用。rn 结论:Annexin A5-1C/T多态性位点的CT基因型降低了中国汉族人群患煤工尘肺的危险性。
  • 摘要:目的:观察染矽尘大鼠肺组织中自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regulated protein kitnase,ERK)、c-Jun氨基端激酶(c-JunN-terminal kiinase,JNK)蛋白的表达,探讨IL-18、ERK、JNK在矽肺肺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rn 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生理盐水(Ns)组、染矽尘组(silica-instilled,SA组)。分别于气管内灌注lml矽尘混悬液及lml灭菌生理盐水后第7d、14d、2ld、28d和60d处死。肺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IL-18、ERK1/2、JNK1/2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blot)蛋白定量方法分析IL-18R、ERK1/2、INK1/2在肺组织中的表达。rn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矽尘组各时间点肺组织IL-18、ERK、JNK的积分光密度显著升高(P<0.05 P<0.01),表达高峰均在7d,第28天时仍都高于NS组(P<0.05)。rn 结论:染矽尘组大鼠肺组织各时间点IL-18、ERK1/2、.INK1/2的表达增强,均有可能参与了早期的肺损伤和纤维化的形成。ERK、JN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予了矽肺肺纤维化大鼠中IL-18的表达。
  • 摘要:目的:观察补体片段C3f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表达和分泌Ⅰ、Ⅱ型胶原及TGF-β1的影响。rn 方法:将人工合成的17肽片断C3f加入培养基中刺激MRC-5细胞,通过细胞免疫组化和ELISA法检测I、IlI型胶原及TGF-β1细胞内、外表达情况。rn 结果:随着C3f浓度的增加,MRC-5细胞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和TGF-β1的表达量均呈进行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点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MRC-5胞质中TGF-β1的表达量也呈进行性降低,各浓度点差异显著(P<0.05)。rn 结论:C3f能够减少MRC-5细胞中Ⅰ、Ⅲ型胶原和TGF-β1的形成,减少肺组织的纤维化程度。
  • 摘要:1983年11月7日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的Cooper教授成功为一名58岁终末期肺纤维化男性患者作了右肺移植,此后肺移植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肺移植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2006年底全世界共完成单、双肺移植约23716例,且每年以2100例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肺病患者有望获得新生。
  • 摘要:随麻醉、监护等技术的发展肺灌洗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治疗技术根据灌洗范围、灌洗量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小容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本文对该技术的历史、方法、主要操作技术、安全性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作简要概述。
  • 摘要:目的:探讨大容量肺灌洗术中PS恢复时间与肺顺应性的关系。rn 方法:选取观察对象、壹期、贰期尘肺患者共30例行人容量肺灌洗术,测定肿灌洗后不同时间点的PS恢复水平与肺顺应性值,并分析其关系。rn 结果:rn 1.观察埘象术后0min检测肺内PS水平达到(141.8±71.25)mg/1,10 min检测肺内PS达到(395.91±150.06)mg/1,术后30min达到(491.274-164.14)mg/1,术后60min达到(680.64±234.62)mg/1;术后0、10、30、60、90、120 min的肺顺应性分别是(23.3±5.6)ml/cmH20、(24.0±5.2)ml/cmH20、(28.6±4.4)ml/cmH20、(29.0±5.3)ml/cmH20、(31.74±5.5)ml/cmH20、(32.24±5.3)ml/cmlt20.rn 2.壹期尘肺患者术后0min检测肺内PS水平达到(197.78±98.76)mg/1,术后10 min达到(486.35±96.89)mg/1,术后30 min达到(581.57±87.41)mg/l,术后60 min达到(722.94±112.39)mg/l;术后0、10、30、60、90、120 min的肺顺应性分别是(38.8±5.1)ml/cmH20、(22.1±6.1)ml/cmH20、(22.4±6.8)ml/cmlt20、(26.5±5.9)ml/cmH20、(28.7±5.5)ml/cmH20、(31.3±5.4)ml/cmH20、(32.2±4.5)ml/cmH20。rn 3.贰期尘肺患者术后0 min检测肺内PS水平达到(114.25±56.57)mg/l,术后10min达到(163.79±74.46)mg/1,术后30 min达到(613.78±132.72)mg/1,术后60 min达到(772.46±74.11)mg/1,术后0、10、30、60、90、120 min的肺顺应性分别是(36.9± 6.1)ml/cnH20、(20.3±6.0)ml/cmH20、(21.3±5.4)m1/cmH20、(24.1±5.4)ml/cmH20、(28.8±4.8)ml/cmH20、(29.8±4.5)ml/cmH20。rn 4.肺灌洗町以引起PS丢失,但尘肺观察对象、壹期患者灌洗后町以在很短时间(<10 min)出现代偿并恢复肺内PS水平。贰期患者10 min左右还没有出现明显代偿情况,30 min左右出现代偿并恢复肺内PS水平。rn 5.肺灌洗可以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和气道压力升高,尘肺观察对象、壹期患者灌洗后肺顺应性和气道压力可以在30 min明显恢复;贰期患者肺顺应性和气道压力可以在60~90 min明显恢复;术后120 min时肺顺应性和气道压力已无进一步明显恢复趋势。肺顺应性和气道压力呈负相关。rn 6.观察对象、壹期、贰期尘肺患者肺灌洗后肺内PS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10~30 min,但肺顺应性、气道压力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30~90 min。rn 结论:rn 1.肺灌洗后肺内PS恢复水平与肺顺应性恢复呈正相关,但肺顺应性恢复时间点较PS恢复延后。rn 2.建立的数学模型为观察对象PS=75.557C(-30min)-1672,壹期肺顺应性与PS关系公式为PS=58.626C(-30min)-1098,贰期肺顺应性与PS关系公式为PS=128.3C-2518,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摘要:目的:了解铁矿井下作业环境粉尘污染状况,为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收集某铁矿井F 1991~20lO年粉尘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每月总粉尘浓度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rn 结果:1991~20lO年十年间粉尘污染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993年总粉尘浓度超标率最高,达43.16%,2009年和2010年污染水平比较低,但超标率仍然在30%以上。从不同作业面来看,采矿作业面和支护作业面粉尘污染最严重,超标率分别为51.61%和51.48%。最高超标倍数分别足64.6倍和16.4倍;其次为基建作业而,超标率为40.23%,最高超标倍数为24.6倍。rn 结论:1991~2010年十年问铁矿井下粉尘污染水平呈下降趋势,总粉尘超标率仍然比较高,粉尘危害严重的作业面主要是采矿作业面和支护作业面,应加大粉尘控制措施,尤其是应注意加强采矿作业面和支护作业面粉尘防护。
  • 摘要:目的:弄清铁矿接尘工人矽肺的发病情况及其规律,分析影响铁矿工矽肺发病的各种因素,为铁矿接尘工人矽肺的有效防制提供依据。rn 方法:以武钢大冶铁矿1960年至1974年登记在册且至少工作一年以上的所有职工建立研究队列,随访至2003年底。所有资料建立数据库,对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评价矽肺的危险因素,计算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rn 结果:大冶铁矿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合格率逐年上升。队列共7471人,随访人年数287766.02人年。接尘工人3561名,累积接尘人年数136100.13人年。诊断矽肺289例,发病率为0.21%。其中246例(85.12%)矽肺病人在1960年前开始接尘,发病率为0.349%,明显高于1960年后开始接尘的工人的矽肺发病率0.066%。矽肺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平均潜伏期是24.6±7.4年。有141例(48.8%)为晚发性矽肺,平均脱尘年限8.9年。矽肺患者平均累积接尘量(104.2~131.4mg/m3·y)远高于0+期(84.3mg/m3·y)和非矽肺接尘工人(64.78mg/m3·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期别越高,结核伴发率越高,矽肺结核伴发率(17.39~63.64%)高于0+工人(3.74%)和非矽肺接尘工人(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矽肺接尘工人、0+及矽肺患者的开始接尘年龄比较接近(p>0.05)。矽肺患者吸烟率除III期矽肺略有下降外,也随着矽肺期别的升高而升高。矽肺平均晋级年限分别为0+期晋I期为4.18~9.16年,I期晋Ⅱ期为4.44~14.98年,Ⅱ期晋Ⅲ期为9.83~13.00年,各期晋级年限均随诊断年代的增加而有延长的趋势。铁矿工矽肺累积危险度随累积接尘量增加而上升,呈明显的接触剂量一反应关系。rn 除累积接尘量外,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包括合并结核(RR=20.4,p<0.01)、吸烟(RR=2.8,p<0.01)、开始接尘年份早(RR:4.1,p<0.01)。rn 结论:累积接尘量与矽肺发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合并结核、吸烟、开始接尘年份早是影响矽肺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为防治矽肺的危害,铁矿必须采取综合的降尘、防尘措施来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接尘工人特别是矽肺患者中加强抗痨教育,宣传和提倡戒烟。
  • 摘要:目的:筛选矽尘暴露人群血清蛋白质指纹并分析其与接尘量的相关性。rn 方法:应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问质谱技术检测Ⅰ期矽肺组25例,非暴露正常对照组(control)、矽尘暴露组(0期)及可疑矽肺组(0+期)每组30例,共115例样本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并筛选出差异显著的蛋白。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每个样品差异蛋白的峰强度与其对应的接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rn 结果: 4组问共筛选出5个差异显著蛋白,其中5081,5066为表达上调蛋白,3954,202l,1777为表达下调蛋白。将这些蛋白峰强度分别与其相应的接尘最进行分析,发现均与接尘量不存在相关性。rn 结论:本研究中矽伞暴露人群血清蛋白质指纹与接尘量不存在相关性。
  • 摘要:目的:研究染矽尘大鼠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谱。rn 方法:应用气管暴露法建立雄性Wistar大鼠染矽尘模型和对照组,及应用Illumina激光共聚焦光纤微珠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建模后第14天时的火鼠肺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谱,并采用DAVID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差异基因的基因功能和生物学通路进行富集统计学分析。rn 结果:检测出的有效基因共22 107个,筛选出染矽尘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基因共1567个,其中上调基因为765个,下调基因为802个。与毒理效应相关的差异基因有461个,其中上调基因为285个,下调的有176个。Realtim-PCR实验验证了HMOXl、SOD2基因上调的趋势和基冈芯片结果是一致的。rn 结论:矽肺差异基因表达谱具有生物学作用多样性、效应复杂性等特点,从分子牛物学角度再次证明。矽尘所致的肺纤维化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并推论出,在矽肺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具有最重要作用的、复杂的基因网络调控系统。
  • 摘要:目的: 观察矽肺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变化,探讨矽肺发生发展的机制。rn 方法: 选择某铸造厂接触矽尘作业工龄在1年以上的工人200例为接尘组,该厂2008年住院及门诊随访的矽肺患者130例为矽肺组(Ⅰ期矽肺64例,Ⅱ期46例,Ⅲ期20例):该铸造厂32例0+病例为观察对象组,同时选择某酒店服务人员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氧化氮合酶(NOS)活力、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外周血单核细胞胞核蛋白中核转录冈子-κB(NF-κB)水平。rn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接尘组和矽肺组N0含量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及接尘组比较,矽肺组T-AOC、NOS、MDA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223.360±46.838)U/m1]比较,矽肺组及接尘组GSH-Px活力[(231.164±36.484)、(270.469±39.228)U/m1]明显升高,且矽肺组GStt-Px活力明显高于接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观察对象组[(256.906±21.41)U/m1]和Ⅰ期矽肺组[(259.594±34.79)U/ml]比较,Ⅲ期矽肺组GSH-Px活力[(290.750±39.129)U/m1]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59.71±9.27)ng/L]比较,接尘组及矽肺组NF-κ B水平[(72.06±9.12)、(85.25±11.64)ng/L]明显升高,且矽肺组NF-κ B水平明显高于接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GStt-Px水平与矽肺分期呈正相关关系(r=0.507,P<0.01)。外周血单核细胞胞核蛋白NF-κB水平与矽肺分期、年龄、GSH-Px、No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376、0.243、0.233、0.221,P<0.01)。rn 结论: 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与矽肺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与NF-κB的活化一致;对氧化应激指标及NF-κB的监测有利于预测矽肺发病和评估预后。
  • 摘要:目的:观察矽尘接触者和矽肺患者血清转化牛长因子-β1(17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一a(TNF-a),探讨TGF-β1、TNF-α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rn 方法:采用ELISA法对100名不接触粉尘的对照人群,200名接触矽尘1年以上的接尘工人,32名矽尘作业观察对象(原0+患者)及130例矽肺患者,检测其血清TGF-β1、TNF-α水平。rn 结果:与对照组对照:接尘组、观察对象组和矽肺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接尘组对照:矽肺组TNF-a水平明显高于接尘组(P<0.01),观察对象组高于接尘组(P<0.05);与对照组及接尘组对照:TGF-β1矽肺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接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外同血TGF-β1、TNF-α水平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紧密,,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摘要:目的:通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石英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适宜石英砂的二氧化硅检测方法。rn 方法:运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石英砂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鼍,并对研磨时间、灰化温度、灰化时间、样品所含杂质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各个影响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并与焦磷酸法进行比较,提出适宜的石英砂游离二氧化硅的检测方法。rn 结果:rn ①随研磨时间的延长,粉尘粒度逐渐减小,小于5um的微粒所占比重增大,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也相应增高;rn ②灰化温度在550℃以下对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没有影响,600℃以上有一些影响;rn ③在600℃以上灰化时间超过2小时对石英砂样品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有影响,结果偏低。rn ④焦磷酸法测定石英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结果明显高于红外法,有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rn ①研磨时间对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有影响,石英砂研磨时间为15-20分钟。rn ②石英砂样品600℃灰化与不灰化测定的二氧化硅结果比较没有规律可循。rn ③温度高于600℃时,灰化时间超过2小时可使结果偏低。rn ④焦磷酸法测定石英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结果明显高于红外法。rn ⑤建议石英砂中游离二氧化硅测定方法首选焦磷酸法。
  • 摘要:目的:从形态学上探讨二氧化硅(SiO2)致大鼠及猪肺组织纤维化的过程。rn 方法:采用非暴露法建立大鼠、猪矽肺动物模型,用HE染色法、免疫组化法、光镜及透视电镜下观察其肺内病变。rn 结果:(1)大鼠及猪矽肺模型主要形态学变化:染尘7天至15天,在肺泡腔内可见矽尘、大量的巨噬细胞、尘细胞、肺上皮细胞及少量的中性粒白细胞,形成巨噬细胞肺泡炎及Ⅰ级结节:染尘30天至90天,肺组织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内、小叶问隔、血管及支气管周围、胸膜下形成Ⅰ-Ⅲ级结节,少许动物模型可见Ⅳ级结节,伴淋巴细胞浸润。(2)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K、SP-A、CD68、b-FGF、TNF-α、IL-6、TGF-β1、NFKappa/P50、NFKappa/P65、VEGF,随着染尘时间的递增,表达逐渐减弱,但仍高于对照组。(3)电镜观察肺泡上皮、巨噬细胞的变化:在SiQ2刺激下,肺泡Ⅰ型上皮脱落,Ⅱ型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增生,且细胞功能活跃。rn 结论:建立的大鼠及猪肺纤维化模型符合巨噬细胞肺泡炎至纤维化的演变过程。
  • 摘要:目的:探讨肺移植(LTX)与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治疗终末期尘肺患者的疗效。rn 方法:2002年6月至2011年2月对17例终末期尘肺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其中5例接受LTx治疗,12例接受单肺WLL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肺动脉压力、血气、影像学检查、术后生存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治疗前两组相比肺移植组病情较重。肺移植后患者咳嗽、胸闷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疗效持久巩同,肺功能、血气分析较术前显著改善,肺动脉压力下降至正常水平,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移植肺扩张良好、肺纹理清晰,但长期随访后,移植对侧肺有影像学病变进展。WLL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但症状缓解率随时间逐步下降,WLL治疗后半年内患者肺功能得到改善,术后1年肺功能与术前相仿,术后2年肺功能明显下降,患者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普遍升高,胸部影像学检查治疗后半年内无明显进展,但术后1-2年有明显的影像学病变进展。随访至今,LTx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0.5月,WLL组为21.4月,两组总体生存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移植组1例术后死于PGD引起的MODS,1例术后7月死于重症感染,另3例现已分别存活65月、41月、29月。WLL组患者术后7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3例,呼吸衰竭2例,心力衰竭1例,脑血管意外1例,平均生存(19.00±8.70)月,另5例现分别存活7、9、13、18、26月。rn 结论:肺移植和大容量全肺灌洗均是治疗终末期尘肺的有效方法。肺移植围手术期死亡风险大,术后可长期存活,生存质量良好,大容量全肺灌洗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但长期牛存较差。
  • 摘要:目的:探讨叶酸对矽尘接触人员NO、iNOS的影响。rn 方法:将一期矽肺患者、X矽肺观察对象及长期接尘的正常人分为叶酸十预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人员干预前后血液NO、iNOS的变化。rn 结果:两组干预后比较,观察对象干预组N0和iNO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rn 结论:提示烟酸可通过抑制矽尘诱导的iNOS过量生成来减少过量No对肺组织的损害,在矽肺前期应用,可延缓纤维化病程。
  • 摘要:尘肺是一种人为疾病(man made discase)。病因清楚,是一种可防难治,合并症多,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的严重职业病。随着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大型国有企业逐步改制,中小型矿山企业,特别是冶金、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等生产一线丰要雇佣农民工。近年来,中小型私营矿山企业出现大量的快速急进型尘肺已有报道。农民工尘肺的危害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加强尘肺防治研究将有助于尘肺防治的决策制定,减少尘肺病例的发生,是政府和职业卫生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就我国农民工职业管理、健康现状和尘肺防治对策共同探讨。旨在提高各级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和强化用人单位的责任;规范劳动用工制度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工的身体健康。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